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資本世界史 Der Sieg Des Kapitals》Ulrike Herrmann

德國學者看資本世界史,相異於 Adam Smith 那類相信追求利益乃自然天性兩百年前的想法和 1930 凱恩斯學派。


資本的崛起

1 資本在過去一百年大為增長。人多長了十公分,命也更長。

2 羅馬時代大家太富有,雖然有現金有借貸,但沒有金融產品的需要。有錢人住在城裡,很少看到自己的田產,最多是擔心管理人不好(然而那是警察心態,不是管理)。需要錢會與有錢的親戚朋友借(通常只是歉收)。也沒有技術革新的需要。全心全意發展美感。

3 西方很早就知道東方(印度、中國)的手藝和貨品比西方更好,貿易時常往往是銀不斷流往東方換回物品。中國國力太強可能是他錯失各種良機的原因。鄭和(1405-1433)帶三萬人、317條船下完西洋船隊隨即荒廢,對西方來說不可想像。哥倫布則因為歐洲多國,他找了四個國家終於找到資源前往海上(1492,只有三艘船87人),1588西班牙無敵艦隊往英國作戰時也只有137艘船。鄭和並不想殖民,只想讓其他國家變成從屬國,表示自己有多偉大。中國管理體系中心只有15000人,但能藉著書信觸及大帝國各個角落。二十世紀時,歐洲農業的產能也只能達到中國十二世紀的水準。1840中國開始屢受重創,1952年經濟產值甚至低於1820。但經濟衰退是逐漸形成,1800中國在政治上達到巔峰,經濟和生活水準上卻輸給英國和荷蘭。中國官僚只注重農業也是缺點。中國因為過於強大,不像歐洲小國時常互相征戰,非常理解經濟強大的重要。而英國破天荒的發展一開始,各國就迅速跟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在歐洲從18世紀受人嚮往的強國,突然變成大受鄙夷的轉變。

4 工業化沒出現在大城市倫敦,而是相對貧窮的 Manchester 等。英國的政治制度很早就讓地主給佃農,佃農包給小農,學會輪耕也比其他歐洲國家快,於是勞動力昂貴,貴族均採長子制,長子以外的其他人必須找工作,不少貴族喜歡經商,投資如運河的基礎建設。稅收進步就買軍火。再加上東印度貿易的壓力,便宜的資源(歐洲已沒有森林,靠煤炭)昂貴的人工終於產生工業革命的完美算式,應為只有在英國,已機器取代人力才有利可圖。1825 第一條鐵路,隨即帶來鐵路熱。但當年熱錢過多,根本不缺資金投資鐵路。

雖然各行各業瞬間欣欣向榮,但中下階級卻生活更苦 - Early growth paradox 隨即產生 - 資產階級的性命是無產階級的兩倍(16/38)馬克思就出生在那時。1871 才有工會產生,工會讓大眾消費力變強,才有了消費主義的產生。而消費主義才產生了資本主義,因為大量需要(不然又流於羅馬與中國模式),高薪資才是資本主義的引擎 - 高薪資推動生產力,生產力帶來成長。工業化起源於英國,因為薪資是其他歐洲地區的兩倍。富有的普羅大眾對各項產品的需要終究造成了資本市場。

5 德國偷竊並不停學習英國工業技術,一個世紀內趕上。在一戰前和美國一起超越英國。英國則忙於投資殖民地(全球44%)並把力氣轉為金融。以致英國技術教育一直跟不上專心做技術教育的德國。德國因技術人才進步以降低成本,製造比英國進步。

日本 1867 明治維新,1873 第一條鐵路。1905 日本打敗了德國,成為資本主義降臨東方第一國。資本主義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然而結構再也沒有改變。

有三種主要誤解
1 資本主義等同市場經濟
2 國家只會阻擾自由市場的優點
3 全球化是21世紀的產物

資本的三個主要誤解

6 資本主義早已不等同市場經濟,大部分的市場早已被壟斷而缺乏競爭,“最上面的一萬人”總是在估算效應。高級董事往往身兼數職,中產階級和勞工階級往上流通的數量極少。市場經濟所樂意相信的“績效社會”並不存在。勞動市場是個奇特的結構,唯有集體協商,受雇者才能為自己的績效求取公平的價格。

某些不該任由“市場”,而應該由國家控管的業務:健康保險、交通、住屋。

推動資本主義的並非市場,而是創新。只有小餐廳和小商業是有競爭的,一旦技術站穩腳步,便會出現寡頭壟斷。世上並不存在沒有任何約束的競爭,這一向是新自由主義的陷阱。

7 資本主義的開始往往有國家支持:Hamburg, Lubeck, Bremen, Venice, Florence, Genoa, Antwerp, Amsterdam... 都是商人治理的城市,商貿城市不大,但卻可以做到全球強權。阿姆斯特丹在1602年建立荷蘭東印度公司後,勢力擴展到印尼,這些地區像是在封建國家上的資本主義小島。直到十八世紀時英國受資本利益統治,但從伊莉莎白開始其實已重商。1688-89 光榮革命,The Bill of Rights 保障議會多方權益。但追求科技進步,商業轉形進化過程總是有陣痛,於是就有了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

新自由主義相信國家介入越少越富裕,但其實國家支出越多可能越富有。全球最早的股份公司便是荷蘭東印度公司,

8 物產全球化很早就發生,1851年英格麗海峽電纜和蒸汽船讓成本跌了百分百,但金融全球化卻不時間斷: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股票市場關門,1929 的世界經濟危機、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再參與國際貿易的社會主義聯盟。

資本對金錢

9 要能參與持續更新的生產過程,才是資本。“貨幣”則讓“現在”轉換到“未來”:貨幣是經過象徵化的時間。貨幣不等於資本,一個社會的財富在它製造的商品與服務,而不在於它所累積的貨幣。

10 黃金並沒有實質價值,但有許多國家和央行仍用它作為穩定的象徵性而有價值。1980 年就曾飆高到兩千,而後腰斬。

11 銀行的債務與利息由倍數增長,利率1%要用72年倍增,3% 24年,6%12年,24%只要三年。但利息利潤不會加劇貧富差距,調降最高稅率和廢除遺產稅,影響資本分佈流通才會。

12 1923,1948 德國經歷劇烈的通膨,全國失去全部資產。但兩次原因都是因為德國在大戰中戰敗,印鈔提供經費,商品供應量又銳減。太平時代反而會因為科技進步而一切都變得便宜。但通縮會讓利益下降,以致經濟不流通,導致大批工人遭到解僱。1873到1896年通縮期間,德國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烈焰高漲,展開全球殖民地競賽,而有兩次世界大戰和後果。於是經濟學家喜歡一點通膨,讓公司感到還款容易,願意借款。

2007 全球資產和實際經濟產值是 4.1:1

13 投機:Future, Derivative, Option: 期權就是買未來的先購買權。Leverage 則是相信某事會鐵賺於是融資。以不存在的錢賭不一定存在的利潤。然而若實體經濟沒有提升,這都只是金融交易。

資本的危機

14 經濟太好容易產生生產過剩,泡沫化,7 - 11 年的週期性經濟危機。

15 如今又開始有1927的跡象。有錢過富,金融市場過度膨脹,民眾進場,以 10% 保證金(Margin)買股票,當預期行情下跌,銀行要求加碼(Margin Call)

經濟建立在對未來的“期待”上,經濟下行時,再撙節會另情況雪上加霜,企業不願投資,工人沒有工作,政府沒有稅金,公僕也被辭退。但二次大戰時美國最高所得稅是79%,1950是91%,遺產稅是77%,但美國經濟飆漲。凱恩斯發現經濟是 a moral science,若貧富差距懸殊,富人金錢沒有進入金融體系,無法流通會導致通縮。無論如何要刺激經濟就是刺激消費。

16 1973 Nixon 與金制度脫鉤,大印鈔票支援戰爭。於是美元狂跌。

17 因為複雜的各種金融衍生商品,讓銀行破產可能會導致連鎖效應,正式作法是讓銀行國有化,然後趁機抽富人税。

18 消費減半,工作減半是最好的方式,然而人們寧可生產過剩也不願意放棄工作。目前全球經濟年成長率略高於2%,乍看之下似乎不多,然而看恩賜早已為當時的人演示,這意味著多麼龐大的產量:如果資本每年成長2%,20年後資產便會成長一半,100年後更增為7.5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