1569 Lublin Union (Poland - Lithuania)
1648 Ukraine Rebel
當時的波蘭是公民權利與文明的代表
1863 Poland Revolt Russia(Moscow)
1876 Ukraine 出版物在俄國被禁
Chap1 立陶宛大公國(1569 - 1863)
“一個貴族的出身可以是“立陶宛人”,在政治上是“波蘭人”,宗教上是“羅斯人”(或“希臘人”)。立陶宛有大量東正教國民,繼承基輔遺產,也稱“羅斯”王國。
1385 - 1795 立陶宛大公國,Jojaila 將領地與波蘭合併(東正教,法律的中心原本在基輔,被立陶宛南下佔領後變了 Vilnus)
1453 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攻陷,它變成東正教、拜占庭和羅斯精神的後繼者。
俄羅斯公國三次將立陶宛推向波蘭(1558 Livonian Wars,加速立陶宛和波蘭在1569聯合)
1588 大公國法律 波蘭當時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影響,接受天主教(傾西)波蘭將拉丁文翻譯成波蘭文,再影響立陶宛
文藝復興復甦各地口語,不再只是拉丁文。
當時國界的建立不只是國土,還有文化傾向
法國:un roi, un foi, une loi 一王、一宗教、一法律
1721 莫斯科公國改名 Russia,Peter I (1682 - 1725)用腐化、賄賂的方法收買擊破了波蘭大公國
Catherine the Great(1762 - 1796)吞併立陶宛大公國的所有領土,吸收了講波蘭語的菁英
波蘭-立陶宛王國的終結意味著一種政治制度的終結 - 出去地方偏見,猶太人可在其中享受到共同的制度性包容的制度。
1772 Austria,Pussia,Russia 瓜分 波蘭立陶宛
1791 五三憲法
1793 - 1795
俄羅斯吸收波蘭文化影響的貴族比當時受沙俄文化影響的貴族還多。
1863 對近代早期受立陶宛愛國主義的考驗就是1863反抗沙俄統治。
1830 起義失敗。然而 Adam Mickiewicz 的懷舊作品追求的是近代早期式的政治共同體,1863起義失敗後出現的卻是現代民族理念。
1861 沙皇廢除農奴制
Chap 2 立陶宛 我的祖國(1863 - 1914)迷戀中世紀歷史
1863後等於擺脫波蘭-立陶宛王國,進入農民和用以界定民族的語言。
去波蘭化 - 把學生送往聖彼得堡而不是華沙。說波蘭語的上層階級開始重新學習立陶宛語。
民族運動家、社會主義者、醫生、羅馬天主教神父開始“建立民族”
立陶宛大公從未出版過立陶宛書語籍,從來不是政治語言
當時祖父說立陶宛語 - 父親說白俄羅斯語 - 子孫說波蘭語
轉向相信1569 Lublin 前波蘭和 Vilnus 的中世紀迷思(而不是之後的歷史傳統)
用浪漫主義情懷讓立陶宛語和用它的農民復活(邊緣化的社會群體),加上農民反對說波蘭話的上層階級(被當作民族的叛徒)
1863 對波蘭語學習進行 Russification (俄國化)加入立陶宛語
1883 立陶宛語報紙,在俄國境內印刷要用西里爾字母 Cyrillic Characters,反拉丁字母
反波蘭語,借用捷克語字母,然而當時捷克語字母來自德國,波蘭語則是在老捷克語影響下變成一門可書寫的語言
“在歐洲這樣一個地方,文學被普遍視為國家地位的象徵,人們對語言內在價值的加倍關注,使立陶宛文學長期缺位這一事實變得更加費解。”
白山戰役(歐洲戰役 1618 - 1648)早期,布拉格附近。波希米亞貴族被神聖羅馬帝國 Federnand II 打敗,波希米亞人得改信天主教或是驅逐出境。
“1863前,俄羅斯西北部說白俄羅斯語的農民普遍自稱立陶宛人,1863 沙俄的宗教政策、鎮壓行動和等級分類迫使這一傳統觀念轉向社會覺醒的邊緣。帝國將東正教徒視為“俄國人”,人們被迫在不同的民族標籤中做選擇。19世紀末,說白羅斯語的人如果是東正教徒,就說自己是俄國人,如果他們是波蘭天主教徒就說自己是‘波蘭人’,如果沒有信仰就說自己是‘本地人’。沙俄從人們腦海中移除了‘立陶宛人’的歷史感,為現代的、種族的立陶宛定義掃清了道路,簡化了立陶宛活動家的任務。”
俄國與立陶宛人要除去的“波蘭性”是一致的。俄國要回歸大斯拉夫歷史,立陶宛人要回到中世紀立陶宛。
白羅斯
白俄羅斯語:被視為低下的斯拉夫語,必須學波蘭或俄語才入流。雖然人口眾多但當時未有民族運動。開始將白俄羅斯語(民謠)與波蘭語(文學)相互翻譯。
1840 大公國法令被取消 - 1861 廢除農奴制 - 白羅斯貴族地位降低(與出身農奴的立陶宛運動家不同,這些人看不起真正用白羅斯語的農民,也捨不得與歷史分開)立陶宛語接近波羅的海語,與介於波蘭/俄語中的白羅斯語不同。用立陶宛語的人不到白羅斯語的1/10,在德國印製的讀物卻能送到聖彼得堡。俄國化削弱了立陶宛的波蘭化,讓農民對抗波蘭化的貴族,卻做出了另一個怪獸。
1795 波蘭立陶宛王國被瓜分時,立陶宛公國內有4/5農民是東儀天主教會信徒 Uniates(波蘭語)
“移民本身對民族事業非常有幫助...... 入獄、流放和移民使 Mickiewicz 成為(他原本能成為的)偉大詩人,他的詩歌出版於聖彼得堡、德累斯頓和巴黎。” 出版“黎明”的人和他一樣,都是渴望失落家園的浪漫主義者。
Chap3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維日諾之間(1914 - 1939)
1914 超過 1/3 的人是猶太人(3/4是商人,Vilnius 成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多種族城市,人口三倍多,只有 1 - 2%說立陶宛語。每一代都比上一代更有文化。
立陶宛精神領袖:立陶宛大公 Gediminas(1275 - 1341)當時立陶宛領土從波羅的海擴展到黑海。
白羅斯民族活動家也在 Vilnus - 白羅斯相信社會主義國際主義和傳統聯邦主義一致。
白羅斯第一家重要期刊《我們的土地》1906 ,但說白羅斯語的教育程度低,也並未想建國
說波蘭語的仍是菁英,有些人會說2、3種語言,1905 這些菁英代表稱 krajowcy(當地人)他們的波蘭性在波蘭領土(crownlands)以西。
猶太復國主義在此萌芽(人多,認為波蘭性無法對抗俄國)政治語言是俄語和意第緒語。
一次大戰 Bolshevik 失敗為立陶宛和波蘭建國開路。1919-20間的戰爭讓波蘭於1920奪取 Vilnus。
波蘭聯邦主義:主流趨勢在華沙、Lodz、Krakow、Poznan。
波蘭民族主義:波蘭語、Roman Catholic、浪漫主義詩歌
兩種波蘭性
1,Pisulski Polish Socialist Party PSP - 聯邦制度:大公國傳承、領導大眾、身分群體不是語言群體“公民”、上層階級支持
2,德莫夫斯基 - 民族民主運動。狡猾的猶太人與自律的德國人之間的波蘭大眾,種族主義。
1917/11 Bolshevik 革命,1918/1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1918/12 紅軍進入,1922蘇聯成立
1922 Bolshevik 承諾 Minsk 的白羅斯主義者建立 Belarus Russ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70 years)
1917年12月2日,立陶宛民族委員會宣布在 Vilnus 成立,接受德國保護。1919/1/5 紅軍進入,成為立陶宛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首都,和成立的 Belarus 合併。1920與烏克蘭結盟,對 Bolshevik 進攻。後接受 Bolshevik 條件為對抗波蘭而獨立。然而波蘭獲勝。在地人也不接受變成波蘭一個省。
俄羅斯支持白俄文化(想它們更接近蘇聯),甚至設立白俄羅斯國家圖書館和四千所白俄羅斯語學校。20世紀 20 - 30 年代,在波蘭高壓下,白俄羅斯語學校被關閉,異見者關進監獄。
Riga 協議:將白俄等地送給 Bolshevik,以免波蘭政治越來越右翼、民族主義化。在當地的波蘭人被送往西伯利亞與哈薩克斯坦。1923年1/3,全民公投後,波蘭兼併 Vilnus。
1919 Vilnus 第一次猶太人大屠殺
Chap4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 Vilnus 之間(1939 - 1945)
1939年 斯大林把 Vilnius 轉讓立陶宛
1941 納粹入侵
1941 - 1944 清洗猶太人
1944 紅軍回歸
1944 - 46 波蘭人遭驅逐
在考納斯的立陶宛政府:想和俄國聯盟奪回 Vilnius,但很快意識到俄國和德國都不是他的朋友。但已將民族主義建立在奪回 Vilnius 以上無法回頭。
1939 Vilnius 像猶太城市(波蘭人更多,猶太人第三但有悠久歷史)是當時的猶太文化中心
四個波蘭文明中心之一:波蘭城市 Vilnius(華沙、Lviv、Krakow),波蘭語是權力和文化語言
22萬居民大部分自認是波蘭人。白俄羅斯文化被壓制,但被廣為運用,包括耶穌會和東儀天主教會教士(俄國時期曾被清除的宗教)。立陶宛政府搬到考納斯,讀的 Mizkowich 裡刪除了有關波蘭的地方。
1939 德國和蘇聯摧毀了波蘭。8/23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將 Vilnius 回歸立陶宛。
1939/919紅軍佔領維那,9/27斯大林和德國改變協議,將立陶宛放進俄國範圍。
熱烈迎接俄國的白俄羅斯領導人隨即入獄死亡,剩下的帶著偷來的檔案前往 Minsk。
1939/10/2 意識到紅軍將佔領,立陶宛解散軍隊。迎接趕走波蘭的紅軍,也覺得蘇聯還是比德國好。
“當立陶宛軍隊在1939年10月28日進駐 Vilnius,他們驚訝的發現’這裏沒有神話中的公主,在陌生、未知的街道上,只有說著外語的人們。”
1940年6月 蘇聯終結立陶宛的獨立。將兩三萬名立陶宛、波蘭、猶太人送到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驅除菁英。
1941 納粹讓立陶宛人擔任安全警察,他們可以攻擊波蘭人。波蘭人與立陶宛人開始互相屠殺。
這裡是歐洲第一個展開大清洗的地方,納粹把人們對蘇聯佔領時期的怒氣和屈辱轉移到猶太人身上。1941/7/2,招募幾萬名立陶宛志願者,開始徹底消滅當地猶太人。7/8 月在 Paneriaiai 森林展開屠殺。六個月內殺了2.17萬猶太人。1939七萬民猶太居民,戰後只剩下七千人。
1944 - 46。1944/7/13 紅軍在波蘭人幫助下回道維那,隨即拘禁了波蘭士兵。斯大林重建 Soviet 立陶宛。Beria 對斯大林說波蘭人忠誠於將他們從納粹手上解放的俄國,但斯大林不喜歡民族自決。他決定 Vilnius 是立陶宛的,再次種族清洗解決了民族問題(和波蘭人口交換和流放菁英)。Vilnius 覆滅結束了聯邦理念。
Chap5 尾聲:蘇維埃立陶宛的 Vilnius(1945 - 91)
建立民族三部曲
1,對中世紀立陶宛大公國懷舊的敬意(1820/30 融合德國人自法國大革命以來的浪漫主義比喻)
2,現代民族主義崛起(1980)
3,種族清洗( 猶太人謀殺、波蘭人 resettlement)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民族主義、近代早期聯邦主義、Bolshevik 國際主義在政治、軍事、外交上的競爭。
立陶宛人接受斯大林要求的鎮壓、驅逐和集體化。立陶宛共產黨書記 Antanas Snieckus(1903 - 1974)與蘇維埃 Lativa & Estonia 一樣,允許存在說當地語言的大學。Vilnius大學是16世紀耶穌會建立,19世紀前是沙皇 Alexander,20世紀 20/30年代波蘭人,之後成為立陶宛大學,戰前 72%學生是講波蘭語,戰後只有1.6%學生是波蘭人。戰前被接受的白俄羅斯語人也被排擠。過去波蘭知識階級的真空讓周圍的農民搬進城市,逐漸認為自己是立陶宛人。
兩萬武裝反抗蘇聯統治者被殺害或流放。1945 - 53 有12萬人(5%)被驅逐出境,包括許多作家與學者,以及1300羅馬天主教神父中的1000人。1953後驅逐者回來,發現文化已變得立陶宛。立陶宛語超越了俄語,Baltic 語系與梵語的聯繫再次被提起。
民族性不是種族命運,而是在固定的歷史環境中做出的政治選擇。
Vytautas the Great 中世紀立陶宛大公(堅持與波蘭結盟,卻被當作反對與波蘭聯繫的象徵)
(明明詩篇用波蘭語寫成,卻deny波蘭時期的歷史)
Chap6 近代早期的烏克蘭(1569 - 1914)
1569 Lublin 聯合將冬斯拉夫的土地從立陶宛轉到波蘭,定義了早期的烏克蘭。
14 世紀烏克蘭去的大部分基輔羅斯的土地,基輔在1363歸入立陶宛,波蘭國王卡齊米日1349佔領加利西亞和 Lviv。目前我們稱做烏克蘭在內的基輔羅斯的遺產,都被立陶宛和波蘭一分為二。
(立陶宛拿到今日的白羅斯,波蘭拿到今日的烏克蘭)最繁華的地區是波蘭的 Galicia
原本立陶宛領土(Bratslav、Kyiv、
Volyn)經過兩個世紀以為自己是立陶宛人,卻被割讓(東正教、魯賽尼亞語,禮拜語言是斯拉夫,書寫字母是西里爾,古首都是 Kyiv)
中世紀羅斯歷史始於 Grand Duke Volodymyr 998 年接受東正教洗禮
立陶宛境內羅馬天主教徒是 1386 統治者接受洗禮
莫斯科和基輔的大主教在1458年分道揚鑣
烏克蘭歷史始於烏克蘭貴族於 1569 接受西方基督教
十六世紀波蘭接受文藝復興中的印刷文字、方言和辯論,在1569後傳入烏克蘭,引入者是耶穌會教士。
1596 Brest Union 嘗試創造東正教聯盟。反對聯盟讓一群貴族加入政治,“烏克蘭”變成波蘭境內東正教徒的家園。
古教會斯拉夫語(羅馬皇帝君士坦丁)讓基督教在東南部斯拉夫土地上流傳,但不能作為談話語言(not expandable),16世紀在清教徒和天主教徒的語言前相形見絀。於是教士開始用波蘭語。
烏克蘭的早期定義,1569 - 1648
1569 波蘭放棄拉丁文,立陶宛放棄斯拉夫語用波蘭語,烏克蘭用波蘭文(三地的方言被排除)。在後兩者菁英語言、世俗語言和教會語言拉開與平民使用語言的距離。
放棄東正教,接受 Roman Catholic。變成地主與農民的差異,結果東儀天主教反而變成烏克蘭民族性的基礎。
烏克蘭不像立陶宛可以參與政治與被保護,以致大部分土地被波蘭家族奪走。烏克蘭2%貴族,波蘭10%,烏克蘭貴族招募大量波蘭與猶太士兵做助手。將文藝復興傳到波蘭的宮廷生活也傳到此地。貧富差距更大,農民變奴隸。
1648 Bohdan Khelnytskyi (1595 - 1657)起義
波蘭與烏克蘭貴族融合,變得更加富貴,哥薩克人(Cossack 武裝農民,一般東正教)無處容身(之前用來抵禦克里米亞汗國)波蘭騎兵隊當時全歐洲最強(但貴),步兵是哥薩克人最強。登記的哥薩克人是自由人(拿錢的傭兵),但在議會裡沒有代表。
1601 - 02 與瑞典的戰爭
1611 - 12 莫斯科公國
1621 奧斯曼帝國
1643 波蘭立陶宛 commonwealth 忘記付錢
1654 Khelnytskyi(被奪走土地殺死兒子的農民,加入 Cossack)與莫斯科公國結盟,與波蘭立陶宛打仗,1/3 的人口死於戰爭(一千萬人)
1658-1659 Union of Hadiach,原本可以讓烏克蘭 Cossack 成為王國種第三個民族(波蘭、立陶宛、羅斯),擁有自己的行政機構、軍隊、司法制度。但哈佳琪聯盟是共和國形式而不是民主,但哥薩克人要的是自由,而且驅除東儀天主教徒的想法也被拒絕。
聯盟失敗等於波立公國黃金時代的結束:宗教包容、制度改革和領土擴張無法繼續。雖然哥薩克軍官/酋長用的都是拉丁語、波蘭語與魯塞尼亞方言(烏克蘭語),和俄國人協商反而需要翻譯。
Jarema Wisniowiecki
立陶宛、波蘭、烏克蘭:俄國,1648 - 1772
安得所沃條約:1648 波立公國與莫斯科公國將烏克蘭沿著 Dnipro River 一分為二。Kyiv、Chernihiv 和 Kharkiv 為莫斯科公國輸送大量醫生、記者和公務員,17世紀下半葉莫斯科出現大量翻譯書,來自希臘、拉丁、波蘭語,譯者是波立王國教士。吞併這些土地後,莫斯科公國被迫開始與歐洲的聯繫。
俄國、波蘭:烏克蘭,1772 - 1918
1721 俄羅斯帝國包括了兩個烏克蘭。1772、1793、1795 遭受瓜分。(1/10波蘭貴族、1/10猶太人、剩下是說烏克蘭語的農民)
1830 起義後沙俄剝奪了波蘭貴族權利
1839 東儀天主教被東正教吸收
1863 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起義反對俄國,因烏克蘭沒有一樣的歷史遺產而不會想加入
烏克蘭右岸在十九世紀不算俄國概念裡的烏克蘭(1667年兼併的左岸才是)
烏克蘭愛國主義最早來自左岸的俄國臣民1920/30在 Kharkiv 建立的大學
1853 - 1856 克里米亞戰爭
基輔在文化上是接近波蘭的。為沙皇服務在多樣性受到承認的時候OK,狹隘的時候就不OK。
1863 起義後,烏克蘭激進主義被當作波蘭陰謀的一部分受到反對。
1863 七月的 Valuev Decree 接受烏克蘭語“以前不存在,現在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觀點,並認為烏克蘭語的傳播要怪波蘭人。
1876 Ems Decree 禁止出版和進口烏克蘭著作。強調俄國是單一民族,所有斯拉夫人都是俄國人。
農民兒子,畫家和詩人。奧地利 Galicia 到俄國都有他的讀者。
一群人都衝往 Lviv 和 Galicia 地區。
奧地利、波蘭:烏克蘭,1772 - 1918
1772 - 1795 奧地利奪走 Galicia and Lodomeria(兩百萬斯拉夫人)
1774 Maria Theresia (Hubsburg 唯一女性統治者)命名東儀天主教會為希臘天主教會
1784 Lviv 大學對外開放
1848 革命造成烏克蘭農民與波蘭人的分歧
1875 俄羅斯將希臘天主教驅逐出境
梵蒂岡與維也納都覺得親烏克蘭比親俄國更好
在奧地利庇護下,Greek Byzantine Orthodox Church 放棄使用波蘭語(1795 - 1848),專為加強與俄國的認同感好和波蘭人分開(1848 - 1890)最後代表及俄語奧地利與俄國之間的現代“烏克蘭”(1890 以後),開始關心農民大眾與百萬”烏克蘭人“的民族公正。Anddrei Sheptytskyi(Galicia 大主教)設立上白所學校,大部分教學語言是烏克蘭語,越來越民族主義與民主化。
Galicia:烏克蘭(around 1900)
1867 Galicia 擁有自治權,猶太人享有同等權利
像捷克人會幻想俄國人可以幫助他們巴爾幹民族離開德國,烏克蘭人也會幻想俄國可以幫助他們脫離波蘭人的統治。義大利統一(1870)德國統一(1871)Galicia 的波蘭官員偏好烏克蘭更勝親俄者,於是決定用烏克蘭方言餓正字法規範烏克蘭語。
Ivan Franko, 1856 - 1916 社會主義 進化為 民族主義
1897 俄羅斯帝國人口普查了語言情況,“發現”了大量烏克蘭人
“如果烏克蘭就等同於它的人民,那麼烏克蘭人存在於哪裡,烏克蘭國家的版圖就應該拓展到哪裡。”
第七章,加利西亞和沃里尼亞的邊緣(1914 - 1939)
奧地利加利西亞的烏克蘭人可以在議會選舉中投票,可以成立合法的政治社團,可以合法出版烏克蘭語出版物。
民族自治的首都應該在 Lviv,然而當時波蘭人統治 Lviv(52%)唯一在原波立王國上說波蘭語的議會(德語變波蘭語)
Lviv 1264 東正教君主建立,1349 - 1772 波蘭王國的一部分。1772 奧地利統治(2萬到14萬)猶太人非烏克蘭人,但是 Lviv 最顯著的少數族群,中世紀 Galicia 君主和波蘭國王邀請猶太人進城,繁榮發展。對猶太人來說希伯來文是神聖語言,意第緒語是日常語言,德文波蘭文則是商業交流語言。
戰敗與烏克蘭民族主義(1918 - 1920)
Riga 協議 1921
波蘭和 Bolshevik 分割如今屬於白羅斯和烏克蘭的土地。
1922 蘇聯成立,有一塊 Soviet 烏克蘭
奧地利 Galicia 包括 Krakow
波蘭民主政治是削弱異質、不具代表性的
蘇維埃就是野蠻、集權最終是大屠殺。1920 蘇維埃烏克蘭人被孤立用方言進行創作,但很快斯大林終止烏克蘭化政策,禁止信教會出現,迫害烏克蘭知識分子。1932 - 33 五百萬烏克蘭人在大饑荒中死去。30年代末期的大清洗中知識分子被殺害。(但當時烏克蘭人還是更討厭波蘭,因為共產的醜聞並沒有傳出)
1929 參加西烏克蘭/波蘭戰爭的老兵在維也納創造 OUN 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暗殺36名烏克蘭人、25名波蘭人、一名猶太人和一名俄國人。OUN指望德國人的幫助,30年代末期和德國情報機構 Abwehr 合作。
Galician 和 Volhynian,1921 - 39
兩次大戰間的“波蘭 second republic” 有五百萬說烏克蘭文,信希臘天主教和東正教的人。(奧地利希臘天主教,俄國東正教)1924 所有烏克蘭語學校換成雙語。1922 年原本平和(沒有民族主義)的 Volhynian 被從中波蘭指派來的波蘭官員奪走土地,蘇聯在當地組織對波蘭移民的武裝襲擊。波蘭則摧毀東正教教堂和充公財產。
波蘭國家和烏克蘭政治,1921 - 1939
烏克蘭人被波蘭政治邊緣化,受的教育比奧地利時期更低。受教育的年輕人寧可加入 OUN
Pisuski 去時候,波蘭重新開始民族同化,更加激進,軍隊突襲、公開毒打和焚毀教堂讓OUN更有名。但一般民眾想要的是社會主義、平均地權和民族共產主義,把對土地的飢渴、宗教迫害歸在波蘭統治上。
然而某些地區烏克蘭、波蘭、猶太人之間並未有深刻分歧(山裏)
第八章,烏克蘭西部的種族清洗(1939 - 1945)
1941 六月納粹入侵蘇聯,佔領 Galicia,Volhynia 和 Soviet 烏克蘭
這兩個區域 1939 被蘇聯佔領、1941 被納粹佔領、1944 再次被蘇聯佔領。
戰爭、佔領、飢餓、報復、驅逐、種族滅絕長達六年
波蘭人無法原諒1939年九月烏克蘭人用麵包和鹽迎接德意志國防軍,戰後處決這些穿過德國軍服的人比處決德國人容易。波蘭東部1939年割讓給蘇聯,1941年他們自然把德國人來當作解放(猶太人甚至幻想德國人比蘇聯人好,畢竟蘇聯的流放政策影響猶太人,當時還沒有“最終解決方案”,數萬猶太人為逃避蘇聯逃到德國)烏克蘭人在 Galicia 賦予重要職位,波蘭人在 Volhynia 的德國行政機關中工作。
佔領者為了統治激化兩方衝突,烏克蘭希望藉由德國把國土上的波蘭和猶太人都消除。
1939 納粹和蘇聯給每個人分發身分證,蘇聯在1939 - 1941 流放了40萬名波蘭公民,其中包括猶太人。德國進入烏克蘭時,蘇聯NKVD處決了數千名政治犯,大多數是烏克蘭人,卻怪在猶太人身上。幾千名烏克蘭人做警察在兩地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烏克蘭男孩某些在加入納粹前已在蘇俄時期做警察。98.5% Volhynia 猶太人死於非命。1.2萬烏克蘭警察協助1.4萬德國警察屠殺20萬 Volhynia 猶太人,射死而不是去毒氣室。
1943 3/4月間,這些警察離開德國當局加入烏克蘭起義軍 UPA。接著清除波蘭人。
蘇聯第一次佔據(1939-41)四十萬波蘭公民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和西伯利亞,從國家官員和專業人士開始,人民失去權威任務和道德標竿。斯大林命令NKVD殺害二十萬受教育的波蘭公民。菁英階級的摧毀伴隨烏克蘭和波蘭公民的武裝化。沒有國家組織只有極右勢力。
兩次大戰內的波蘭,UNDO與其他烏克蘭組織自我消解,1941 OUN分裂成兩派,梅派由更年長受過教育的成員組成(更願意與納粹合作,收下撤退納粹的武器),班德拉派更年輕激進(不願意與納粹合作),兩派鬥爭中班打敗了梅派,隨即納粹消滅了班派。班領導的OUN在1941六月在基輔宣布烏克蘭獨立後,被俄國人逮捕殺害,領導層中有4/5被德國人殺害,1943只剩下最年輕暴力的份子。他們清洗烏克蘭與波蘭人口。
八萬名烏克蘭梅派加入 Galicia 武裝黨衛隊,Waffen SS Division Galizien,消滅了無數波蘭社群(此刻猶太人已被最終解決方案消滅)。蘇聯人和納粹培養的警察在 1943 春天成為 UPA 的核心,清洗了當地的波蘭人(1939 Volhynia 波蘭人口40萬人 16%,1943 剩下8%)。Volhynia 烏克蘭人在波蘭、蘇聯和納粹三波浪潮中完成了政治化。1943年屠殺了四到六萬名的 V 波蘭公民。
波蘭人在烏克蘭人離開 SS 加入 UPA 後,加入 SS 以對烏克蘭人報復。德國對逃走的烏克蘭人報復,讓他們失去家園和家人。剩下的波蘭人加入蘇聯 NKVD,回頭殺烏克蘭人。大戰一邊打他們一邊打自己的內戰。
“宣傳利用了語言的力量,把特殊情況概括為一般情況;也利用了人們傾向於相信和他們個人經歷一致的斷言這一點。種族清洗部分糟糕的後果在於,它給某種惡行貼上了民族主義的標籤。以民族主義的名義謀殺個人,種族清洗者不僅羞辱、激怒了倖存者,使他們民族化,也是自己族群的成員成為民族主義報復的目標。一旦開始復仇,雙方的倖存者都會把對方看作侵略者 - 剛開始只是一小部分人針對局部地區的攻擊,由於可預知的報復、民族主義詞彙和語言的力量,演變為民族對民族的戰爭。“
第九章 波蘭東南部的種族清洗(1945 - 1947)
大家都癡迷於種族清洗。波蘭人想把五百萬烏克蘭人趕走,烏克蘭人也是。極端左右翼變成了一體,共產國際已經被放棄。斯大林要到了1939年《德蘇協議》中劃給他波蘭部分(Lviv等),並開始“遣返協議”將波蘭和烏克蘭人分開。1944後的“民族”配民族領土。
1944 - 1946 有78萬波蘭和猶太人從 Soviet 烏克蘭回到波蘭。波蘭給了蘇聯47%的戰前領土。在山中的蘭科人被強迫變成烏克蘭人,20萬名登記為烏克蘭人的個人在1945一月到八月離開了波蘭。UPA幫助東南部烏克蘭人免被遣返到 Soviet 烏克蘭(以免被送到蘇聯勞改營),最後和波蘭的反共產主義組織救國軍在1945年休戰,雙方共同的希望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好讓美國和英國人把共產主義趕走。
共產主義、波蘭國家以及烏克蘭公民 1945 - 1946
波蘇兩邊都想建立“民族國家”,1945年末波蘭士兵強迫2.3萬烏克蘭平民撤離時,殺害了幾千名烏克蘭平民。最後在兩年內有五十萬人被送往蘇聯。
1947 維斯瓦河行動
將剩下的1/4的人趕走,從東南趕到維斯瓦河附近。沒有家園的 UPA 散開,還有一些跑到 Soviet 烏克蘭境內繼續戰鬥了十年。利用了德國的身分證和德國人蓋的集中營。
第十章 尾聲:共產主義和被清除的記憶(1947 - 1981)
1945歸回波蘭的領土上,只有 3/5 是波蘭人,猶太人被謀殺,德國人被放逐,烏克蘭人被驅逐出境,蘇聯西部的波蘭人被遣送回來。某些活下來的例子純粹是成功裝成烏克蘭或波蘭人(某些裝UPA的波蘭人太像了直接被攻擊),還有些裝成 UPA 的波蘭人殺了以為是烏克蘭人的波蘭人。
1/5戰前人口被殺害,1/4村莊被破壞,1/3人口重新定居或移民海外,一半文化中心變成外國(Lviv Vylno)
簡化和民族主義化
民族被後天構成。
第十一章 愛國的反對派和國家利益(1945 - 1989)
Jerzy Giedroyc(1906 - 2000)出生 Minsk 的波蘭人(貴族後裔),在俄國上課中斷,搬到華沙,而後在巴黎舉辦 Kulture 雜誌,不視東部為1939、1945兩次“割讓给俄國的國土”,注重少數民族而把烏克蘭立陶宛看成真正的國家。
Juliusz Mieroszewski(1906 - 1986)Galicia 出生。提出東部大戰略:未來波蘭應該支持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的獨立。當時波蘭算是俄國的衛星國 - 這三國將是保障未來波蘭主權的關鍵。70年代。嚮往民族國家而不是
Adam Mickiewicz 懷念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或
Jozef Pilsudski 想像的波蘭高雅文化黏合起來的聯邦。
立陶宛民族主義:建立在認為波蘭立陶宛聯盟毒害了立陶宛文化
烏克蘭民族主義:理想化針對王國的叛亂
白俄羅斯民族主義:想要波蘭立陶宛聯盟 - 重獲立陶宛大公國
波蘭是老民族,這些是年輕的民族,波蘭要放棄領土雄心和文明所有權,適應現代化的民族。
1)相信蘇聯會崩潰
2)為了中間三種人的利益而不是俄國人的利益(民族民主黨人)或蘇聯人的歷史(共產主義者)放棄中間的領土
3)放棄領土能表示對俄羅斯民族的尊重
當時大部分人還認為 Lviv 和 Vilyno 屬於波蘭。
70新政治理念 80年代反對派被鎮壓時,開始和東邊的鄰居同仇敵愾,當作同伴。《文化》計畫、歷史修正主義、地下出版物和團結工會。羅馬天主教 John Paul II 和解態度。因為已清洗就不會再有煽動民族主義來拿票(像 Balkan)的前共產政治領導人。
Alexksandder Kwasniewski (1954 - ) 團結工會上台,波蘭共產黨轉型 - 後共產主義者,親烏克蘭路線,1995、2000 總統。
第十二章 標準的民族國家(1989-1991)
1/5波蘭公民死於二戰,《Potznam Agreement》接收德國領土,驅逐數百萬德國人。
1988年12月聯合國談話上,戈巴契夫表示蘇聯的東歐衛星國可以自己選擇國內的政治路線。1989年四月,團結工會拿到了99/100的上議院席位。東歐第一個非共產主義政府。
德國統一,波蘭擔心邊界問題,甚至希望俄軍不要撤走。邊界問題一解決馬上倒向德國抗俄。
“可供參考的框架不是來自過去的,而是來自未來的。”
“歷史不是也不能成為我們今天對的現實觀中的決定性因素,歷史也不能決定它的形成。歐洲在不斷變化。” 波蘭外交部長 Krzysztof Skubiszewki (1926 - 2010) 了不起的外交官,看重歐洲理念與機構。決定用雙軌制外交 1)莫斯科的蘇聯中央政府 2)歐洲的蘇維埃共和國政府 3)與烏克蘭立陶宛民族活動家建立聯繫(烏克蘭最成功,因為白羅斯沒力,立陶宛又太害怕波蘭是要收回土地)
烏克蘭 🇺🇦
波蘭1989年8月獲得完整國家主權。1990年10月波蘭與烏克蘭簽訂“國家與國家”的聲明,帶去的是烏克蘭語翻譯而不是俄文翻譯,1991年8月莫斯科政變失敗後,兩國交換了永久代表(互不侵犯、接受既有邊界、保護雙方少數民族的文化權利)(1991年8月George Bush 還要烏克蘭留在蘇聯)12月全民公投獨立後,波蘭是第一個承認烏克蘭的國家。
白俄羅斯 🇧🇾
戈巴契夫威脅立陶宛想獨立就把 Vilnius 讓給白俄。白俄羅斯民主陣線的領導人· Zenon Pazniak(1944 - )在 Kuropaty 發現 NKVD在1937 - 41 殺死的十萬名平民。1988 挖掘屍體成為民族主義奠基的時刻。白俄想要的是保守和懷舊,沒人想要波蘭的那種現代國家。蘇聯化很成功很強,不信任波蘭人。
立陶宛 🇱🇹
波蘭人寧可加入蘇聯,不信任民族主義強盛的立陶宛人,俄語和立陶宛與也是前者比較容易學習。1990 3月立陶宛宣布獨立後,蘇聯利用了當地的波蘭人,波蘭少數民族領導人在KGB工作。1991年1月蘇聯佔領的電視台,造成大量死傷。90%公投選擇獨立,90%波蘭公民也贊成立陶宛獨立。
在民族和解之前,必須承認對方也是民族,接受其他人也有自身的歷史。
第十三章 歐洲標準和波蘭利益(1992 - 93)
1991/12/8 蘇聯解體
波蘭利益
1) 融入西方:主要的東部利益是東部鄰國不能阻礙波蘭與西方的融合
92/93 波蘭努力加入歐盟與北約
2)維護三大國家能抵禦俄國
3)保護在蘇聯的波蘭少數民族
歐洲標準:民族國家的領土完整、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權利
烏克蘭 1992 - 93
兩國都想對方道歉。波蘭容易為1940年的事道歉因為是“共產主義”搞出來的,烏克蘭則想把大屠殺的責任丟給史達林。但烏克蘭願意忘記分歧因為波蘭是“通往歐洲的道路”。到93年烏克蘭也終於發現和波蘭不是敵人,和至今不願承認的俄國才是。
1994 年一月,美國/烏克蘭/俄羅斯三方聲明把烏克蘭所有核武器轉讓俄羅斯,加入 Partnership for Peace。1997/7/9 北約/烏克蘭憲章。1997/5月,波蘭/烏克蘭和解宣言。90年代前五年兩國已同意為了國家安全的共同利益,“把歷史留給歷史學家”。
白俄羅斯 1992 - 93
羅馬天主教仍用波蘭語宣教:那他們終究是波蘭人還是白俄人?立陶宛人幫助白羅斯了解自己不再是大公國(面積廣、多民族共存、領土模糊),而是現代國家(面積小、單一民族、領土有限),94年 Lukashenko 選上總統,開始了獨裁政權,取消白羅斯語,推行俄語
立陶宛 1992 - 93
波蘭與立陶宛對 Vilnius 的爭鬥 1920 - 38 不停打仗,斯大林39年給了立陶宛導致波蘭大怒,然而之後立陶宛化,但90年代在立陶宛民族主義、白羅斯、俄國之間先放棄 Vilnius 的是波蘭。然而1920 Vilnius根本沒有立陶宛人。波蘭與立陶宛2004年加入歐盟。
北約
1993/8/24 醉醺醺的葉爾勤在紙本上保證波蘭加入北約不會威脅到俄羅斯(雖然隔天後悔)
1994 克林頓東擴北約,波蘭首先加入,再與其他東歐鄰居推廣歐洲
波蘭 1992 - 1993
深切認識國家利益在民族利益之上。全數通過了不和立陶宛討國土。要求各國的烏波蘭少數民族好好做當地的國民。John Paul II 能用立陶宛、白羅斯、俄語、烏克蘭語與波蘭語傳教的教宗,他的愛與和平訊息幫助了很多人。1999 正式加入北約。
波蘭-立陶宛王國的公民:共和政體實現民主實踐、公民權利、宗教包容、憲法統治。早期王國的吸引力與政治理念有關,並非具體的機制。就像歐盟的吸引力不在法律條文、法律與實踐主體,而在它的隨機應變、聲譽以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