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

《Hateship, Friendship, Courtship, Loveship, Marrige》

為了寫作租了幾本,最後只留下了這本,裡面有幾個故事我(似乎)是讀過或是看過改變的小說。還是寫個筆記不然下次還是會忘記有沒有讀過。


相愛還是相守 Hateship, Friendship, Courtship, Loveship, Marrige
兩個小女生的惡作劇回信,讓家裡的幫傭自己跑到遠處(先把傢俱寄去)嫁給了其中一人家裡的女婿。(生活技術比什麼都重要,能把家裡管理好的人隨時都能趁虛而入那些長得好看又有意思單沒有生活技能的人)

浮橋 Floating Bridge 
比丈夫小十六歲的妻子生病,需要幫護,在去比較不安全的地區時遇見了他們少年兒子,和他先回家,他帶她上了沒去過的浮橋,兩人接吻。

傢俱 Family Furnishings
奇怪個性的高傲姑姑(住城裏),招待大學畢業準備好要做作家的她。屆時她已經不是鄉下的姪女,她在她眼中只是與奇怪的男人交往又隨時對她去多倫多看 Tennessy Williams 生氣的老女人。

安慰 Comfort
受不了基本教義派的丈夫得了 ALS,吃止痛藥自殺後,口袋裡只留了一首對大家比中指的詩。教徒太太沒有唸出來,燒掉了。

蕁麻 Nettles
在同學家裡遇見少女時巧遇的男人(掘井少年),以為會與對方有什麼曖昧,打高爾夫球遇見狂風暴雨,風暴後男人告訴他他去年撞死自己最小兒子的事情。兩人身上被淡淺色植物扎了,起了一身尋麻疹。

樑柱 Post and Beam
24歲的太太受不了家鄉來找她的妹妹,去 Okangaan 婚禮時一路以為回來會看到她上吊在她家,結果與她平日眉來眼去(寫詩給她)的脆弱天才(教數學的丈夫的高材生)混在一起。她還在回程路上與神討價還價希望她不要死的交換可能就是這個。

過了一會兒。她慢慢地(有點遲緩地)想起那筆交易。她出於本能、軟弱與神經質訂下的交易。
但她承諾了什麼?
跟小孩沒關係。
所以是跟她有關?
她承諾願意做任何必須做的事;她會發現那是什麼。
不過是防護措施,不算交易的交易,一點意義也無的承諾。
她設想了幾種可能,簡直像在構思說給某人聽的故事版本 - 現在不會是萊諾了 - 另外一個人,當作調劑。
永不再看書。
收養問題家庭或落後國家的小孩。努力治癒他們的傷口和被忽略的痛苦。
上教堂。開始信仰上帝。
剪短頭髮。不再化妝。不再擠高胸部。穿鋼圈胸罩。
她在床上坐下,覺得累壞了;無益的、亂七八糟的瞎想。

記憶 What Is Remembered
去參加喪禮時才想到多年前與這個男人搞過 Fling。

昆尼 Queenie
“愛的動物”繼母帶來的小孩十八歲就被鄰居(音樂老師)拐走,原本在他家幫傭。她成年也去多倫多找她然後發現她在家裡被他控制的緊,也不是沒有原因,和他學生安德魯(華裔)跑了(或別人。後來一生都再也沒找到她。

山裏來了熊 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 
教北歐文學的教授搞了同齡和小很多的學生,最後提早退休,冰島裔的太太老年癡呆,在養老院愛上另一個男人。他為了太太只好和對方太太情商,讓太太喜歡的男人還能回養老院去探望太太。

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Talking to Strangers: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the People We Don't Know》Malcolm Gladwell

1,這本書應該叫“誤判”吧

2,美國在古巴的情報員全都是雙面人
3,二戰真的見過希特勒的英國官員全都誤判納粹高官不想戰爭
4,電腦比法官衡量保釋與否(是否會重犯,會不會回來上庭)的紀錄好25%
5,人類有 Default-Truth 預設為真的本能
6,唯一堅持馬多夫騙局的男人是華爾街的 Quant:不如只看數據,不見本人,免得被誤導(然而太敏感也會 paralyzed 和發神經)
7,俄羅斯民間傳說的聖愚者 yurodivy:不適應社會、自我中心、不受歡迎、瘋狂,但能看見真理
8,表情也會表錯情:不同文化裡的人對表情的解讀就不同(憤怒和害怕令人混淆)驚訝未必看起來驚訝(大部分人並沒有全幅表情,就算他們自認有)有情緒問題的人不一定看起來有情緒問題
9,心理學家、中情局官員、律師、聯邦調查局探員能看出人是否說謊的機率都差不多五成。我們總是預設緊張的人一定在說謊,自信有把握的人則不是。老練的審訊員對表裡不一的人,判斷正確的比例只有兩成,表現誠懇的說謊者只有14%
10,酒精不一定會顯露“本性”,但會短視(myopia):窄化情緒和心裡視野,“讓人只能了解表層和立即的經驗,進而對行為和情緒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需要認知和長期考量消失。(在穩定結構中喝酒,就會很平和)
11,在受虐或高度壓力、 PTSD 後(皮質醇、睪固酮、甲狀腺大量升高)做出的判斷(指認、回憶)不是錯誤百出就是不真實
12,Coupling:英國把煤氣換成天然氣後,自殺數字大幅下降,女性下降一半(戰爭時自殺數字下降,經濟危機時上升)“不方便自殺”是阻止自殺最好的方法。
13,5%或以下的街區卻佔有50%的犯罪量 

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生吞》鄭執

情侶的身上似乎比他人多一分熱能,兩個人依偎在一起,看著都沒那麼冷了。我飽飽地想,新世紀一到,我也會像他們一樣,長大成為可以自力更生的年輕人,負擔另一個人的感情,和她全部的世界吧 - 我清楚自己腦袋裡想的是誰。

那個被賦予了頗多意義的夜晚,並沒有令我太失望,如今回想起來,起碼算得上我人生中相當寧靜祥和的一晚。我本想熬到半夜十二點,電視裡領導人將點燃火炬,在北京新落成的二十一世紀廣場,可惜沒挺住,睡著了,第二天看的重播。好多年後,我到北京上大學,曾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日去過一次玉淵潭公園遊玩,二十一世紀廣場就在門口,挺普通的,遠沒有電視裡壯觀。彼時我已陡然開悟,明白人生和世事大抵如此,靠近了,都不壯觀。

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

余英時回憶錄

一 童年


1,童年日軍入侵,7 - 15 在鄉下(安徽潛山)成長,讀私塾。基本上與世隔絕(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對地主和佃農的關係與他人理解的不同,也認為中國這麼大基本上很難一語道之。
2,因為不在城市,很能體會五四根本一堆人不知道,不是“城裏的歷史”那樣馬上有翻天覆地的影響(明明是西方思潮二次傳入 - 希臘促起 Renaissance、胡適說 Renaissance 其實卻是 enlightenment 的民主科學去蒙昧)還被愛國主義騎劫。
3,至於白話文運動,一般是說被西方拋棄拉丁用當地語言(義大利文)觸動,然而元朝開始就有白話小說
4,五四主義本身不是太激進,激進的之後都去搞政治了。胡適追求的是: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

二 對日抗戰

鄉下不知共產主義,213軍則是當地的土匪,後來加入新四軍,共產主義要到城市才聽說。對共產黨沒有好印象。

三 中正與燕京大學

東北中正大學(老爸在,唸準備課)、北京燕京大學(1958年結束),東北一般痛恨剛走的蘇軍暴行,對共產黨沒有好感,與北京不同。當時很多人在北京,經過思潮洗禮,也有過接受左派思想頭腦發燒,接受不了別人闡述當時南方暴行的時候。

四 香港新亞書院

1949去香港探親(父親認為台灣地位不穩,轉去香港),當時的錢穆心情不好(會指著狗罵說這比穿夏威夷衫的杜魯門像樣)當時推辦(不同於共產的)第三勢力,直到1955去美國。當時有許多雜誌刊物。

五 哈佛

治學過程和理念。當時大量學者留在美國,為美國漢學留下輝煌成績。

“個人真理也須不斷調整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