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FACTUALNESS 真確》Hans Rosling

四級國家的轉換(四級為最富有)

1800年前,婦女平均生6個小孩,只有兩個會活下來。 
1986全球有64000枚核彈頭,現在只有15000枚。

日本海嘯導致福島核電廠事故,有1600老人死於在避難中心生活的身心壓力。殺死他們的不是輻射,而是對輻射的恐懼。即使是在1986年史上最嚴重的車諾比核災爆發之後,雖然多數人認為死亡率會大幅攀高,蛋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人員無法證實這一點,連住在核汙染區域的人的死亡率也沒有顯著增加。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完成對相關研究的檢閱工作,跟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一樣,把DDT列為對人體“輕度有害”,在許多情況下是利大於弊。

正常評估風險:恐懼vs現實(新聞和你的注意力過濾器留下恐怖的訊息)風險 = 危險 x 暴露、先冷靜再說

文化不是一成不變:1960年瑞典墮胎違法,大家得去波蘭墮胎,五年後,波蘭立法禁止墮胎,瑞典卻合法了。年輕女性反過來從波蘭赴瑞典。

GDP 不代表什麼,不如觀察人們腳上的鞋,或正在蓋的房子基座做得好不好。

民主不一定會帶來更好的生活,不是絕對指標,就像南韓經濟起飛的時候是軍事獨裁。

“怪罪性直覺”:誇大特定個人或群體的重要性,只想找出禍首,不再設法在別處找解釋。
尋找原因而非戰犯,尋找體制而非英雄。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誰會愛上你受的傷 Someone Who Will Love You in All Your Damaged Glory》Raphael Bob-Waksberg

#給連續式單一配偶論者看的紐約市重要地標指南


渡輪大樓裡有個魚缸,魚缸底部貼著某種文字說明,是關於在史坦頓島渡輪大樓安裝一個魚缸的後勤方面的事項。這是一個很大的魚缸,重到底部要用鐵條支撐。“這個魚缸可不簡單;它耗費許多心力。”魚缸底部的告示牌這麼說,至少就你的記憶所及史這樣(你沒有再去過)。“我們全是為了你們這些史坦頓島的遊客做這件事的,所以你們最好心存感激!”

你記得站在波瑞斯身邊讀魚缸的告示牌。你以為在你們要永別前的這一夜,你們會有更多話要對彼此說,卻發現原來你們早已說完了所有的話。所以你們沒有把舊話重新說一遍,而是沈默地並肩站在渡輪大樓裡,讀著魚缸底部的資訊。

“歡迎來到史坦頓島,”它大概是這麼說,“希望你們玩得還愉快!也許如果事情跟現在不一樣,也許如果你們其中一人不是馬上要永遠離開這座城市,你們就能找時間再來這裡。也許這能成為某種特別的事,比你們只嘗試一次更有意義的事,因為...... 嘿,有何不可呢?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大概最好別想太多。單純地享受現在吧。你們還可以期待搭船回曼哈頓,而如果你們讓自己裝了太沈重的‘要是怎樣怎樣就好了’,可是會把渡輪弄沉的。”

#明日之星

於是我們留在舊金山,在磚塊與灰泥音樂廳為“幹屎尿空手道”樂團暖場,又一次;我試著想清楚我的人生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因為我相當確定不是這個。基於某種原因,我覺得我真的很特別,我是到人間來做真正偉大和重要的事的,可是我活得越久越覺得:沒有哦,我只是跟大家一樣的普通人。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窮人的經濟學》Abhijit V. Banerjee, Esther Duflo

小冰期 1500 - 1800 收成和漁獲量不佳的時候,就會流行殺「巫婆」,女巫通常是單身女性,尤其是寡婦。……當資源緊張的時候,犧牲一些人在經濟層面看來相當合理,因為其他人就可以吃到足夠的食物,也就可以去工作並且掙到足夠的東西活下來。

健康(根除瘧疾)營養(孕婦的碘)對兒童未來收入有很大影響。

水、淨水系統、chorine, 蚊帳、驅蟲藥丸、添加鐵和維他命的麵粉都可以降低貧窮,但窮人看不到好處,就算極為便宜也不要。

教會預防勝於治療太難,因為窮人看不到未來。在疫苗所送一包小豆子還比較直接。不然窮人會寧可拿錢去旁邊買炸物也不會想買蚊帳。instant gratification win.

私人醫生、公家機關、巫醫 - 公家醫院時常內開讓民眾失望,最後寧可找巫醫。

教育資源會流到家裡被認為最聰明的小孩。各種暗示都很有用 - 考試前讓種姓低的學生先寫自己名字結果會變差(老師看到學生姓名也會因背景或種族、名字給差的分數)提醒女孩數學不好是謬誤就會提升考試結果。

男人作物和女人作物 - 男人(咖啡、可可)豐收時菸酒的銷量就增加,女人豐收時家用才會增加。貧窮女性會選擇早生小孩逃離家庭,在需要女人採茶的區域女嬰較果園受歡迎。

政策

氣候和醫療保險
不信任感。貪污、欺詐雙向問題,但剛開始輔助保險會幫助他們生活壓力減低,願意保險。

貸款
銀行只借錢給富人:窮人違約率高。需要身家調查、討債和暴力取債。1960、70 加爾各達有「喀布爾來的男人」敲門放款,這些殘暴的人隨時會用各種方法逼你還款,包括叫「太監」到你家露出下體。

存款、為未來投資
短視,有錢在手上就會花掉。加入「強制儲蓄」計畫的人多存81%的錢。一般不想加入因為擔心「有急用的時候拿不出來」。

一切看來都遙不可及,便不會有儲蓄的動力。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

職業選擇
母親在工廠工作的小孩平均身高比較好(薪資很少但時間穩定,收入也穩定)一般窮人最想要的就是成為公務員。搬到城市會大量提升機會,但大部分赤貧的人完全不能脫離自己出生地。

「經濟制度塑造經濟誘因,讓人有接受教育、儲蓄與投資、創新與採取新技術的動機。而政治制度則是決定公民控制政治人物的能力」(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Paul Romer - Charter City

1, 窮人無法掌握關鍵資訊,誤信許多錯誤的事情。
2,窮人要為自己生活承擔太多事情,沒人幫他決定或給他正確的引導。
3,對窮人來說太多金融機制對他沒用(存錢要錢,借錢高利貸)
4,就算再不好的歷史裡也有可能靠小地方取得改變(從沒有女性從政到讓大家嘗試進而習慣女性從政)啟動良性循環的心理作用。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Michael Palin's Hemingway adventure - Michael Palin

Harry's Bar 

如果母鴨被打中,公鴨一定會回頭找她,反之不然。
-48車禍島義大利養傷,愛上18歲女生,寫了本爛小說

74 Rue du Cardinal Lemonine
Cafe de Amateurs
Michaud's (Check Fez)
Closerie des Lilas (Sun Also Rises)

Spain
Pamplona (San Fermin)

Madrid
Cerveceria Alemana
Chicote (on Gran Via)
Bar Andalu, Casa Botin

Valencia, Fallas

Vicente Barrera (Dad in Death of Afternoon)
"We know their mother, father, bull 4 years cow 6 months in wild."

Cuba 
Ambos Mundos Hotel
Mojito - La Bodeguita
Daiquiri - El Floridita

San Fran
De Paula House
Floridita

1960/07/25 Left Cuba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昨日世界》茨威格 Stefan Zweig

1,維也納的猶太人團體無法加入皇族或軍隊,往往用資助藝術和音樂的方式取得上流社會的身分。他父母親不過是東歐移民到維也納創業的成功者之一。

2,維也納的座右銘:Live and Let Live
3,痛恨教條與權威
4,巴爾扎克、拿破崙的成功讓一代年輕人相信自己可以從平民變成英雄而湧到巴黎(波拿巴將軍)
5,維也納仍然很保守:一方面女性再婚前幾乎沒有獨處的時間,被緊密監看著,男性則在各處尋花問柳,十個裡面有一個擔心自己得性病而自殺或焦慮。直到一戰後社會較為開放,妓女才不再這麼多(各式各樣從高端到低端,和今日台灣一樣的)
6,當時大學生有特權:一般法律不能管他們。許多大學生都喜歡“決鬥”,這些有毒男子氣概的社群出了社會直接進入高等社會和政府
7,1924 的瘋狂通膨,到 1933 年希特勒上台。通膨:現金失去意義,變成以物易物的世界,之前借錢的不用還,還有很多人趁機掃買各種企業暴發。
8,一戰後,奧匈帝國崩潰,捷克、波蘭、義大利、斯洛文尼亞人受惠自己的國土。怕奧匈帝國復辟,於是奧地利被強制存在。
9,一二戰前沒人能預料得到。突然爆發的戰爭(從瑞士回家發現整個國家都在武裝待發了)
10,納粹、義大利、西班牙的如出一徹:背後勢力有心武裝年輕人,讓他們到處破壞

023
我們這些認為安逸已成為傳說,太平已經成為童年夢想的人,都切身地感覺到了兩極對立的緊張,以及對不停湧現的新生物的永恆恐懼。我們人生中的每個時刻都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連。我們生活的範圍遠遠超出了個人狹小的圈子,與時代和歷史同歡樂、共患難,而老一輩的人們只局限於自己的生活圈子。因此,我們這一代的每個人,即使是年齡最小的,今天也比我們最睿智的祖先對現實的了解多一千倍。但是,我們並沒有為此獲得什麼好處:我們為所有的一切付出了代價,那麼徹底,實實在在。

025
對於我們,學校意味著強迫、枯燥無味、讓人厭倦,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消化理解那些被精確劃分的“不值得學習的科學”的地方 - 全是些我們覺得和現實或者個人興趣毫無關聯的學院式或學院編寫的內容。那是一種枯燥、漫無目的的學習,是舊時的教育方法加強於我們的學習,不是為了生活而學習,乃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唯一真正覺得幸福的時刻就是我能夠永遠離開學校的那一刻,為此我得感謝學校。

079(維也納的朋友十個有八九個是上流社會的猶太人,他到柏林去接觸不同人)
一個人越是臭名昭著,我越是想要見到他本人。這種對危險人物的特別鍾愛或者好奇一直伴隨著我的一生,即使是在要有選擇的交友的年紀,我的朋友們都還責怪我同不道德、不可靠、有失體面的人混在一起。或許,正是由於我出身優渥,某種程度上,無論是自身還是在感情上,那種“安全”情結對我都是一種負擔,所以才會痴迷於那些充滿激情、漫無目的的生活的狂人。他們對自己的生命、時間、金錢、健康、好名聲毫不吝嗇,甚至鄙視。或許,你可能在我的小說和短篇故事中注意到我對所有狂熱和不羈性格的偏好,還有異國情懷。他們每個人幾乎都滿足了我對陌生世界強烈的好奇。

134(20世紀初各種科學與技術進展飛快)
那些年裡,我們每個人都從時代共同的進步中汲取力量,由於共同的信心,個人的信心也增強了不少。或許我們人類是忘恩負義的,我們當時還沒有意識到這場承載著我們的浪潮是多麼的強大和穩固。但是,任誰經歷過那個滿懷信心的時代都知道隨之而來的將是倒退和幽暗。......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帶來歡樂的食物本身也存在一種危險。席捲歐洲的自豪和自信風暴之後緊跟著的便是烏雲。或許崛起的太快了,國家、城市的強大太急速了。一旦覺得強大了,任何國家就像被誘惑一樣,想要利用這種強大或者濫用它。

271
我學過的歷史和自己寫過的歷史太多了,我不會不知道大批群眾總是會突然倒向勢力大的一邊。我知道,今天他們高呼“舒施尼克萬歲”,明天他們會用同樣的聲音高喊“希特勒萬歲”。然而,在維也納所有與我交談的人都表現出了真正的無憂無慮。他們出席各種的聚會,穿著燕尾服,吸著香菸(他們根本不知道,不久就要穿上集中營囚犯的衣服),他們忙於購買聖誕節禮品,佈置自己漂亮的家(沒有人想到幾個月後那些東西都會被洗劫一空)。古老的維也納永遠是悠然自得,我以前非常喜歡它的逍遙自在。真的,我整個一生都在夢想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維也納的民族詩人安岑格魯貝爾曾把那種無憂無慮簡潔地概括為:“你不會出什麼事的”。這樣一種心態。那種無憂無慮現在第一次使我感到痛心。說到底,也許他們,所有那些在維也納的朋友要比我聰明,因為他們在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才感到痛苦,而我呢,我事先在想像中就感到痛苦,當災難降臨時,我又第二次痛苦。我理解不了他們,也無法使他們理解我。從第二天起,我就再也不警告任何人了,幹嘛要讓那些不想讓別人打擾的人驚恐不安呢?

275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最使人感到世界大倒退的,大概莫過於限制人的行動自由和減少人的自由權利。1914以前,世界是屬於所有人的。每個人想到哪裡就到哪裡,想在那裡待多久就待多久。沒有什麼同意不同意,沒有什麼允許不允許。當我今天跟年輕人敘述我1914年以前去印度、美國旅行的那些事情時,我總是高興地看著他們流露出驚奇的神情,那時候不用護照,或者根本沒有見過護照。人們上車下車,無需詢問,也沒有人盤查,今天要填的一百多張表格,那時一張也不用填。那時候沒有許可證,沒有簽證,更不用說刁難。那些國境線只不過是象徵性的邊界而已,人們可以像越過格林威治的子午線一樣無慮無憂地越過那些邊界線。而今天由於大家互相之間那種病態的不信任,海關官員、警察、憲兵隊已經把那些邊界變成了一道鐵絲網。從一次大戰後,由於民族主義作祟,世界才開始變得失常。而且,作為第一個看得見的現象,也是我們這個世紀的精神瘟疫,是對外國人的仇視:仇視異族人或至少是害怕異族人。人們到處抵制外國人,驅逐外國人。早先對付罪犯的一切侮辱手段,現在卻在旅行前和旅途過程中被用在每一個旅客身上。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威尼斯共和國:稱霸地中海的海上商業帝國千年史 Venice: A New History》Thomas F. Madden

1,威尼斯人是由一群兇悍而獨立的難民,透過血緣與狡詐融合而成,再加上一座首都以及天上的護佑,大海是他們堅不可摧的城牆,而威尼斯就在這城牆背後。
2,土地少,沒有封建制度。地位財富不在地主貴族身上,而是在創業技能上。資本家喜歡自由,不愛中央集權。
3,和歐洲其他地方不同,神職人員不在威尼斯總督法庭裡服務。政教分離。

Chap1 瀉湖難民

330 Constantine I(第一代羅馬基督徒君王 - 建立君士坦丁堡,後來的東羅馬帝國,權力東移)
402 Goths 入侵,西羅馬帝國國力減弱,商務道路充滿搶劫,國內充滿貪腐與內戰
452 神之鞭 Attila the Hun 羅馬,難民湧入瀉湖區,後來的威尼斯

東西羅馬帝國:
Gothic Wars 535 - 554
Justinian I 最後一位說拉丁文的羅馬皇帝,再來就東漸講希臘文,進入拜占庭時代(現在才稱)

Germanic Lombards
568 殺進威尼斯,最遠到米蘭

原本的西羅馬變成無政府狀態,宗教變得重要,5、6世紀的大主教責任和權力變大

難民
Altinum 逃往 Torcello (長毛 Lombard、Franks 打來的時候,後來融為一體) 
Aquileia(自認是聖馬可傳道的鷹城)- Grado 
六世紀 Schism of the Three Chapters:Torcello / Gardo 兩城各有自己的宗主教,又偏好東西羅馬。Gardo 首先回歸羅馬教宗,兩城意見分隔。

從名名城 Altinum 逃走時把石頭和地磚都帶走,還有重要的 St Heliodorus 聖骸
現在 Torcello 還有當時人的地磚,639年蓋升天聖母堂(主要是 800 - 1000 蓋好,地磚還有四世紀帶來的痕跡)

三世紀,彼得傳教有羅馬和 Antioch,馬可有 Alexandra 這三城有“宗主教”地位和其他城鎮不同

其他城鎮還有 Metropolitan, Archibiship

Chap2 697 - 836

697 12位護民官選出 dux DOGE
7世紀時波斯和阿拉伯人大進駐。羅馬帝國變小。
775 St Sergius and Bacchus 城堡島(某橄欖出身的DOGE建的) 
800 查理大帝征服大片西羅馬帝國 - Carolingian - 他幫忙打下來的這塊變成教宗國直到 1880
811 不想和攻來的 Franks 臣服,喜歡羅馬皇帝,Leo V 從君士坦丁堡派來工匠、錢、藝匠幫忙搬去 Rialto (Pietro Tradonico, 837 - 864 蓋地下淡水井系統)
送聖撒迦利亞的遺骸(施洗約翰父親)306AD 希臘殉道者 St. Theodore of Amasea(在埃及殺掉邪靈附身的鱷魚而聞名的威尼斯主保聖人)

威尼斯一直夾在東西羅馬帝國之間,主要想做生意,有錢就填海 - 擁有 Camopo - 50個自己的教區

Aquileia(法蘭克人)擁有陸地管轄權,Grado 擁有瀉湖,兩地又開始爭吵誰才是聖馬可的合法傳人。Mantua 主角認為是前者,後者不服,一百多座教區教堂和修院還有田產農地葡萄園不會讓剛才攻打他們的法蘭克人控制。

829 兩名威尼斯商人(不能和穆斯林做生意,鋌而走險搞聖劫) - 馬拉莫科護民官 Buono、Rustico of Torcello 在 Alexandra 遇見兩個擔心聖馬可骸骨被穆斯林帶走的希臘僧侶。Furta Sacra(聖劫 - 古代常有,聖物轉移經過,還有稱作轉移“ranslatio”的文學題材)先留在總督府旁邊的 St Marco,後來就一直留在那裡。從此聖馬可不歸主角而是威尼斯人民所有(當初把它留在總督府想變成自己的總督沒多久被在路上逮到,割鬍子送進修道院 - 有時還會刺瞎眼),想要獨裁的家庭一般都受懲罰。

Chap3 獨立、擴張、權力 836 - 1094

九世紀 Torcello,十世紀 Rialto - 把貨物(食品、木柴、鹽)運到地中海賣。拜占庭艦隊越來越弱,830斯拉夫海盜橫行,開始自己管理 Adrian Sea。899 Magyars 馬扎爾人入侵,成功抵擋,加強陸地防事。

總督:兒子來共任總督,女兒做聖撒迦利亞女修院院長。

聖人總督 Pietro I Orseolo 976 - 978(市民把娶了German回來奪權的上任總督之子殺了,賠錢,選了他來重建被燒掉的威尼斯)

982 在 Cypresses 建 San Giorgio Maggiore: 兩派人物 Coloprimo vs Morosini 簽名。後來越來越多的公民慢慢發展成議會。

1000 第一個千禧年,France Cluny 宗教改革運動影響全歐洲,變成後來的“西方”

當時威尼斯總督和日耳曼好友,拜占庭 Basil II 992年頒發皇令規定威尼斯商人的權力和義務,降低他們在東方港口的通行費和關稅

1071 Turks 攻占 Anatolia,拜占庭衰弱,威尼斯變得更強(因為造船需要好木柴,非常注重每棵樹的管理)
各種血戰後,逮捕殺害一萬三千多名威尼斯人的諾曼人卻在1085被瘟疫掃光。皇帝和威尼斯更好,從此在君士坦丁堡免稅做生意。拜占庭人開始有點討厭這些突然富起來的威尼斯人。1094 St Marco 石頭教堂完工(脫離拜占庭,再也不只是難民)976年燒毀的聖骸也“突然”在柱子中出現。

Chap4 封建時代的商人共和國:教會和政治改革 1095 - 1172

1095 Council of Clermont,教宗 Urban II 在荒野上宣布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奪回被穆斯林拿走2/3的土地。(1099威尼斯第一次加入東征,兩百條船九千多人、1122威尼斯十字軍東征、1202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出航可以搶聖駭(Myra 搶 St Nicola,大部分已在 Bari)開道有新交易路線。

Enrico Dandolo 被命為格拉多宗主教,結果1135 在 Pisa 遇見改革者 St. Bernard of Clairvaux 變的虔誠(不像其他城市開始買賣聖職,威尼斯主教靠十一奉獻,無利可圖,往往虔誠)和原本的城堡島主教博拉尼(總督的親戚)對抗。變成注重改革拒絕世俗的格拉多和與拜占庭好的博拉尼兩邊。總督博拉尼最後流放丹多洛與巴多爾家族,將對方郊區的家族建築群也夷為平地。

總督打贏拜占庭戰爭但死於其中。新總督取消流放令,並保有威尼斯教會的自由,不容許世俗權勢影響教會的政府和選舉。從此徹底政教分離。聖撒迦利亞女修院變成 Cluny 教派。威尼斯拒絕幫助拜占庭入侵義大利南部,對方轉為與比薩和熱那亞人做生意。1171 拜占庭命令將所有港口的威尼斯人逮捕餅,並收他們的家產。威尼斯接受市民鼓譟派出海軍卻敗軍,一心想要和平的總督 Vitale II Michiel 被刺殺。

1172 智者委員會選出11人,11人選出總督,從此百姓發現暴民的錯誤,不再直接選出總督。派系主義和以牙還牙的風氣也在這次大挫敗中改善,之後十幾年靠談判尋求人質釋放。

Chap5 兩個帝國之間:威尼斯的和平 1172 - 1200

(1187 Saladin 征服耶路撒冷)

1158 神聖盛羅馬皇帝 Federick I 宣稱自己才是帝國合法統治者,教宗反對,教宗去世後他要紅衣主教選出自己喜歡的教宗,紅衣主教分成兩派選出兩個教宗。1162 皇帝攻陷米蘭,米蘭湧出難民到威尼斯。

1177 皇帝與教宗(AlexanderIII)拜訪威尼斯,充滿各種使節、紅衣主教。7/24 和平條約簽訂。
1180/7/24 教宗AlexanderIII和九位紅衣主教面前,宗主教丹多洛結束了 Grado 和 Aquileia 之間的糾紛。
1183 拜占庭少主商人,讓 Greek 任意殺 Latins,Pisa Genoa 高度不滿,他只好回頭和威尼斯做朋友,釋放人質,歸回房產,付出賠款。
1195/5 四十名候選人選出年邁失明的總督 Enrico Dandolo,他的宣誓就職書幾乎是憲法。上任編撰了威尼斯的刑法和民法,改革錢幣,發行 grosso(自羅馬帝國陷落後第一批歐洲發行的國際貨幣),
1198 重簽“聖旨”,得到免稅和通行費,還有法外治權(除了殺人和叛變)
和教宗談讓他們可以和穆斯林做“非戰略交易”,Pisa 和 Geona 一直都保持在非洲和穆斯林交易

Chap6:威尼斯和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共和國變帝國)

1201 InnocentIII vs Saladin (又要搶耶路撒冷)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靠獅子心王查理(和英國人徵稅)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來自三個法國領主騎士突然發作,派出六個使者去威尼斯找船
(兩萬名步兵、九千名騎士扈從、四千五百名武士和馬匹,橫渡地中海 - 打埃及而不是直接打耶路撒冷)

六位法蘭西特使在市民面前下跪 - 獲得批准。並簽約。付出兩千馬可預付款。每天湧來的十字軍都放在 Lido 上。人來的很少,要收到人人頭費也收不到,33000人只剩12000人到。後來湊出五萬一千馬克,剩下的三萬四千收不到。現在行事更為謹慎的議會決定以未來的戰勝品作為抵押來貸款。勸對方去老敵 Zara 島(隸屬匈牙利王,十字軍但不加入四次東征)過冬,順便解決問題。

十八個月生產艦隊,450大運輸船,五十長槳軍艦,超多糧食、糧草和運輸船,下定暫定所有海外貿易。1202一起東征。威尼斯人口十萬(人口僅次於羅馬),出一萬五千名水手和海軍。

近百的丹多洛為了商業有心違背教宗,攻打 Zara,然而被一位主教破局,導致法蘭西領導人得在虔誠與榮譽中選擇,而氣都發在收錢太多的威尼斯人身上。

再來是 Philip of Swabia 帶來的陰謀(拜占庭帝王 Issac 被弟弟 Alex 挖眼 - 當時拜占庭人就是這樣處理事情,因為盲人無法治國,這算“人道”政變,Issac 的兒子另一個 Alex 逃亡去找到姊姊,Philip of Swabia 的妻子)十字軍大都是鄉下一些純樸的人,忠實宗教與法律,到拜占庭這麼大的城市還嚇了一跳。

威尼斯人在離開 Zara 前將其夷為平地。之後失明總督英雄式帶領打進了拜占庭拿到了十萬,另外十萬新君王卻付不出來,民怨沸騰,開始燒城,拉丁人和希臘人再次鬥了起來,拜占庭用宮廷方式解決,將兩個帶外人進來攻打的 Issac 和 Alex 絞死,1204/4 終於攻打進城,將拜占庭洗劫一空,搬了不少寶物回威尼斯 - 奧古斯都和凱撒大理石雕像、青銅馬(威尼斯沒有馬)拿回來隨便裝飾。5/16 君士坦丁堡又硬回一位拉丁皇帝(法蘭克人鮑德溫),1/4歸皇帝,3/4威尼斯和法蘭西人均分 - 從此威尼斯人變成 3/8 羅馬帝國的領主。這個“君士坦丁拉丁帝國”撐了50年,1261淪陷。

意外之中自己摧毀了最大的貿易夥伴,莫名其妙變成了海上帝國(得到的土地也沒人想去認領,還因為一千買下來的克里特島和 Genoa 人打了一仗,最後打贏)

Chap7 馬可波羅的威尼斯:十三世紀的繁榮、權力與虔誠

君士坦丁堡在十字軍東征前,住在城牆裡有40萬人,大都會有一百萬。1230年,裡面只剩下四萬人。威尼斯人在君士坦丁堡的權力變大,還有宗主教權。十三世紀成立國家軍械庫 Arsenale。

法蘭西皇帝還是時常沒錢,要抵押不少聖物和威尼斯商人貸款。包括後來被巴黎親戚贖回(中間在威尼斯展覽了一陣)的耶穌荊冠。以前看不起西羅馬帝國“野蠻人”的希臘人慢慢式微。

1255 威尼斯和熱那亞大戰,威尼斯有艦隊,熱那亞有海盜。Genoa 又和尼西亞結盟,1261 年威尼斯人離開君士坦丁堡。

蒙古政府歐洲時代 / 元朝。忽必烈汗對寫信給教宗,對基督教很有興趣。當時東方蘇丹拜巴爾 Baybars 四處屠城。西方開始傳說有個 Prester John(祭司王約翰,伯利恆三賢的後人)會來拯救他們。慘案讓十三世紀的基督徒越加虔誠,捐獻越多,Francis de Assisi 也是這時候的人,1210被教宗認可小兄弟會 Friars Minor,San Franciscan。1216 認同法國的道明會 Domanican,注重復興與改革精神。

中世紀大學三學科 Trivium:文法、邏輯、修辭;四學科 Quadrivium:算數、幾何、天文、音樂。

忽必烈喜歡17歲出門遠行的馬可波羅,時常派他出使(使節當時也是間諜)。二十五年後才回到威尼斯(沿途還送了一個蒙古公主給波斯人)

六區定型。大家的豪宅都想面對水道而非以前的空地。威尼斯建築不設防,沒有無法無天的派系鬥爭。

1241 《成文法》Statuto - 民法。中產階級變多,議會有四百多人。選舉變得非常複雜,充滿“神”的意志。

Chap8 西方的發現:十四世紀初的戰爭、財富以及改革

威尼斯選制問題:大議會已到五百多人,沒錢的old money,暴發戶,從國外回歸的移民
1300變成有1100成員,1323,改制25年後,大議會拒收新會員,成為了 Serrata(大議會閉鎖),參與的《黃金名冊》,之外又有 Cittadini 公民(為國有功或家財萬貫)的《白銀名冊》

人民大會 - 四十人議會(三名首腦 Capi,主持者) - 另有六十人議會(元老院 - 指揮艦隊、船長、遣使,仍要議會批准)、總督下有六名區議員,任期為一年,之後不許重選。三名首腦、總督、六名區議員行程最高執政團 - Signoria 

阿卡淪陷(中東最後一個基督教城市),十三世紀末,和熱那亞的戰爭又狂打一陣(包括馬可波羅都是在被抓走的時候口述了《遊記》)一直打到1299

1302 拜占庭請西班牙傭兵來幫忙,讓貨幣貶值,威尼斯發明 ducat。

東方沒落,西方(法國英國)崛起

義大利政治派系:教宗黨 Guelfs 保皇黨 Ghibellines (11世紀開始的兩派)- 威尼斯之前一直獨善其身

教宗武器:破門律、禁行聖禮令

想趁著佔領 Ferrara 的 Tedaldo 城堡,惹火人在 Avignon 的教宗 Clement V,被下令沒收威尼斯公民財產等嚴厲 sanction。錯誤決定導致民怨四起,有人想趁機推翻政府,後設立十人委員會處理,還有廣場上的大獅子嘴可以告密。

北邊 Della Scala Brothers 開始肆虐。1336 -37 出兵(Padova Carrara 家族、米蘭 Visconti 家族、Ferrara Este 家族,Montova Gonzaga 家族組成聯盟加入)第一次得到陸地(Treviso)基本上派出執政官連同大議會小議會一同執政。

Chap9 十四世紀的瘟疫和叛國

1348 Bubonic Plague 五萬人死亡,五十名門滅族,一半人口滅絕(歐洲)。開始接受工匠移民。
離島 Quarantine 40天
總督 Andrea Dandolo, 就位期間 1343 - 1354,Padua 大學的學生,人文素養,好友 Petrarch
而後的 Marino Falier 1354 - 1355 想要改制變成獨裁,被砍頭(14世紀義大利各地領主升起)

1355 Visconti family got Genoa

Chap10 基奧賈之戰以及大陸帝國的誕生

1360 Murad I 終於要攻打君士坦丁堡。那時的拜占庭是由熱那亞人守衛。
1377 為了搶奪 Tenedos 島,兩地再次大打。Carlo Zeno 大武士 Vettro Pisani 海上統帥
結論:Turin 合約

Murad I:Janissaries 基督徒奴隸組成的精英部隊(孤兒軍隊)
Timur 帖木兒打敗 Bayezid I,解散了鄂圖曼帝國,熱那亞也沒落
1400威尼斯和 Visconti 聯手滅了 Carrara,開始建立巨大陸上帝國

當時義大利五國:米蘭 Visconti(整個倫巴底)、義大利南方和西西里 Naples / 羅馬和義大利中部 Papul State / Toscani Florence、威尼斯

1425 Florence + Venice 兩個共和國和 Visconti 宣戰(當時都是傭兵,價高者得,花很多錢)
傭兵簽約(定時)然後就去打仗,米蘭百姓推翻了 Visconti 成立共和國,Florence 命傭兵首領 Francesco Sforza 做米蘭公爵阻止威尼斯西進。

1453 拜占庭陷落

Chap11 鄂圖曼人崛起

最早的威尼斯人是羅馬公民,於是一直對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效忠。每五年要《黃金詔書》在帝國裡做生意。

1422 Murad II 十萬土耳其部隊圍城戰

1423 要威尼斯保護拜占庭第二大城帖撒羅尼迦 Tessaloniki,結果在這個空殼浪費很多錢,裡面的希臘人還抱怨個沒完,兩次和談大使都被捉走,只好宣戰,1430 蘇丹和熱那亞人一起攻打最後打贏。最後七年、耗費了70萬 ducat,還被嫌棄。

皇帝 John VIII Palaeologus 想有另一次大規模十字軍把土耳其人趕走,但當時東正教希臘人的名聲很差。又不接受教宗管理東正教會。

1430 Conciliarism 從大學傳到西方的教會會議主義,主張定期召開主教和高級教士,給教宗建議,或直接取消教宗。1431 在 Basel 開會。但當時教宗 Eugenius IV 是威尼斯 Correr 家族的富家子弟。皇帝約翰八世只想和教宗開會。

1437 往 Ferrara 開教宗會議(與會議主義拉開關係)
1438/2/8 這幫老東西全到了威尼斯:朝廷、神職人員、皇帝
1438/2/27 花天酒地花大錢以後,終於上船繼續出發

FERRARA 大會議: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的高級教士、神學家、哲學家在會議上討論推敲,消除分歧。五大宗主教區領袖也到了。瘟疫來臨於是轉到 Florence。
1439/7/5簽約,基督教希臘和拉丁的分道揚鑣從此結束。

十字軍再次出征,從東歐波蘭、瓦拉幾亞 John Hunyadi、匈牙利 Ladislas 率領的 Crusade of Varna 有兩萬多人,1944出發。教宗和威尼斯借船出征卻不付錢。Ladislas 和蘇丹簽十年休戰協議,好戰的十字軍(和匈牙利國王)卻違反約定打蘇丹,Verna 城被屠。

1452/4 Mohammad II (征服者)建 Rumeili Hisar 召集十萬兵,這次有火藥大砲。
1452/12/12 教皇 Nicola V 派來的兩百名那不勒斯弓箭手和紅衣主教 Isidore 在 Sofia 大教堂聯合彌撒

現在的君士坦丁堡也只有破爛的五萬人,希臘男丁不到五千,外國人不到兩千(各地義大利人還有幾位船長)威尼斯僑民投票,決定留下。對面加拉塔的熱那亞人則拒絕加入戰爭。在城裡的熱那亞人不是出賣別人就是命令撤退(Giovanni Guistiniani)(可能因為這段歷史是威尼斯人寫的)威尼斯的領導人僑民官 Girolamo Minotto、其子和留下的七名貴族都被處決。

1453/5/29 攻破城牆

拜占庭🦅聖馬可🦁️ 

Chap12 現代金融的誕生

中世紀歐洲農業經濟都是莊園式,實物交換。看成色:黑色錢、白色錢、黃色錢。
銀行:貨幣兌換商、記帳、流轉 giro、放貸
基督教不讓放貸:教宗亞歷山大三世公告;教規大公會議;1179拉特蘭大公會議;1274里昂第二次大公會議;St Thomas Aquinas。
十六世紀前威尼斯不讓猶太人住在城內(猶太人做,趕走就可以不還:1290 英國、1306 法國)
1379 基奧賈戰爭後需要信貸就叫他們回來,危機過後要他們搬去 Mestre。之後進城做生意不能超過十五天,還要帶黃帽或黃徽章。少數醫生和富有商家可以避規。
1509 LeagueCambrai 軍隊入侵威尼斯 Mestre,猶太人湧入瀉湖,威尼斯元老決議猶太人逗留五年(主要也沒錢)。民怨四起後要所有猶太人搬到北郊 ghetto(鑄造場所在地)。

十三世紀開始有拿著小板凳在廣場上的人 Bancherii(坐長板凳的人)今日的 BANKERS
Sotoportego del Banco Giro

十三世紀晚期威尼斯的兌換商都做起了貸款業務,政府也要求銀行家先存一筆公債(銀行倒了可以賠償)
1318 政府規定第三方繳交公債(保人)

保險箱服務、存款服務(有利息)
有限責任合夥 Colleganza - 分擔風險(海運貸款一般20%利息)
十一世紀 colleganza 取代海運貸款,十二世紀開始有股份制
十四世紀 保險業

複式簿記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St Francis Luca Pacioli (1465 - 1475 在威尼斯教學的數學家)但他說威尼斯之前已經常見
每晚確認 Asset and Debit
 
十四世紀開始用阿拉伯數字(印度 - 波斯 - 北非阿拉伯地區 - 中世紀歐洲)
十三世紀之前可以開到哪停到那,靠各種小道消息做生意,十三世紀後拜占庭帝國崩潰,戰事頻傳,國家得組織護航隊。威尼斯元老院組織大型護航隊,一年離開兩次,乘客可以沿途上下船,但重點一定是威尼斯。威尼斯開始收到大量稅款。

1366 關閉公開販奴,但還可以用私人合約形式堅持一世紀。
隔海下單、提單。

中世紀歐洲只研發了農業創舉:輪耕法和犁。

Chap13 威尼斯帝國盛世

1454/4/9 Treaty of Lodi:威尼斯、佛羅倫斯、米蘭、那不勒斯、教宗國,對抗土耳其入侵
重建君士坦丁堡,赦免希臘人、減稅(有錢希臘人已經湧到威尼斯)1573 已有自己的希臘人聖喬治堂。

教宗 Pius II 1458 上任,又要十字軍最後竟然只有威尼斯赴約,已經宣戰之好硬著頭皮打,一年花一百萬(Knights Hospitaller 醫院騎士團、那不勒斯和教廷偶爾幫忙)1475 - 78 談判,1479 休戰條約。1480/7/28 攻進 Otranto 奧特朗托,暴行還有“八百殉道者”。1481/5/3 49歲的默罕默德二世卻去世了,兒子開始爭權奪利無心征戰。1490的威尼斯從此無敵。

但穆斯林的壓力,葡萄牙人在 Prince Henry 贊助尋找 Presto John 的期間,1488 Bartolomeu Dias 穿過好望角,在里斯本公佈非洲是可以繞過的。四年後熱那亞船長 Columbo 說服西班牙王室贊助,1492發現新大陸。1499 葡萄牙探險家 Vasco da Gama 找到了印度。

葡萄牙國王 Manuel I 保護路線,讓胡椒等香料頓時變得便宜,然而他的後繼者 John III 放棄這種非商業而滿有十字軍出征的宗教念頭。然而威尼斯的落敗已經開始,然而富有的威尼斯人開始學法國人在大陸建造別墅和莊園。最後荷蘭和英國人充分利用了新航線,在十七世紀大放。

威尼斯人開始想要義大利,神聖羅馬帝國(日耳曼)Maximilian I 在1508年入侵義大利,法國人和威尼斯傭兵阻擋了他,然而只是激起戰士教宗 Julius II (1503上台)的怒火。最後教宗搞了 War of League of Combri 康布雷聯盟要瓦解威尼斯。老威尼斯人卻感到蠻開心,覺得這樣可以擺脫年輕貴族花在莊園上的時間,重新考慮威尼斯的海上利益。但1516威尼斯仍然收復了所有義大利領土。同時感覺到了法國、西班牙的崛起(教宗國、Ferrara 公國)

Chap14 威尼斯文藝復興

聖馬可教堂(仿君士坦丁堡聖使徒教堂造)內部還是很拜占庭,十五世紀前的藝術還有托爾切洛島上的升天聖母堂,《最後審判》是十二世紀。聖十字區施洗約翰堂。

Florence Renaissance 到威尼斯。Padua 大學是教育中心。Jacopo Bellini 兄弟把油畫技巧帶來,威尼斯將他送往各地,弟子有 Titian。威尼斯本身喜歡結黨營派,大會堂(scuole,像兄弟會的組織)大家一起畫一個大畫(合照的概念)。

1527 查理五世攻入羅馬,羅馬藝術家四散。
1570 Palladio(在威尼斯發揮的 Andrea Palladio),古典主義的乾淨整潔替代了哥德式(法國或 Syria 歌德 - 穆斯林藝術式),配合1577年大火有很多重建重畫的機會。

十四世紀末威尼斯商人已經接受一整套 Padua 大學的人文主義教育,1450 古騰堡活字印刷。
1500 歐洲出版品1/4在威尼斯生產(Aldus 出版社,Erasmus 的第一個老闆),發明小開本、Italic(可以印更多文字)

工業蓬勃:羊毛紡織和絲綢。1600做絲綢的比造船的還多。皮革製品、珠寶、蕾絲、玻璃。
到了十八世紀,雖然藝術中心變到巴黎,威尼斯已是全歐洲來取景的地方,(政府還得立法以免英國商人買走油畫)。

Chap15 對抗土耳其人

Ottoman:
Selim I (冷酷者)
Suleimanus Magnificus 蘇萊曼大帝(1521攻佔 Belgrade,1526拿下 Hungry - 威尼斯的世仇之一,1532 一場大雨和堅定反抗才保住維也納)

醫院騎士團 relocate to Malta (until 1799)

1537 法國和蘇丹合作攻打歐洲各地。

1571/5/8 Cyprus 投降。土耳其司令 Lala Mustafa Pasha 違背合約,要一人當人質保證送人離開的船會正常回來,威尼斯艦隊將軍 Marco Antonio Bragadin 堅決不接受,於是殺戮重啓,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展開:1571 勒班陀戰役。查理五世私生子 Don John 領隊。放下旗不再分威尼斯、熱那亞、那不勒斯和西班牙人。土耳其損失113船,基督徒12,釋放奴隸一萬五千名。

威尼斯在歐陸有宏偉的別墅、穩定政府、健全貨幣、滿足人民和傳統工業。(但沒有殖民地)土耳其人卻沒有西歐的工藝、科學、經濟。

1649 英國人處死國王查理一世,推翻君主制度。1699 威尼斯終於打贏土耳其人 Treaty of Karlowitz。

十八世紀威尼斯宣布永遠中立。城中有十五萬人口,兩百萬在大陸領土上。

Chap16 旅遊威尼斯

1600左右開始有歌劇(Originate from Mantua or Florence home)
1630 威尼斯有了第一個歌劇院,從此熱門
Antonio Lucio Vivaldi (女孩唱詩班作家神父),創作多種音樂,小提琴協奏曲《四季》、90多齣歌劇,1741逝世時一貧如洗

十八世紀,英國紳士開始 Grand Tour(1688 Glorious Revolution)
五月海婚節

賭場、妓院(重稅,十八世紀宣布非法,免得被踢出壯遊路線)
Giacomo Casanova 1725 

Chap17 中世紀共和國

十七十八世紀 - 啟蒙運動
原本先進的威尼斯共和變得過時老朽:貴族共和制
法國大革命將法國變成民族主義國家,開始用十字軍東征的熱情宣揚自由民主

拿破崙打 Habsbourg,要威尼斯幫忙,威尼斯堅持中立,Verona被“解放”但討厭法國人,拿破崙要威尼斯解除宗教裁判所和釋放所有政治犯。

1797/5/12 大議會最後一次開會,結束一千三百年的共和體制
法國傀儡自治政府摧毀雙翼獅,搶奪許多藝術回巴黎,Arsenale 被拆
1798 奧地利將軍取得威尼斯統轄權,趕走民主和 Jacobins,威尼斯變成奧地利的一個城邦。
1806 又換回法國人。拿破崙下令關閉六十所修道院和女修院,一百個教區縮減剩下34個。藝術品去了倉庫或巴黎米蘭。以前飽滿的宗教生活被摧毀。
1812 拿破崙在俄國受挫,巴黎1814淪陷。奧地利人部分修復威尼斯原貌,努力基建。但如今人口不足十萬。

Byron 的瘋狂戀愛史。

1845 鐵路開通
1848/3/22 襲擊藏滿奧地利軍火的軍火庫,1849 奧地利新皇帝砲轟威尼斯、火燒、霍亂。8/19投降。

1851 John Ruskin 在威尼斯住了七年,出版三大冊《The Stone of Venice》,英國人成立基金會修復威尼斯
1866 義大利獨立運動讓威尼斯脫離半世紀的奧地利統治
1880 水上巴士
1912 鐘樓倒塌重建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宋氏三姐妹與她們的丈夫 Big Sister, Little Sister, Red Sister》張戎

1904 排華法案,宋靄齡去美國要買葡萄牙護照。 

黎元洪 - 武昌起義主要任務,聲望高
陳其美(上海)姪子陳果夫、陳立夫(中統,情報組織)
段祺瑞(拒收德國一百萬美金軍款)孫中山馬上收下兩百萬,到廣州招兵買馬要摧毀中央政府
陳壁光(拒絕接受孫中山命令砲打廣州,而後被殺)
1912 孫中山求德國軍隊入侵中國,也求日本,最後求了俄國成功
陳友仁(廣州裔千里達人,中非混血,Eugene Chan)
吳佩孚(華北,民主派,蔣中正打進北京時給國會百人路費要他們回去等)
蔣中正繼續拿俄國錢在黃埔軍校,假裝自己喜歡共產蘇俄但並不

1918 - 1928 說是“軍閥混戰時期”,但卻是民主發展最好的時候。之後民主結束,國會解散,變成蔣中正有俄國風格的專制獨裁
顧維鈞(外交官,北京豪宅被蔣中正沒收為孫中山造神)

鄧演達(托洛斯基派。抗拒史達林逃到柏林,回中國辦第三黨,慶齡的情人,被蔣謀殺)
1988 慶齡到柏林見鄧,1929 回中國看孫中山進中山陵(學列寧)
1934 未殺紅軍,開始長征,為了換回兒子蔣經國
1936 被少帥綁架(日本佔領東北後,少帥帶二十萬兵守陝西,軍隊被紅化,他以為莫斯科能挺他,卻只是被騙,因為當時全國正努力抗日。綁架兩天後被莫斯科譴責,返回。周恩來正式見蔣中正,紅軍長征從土匪變正統。原是俄日中三方角力。)
1937 經國回家

戴季陶(蔣緯國是他私生子)、陳立夫在西安事變後與蔣經國分裂
1937/7月 日本攻入北京天津 12月南京大屠殺
全國一心,將軍權交給蔣,除了紅軍。
史達林軍火支持蔣,條件是 1 紅軍不受指揮 2 紅軍不在前線,而在後打游擊

1938 蔣到大後方重慶、中央大學搬遷(牛都趕了去,感人),西南聯大
孔祥熙/宋靄齡一家收回扣,令儀、令侃、令偉(又稱令俊,孔二小姐)、令傑是最後唯一有結婚的(Debra Paget) 孔德基
改政不得人心,地稅一夜從地方轉給中央
內戰三姐妹長期在香港、紐約

1944 孔祥熙遷美
1945/8/6 廣島 8日俄對日宣戰 9 長崎 10日日本投降
宋子文
國民黨接收軍都異常貪腐

1946/6 差點把中共趕出東北,美國 George Marshall 要兩軍停戰
四個月讓中共修復鐵路,更方便運輸俄國來的軍火
毛身邊有劉少奇與周恩來,蔣身邊已沒人
抗戰後無力。以“打老虎”“為人民服務”口號收民脂民膏,1948往台灣
杜月笙爆料孔令侃的揚子公司,蔣想辦,美齡不給
1948/11/28 美齡去紐約
1949/1/21 蔣“下野” 4/23 中共佔領南京,23年國民黨統治結束
1950/1/8 到台灣

兩百萬人到六百萬人的台灣
1949/10/1 天安門 - 中國人民共和國,蔣慶齡是國家副主席
1930 她加入共產國際,1943 共產國際解散,死前才又加入共產黨
管理中福會,傳說與隋學芳戀愛,對方的女兒隋永清、隋永潔是萬年最愛
美國對蔣非常不滿,到1950韓戰爆發才支持台灣
1957反右 1958大躍進 1971 林彪墜機,鄧小平出來較為開放
1976/1 周恩來過世 9/9毛過世 1981 蔣慶齡過世

吳國禎受不了白色恐怖,舉家往美,蔣想讓他兒子留下做人質,最後才放人。
1964 中國原子彈成功
1973/3 蔣中正去世
1977 - 84 台灣國民所得增長三倍,自由化
1987 解嚴
1988/1/13 蔣經國過世

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Based on a True Story》Norm MacDonald

 Oh, and that girl who was quietly sobbing on the elevator - I saw her again, but only once, and it was the damnedest thing. It was months later, and I entered the elevator and there she was. Except this time she wasn't alone. She was with the gregarious guy, the guy I'd seen console her months earlier, but now he wasn't consoling her, he was yelling at her and telling her she had no business looking through his drawers. Her head was bent down and she quietly wept."

25. In North Dakota this week, a hunter narrowly escaped death when a pocketknife in his breast pocket deflected a bullet shot by another hunter. Man, you know we have too many weapons in this country when people are getting shot in the knife.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第十一本小說,第十八本書》Dag Solstad

1 為了證明瘋狂而離開城市、離開家庭和法國回來的女友去小鎮定居。

2 終於和不斷外遇的女友離婚,開始一個人住,和醫生變成朋友發覺對方吸毒時常在自己的世界裡,兩人討論他的瘋狂想法最後弄假成真無法回頭。
3 四歲就離婚,十四歲不再見面,現在二十歲的兒子來和自己一起住。發現兒子是個不被喜歡的人,被自己的好朋友拋棄,說話太大聲又自我,因為本來就不喜歡他的朋友不願意分擔油錢而把對方丟在路邊。
4 到立陶宛去“技術指導”對方的民主進程(書是1991年的),給醫生一萬美金嚇壞對方(但要做的事情並沒有嚇壞任何人。
5 希望週日請他吃飯的好朋友可以發現他的秘密,然而終於沒辦法告訴他。

像其他挪威作品一樣介於接受但不能接受人生的毫無意義,要做些突破性的事情才能暫時擺脫。

......她細緻的手腕,美麗且帶著法式的優雅,她走路的模樣 - 所有的一切都得益於圍繞他們兩人關係的氛圍而更添風采。他對此心知肚明。說真的,她完全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他是相當有意識地在玩這個遊戲,處心積慮營造這些偷來的時刻。他當時應該告訴妻子:我不能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愛,因為我根本還不太認識她。我所認識的她都只是從一些特定的情況 - 把她當作是我迷戀的對象 - 這些情況滿足了好多我內心深處的想望,就像我對人生所期待的一切,而現在她背棄了這個情境,想要擺脫逃離,我必須追隨她,希望能夠再一次找到她。

對這一次分手,她唯一後悔的事沒有告訴妻子實際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除此以外,她對後來發生的每一件事都心甘情願。即使在過了十八年之後,他仍不改初衷地覺得,當初拋棄對他完全沒有疑心的妻子和睡在隔壁房間的年幼孩子是一件正確的事。為了尋找這個對他來說代表著冒險的女人,雖然他當時已經知道,在擺脫婚姻去追隨杜麗蒂的那一刻起,冒險事實上就結束了。他並不期望把已經發生的事翻轉過來,只希望能保全對這件事的記憶,有關於她的記憶,也就是當初跟她在同一個房間共同呼吸的記憶。他不能夠讓她失望。他在這個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忠實行為中,發現了平常只能從藝術和文學中讚嘆領略,卻無法充分了解的熱切和懸念。

他已經沒辦法再回憶起當初為什麼會如此著迷於這個想法。他知道他在那段時間裡真的很著迷,但是已經沒辦法再解釋為什麼。他坐在那裡試圖回想,想要找出原先讓他實際上去淌這趟渾水的線索源頭為何。當然不是因為坐輪椅的生活有多麽讓他著迷。也不是因為坐在輪椅上假裝癱瘓,實際上卻完全健康,騙過了所有人的這個想法讓他多感興趣。也不是愚弄社會這件事對他有多麼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 愚弄他的朋友、熟人,甚至他自己的兒子 - 所以他才做出這樣的事。那到底是為什麼呢?他不知道。不過事情已經做了。然而當他想到這件事已經做了,而且回想起當初有這個想法時感受到的那種瘋狂吸引力,他就能夠接受,並打從內心深處對自己把這件事執行到現在這個地步而覺得深深滿足。如今木已成舟,沒有辦法再回頭,而這股深深的滿足感和他當初想到可以把這樣的事執行出來時感受到的魔力完全相符,就像一陣回聲,一個內在的確認,感受到事情的連貫性,就像一條河流終於找到自己的航道,從此平靜的流動,不為世人所見,流經他最深處的自我。他要放棄原先可能有過,而且接下來還會繼續再有的任何概念或想法都沒有問題,這樣的概念或想法可能代表對這件事的理性或值得嘉許之處的解釋,因為他實在是沒有辦法對這件事做任何如此的解釋。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有型的豬小姐》李維菁

主題曲 


“初戀多半只是自戀的轉移。”老師說:“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剛剛好對方眼裡的我是那樣的人,很可能是出自誤會,但是我很快樂,很快樂她看我剛好是那樣的。我愛她因為我可以順理成章地愛了自己。”

計程車上

我問老先生後來有沒有養過貓,老先生說沒有,他的人生中就只有過那隻貓,祖母的貓,每天上床一起睡覺的貓。 

老先生笑了,幾乎羞赧(nan3)可愛,我好像看到老先生是小孩子時候的臉。

“我祖母和貓都走了,那時候我好小,而我現在這麼老了。”


年歲以及一點點什麼關於它的

有時候我覺得那一口氣快散掉了,我只是勉力維持著,把它聚集收攏著,知道它要散掉了,就快了,遲早要散了,我只是盡量延長著剩下的時間。

不過醒來的那幾秒鐘,意識逐漸收攏至頭部,意識到今天還可以,所有的東西還在,悲傷中也會浮現一點點無奈,與甜蜜。啊,今天要照昨天以及往常那樣,活一天。


一個人待著有時候會突然生出殺人般的孤單,但真出門見了人,又有種反而快死掉的感覺。一個人活著活著,就活成了這個樣子。

但這也沒什麼。


年輕的時候看到痛苦的人,因為認得出來同類,會直直地向他走過去,摸他的臉握他的手用力抱住他。

現在的我,看到了,也聞到了傷口的氣味,認出來,也只能掉眼淚,閉上眼睛吸口氣,當作什麼也沒有看到地走過去。

因為我還沒好,我的裡頭也沒好,我想活下去,我不能停下來。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崩盤 CRASHED - How a Decade of Financial Crises Changed the World》Adam Tooze

房貸證卷化 

雖然次貸是美國危機,但歐洲銀行是有毒資產的最大買家。
把英國當作金融自由城,用美金買賣,歐洲併購美國銀行買賣。
2008 歐洲資產證卷化。英國、西班牙。

中俄推“多極世界”。
西歐想要東歐的便宜人工,共產主義垮台十年,東歐一半的製造能力掌握在歐洲跨國公司手上。福斯併購 Sokda,90年代波蘭最大單一外國投資人是Fiat,再來是韓國大宇汽車 Daewoo。

134
歐洲各地的資金流動就像全球各地的經濟一樣,不是由貿易流來驅動,而是由銀行家的商業邏輯來驅動,這些銀行家會尋找最便宜的資金和最好的報酬。在歐洲,推動美國經濟繁榮的資產價格和資產負債表旋增加甚至更佳明顯。2001 至 2006 年間,希臘、芬蘭、瑞典、比利時、丹麥、英國、法國、愛爾蘭和西班牙全都經歷比激勵美國經濟更為嚴重的房市榮景。在愛爾蘭和西班牙,信貸成長和房價上漲的結合確實有爆炸性的影響。

正是這些信貸推動的榮景,導致歐元區的貿易與財政失衡,而不是倒過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貸,流入到像西班牙的熱點地區,推動那裡的經濟活絡。這讓馬德里產生健全的稅收,自豪的誇耀擁有財政盈餘。這也為德國產生出口訂單,外國需求推動積弱不振的德國經濟,提高所得和獲利。但是德國家庭和企業不想要在德國花掉增加的所得,不論是用在消費或投資上。於是德國政府把錢借出來,但還不足以吸收差額。透過銀行同業拆款市場,北方國家剩餘的流動資金有助於為歐洲各地的企業提供融資。毫無意外,一些資金流到西班牙。最後帳戶會平衡,德國的儲蓄對應到西班牙的貿易逆差。但會計認定不等於因果關係,不是德國的超額儲蓄或出口導致西班牙的經濟榮景,而是這種失衡的信貸推動經濟榮景,導致需求失衡、貿易流動和儲蓄失衡。歐洲的銀行體系提供彈性的中介功能。如果德國的國內經濟更為穩健,德國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會更大,歐元區內的貿易失衡可能會更小。西班牙經濟也許會有稍微大的部分可以用來生產出口到德國的產品,而不是供應國內的經濟繁榮。但沒有理由認定,來自德國這個更快速成長國家的淨儲蓄資金較少,會使愛爾蘭或西班牙信貸推動經濟成長的速度減緩。在現代金融中,信貸不是受“實體經濟”“基本面”束縛的固定金額。這個數字可以彈性調整,在資產價格上漲時,很容易自己擴張至跨國的規模。

凝聚基金(Cohesion Fund)
歐洲區域發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
歐盟的農業貼補計畫,數百億歐元從西歐流向東歐。
外幣貸款被用來提供房地產、信用卡和車貸融資。匈牙利2003-2008的家庭債務增加130%,全都是由外幣信貸所組成。

European bank over debt "overnbank" 過分借貸,沒有監理機構。

2007/12 Lisbon Treaty (好不容易才有的政治“歐盟”共識,2005的失敗,還有幾個國家公投)
不追求一起治理而是 Intergovernmentalism 

Iraq War 讓歐洲對美國冷感,改變心態。Habermas 和 Derrida 一同拒絕戰爭 - 2003 的“新歐洲”。

150 冷戰後的地緣政治
1991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一個中央政府停止運作的中央計劃經濟”,1985 - 1995 間俄羅斯的實體 GDP 下降40%。1994黑色星期二一次瘋狂的匯率交易讓盧布兌美元貶值1/4以上,95年後才穩定下來。97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為了穩定匯率,引進外匯管制,請求國際貨幣基金緊急貸款,98年八月葉爾欽政府已經無法掌控,8/17 default,盧布暴跌,向外國借貸的俄羅斯人面臨破產。8/19國內債務違約,通貨膨脹84%,千禧年開始時,俄羅斯流通的貨幣中,美元價值所有貨幣的87%,俄羅斯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美元經濟體,俄羅斯的國際投資人用美元來支付當地的稅款。

東歐決定加入 NATO
1991 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 Visegrad group 想加入 NATO,97年歐盟才發布擴大條件。歐盟對加入的東歐國家提供技術與專家援助,改善財政、基礎運輸建設、財產權到法律制度等每一件事。但NATO只有軍事行動所以動作較快,
1999 波蘭、匈牙利、捷克
2004/4/1 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除了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一個月後都加入了歐盟,這兩國2007年才被判斷已經準備好)

2003/04 Georgia, Ukraine
2000/05 Putin 上台,開始收回90年代投機寡頭的資產
2008 50% own 俄羅斯石油
2007 喬治亞想加入 NATO,俄羅斯進攻喬治亞

批發融資市場
聯準會給歐洲美金的融資,Shadowbank:資產擔保商業本票市場、附買回貸款市場、房貸擔保證卷市場、貨幣交換契約

256
用換匯協議機制拯救了整個 NATO 的金融,14個央行只有兩家拒絕

石油佔20%的俄國GDP,東歐愛沙尼亞、烏克蘭 1/3
西歐投資人原本每季投入500億,如今一季流出一千億
(東歐15-18%、Armenia 32%,Russia 18%)

IMF
Austria 投 Hungry Romania - 20%GDP
Sweden 投 Baltic
給 Ukraine 的錢不足以拯救烏克蘭,但條件很嚴苛,導致烏克蘭倒向俄羅斯

2008中國熱錢(貿易順差)狂投美國(因為不能投日本) - 一帶一路 

281
08年美國經濟崩潰,購買力降低,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問題,重點是出口衰退。

2008/11/18 18號中央文件
2008年11月在西方國家祭出央行措施與銀行紓困的急迫情況下,中國推動財政政策,這是 Gaithner 的最大力量(maximum force)方法,但不是應用在貨幣政策,而是財政政策。擬定經濟政策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呼籲地方政府要“全力以赴”。第十八號中央文件驚動地方政府採取行動。用一位頂尖美國分析師的話來說,第十八號中央文件“增加急迫感,傳達一種推翻舊阻礙去花錢沒問題的感覺”。在隨後的幾天裡,中國各省的地方委員會趕緊召開會議,以“抓住擴張性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有利時機”......一年之內,這個政黨主導的動員,使得50%的刺激計劃正在進行。

馬來西亞 -  IMDB
泰國 - 塔可辛下台後,劍橋畢業的 Abhisit 舉債刺激
印尼 - 減稅
全球出口下滑
韓國和外國金融關閉
2012 Mario Draghi 德拉吉的“盡一切可能 Whatever It Takes”救了歐元

2007智慧型手機上市
2011從伊拉克撤軍,希拉蕊的 Pivot to Asia(轉向亞洲)
NAFTA 和跨太平洋貿易貿易協定,圍攻中國

2013/10 中國舉辦亞投行,英國不顧美國反對加入
2010 Hungry 落入右翼

Russia 搞 Eurasian Economic Union(Armenia 加入)
Ukraine 亞努科維奇2010修改憲法,2013/11/12 上街,強力鎮壓導致更多人不滿,一發不可收拾,2/22逃亡(美國 Victoria Nuland支持,但終歸還是歐盟條件太差)

俄國進攻 Crimea。7/17 MH17被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叛軍打下,歐盟和各國轉硬,決定制裁
2014 沙烏地增產石油,盧布下跌
2014 中俄天然氣簽約

2014 歐洲大選,民族主義抬頭 UKIP、La Pen 
2015/1/22 德拉吉宣布歐元 QE

585 蕭伯樂博拉吉大談判 XD

2015 右派再次抬頭
Poland Law + Justice Party
England Tory
歐洲 Banking Reform 法案 2013

2012 HSBC 在英國賣人民幣債卷
2016 Brixit
2017 Macron 上台

2015 - 2016 冬天 Russia、中亞、Brazil、東南亞 衰退,中國資金外逃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漢字的故事》林西莉

1899 劉鶚發燒吃中藥,發現甲骨文,之前最早的標準是西元121年的說文解字。


西元前200年秦朝統一文字,小篆漢末至今,楷體1938蔣介石開黃河大堤,淹死84萬人,千萬人無家可歸。

泰山(古人拜山的地方,道教)
嵩山(夏、商、大禹、少林寺)
華山(藍田、新石器時代。周、秦、漢、唐)

手+火=灰 “灰心”

德國卑斯麥1870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秦朝西元前兩世紀同意貨幣度量衡

《古琴》林西莉

最好的正面用料是梧桐。越乾燥越好,就像小提琴 Cremona 用的是生長在小冰河期的樹木,那時冬天長夏天短。古木 - 像古廟的建材等更好。梓(zi4)木可以做底。

吃柁樹葉的蠶吐出的絲最硬,這種樹一般在四川,不可用在鹽鹼土壤中種出的柁樹葉。吐出的絲可以做弦和弓箭。

聶政(刀藏木琴殺韓王)、嵇康“廣陵散” - 都是很悲傷的故事。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 Il Fares the Land》Tony Judt

英國私有化 1979 - 1996 11-34% 

國有化機構等於社群,“大家一起用的 NHS,一起坐的火車”,共有也等於參與,私有等於國民與國家脫節。

今日年輕人的 apoliticism:政治虛無主義
覺得無法影響乾脆就無感。

1970年代沒有人會把“致富”當作目標,戰後數十年大眾對“為了有錢而有錢”不感興趣,1949年對英國學童的調查,越聰明的孩子越願意選擇一個薪資普通而有趣的生涯,而不只是高薪的工作。

Hayek 海耶克和奧地利學派(芝加哥學派)都是出身奧地利附近,經歷過奧地利失敗的社會主義,面臨過被極權主義鐵拳暴打的一代。認為“大政府”總會導向“極權”但事實證明不一定。

凱因斯:一些世紀的人以為自己完全不受任何知識界的影響,但其實常常是某些已經消逝且為人淡忘的經濟學家的奴隸。當權的一些瘋子在風中聽到啟示,從數年前某些拙劣的學院作者那裡汲取精神的狂亂。我確信,既得利益的力量被嚴重誇大了;真正厲害的,是理念逐漸越界與侵犯的力量。

在失能的國家裡,人們遭受的暴力與不正義至少會跟極權統治下一樣多,此外再加上他們的火車不準時。...... 二十世紀“社會主義對抗自由體制”或“共產主義對抗資本主義”這樣的道德故事是有誤導意味的。資本主義並不是政治體系,而是一種經濟生活的形式;資本主義在實踐上可以跟右翼的獨裁體制(皮諾契統治下的智利)、左翼的獨裁體制(當前的中國)、社會民主主義的君主憲政(瑞典)以及富人統治的共和體制(美國)通通相容。資本主義經濟是否在自由的政體下才最能繁榮發展?這答案或許比我們想像中還要不確定。

Upton Sinclair:如果一個人的薪水取決於他對某事的不了解,那麼要他了解這件事是非常困難的。

Karl Popper:他們號稱自由與安全構成衝突...... 結果被證明是憑空虛構。
因為,如果沒有政府的確保,自由就不能存在;
而反過來說,只有當政府被自由的市民所控制,
才能給市民提供任何合理的安全。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論現代興奮劑》巴爾扎克 Balzac

 1938年:一般來說,25歲為結婚年齡,然而,以現今的社會水準來看,除了極少數例外,適婚年齡應要在30歲才是。

蒸餾酒是在中古世紀由一群煉丹術士所發明,希望可以藉此延長生命。在法國,一直到20世紀初,蒸餾酒都被視為具有醫療功能。

糖:13世紀蔗糖從中亞傳入歐洲;17世紀發現新大陸傳入美洲,美洲成為歐洲蔗糖的供應地,直到1806年拿破崙為了對付英國實施封鎖政策,禁止英國船來往美洲及歐洲,蔗糖短缺才開始用甜菜製糖。

茶在法國大革命1789前才慢慢在法國流行起來。

香菸是在1852年傳入法國。

對一個生活在社會裡的人來說,活著就是或快或慢地消耗自己的生命力。

社會越文明、越安寧,越有可能走上極端的道路,對某些人而言,和平是可以使其喪命的,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拿破崙才會說:戰爭是一個自然的狀態。La guerre est un état naturel.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想想20世紀》Tony Judt

史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1881-1942) 


  1 名留後世:猶太提問者 The Name Remains: Jewish Questioner

哈布斯堡的維也納、布達佩斯、Krakow、布拉格的猶太人所認識的世界只是帝國中的小綠洲,和其他地區脫節。俄國與這些城市地區的猶太人又看不起其他地區的猶太人。對許多猶太人來說,大屠殺與失去德文世界不知哪個更痛苦一點。卡夫卡得選擇那類向內關照的“猶太世界”與外在世界的不同。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斯洛伐克等地對他們國家中的猶太社區所知甚少,往往也只是古老的偏見,在這些地方沒有安全感的時候,猶太社區就容易變成代罪羊。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許多年輕的猶太人非常努力背向猶太文化的優越感(我們是神的選民)和長期缺乏安全感所導致的容易受傷的面向。但這些年輕人無法進入管轄與統治的“政治身分”,國家仍是“照顧猶太人的領主”,於是當國家轉型成民族國家,猶太人的身分就會變成問題。民主制度對猶太人來說是災難,作風自由的專制政體反而讓他們繁榮發展(1848 - 1916 Joseph II - Franz Josef II )

中世紀猶太人生活在西歐/中歐 - 黑死病後被驅逐到波蘭/立陶宛聯合公國、鄂圖曼帝國 - 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和波蘭被瓜分,Galicia 的猶太人搬到 Molavia 最後到維也納,創造了歐洲的現代主義。

中歐都會化的猶太人和東歐鄉間的猶太人。

1934 奧地利內戰:社會主義的維也納被保守基督教中央政府轟炸(Karl-Marx-Hof) ,事後被誤會成計劃經濟最後悔變成法西斯主義,被移民帶去美國變成芝加哥學派(反對政府參與經濟的海耶克派)

1989前,蘇聯嘗試 downplay 猶太人受害而是“全體受害”,1989 兩德統一後德國“在討論中”更正常化了。

2 倫敦與語言:英國作家 London and Language: English Writer

1920 大享樂 (Evelyn Waugh),崇尚威瑪共和的人(Isherwood) 跑到柏林,1930 到 1960 英國仍是同一個小圈子的人在學術圈。霍布斯邦在1930到英國(出生在 Alexandra、長在維也納、長居柏林說德語的猶太共產主義者)

3 家裡社會主義:政治上的馬克思主義者 Familial Socialism: Political Marxist 

祖父出生在華沙,立陶宛波蘭和俄羅斯猶太工人組成的 BUND 本特聯盟,猶太人政黨,俄羅斯帝國第一個大型社會主義政黨,用 Yiddish 溝通 - 聯盟的主旨是支持俄羅斯帝國境內從歐洲到太平洋的所有社會主義革命。

第二國際:馬克思降臨在後宗教世代 - 唯物論。Enlightenment後:Mill後公里主義倫理學:康德式的倫理義務,以其他人性考量,從實用功利主義的基礎上來履行這些義務。

Antonio Gramaci:用共產組織代替宗教組織(列寧式:東正教與天主教國家比較容易接受)

辯證法為“永遠都能讓你雙腳著地安全降落的藝術與技巧。"- 就像猶太教士一樣。

4 國王學院與基布茲:劍橋的猶太復國主義者 King's and Kibbutzim: Cambridge Zionist

所有領導法國智慧的都出自1920 - 波娃、沙特、梅洛龐蒂
60 - 70 的英國還沒有工黨的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而是國家資助表現比較好的學生(文法學校),其他學生15歲就去技術學校。Comprehensive eduction 等於 socially selective 因為比較好的家庭會把學生送往私立學校。60 - 70 那批學生許多人的父母連中學都沒有上過,他們對自己的學科很有興趣,大部分的人都進入公職。

15歲開始喜歡猶太復國主義。1967 6日戰爭前夕到以色列,總算見到 Kibbutz 以外,看不起“大屠殺後嗣”的土生土長以色列人。然而歐洲每個以色列社群都有自己的猶太建國主義,最後實現的是來自帝俄有“革命傳統”的那一派,雖然有30年是由結合了一些左派思維的理想主義。

美國猶太人由“大屠殺和以色列”的記憶持續自己的猶太性,他們付錢給以色列證明自己的猶太性。美國猶太人因為對各種基督教的不理解(對美國內陸的不理解)而需要以色列,因為支持或不支持猶太人的都希望他們去以色列 - 美國猶太人比英國猶太人(了解聖公會)更需要以色列。

5 巴黎,加州:法國知識分子 Paris, California: French Intellectual

1970 到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研究。Normalien 高師人 “高師充斥著過度教育到荒謬地步的法國年輕人,具有膨脹的自我與萎縮的胸膛:其中許多人現在都成了聲譽卓著的教授與遍佈全球的高級外交官。這是一種強烈的、有如溫室裡的氣氛,非常不同於劍橋。”

1956 匈牙利革命被蘇俄鎮壓,許多法國人退出共產陣營。

“一位歷史學者在他研究的年代中英國熟知市場上每一年的豬價。” Christopher Morris 

"法西斯主義的起源,主流說法是,法西斯主義是從一次大戰前的那個世代在面對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戰後時期因感到無所適從當中應運而生。那時候突然間你就有了一種扭曲的新型國家主義,被一次大戰的能量和暴力改頭換面成了一種新型的政治運動,一股群眾運動,潛在屬於右派的勢力,另一種說法是,一次大戰前人們對民主制度與道德式微的態度,以及整個戰爭中的經驗和左派在戰爭中的失靈,導致那一整代的人轉而支持法西斯主義。在這套論述中,法西斯主義真正的起源,尤以其經濟政策對民主制度的批判為最主要,是把一切都歸咎於左派。”

Judt:......法西斯主義者極端擅長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憤怒的少數人變得人數更多,然後再將這變多的人數轉變為群眾,但事到如今要再這麼做已經異常困難了。
Snyder:是的,法西斯主義者擅長的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國家的層次上化整為零。我想現在或許沒有人能夠這樣做了,至少沒有辦法用同樣的方法那樣做。
Judt:今天一個國家必須是陷於群眾社會再加上政治組織遭到分化爾岌岌可危才會讓法西斯主義能夠趁機崛起。以當今而言,我想不出西方目前有哪一個國家在這些條件上已經達到如此嚴重的情況。
Snyder:法西斯主義者可能是最後僅存仍然相信權力之美的人。

1936 Moscow Show Trial,大清洗(1937-38槍決)死了70萬人,烏克蘭大飢荒。然而西方人並不明白怎麼會有人承認這些罪行。

卡夫卡、歐威爾 - 看到了二十世紀的本質。

6 諒解的一代:東歐自由主義者 Generation of Understanding: East European Liberal 

1970 - 90 柴契爾年代

以撒柏林:pluralist 多元論者。政治是難免要取捨的,有別於歐陸思想的“零和遊戲”,只有善惡別。
1979《馬克思主義主要潮流》華沙大學教授萊謝克 科拉科夫斯基:馬克思主義,尤其在全盛時期,值得從思想層面予以關注,但無法在政治上時間或者體現任何道德價值。“改良馬克思主義就像在鍋裡煎雪球”。

楊 葛羅斯 - Sovietology《未來的革命》《鄰人》《恐懼》

1936 - 36 才是整個歐洲的二戰時期。

1939 八月 - 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蘇聯把卡廷慘案形容是德國所為 
1947 一月波蘭大選作弊
1948 二月捷克斯洛伐克政變 - 六月柏林封鎖
1950 北朝鮮入侵南韓
1953 三月史達林逝世 
1956 二月,赫魯雪夫秘密講話,拒絕史達林主義是列寧主義,匈牙利布達佩斯起義與鎮壓
1968 布拉格之春

共產主義在知識分子中有很大一部分跟某種對暴力的愛好有關。

法國在戰後凸顯一種雄性主義,波娃的“好的通敵者就是死掉的通敵者”,這是面對自己被佔領四年半的軟弱的自我保護。

法國的阿宏、美國的胡克和德國的 Habermas 都抱持相似的觀點:西方自由主義最關鍵的資產並不在思想上的魅力,而在其制度結構。

簡單地說,西方由於之處在於其政府、法律、協商、監管與教育共同行程的規制。這些規制一起運作起來,假以時日,形成了社會與國家之間不必明說的契約協定。社會容許國家一定程度的干預,只要這種干預受限於法律與習俗的約束:國家,相對地,允許社會抱有大量的自主權,只要這種自主權以尊重國家體制為其限度。

無力者的權利(Havel)康拉德 anti-politics
1975 Helsinki Final Act 最終法案 third basket (遵守基本人權)
捷克和斯洛伐克過了十年的肅清生活
1981 波蘭,團結工聯

7 各種統合與分裂:歐洲史家 Unities and Fragments: European Historian
8  承擔責任的年代:美國道德家 Age of Responsibility: American Moralist

如果你看各個國家的歷史,最先出現的是推行憲政,然後是依法治理,然後是權力分立。民主制度總是最後才出現。然而越普及大家參與感越少越不關心。

對一個美好的開放社會來說,民主既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憲政思想、法治概念在歷史上以及道德上都先於民主。

1890 - 1940 典型的知識分子仍然是以文學為正職,蕭伯納、左拉、紀德、沙特或 Zweig,文學天賦轉化為大眾影響力。然後從 1940 到 70 年代,知識分子傾向某種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者: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甚至哲學家。相對應的是高等教育的發展擴張,和以知識分子的面貌出現在社會大眾面前的大學教授,知識分子的正職更多是在學院裡教書,而比較少是在家裡寫小說。80年代以及其後道德知識分子要能夠而且有意願去把觀察之後的意見加以縮短、簡化和聚焦。

9 良善的平庸性:社會民主主義者 The Banality of Good: Social Democrat

Adam Smith 《道德情操論》資本主義無法產生維持資本主義本身存在所需的社會條件。

//二十世紀偉大的勝利者是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者,正是繼他們而起的人創造了變化多端各種形式的福利國家。最晚到1930年代,他們還實現了一個幾乎沒有辦法想像的目標:他們打造了強大、高稅賦以及積極介入的民主憲政國家,可以包容各種複雜的民眾社會,而無需訴諸暴力或鎮壓。我們如果漫不經心地拋棄這個傳統,就太愚蠢了。

所以我們在下一個世代所面臨的抉擇並不是資本主義對抗共產主義,或者歷史的終結對抗歷史的重來,而應該是“凝聚社會裡以實現集體目標的政治”對抗“恐懼的政治運作所造成的社會耗損”。//

美國:我們需要能夠讓我們的同胞都相信大眾客運、全民健保或者更高更公平的稅賦有其優點。我們需要重新改造有關公共財本質究竟為何的論點。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Four Greatest Travellers

Marco Polo 1254 - 1324

Odorico da Pordenone 1286 - 1331

海屯紀行

Ibn Battuta 1304 - 1369
BBC4 document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d5qcVP7ig

Niccolo de Conti 1395 - 1469 

《山屋憶往: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自述 The Memory Chalet》Tony Judt

Tony Judt (1948 - 2010) 生於英國,在劍橋與巴黎高等師範受教育。父親生在比利時,母親是波蘭/立陶宛的猶太人後代。


小時候時常獨自坐穿越倫敦兩頭的綠色巴士和無目的的坐火車。那會讓他從 Being 變成 Becoming。

Kibbutz 經驗:

國王學院: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曾在某個時候帶一個女孩回來過夜......學院院長跟導師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身為放蕩不羈的文藝中產人士 - 即使不是表現在生活風格上,至少外觀看來如此 - 對這些本來有賴他們貫徹的校規遭到違犯,他們也善意地一笑置之:他們清楚這個學院細心維護著一個激進異議的自我形象,也有一個性踰越的悠久傳統(儘管至今都是同性戀的案例)。

1970 法國高等師範學院的毛派,深知如果自己像自己聲稱的文化大革命那樣打破一切,受傷最重的自然是身為菁英的自己。1968時法國人空談,德國人忙著真正的性解放,是真的把衣服脫掉就脫掉一切,英國說多於做,然而他們看不見就在一旁受苦革命的布拉格和華沙,只討論遙遠的中國和墨西哥。
 
在藝術中,真誠的道德情感表現在一種對形式的精簡運用以及一種節制的美學上......我們今天用如此龐大的資源來創造娛樂,只是為了讓我們不要注意到這些產品多麽貧乏。政治也沒有兩樣:無止無盡的口水以及誇大浮華的修辭,只是為了掩飾引人呵欠的空洞。

刻苦的反面並不是繁榮,而是浮華與享樂。我們用無止無盡的商業貿易取代了公共的目標,也不期待我們的領導人懷有更高的抱負。在邱吉爾說過“我所能奉獻給各位對的,唯有鮮血、辛勞、眼淚與汗水”之後六十年,我們的這位戰爭總統,儘管修辭中充滿浮誇的道德姿態,在2001年的911事件發生之後,所能想到的不過是要求我們繼續消費購物。這個內容貧乏的社會觀 - 一種建立在消費之上的“休戚與共” - 就是那些通知我們的人覺得我們值得享有的一切。如果我們想要有更好的統治者,就必須學習對他們做更多要求,而更少為我們自己要求什麼,一點點刻苦或許是應該的。

我喜歡邊緣地帶。在那裡,國家、社群、效忠、親緣、以及根源等等都尷尬地互相碰撞起來 - 在那裡,世界主義不再是一種身分認同,而是正常的生活環境。這樣的地方一度是大量存在的。直到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很久,仍有許多城市是由多元社群與語言構成的 - 這些社群常常相互對立,偶爾發生衝撞,但是多少可以和平共存。塞拉耶佛是一個這樣的地方,亞力山卓也是一個,(摩洛哥)Tangier、(希臘)薩洛尼卡、(烏克蘭)敖德薩、貝魯特以及伊斯坦堡也全算得上;還有一些較小的城市如(烏克蘭)切爾諾夫策與烏日霍羅德也是。拿美國人固守傳統的標準來看,紐約跟這些已經消失的世界主義城市在許多面向頗為類似:這就是我會住在這裡的原因。

有別於已故的 Edward Said,我認為自己能了解那些懂得什麼才叫做愛國的人,甚至對他們有同理心。我不認為那種情感是不可理解的;我不過是心裡沒有那種情感而已。然而多年以來,這類狂熱的、無條件的忠誠情感 - 不管是對一個國家、一個神明、一個理念或一個人物 - 已經讓我感到十分恐懼。文明只是一層薄薄的表皮,要靠我們對普遍人性的信仰來支撐 - 然而這個信仰很可能是幻覺。然而,不管是不是幻覺,我們最好能緊緊抱住。因為毫無疑問地,一旦到了戰爭或國內動盪的時期,首先消失的就是這個信仰,連同它給人類惡行施加的鎖鏈。

我猜想,我們正跨入一個充滿麻煩的時代。問題不只在於恐怖份子、銀行家以及氣候變遷等問題將大規模破壞我們的安全感與安定生活。全球化本身 - 許多以為天下太平的空想家所謂“平坦”的地球 - 也將成為數十億人擔憂與不確定感的來源,並促使他們向政治領袖尋求保護。“身分”將變得刻薄與吝嗇:從德里到達拉斯那些豪門深鎖的社區圍牆越蓋越高,牆外的窮人與遊民則越聚越多。


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André Kostolany
























金錢、想法、耐心、運氣

貨幣 + 心理 = 趨勢 - 信念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股票在固執還是猶豫的投資人手中?如果在固執的投資人手中,好消息就會活躍市場,壞消息不會有過份反應;猶豫的投資人則會被壞消息嚇跑。

修正 -> 調整 -> 過熱

根據我的定義,富翁是指不依賴任何人,以自己的資本,就能滿足自我需求的人。富翁不用工作,既不用在上司面前,也無需對客戶卑躬屈節。這樣生活的人是真正的富翁。要達到這個境界,有的人需要五十萬美元,有的人則需要一百萬美元,依個人的需求和義務而定。對音樂情有獨鍾的人,他們需要的錢比收藏名貴古董汽車的人少。是單身一人,還是有個大家庭要供養?他妻子有多講究?她喜歡簡樸的衣服,還是皮草大衣和珠寶?或者,她也許愛上自己的銀行帳號,那麼,根據我的定義,她的丈夫永遠不會是富翁。皮衣、汽車和珠寶是有界線的,總有一天會飽和,但銀行帳號不同,這是個漏水的桶子。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吃佛》Barbara Demick

截自2019年11月,共有156名藏人自焚,其中約1/3是發生在阿壩及其周圍。其中三十人是以前火線的格爾登寺僧侶,他們大多來自麥爾瑪,其餘的幾乎都是來自安多與康(青藏高原的東部地區)。就連唯一發生在拉薩的那起自焚事件(發生在大昭寺前),也是來自阿壩的前格爾登寺僧侶。 


這些自焚者讓藏人感到驕傲的一件事是,他們徹底接受了達賴喇嘛有關非暴力的教誨,所以他們不傷害別人,只傷害自己。一位名叫乃嘉的自焚中年男子曾與鄰居發生糾紛。2015年4月15日,他在自家院子裡自焚之前,在一個致力於非暴力的微信群組上解釋,他寧願結束自己的生命,也不願對鄰居施暴。藏人討論自焚時,常把自焚與新疆的暴力行為拿來做對比。新疆是中國西北部的一個地區,每年都有維吾爾人以刀子與自製炸藥發動襲擊,導致數十名漢人喪生。藏人以前曾是對抗紅軍的兇猛戰士,但是在自焚中,他們的暴力是轉向自己。

《另一個世界》林西莉

陪外交官丈夫到了當年不易進入的中國,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多年後才把當年的六大本日記變成這本小書,配合著難得的紀實照片。當年的中國不但在韓戰後被美國制裁,1960中蘇矛盾,蘇聯數幾千名專家調回蘇聯,原本要工業化的廠房就蓋了一半,荒廢各處。 


不自然的“三年自然災害“橫掃中國,連外交官都要打營養素,一般民眾自對大饑荒諱莫如深,在金髮碧眼的“鬼”面前仍然堅持中國制度性優勢。各種專家在打右派運動裡嚇掉魂魄,但她還能找到留在中國的外國學者討論的小屋,找到兩年間教她演奏的古琴老師,找到某些古中國文人名士的風氣,這是文化大革命前。 

60年過去,富起來了,有些事還是沒改變……

翻譯是中國人,至今仍得隱晦的(為自己)解釋,「林西莉當時有些事是聽來的,和事實可能有出入。」書的最後有林西莉特別為台灣版寫的介紹,寫到63年她受中華民國政府邀請訪台,看到台灣的整潔與繁榮,然而也看到這個軍隊比英國多兩倍,稅收大部分在備戰的奇異政府,還有荒謬的國民大會,裡面甚至還有已經獨立出去的蒙古國民代表。60年後,也還有很多人活在那已經不存在的國度。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走過夾縫地帶 The Places in Between》

這條路徑會帶我往上到哈里河源頭,穿過高山道路,然後往下至喀布爾河到達首都。這會經過四個省份:赫拉特、古爾、巴米揚,還有瓦爾達克。它們粗略地呈現出四種不同景觀及四種相異種族。我問過一位赫拉特翻譯有什麼差異,他毫不猶豫回答:

首先,你跟古波斯人,赫拉特的塔吉克人一起。他們的農場在哈里河平原上。第二,你會碰到埃馬克人,一支住帳篷的部落人民,居於古爾山坡上。那是侵略印度古古爾王朝的中心。往東兩百公里遠是巴米揚的高山群。在那裡住著傳承自成吉思汗的哈札拉人。他們看起來像中國人,很危險,並且是什葉派穆斯林。最後,與哈札拉人相處數週後,你會再次往下至山谷及沙漠,在那你會遇見瓦爾達克的普什圖聚落。你將遇見的人都說達利語(阿富汗波斯方言),但瓦爾達克人不說波斯語,他們說普什圖語。他們支持塔利班。

(他的描述,證實許多誤導,形成了與於1815年蒙特斯圖亞特.埃爾芬斯通作品中的強烈相似處。這大膽的演繹也許反映如埃爾芬斯通等人,從未親自造訪內部的事實)

塔利班:

//隔天早上,我走過市集去看那些歡迎巴卑爾王的“溫暖之家”。我只找到焦黑、空蕩蕩的隔間。雅喀浪曾是哈札拉賈特最大的城鎮之一,有著識字且政治上凝聚的人民。塔利班在1998年攻擊這城,然後在診所牆邊處決了四百人。那時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不是死亡便是逃亡。

//六年前,兩千個家庭曾住在沙伊丹。三年前塔利班在市集裡殺死了八十個人。一年前,剛好在炸毀大佛三十五公里外,他們殺了一百二十人。在我到來七個月前,他們找到一座無人村並將之燒毀。大部分人口都逃亡至難民營。

在赫拉特很多戰地記者預測,阿富汗人厭惡由美國領導對塔利班的襲擊。他們說塔利班的女性對策、伊斯蘭律法運用以及他們毀壞巴米揚大佛在村莊中並非不受歡迎。塔利班與北方聯盟“沒有更殘忍”,偏遠地區治安還提升。介入僅只是將一幫壞蛋換成另一批,過程中更惹惱了阿富汗人。

我的確發現塔吉克人及埃馬克人社群,並不完全反對塔利班。他們認為在塔利班之下更加安全。塔吉克女性在村莊裡戴頭巾,只在造訪城鎮時戴上蒙面罩袍,但沒人反對在塔利班下,女性缺少教育或不平等的伊斯蘭教法。抱怨塔利班最多的其實曾為一位塔利班指揮官。

我遇見的哈札拉人,很高興塔利班離開了,他們並不延誤美國人驅逐他們。在阿富汗塔利班的暴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看來這麼一致,或是如此針對某一族群。雅喀浪塔利班,在我開始的這三天步行裡,直到沙伊丹曾處決四百人,八十間商店被夷為焦土之處,每座我看見的哈札拉村莊被焚燒殆盡。在每間房屋裡,人們遭到殺害、牲畜被搶奪、花園遭夷平。大部分村莊被遺棄。

哈札拉人幾乎不知道也不太關心九一一事件。但短期之內對他們而言,事情有所改善。他們更自由也更安全,他們再度有些權力,且很滿意省長哈利利。//

巴卑爾王(出身平凡,十五世紀統一大部分國土)、古爾人、獒犬,85%人口在非正式系統下生活,哈札拉人 - 成吉思汗的後代、什葉派

難處:

1,種族太多,彼此征戰並以此為唯一記憶

2,戰事太多:除了歷史和村莊間的彼此殺戮外,俄國人、聖戰士、塔利班、美國人,每個新主子來都有新聯盟,新仇舊恨。

3,太難到達,大部分沒水沒電,一群山中居民,妻子一生從未離開過一小時外的地方,也從未與男人獨處,男人絲毫不了解外面的事 - 這是有網路前的狀況。

4,“伊斯蘭教是他們唯一知道的世界品牌”。

317-321

批評聲浪曾譴責這全新品種的管理人新殖民主義。事實上他們的方法非十九世紀殖民官員那種。殖民管理行為可能是種族歧視且剝削的,但他們至少在了解他們正通知人民的工作上非常認真。他們徵求到能在一定的危險區域奉獻職涯的人們。他們投資了教育行政長官及軍事指揮官(學會?)當地語言。他們建立了有效的國家部會,訓練了當地菁英,他們的人員從學院到博物館、皇家地理協會,以及皇家植物園,持續了數不清的學術研究。他們平衡了當地預算及生產了財政稅收;因為若他們沒有,他們的母國政府幾乎不可能對他們紓困。若他們執政失敗,人民會叛變。

危機處理專家曾不用努力便得到美名,或帝國主義污名。文化間的歧異是他們內部未言明的否認,為國際介入的全新巨大品牌。沒人注意到他們的政策失敗。沒有可信任的監督且沒人負責。獨立官員從未在任何一個機構待到足以理解當地。殖民企業能由安全或得到的稅收來評斷,但新殖民者沒有這般行為標準。事實上他們的極度無能對他們有好處。經由避免任何嚴肅行動或評斷他們,不像他們的殖民先民,能夠逃過種族歧視、剝削及迫害的批評。

也許是因為在發展中國家,沒人需要一個超出迷人幻想外的行動。若決策者對於阿富汗人知之甚少,大眾知道得就更少了,且當響(當下?)只有身處阿富汗中才感受得到,極少數人關心政策的失敗。


//......批評聲浪曾譴責這全新品種的管理人新殖民主義。事實上他們的方法非十九世紀殖民官員那種。殖民管理行為可能是種族歧視且剝削的,但他們至少認真了解他們統治的人民。他們徵求到能在一定的危險區域奉獻職涯的人們。他們投資了教育行政長官及軍事指揮官(學會?)當地語言。他們建立了有效的國家部會,訓練了當地菁英,他們的人員從學院到博物館、皇家地理協會,以及皇家植物園,持續了數不清的學術研究。他們平衡了當地預算及生產了財政稅收;因為若他們沒有,他們的母國政府幾乎不可能對他們紓困。若他們執政失敗,人民會叛變。

危機處理專家曾不用努力便得到美名,或帝國主義污名。為了國際介入這塊全新巨大品牌,他們沒提到文化間的歧異。沒人注意到他們的政策失敗。沒有可信任的監督也沒人負責。獨立官員從未在任何一個機構待到足以理解當地。殖民企業能由得到的稅收來評斷,但新殖民者沒有這般行為標準。事實上他們的極度無能對他們有好處。經由避免任何批評或嚴肅行動,不像他們的殖民先民,能夠逃過種族歧視、剝削及迫害的批評。

也許是因為在發展中國家,沒人需要一個超出迷人幻想外的行動。若決策者對於阿富汗人知之甚少,大眾知道得就更少了,且當下只有身處阿富汗中才感受得到,極少數人關心政策的失敗。//

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Hal Herzog

美國動物醫院協會報告指出, 70%的受訪女性表示,他們從寵物犬身上得到的關愛越多過於先生或小孩。 


美國平均每年約有450萬人被狗咬傷, 24人被狗攻擊致死,其中多數死者為小孩。 

報告指出哥斯大黎加雨林的成年蟒蛇一年近約吃六隻老鼠而已。這意味著,中型的寵物蟒蛇一年僅約消耗5磅的生肉就可以維持良好健康狀態。家貓則需進食更多的肉類。家貓平均每天吃掉兩盎司的肉,一年等於吃進將近50磅的碎肉。客觀來講,飼養寵物貓的道德責任應比寵物折高上十倍之譜。 

人類動物互動學家 anthropologist : 心理學家、獸醫、動物行為學家、歷史學者、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愛狗者比較外向、合群、勤勞 
愛貓者比較纖細、勇於嘗試新事物 

 Moral dumbfounding: 用國旗擦馬桶。亂倫。吃死掉的狗狗BBQ。 

二次大戰後,養純種狗的比例從5%到50%,狗的四百種品種則大多在過去兩百年間由馴狗師繁殖而成,某些品種甚至來自於三十一或十頭狗,造成各種遺傳疾病和後遺症。 

女性對動物權利更加堅持(動物福利組織內有五分之四是女性)適孕和因服用避孕藥懷孕荷爾蒙和雌激素的女性更容易因為嬰兒可愛(可愛動物)而有反應。針對動物的醜陋犯行則大多為男性:94%的毆打、91%的燒傷、84%的絞傷、94%吊死、92%踏死、94%槍殺和95%刺殺動物事件。只有 animal hoarding (囚藏)女性超過男性,75-85%是獨居,半數以上超過六十歲。 

根據美聯社報導,2007全美每天約有三匹馬因賽馬活動而死,2003到2008年間有五千匹馬死於賽事。 

 禁止鬥雞,但一天殺三千萬頭肉雞。亞洲人一年吃一千六百萬隻狗和四百萬頭貓。印度和中東地區則幾乎不吃狗肉。 

 2/3的人同意在老鼠身上進行痛苦的實驗,以開發兒童白血病的解藥,但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支持使用猴子來測試化妝品的安全性。 

實驗室的老鼠受「實驗室動物照顧與使用守則」保護,掉到地上脫逃的老鼠則馬上變成害蟲。在公司拿來餵蛇的老鼠被帶回家變成小孩的寵物,吃得好死後又有莊嚴的葬禮。 一個實驗室一個月可能就殺掉一萬隻「剩餘鼠」surplus mice, 一百隻動物裡或許僅有一隻可以用於實驗。 

1876 英國國會通過第一條管理動物的法案,美國到1966年才有。1974年才有確保實驗動物的人道待遇。 

態度理論:情感行為認知 

Moral absolutists: 動保人士有75%與基本教義派的一樣沒有灰色地帶,道德主張非黑即白,大學生中只有25%有這種想法。1993 - 2009 美國極端反墮胎人士犯下八起謀殺案,導致十七人重傷。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莒哈絲傳》

 《被欺騙的男人》

他每時每刻都在說謊,對所有的人撒謊,編造自己的生活。早在真實的話語形成之前,謊言就已經到了他的唇邊。他甚至感覺不到謊言的經過。他不會在波特萊爾或喬伊斯的問題上撒謊,也不是為了炫耀或讓別人相信他曾有過的奇遇而撒謊!不,不是這方面的。他在羊毛衫的價格上撒謊,地鐵的路線,電影的場次,和同伴的會面,某次談話,完整的旅行,城市的名字,還有他的家庭,他的母親,他的姪子。就是這類無足輕重的事情。

路易-勒內 德弗萊證實了這一點,他補充說:但是瑪格麗特和他一樣善於撒謊。他們互相欺騙。這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關係。他就是謊言的具體代表,但是我喜歡他這樣。我還記得我們曾打算一起到多洛米蒂山去旅行。我和瑪格麗特在一起,本來和雅爾羅約好在羅馬碰頭。下著大雨,我們白等了好幾天。他根本沒打算來。

雅羅爾嘲笑一切,真理,愛情和死亡;他只尊重唐璜和作家。在他眼裡,瑪格麗特是個情人,但也是一個他喜歡和欣賞的作家。

瘋狂

瑪格麗特還談論她自己,談得很多,尤其是要談自己,除了自己,什麼也不談。她那時的朋友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她將自己關在自戀的籠子裡,不要對話者,不停地重複著她的勇氣,她的天份和她是個天才。瑪格麗特驚異於自己所獲得的成功。她像個輕佻少女一般,給自己添枝加葉。她對自己進行修修補補,屬於她的莒哈絲。開始的時候她還不可避免地把這當作一種消遣,只是鬧著玩的,並不清楚,也不是真正地想這樣,瑪格麗特越來越遠離莒哈絲了。如何繼續保持她的成功呢?建立神話。瑪格麗特在她活著的時候親手炮製了莒哈絲崇拜。自此以後她毫無羞恥之心談論自己,所有朋友、同伴和兄弟姊妹都這麼說。不能忍受就只有離開。瑪格麗特什麼都不怕。她說:“我的名譽,我才不在乎呢!錢,我也沒有。所以我只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別人從來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她給人一種放開纜繩的感覺:“我隨我自己去。”這麼長時間以來,她害怕瘋狂,這麼長時間以來,“大家”,尤其是男人都說她總有一天會瘋的,但是她現在不再害怕了。瘋狂從此以後成了別人豎在她面前嚇唬她的東西。她越是氣餒,這種原初的混亂就越是可怕,她就越是害怕,越是恐懼。她將自己工具化了。這一點是她自己說的:“我在寫作的時候,有一種精力極度分散的感覺,我不再擁有我自己,我成了一個漏勺,我的腦袋滿是洞洞,我也無法解釋自己究竟寫了什麼,就是這樣,因為我無法在我寫的東西裡辨認出它們來。所以這些東西來自於其他地方,我寫作的時候不是我一個人。”

慾望

莒哈絲又回到了自己的歷史之中,仍然想澄清她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在這扇關閉的門後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在表達母親所經歷的痛苦的時候,她仍然很尊敬她,但同時也沒忘了和她清一清帳。有時她覺得她勇敢,美妙,有時又覺得殘忍,惡毒,不公正。瑪格麗特說母親不是一個完美的女人。她認為她和丈夫之間從來沒有過慾望,而她成了寡婦之後,她就躲了起來,不再需要肉體的歡愉。她是不是因為不想像自己的母親那樣生活,所以她才從來不掩飾自己勾引男人的慾望,並且高聲宣布自己很貪慾,也很喜歡肉體之愛?必須注意到在莒哈絲的時代,還很少有女人敢於承認對於肉體歡愉的嚮往。瑪格麗特自少女時代開始就一直聽從身體的需要。有很多不願透露姓名的男人都異口同聲地說瑪格麗特很擅於勾引。男人的英俊外表,他的優雅,他的魅力,他的雄性氣質,她會談個沒完。瑪格麗特是愛情方面的專家。聽她吹噓一個男人如何如何英俊真的是一種享受,就像一個花花公子在談論漂亮姑娘一樣。她說生活應該也只能聽憑慾望的管理,儘管它可能把生活弄得一團糟,這就是她的愛情哲學,是她獨特的方式,在這種方式裡,人處在激情之中可以大聲地叫出來。沒有體會過這種肉體激情的人對其他事也一無所知,她不停地說,一種甚為肯定的神氣。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精準預測 Signal and Noise》Nate Silver

學習是永遠的趨近法

1440 Gutenberg - spread of information quickens war and death 
1775 Industrial Revolution 
1970 Information Age
2005 John. P. Ioannidis "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 are false" - Bayer Lab 2/3 can't republicate.
偏見:生物本能是簡化世界

金融:Information Overload
訊息傳播變快的問題是一個假設錯誤就有不成比例的恐怖後果
信用評等模型:用過時的 data 做 model,機構不誠實

政治:
2005 Political Expert 的 judgement 更容易 over-confident
聲稱絕對會發生的事 25% 沒發生
沒機會發生的事 15% 發生了
被媒體訪問越多的“專業人士”越糟
準確的政治預測中心會訪問候選人,“Broken Leg Senerio” 無可救藥的錯誤發生

刺蝟與狐狸:
Fox knows a lot of small things, Hedgehog only knows one big thing (big idea)
Fox:細微差別、不確定性、複雜局面和異議,有自己的信念但知道事情不一定會這樣發生
Hedgehog:把事實和價值當作同一件事,越多資訊越錯

Poker and Gambling
1 用機率思考
2 調整預測
3 整合不同資訊

A good Baseball prediction
1 說明球員統計數字的脈絡
2 分辨球技和運氣(觀察他們是否提早到球場準備,是否專注)
3 了解球員的 aging curve 

St Augustine + Calvinist: 宿命論者
Thomas Aquinas + Jesuit:相信自由意志

1755 Lisbon Earthquake 促進了世俗主義

Economist prediction: 2/60
Overfitting 過度分析
Observer Effect 不準

白宮經濟預測幾乎永不準確:觀察的預測的同時會影響結果
Self-fulling expectation

Virus H1W1
1 豬傳人(吃豬肉的地方更嚴重)
2 候鳥傳給豬
3 中國這些人畜交流多,衛生條件低的地方

用“趨近法”認識宇宙
Bayesian Reasoning (Thomas Bayes)
:機率是無知和知識的中途站
Epistemological uncertainity

Prior Probability 條件機率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先驗機率
Posterior Possibility 後驗機率

心理偏見 - 大量假陽性
1890 Ronald Aylmer Fisher
Fisherian - Frequentism

1997 5/3 - 5/11 Deep Blue VS Kasparov 
Midgame 走勢
Endgame 算法(是否能提前看見最後20步)

Deep Blue 只是看見了最好的輸法,
電腦犯錯反而讓K失去信心而先放棄(Input Error)
電腦只是 Endless trial and Error
2005 Chessbase.com 贏家用了三台電腦,等於三個“教練”,避開各自的盲點


1 從眾者太多(不理性)
2 機構(只想找個地方放錢,太多 hold)

Winner's curse
Noise Trader

當只有20%的人想進場,可能正是進場時機

1897 Svante Arrhenius 發現暖化
1988 第一次溫室效應報告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不穩定無產階級 The Precariat: The New Dangerous Class》Guy Standing

雖然只是十年前的書但已經過時,書中的問題自然沒有解決只有更糟(可能也算預告了後來的茉莉花革命等,但他提出的問題沒有解決(有些其實不算是問題而已經是解答),他提出的答案也
幾乎沒用。烏托邦式的“愚蠢的公民測驗、各國證照互通、腦子被工作掏空、用臉書的是年輕人”等過時想法,覺得 Nudge 不對(公民應該要自己選擇),強迫人接受 Cognitive Therapy 不對,救濟金太多 paperwork 不對。

Gamification is the commodification of people's mind. 

Pierre Bourdieu 1998 "Precariat" 
Foucault, Habermas, Michael Hardt, 
Antonio Negri <Empire> 2000
Hannah Arendt <The Human Condition> 1958
Herbert Marcuse <One Dimensional Man> 1964
Eric Hobsbawm <Primitive Rebels> 1959 

Chap 1

義大利 Prato,1989 38 Chinese, 2008 4200 company, 45000 Chinese labour, 2010 only 20000 after financial meltdown many people moved back. 

1970 Neo liberalism 
millions of not working class nor proletariat - 缺乏過去的組織隨便散落各地
關係碎片化,缺乏社會記憶,容易見風轉舵,小社群消失

Precarious+ Proletariat = Precariat

原本的七種類型
Elite
Salariat
Proficians (Professional + Technician, 
中世紀自由農夫 yeomen,騎士、侍從、不想被綁住的人
Manuel Employee
Precariat

長期聘雇關係會讓人失去技能
Anger, anomie, anxiety, alienation

Chap 2

1975 - 2008 Globalism 
before globalization
2000 15 億勞工

Chindia + 前蘇聯小國 +15億人(現在是20億人)
Captial-Labour Ratio 資本勞動比例走樣
勞工不再值錢

China is the biggest Capitalism 工資佔國民所得比例 1983 57%, 2005 37%
2007 日本公司更看重 shareholder 40%, 員工 13%
公司自己也被買賣

anglo-saxon stakeholder model 更看重股東利益的模式超越了 German stakeholder model 看重長期利益

企業將人工外包:Triangulation - 仲介/工人/企業
無薪假、“彈性就業”:數量彈性、功能彈性、薪資彈性
拆散工會,用證照取代,變成證照氾濫
減少福利、退休金、健保

Shadow/Grey/Black 經濟橫行(無需進入系統)社會流動停滯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心理抽離
員工對雇主的歸屬感從 95 - 39%
信任從 79 - 22%

Chap 3

2009 英美的養家太太有20%
2010 就業女性超過男性(2008造成最大的Mancession)
25 - 55歲有 20%男人失業,1960 95%的男人在工作
義大利的 mammoni 媽寶(搬不出家裡)
Boomerang son, manhood challenged

1997 - 2008 日本勞工薪水下降14%
16-36歲 56%需要第二份工作

教育商品化:2009英國把管理大學的政府機關從教育移到商業部
1970 - 2010 美國私大學費上升13倍,州立大學上升15倍,海外學生24倍

中國 2000 年有一百萬學生,2010每年有七百萬學生
2050 90億人口有五分之一是60歲以上,15億人
美中俄大量人坐牢

Chap 4 移民

2010移民有兩億一千四百萬,總人口3%

1,非法移民上升
2,隨季節時間轉換到不同國家
3,女性比例提高
4,國際學生提高
5,企業中人口流動(外派)
6,難民
7,環境難民

中國2008年有72萬勞工在外國工作,菲律賓有10%GDP來自外匯貢獻

Basic Income Security
Voice Security (然而大家都說話等於什麼也聽不到?)

Chap 5 時間
 
柴契爾降低工人的俱樂部和公共空間。
無聊的人就會有 Risk taking behaviour 和 thin democracy

Chap 6 hell politic

not social factory but panopticon society 互相監視,由上而下的監獄
dataveillance 深圳模式作為模範,工人開不開心也算在裡面
genetic profiling (HTR2A more calm + obedient) 用 DNA 決定要不要請你

他不喜歡但我覺得有用的 nudge (推動)Science of Happiness(覺得他其實沒認真看過相關書籍)

CRONY CAPITALISM 裙帶資本主義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Interior Chinatown - Charles Yu

 In that way, Sifu had gotten this old without anyone noticing. Including your mother-deemed to have aged out of Asian Seductress, no longer Girl with the Almond Eyes, now Old Asian Woman-living down the hall, their marriage having entered its own dusky phase, bound for eternity but separate continue to work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upport him and for that she needed a minimum amount of rest and peace of mind, all true, and that they were better apart than together, also true. The reality being that they'd lost the plot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their once great romance spun into a period piece, into an immigrant family story, and then into a story about two people trying to get by. And it was just that: getting by. Barely, and no more. Because they'd also, in the way old people often do, slipped gently into poverty. Also without anyone noticing. 

There's just something about Asians that makes reality a little too real, overcomplicates the clarity, the duality, the clean elegance of BLACK and WHITE, the proven template and so the decision is made not in some overarching conspiracy to exclude Asians bu because it's just easier to keep it how we have it. Two cops roaming the city. The precinct, the car, the bar after work. The decision is made but it's not a decision at all, it's the opposite. It's the way things are. You do the cop show. You get your little check. You wonder: Can you change it: Can you be the one who actually breaks through?

As, everyone knows, water hates poor people. Given the opportunity, water will always find a way to make poor people miserable, typically at the worst time possible. 

"I have to talk with an accent because no one can process what the hell to do with me. I've got the consciousness of a contemporary American. And the face of a Chinese farmer of five thousand years ago. Asian Man. It's a fact. Look it up. No one likes us."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思考的熱情:七位女哲學家的故事》Ingeborg Gleichauf

Hannah Arendt, 1906 - 1975


蘇格拉底不曾將其思想訴諸文字,他是最原始的哲學家,在與別人的談話中發展出他的思想。蘇格拉底另一個吸引鄂蘭之處是他思想的活動性,那是一個圓形的運動,沒有最終的結果。思考在於保持活動,不斷提出相同的問題。蘇格拉底的人生觀可以歸結為,活著的定義就是提出問題。

蘇格拉底既活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也實踐哲學,他的身影在兩個範疇中同樣鮮明。重要的不是那些專業的思想家,而在認清每一個人都有作哲學思考的能力。她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去運用這種能力,就像是一個“夢遊者”。作哲學思考意味著清醒的走過人生,不逃避提出問題。

蘇格拉底認為思考是“我與我之間的對話”,意即當我思考時,必須把目光投向自己。於是我既是發問者,也是回答者。在從市場回家的途中,蘇格拉底經驗到單獨和自己相處的感覺,讓他悟到一種奇妙的現象:在和自己共處時,我其實是兩個人,我不能逃避我自己,而要回答我自己提出的問題。就好像在舞台上,只是一切發生在意識之中,這是一齣純精神的戲劇。作為一個思考的生物,人類可說是雙重的,既是我也是你。

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她更加深信艾希曼是一個沒有思想的人。行善的能力與能與自己對話的能力息息相關。當人不去思考,只是隨波逐流時,眾所皆知的“意識黑洞”Blackout則可能成為一種持續的狀態。“每一個人都可能淪落到不敢面對自己的地步,蘇格拉底是第一個發現其可能性及重要性的人。”

思考本身並沒有政治的意義,但其作用則延伸到日常的政治生活中。“思考乃是一個將自己一分為二的沈默對話,啟動我們本體中的差異,這個差異存在於意識之中,其所產生的副產品即為良知;判斷力則是在思考使人自由的作用中產生的副產品,使思考具象化,並得以在外在的世界中發揮功能。在外在世界中人總是無法獨處,永遠過於忙碌,以至於無法思考。

Simone de Beauvior, 1908 - 1986

“我非既定,而是成為”:人類沒有不變的本質,而是在每一次重新創造自我的行動裡,賦予自我意義。

波娃的哲學裡沒有上帝來影響我們的生命,賜予我們不變的靈魂核心。身為人類,我們是孤單的,當我們覺悟到自己的存在之後只有兩種選擇,選擇死亡,或是把握身為人的存在而有所作為。在經歷了二次大戰後,所謂的作為,對波娃來說也包含了對他人的關懷。她從一位非常個人的哲學家逐漸發展成一位投身於社會政治的思想家。人類安身之處不在寂寞當中,而在人群之間。以日常生活的現實來檢驗存在主義。

Simone Weil, 1909 - 1943

身體不好卻努力吃苦,教工人讀原文,要他們獨立思考。學生總是只有三位考上高中。為了體驗工人生活到工廠做事,發現自己下班後頭腦一片空白。不願吃好東西,堅持睡地板。最後是因可能的厭食症和營養不良而去世。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如何不看新聞卻又能掌控資訊流》Rolf Dobelli

不讀新聞但讀書,或優質媒體上篇幅較長的文章。《外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Science》《Nature》《經濟學人》科學和藝文副刊。

Hindsight Bias
Confirmation Bias
Availability Bias
Loss Aversion (Stock market, 我們對損失的關注是賺錢的兩倍)
Willpower Depletion
Learned Helplessness(對一切感到無能為力)
Race to Bottom 

1649/1/26 英國人把想廢除議會的 Charles I 處死

人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己是在什麼時候掉進了意識形態裡。如果你遇到某個人在言談中表現出教條化的跡象,向他提出這個問題吧:“請問你得見證那些具體事實,才會放棄自己的世界觀?”如果你無法得到答案,就該對這個人敬而遠之。對他們的意見亦然。

“我們有權利對事物不發表任何意見,更有權利使我們的靈魂不受騷擾;因為事物本身並沒有迫使我們形成判斷的天然能力” Marcus Aurelius

大腦痛恨數字,痛恨基本比率,喜歡故事以及奇聞軼事,喜歡個案、人物特寫及英雄事蹟。我們會根據聽到的奇聞軼事下判斷而不是根據統計數字,就算完整的統計數據傳達給你的世界圖像可客觀的多。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Portrait of a Marriage》Nigel Nicolson

”I did not know Violet. I met her only twice, and by then she had become a galleon, no longer the pinnace of her youth, and I did not recognize in her sails the high wind which had swept my mother away […]. I did not know that Vita could love like this, had loved like this, because she would not speak of it to her son. Now that I know everything I love her more, as my father did, because she was tempted, because she was weak. She was a rebel, she was Julian [Vita’s alter ego], and though she did not know it, she fought for more than Violet. She fought for the right to love, men and women, rejecting the conventions that marriage demands exclusive love, and that women should love only men, and men only women. For this she was prepared to give up everything. Yes, she may have been mad, as she later said, but it was a magnificent folly. She may have been cruel, but it was a cruelty on a heroic scale. How can I despise the violence of such passion?” 


 總在深夜裡掉進別人的愛情故事歎為觀止。


'You could do anything with me,' Violet wrote to her, 'or rather Julian could. I love Julian overwhelmingly, devastatingly, possessively, incoherently, insatiably, passionately, despairingly — also coquettishly, flirtatiously and frivolously.' 

 'I think the secret of a successful marriage,' Harold said a little complacently, 'is the capacity to treat disasters as if they were incidents and not to magnify incidents into disasters.'


'Isn't life odd?' she asked him. 'There once was a time when Violet and I were so madly in love, and I hurt you dreadfully, and now how dead that is. Passion completely spent. And the true love that has survived is mine for you and yours for me. 

 'Oh what a very unexpected letter to write to you suddenly. You won't like it, because you never like to face facts. 'Anyhow, I love you, much more than I loved you on October 1, 1913, and that is something more than most people can say after 45 years of marriage.'

The Letters of Vita Sackville West and Virginia Woolf

1
"Fail gloriously than dingily succeed"

2
"Pinker and I try to console one another. She sleeps on my bed, and clings to me as the one comparatively familiar thing in a strange and probably hostile world...... I had to explain that Mrs Woolf lived in London, a separate life, a fact which was as unpleasant to me as it could be to any spaniel puppy...... I explained that everybody always betrayed one sooner or later, and usually gave one away to somebody else, and that the only things to do was to make the best of it." 

People were not kind, and nature was indifferent to human wishes. This was an atavistic world ruled by laws that inevitably destroyed what one loved. "Something always does, when one wants a things to passionately, " she had written just a little earlier.

3
She added with her characteristic penchant for high romance, was a "mixture of the tragic, the grotesque, and the magnificent." 

4
The diary entry of March 11, 1935: "My friendship with Vita is over. Not with a quarrel, not with a bang, but as ripe fruit falls... But her voice saying 'Virginia?" outside the tower room was as enchanting as ever....... & that's the end of it. And there is no bitterness, & no disillusion, only a certain emptiness."

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嶺南飲食文化》

走廣:嘉靖1522撤銷浙、閩,剩廣州。事前“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明,順德做為珠三角桑基魚塘,產絲,緞行。絲綿、水銀、生銅、藥材,抵廣變賣:天下所有食貨,粵東幾盡有之。

廣州是省政治省經濟的樞紐,向來宦遊於該地的人,攜帶本鄉庖師,他們的廚師退休後便在廣州開設菜館。掛爐鴨和油雞是南京式的,炸八塊和雞湯泡肚子是北平式的,炒雞片和炒蝦仁式江蘇式的,辣子雞和川燴魚式湖北式的,乾燒鮑魚和叉燒雲腿是四川式的,香糟魚球和乾菜蒸肉是紹興式的,點心有揚州式的湯包燒賣。

太史蛇羹,譚家菜(私房菜),去上海做生意的粵商讓廣東菜成了國菜。

咸豐同治,茶樓、茶居
明永樂時期(佛山是水路樞紐,與北京、蘇州、漢口是天下四大鎮)
佛山式微,佛幫資金進廣東,佛幫路邊茶樓變四層茶室(早上九點後也開,招待晚睡的人,越高樓越貴,收茶資,點菜以後做大菜:粉粿、奶皮豬油包、灌湯包、每週換的“星期美點”十甜十咸 - 創新)順德雙皮奶

茶樓慢慢變成大酒家,豪華船艇

著名廣州大同酒家

飲茶是交換資訊,茶室是酒樓公會

潮州
韓愈《初南食貽元十人協律》
打冷
功夫茶/響螺、魚露、沙茶(醬多)、粿條、魚飯(魚多到可以當飯)、菜脯、各類鹹菜

客家(梅州)
梅菜,鹽焗雞,釀豆腐,米苔目(銀針粉、老鼠粉)
板條

番菜
夷館,十三行商用的都是華僕
1844 法國公使伊凡,行商潘仕成招待(廣州 - 吃老鼠)
最先是澳門,徐老高1860開廣州太平館,1880上海一品軒,用的也是粵廚

名廚 肖良初 
四大明雞:東江鹽焗雞、大同脆皮雞、廣東文昌雞、清平白切雞

Chop Suey 來自李鴻章訪美

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重返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 Beyond Belief: Islamic Excursions Among the Converted Peoples》V.S. Naipaul

1995/7 - 1997/5

距離他上次離開已經有點久了,革命的狂潮已過,顯出疲憊和革命者的本性來。比阿拉伯之春還疲倦的後話,作者已老。

印尼

城市化太快造成的不平

伊朗 

革命後,二伊戰後的新虛無主義

1
“你覺得為什麼宗教人物會如此重視規定?” 
“他們是制定規定的人。如果你否定這些規定,就是否定制定規定的人。如果你否定指定規定的人,就是反對領導人。如果你反對領導人,就是反對先知。如果你反對先知,就是反對所有的聖典。聖典來自真主,而反對真主的人非死不可。但誰來行刑?是制定規定的人;不是真主。”

規定多如牛毛,每件事情都要加以控制。不但規定婦女要披披肩、戴頭巾,規定男孩和女孩不能一起走路,規定婦女不能在電台或電視台唱歌,還規定某些音樂不能演奏。舉凡雜誌、報紙、書籍和電視節目,都逃不過完備的審查制度。直升機飛越北德黑蘭上空,檢查是否有人偷裝衛星小耳朵,就像革命衛隊在公園走動,監督男孩和女孩;或者進入人家家裡搜尋酒和鴉片;或者像我在偏遠的色拉子所見到的,當地的到的警察會在觀光飯店巡邏,只為了讓觀光客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2
幾乎是一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就開始重生,開始接受歐洲的新學問,並成立與新學問相稱的機構。印度第一位偉大的改革者羅伊(Roy Ram Mohan)生於1772年,即法國大革命之前;甘地出生於1869年。伊朗卻僅懷抱東方的君主思想,以及諸如庫姆等地的古老神學,邁入二十世紀;而踏入二十世紀的伊朗,更根本只有懷抱著感受痛苦的虛無主義的能力。

巴基斯坦

只要沒有可供相信的法律和機構,人民就只能依靠法典和榮譽感來自我保護;但也能反向操作,只要法典夠強盛,就可能沒有法治可言。在邊境,就如薩林姆藍恰的普什圖族客人在曼蘇拉所說的,這個現代國家正在萎縮;它是多餘的。人們又開始容忍部族和封地的想法,因為那有利於做生意。

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借山而居》張二冬

鵝,鵝鵝

養了另外兩隻後,我才發現,養一隻鵝時,牠會和人特別親近,走哪兒跟哪兒,很溫順,但要是有兩隻或三隻鵝,或者即便是給牠一只鴨子作伴,它就會對人變得冷漠,於是你失望地發現,原來它根本就不愛你,只是沒得選擇。

叫土豆的狗

土豆很會表現。每次我下山一趟,回來時,它都會表現出異常的歡愉,扒著我的腿,嗷嗷亂叫,表情動作都很浮誇。開始我真的以為牠是太想我了,喜形於色,後來發現,並不是每一次的興奮都是真實情感。因為有幾次我回來時,行李沒拿完,要折返一趟(土豆已經歡迎過我一次了),隔了十分鐘我再次拖著行李上來時,又看見土豆遠遠等著我。我想著剛見過面,應該很淡定了,但當我走近,土豆遲疑了下,竟然還是奔過來了,跟第一次一樣,重複著十分鐘之前的動作:扒著我的腿,嗷嗷亂叫。不過第二次的表達,明顯動作很僵硬,很勉強,表演的痕跡很重。

叫鄭佳的狗

鄭佳的長相比較正派。城裡來的狗,見過世面,沖過澡,坐過車,吃過狗糧,啃過大骨頭,愛乾淨,長得也很帥。前段時間村裡有母狗發情,專門跑到院子裡勾引鄭佳,只不過鄭佳聞了聞好像興趣並不大。城裡來的狗眼光高,要看得上,估計怎麼著也得是個金毛吧。

一條狗的承受力

一條狗的承受力和認知,是人這種物種遠遠不能體會的。鄭佳的眼睛瞎了一只,做完手術,撒一泡尿,就能小跑了。更讓人無法企及的是,瞎了一只眼的狗,一點兒都不會因此產生悲觀的情緒。沒有羞恥心,也沒有美醜概念,所以根本不存在悲觀。想想,這要是一個帥哥跟人打架,瞎了一只眼,估計很快抑鬱了。而鄭佳很快會和以前一樣瀟灑,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左眼已瞎,這太厲害了。

叫鳳霞的雞

朋友說給其他雞也起個名字吧,我說好啊,農村的雞,得起點農村的名字,比如崔紅、蘭英什麼的。毛色鮮艷、雙目圓睜的,叫紅豔吧,聽上去很潑辣;柔軟一點的,叫玉珠,像小妹;每天和大公雞眉來眼去的,叫春花好了,很風騷的婆娘;大公雞呢?果真雄赳赳氣昂昂,很霸氣,叫雄霸?熊霸?不行,不夠“屌絲”;雞霸?算了,當我沒說。還是叫建國吧。

建國是我們村最壯的一只公雞。

蚊蟲記

自然環境的歷練,令山裡的蚊子看起來很結實,骨骼強韌,背闊胸寬,不像城裏的蚊子那麼豐滿。但山裡的蚊子,沒見過世面,每天晚上,只需要點手指頭長的一截蚊香,就被熏死了;而城裏的蚊子,蚊香點了一圈,人都有點兒眩暈,蚊子還沒事兒。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在信徒的國度 Among the Believers: An Islamic Journey》V.S. Naipaul 1981

伊朗革命是要反貪污,當時國家被美國和以色列來的專業人士把持。然而到了最後革命被宗教騎劫,變成反西方,“阿里的正道”、等了一千一百年的“十二順位伊瑪目”,把一群 Mulla 和 Ayatollah 選進政府。


科姆 Gom 聖城,神學院:最短六年課程,阿拉伯文 / 阿拉伯文法 / 邏輯與修辭 / 法理學 / 伊斯蘭哲學;伊斯蘭科學;相關先知和周遭同伴的傳記、系譜發展、相互關係和傳統。還穿著牛津、Coimbra 式黑袍,神學即學問的傳統。

Peter Abelard 1079 - 1142: 法國哲學家,穆斯林哲學方法創始人
John of Salisbury 1115 - 1180: 英國哲學家和人道主義者,Peter Abelard 的弟子

巴基斯坦眾多印度移民,原本靠中東又慢慢變成,基礎建設則交給俄國 - 不是穆斯林就是共產主義 - 都是想回歸伊斯蘭正道,但巴基斯坦沒有伊朗每個月七千萬的石油錢,只能和沙烏地阿拉伯借錢之類,有些旁教派(阿慕德)被欺壓於是一邊支持“純正伊斯蘭國度”一邊準備移民。大部分收入來自把人送到國外打工再匯回外匯。司法一團糟。用“伊斯蘭教法典”代替英國留下來的制度自然不好使,很快什麼都動不了。雖然各種榮光逐漸黯淡,但大家還是非常虔誠,說來說去都是“這是阿拉神聖國度,心正就會有好事發生”之類沒有行政細節的信徒話語。基本上還是想用1400年前的律法,就像“強暴要四個目擊證人”才可以定罪,因為先知的妻子當年就是這樣沒有定罪(先知當年50幾,妻子13)先知和妻子 Aisha 結婚時妻子幾歲也很關鍵,因為幾歲可以合法結婚取決於此(9?10?13?),完全不考慮今日的社會型態。Karachi 是英國建立的港口,VS 去的時候還有他們留下來的黑人碼頭工人和侏儒旅館員工,鄉下人到城市裡的五星級飯店看各種白種女人游泳。大家被問到細節的時候都支吾其詞,可能自己也想不清楚。94 Parties,15% literacy,1857 England mutany。

302
他今年30歲,可是他如此孤陋寡聞,涉獵淺薄,心中幾乎空空如也,什麼概念也沒有。我想,他根本不是要出國寫論文,他想要一份工作;他想要的不過是一紙簽證和一張無異議證明而已;他真正的企圖只是遠走高飛罷了。
當其本國的歷史都遭到大幅扭曲、封鎖資料、拒絕外界查詢時,他又如何能夠研究,如何判斷,如何臨淵屨薄地踏進另外一個文明的文學批評領域呢?再者,想來這有多突兀,站在拉瓦平第遭人侵佔的共濟會會館中,談論著唱和英國政治的小說及殖民主義的扭曲效應,然而那個城市再過幾個星期,藉著宣揚伊斯蘭教之名,所有疑問與質疑一概消音,一車車載滿鞭刑犯人的卡車即將出動,官方也將陸續發布公開鞭刑的檔案照片,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一位記者即將遭到逮捕,他枷鎖上鍊的照片也即將張貼於巴基斯坦各地。

阿默德 - Indian Jesus (和太平天國一樣,各區動不動就會來個新先知)

馬來西亞 50%馬來人,英國殖民主帶來中國和印度勞工。馬來人討厭華人。麻六甲1400 - 1511 葡萄牙港口,1511 之後變成穆斯林。穆斯林都在鄉村、純樸互助的鄉下,華人在城市。文中的穆斯林都崇尚“過去簡單的林園生活”,但其實都避不了務實主義(種花不如種香蕉)Penang 第一個港口。

409/10
他真想致力的目標不在於重新架構;動搖國本,拆解清除社會組成成分,才是他真正的興趣所在。他唯一想要加以運用來重建社會的,只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抽象概念。話題就這樣導向至此。馬來西亞剪不清、理還亂的痛苦病灶:馬來人之閑逸散慢、華人之積極進取、種族政治、晚近出口收入所導致的貪污腐敗、這個教育程度低落的弱勢國家對於科技一面倒的倚賴 - 馬來西亞在我們的談話中消失了,飛升為一個抽象概念,一個信仰純正的國度,五體投地,全心拜服於阿拉真主。達成這般全國全心的順服之後,所有內政外交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他所謂重建馬來西亞的主旨大綱,內容之空泛抽象與題目不分軒輊。他的“信仰體系”強力呼籲全國上下共同膜拜阿拉;至於他的“社會體系”,他則要求自由“各層部門不得瀆職貪污”,保障婦女與家庭生活,“禁絕賣淫與同性戀娼寮”;“經濟體系”則堅持“良心收入,禁絕賄賂、賭博,不得剝削貧下階級”。可是,文章結尾卻刺眼難堪。穆罕默德在文章最後一段,討論到他的理想國的“政治體系”時,呼籲到:“推出近乎伊瑪目的政治領袖:阿里發代表真主統理人世”。說穿了,默罕默德正在呼求某個像是阿亞圖拉何梅尼一樣的寡頭。何梅尼同樣自命為真主的代表統治伊朗。穆罕默德同樣一心期望,某個像何梅尼那樣的宗教領袖,可以下凡出世來統治馬來西亞。通篇空言當中,這是他唯一提得出來的具體建議。

而萬流歸宗,那就是他的馬來與穆斯林激情、他的歷史知識、自覺意識的醒覺與知性的生活,共同歸納得出的結論。他對於改革毫無概念,至於改進現況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他也一無所知。他根本無法實事求是。然而,要他廢除空言,回歸現實,委實太困難了。他全盤依賴別人的論述與想法,再將它們填塞進入他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激情當中,要他落實具體,委實強人所難。他一心只期盼著這個世界能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間,全盤改造,突如其然地(就像他回憶中,田莊男孩進城去,就讀一所位於墓園一側的教會學校一般突然)重新回到信徒的掌握之中,就像當年他的世界驟然逸出他的掌握一樣。

印尼(1945之前叫 Batavia)14世紀接受穆斯林之前是佛教和印度教,被荷蘭殖民四百年,二戰與日本合作,日本讓它們“獨立”,二戰後與荷蘭打了四年仗將對方趕出去。1965年大屠殺殺了50到100萬人,之後進入二十年的獨裁統治。1949後叫雅加達。

553
伊斯蘭教讓各種怨怒憤恨都理直氣壯起來 - 為了信仰而義憤填膺,為了政治待遇不平而憤世嫉俗;兩種憤怒,彼此相似。而在這趟旅途中,我三不五時就會遇到這類敏感人士,他們心中早已醞釀著翻天覆地的大騷動。

我在伊朗遇到了貝札德,他帶著我走遍德黑蘭,以及聖城科姆和麥什德。他是個共產黨員父親養大的共產黨兒子,而不是個穆斯林。可是,他的共產主義卻與伊朗的什葉派信仰如出一轍,類同於什葉派信徒背負著的血海深仇:這個樑子結在第七世紀,阿拉伯人顛覆了古老的波斯帝國之時。良善的穆斯林相信,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時光,就在於先知與前四任循規蹈矩的阿里發期間;貝札德則篤定的以為,全世界最美好的時光,就在於1917年到1951年之間的蘇聯。黑暗陰霾一掃而空,人民推翻了腐敗不義的社會,蘇聯的集中營與監獄灌滿了邪惡的奸詐小人。阿亞圖拉何梅尼言必稱真主,自命為正信的復仇者;共產黨員貝札德,說起話來卻跟何梅尼沒有兩樣。

596
詭異離奇的邏輯 - 如此離奇,一直到現在,我的旅程即將結束,我還是沒參透其中玄機 - 那就是伊斯蘭教復興的邏輯。在我們講到伊朗國內不公不義的冤枉事件時,賈福瑞先生曾說,他逐漸感受到,甚至在伊朗國王時期:“伊斯蘭就是解決一切的方案。” 這我怎麼想也想不通。宗教上的主張,怎麼能夠挪用來解決政治上的問題呢?為什麼不改而致力於制訂公平工資和法治系統呢?為什麼光是鑽研伊斯蘭教以及提倡完整的正信呢?

可是,當下賈福瑞先生就吐露出他一世為人最深沉的渴望,他把這渴望隱藏在一開始關於政治現狀的抱怨之下。他說,身為一個什葉派信徒於穆斯林,他畢生始終期望能夠見到 jame towhidi,而他把這兩個字翻譯為“信徒的社會”。

那樣的社會已經來到伊朗了:真正的伊瑪目降臨塵世,舉國歡騰狂喜,大型信眾聚禮不輟,完美的伊斯蘭教大團結。可是,這樣完滿的信眾社會並沒有導出法律、機構與體制,這些事務還是跟過去一樣遙遠而不可及。那個信眾的社會只帶來了無政府混亂、歇斯底里,以及這間空曠無物的辦公室。此時,賈福瑞先生那台曾經敲打鍵入宣揚伊斯蘭教義專欄文章的打字機,依舊沒套上罩子,斜斜地閒置在了無他物的辦公桌上。打字機、現代化的辦公室、印刷機具、廣告客戶、配送系統、讀者。在在都需要一個複雜的、“物質拜金”的社會,而賈福瑞先生不自覺地正是這個社會的一員。這個複雜的社會,自有其不可逆的強硬規範。這樣的社會,需要的不只是信仰;除了信仰以外,還需要些別的。

597
一方面,他全心歸順信仰,信仰之外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他批評反對的標靶。世界演變得越加詭譎,光怪陸離,他只想盡可能地找到自己的歸屬,緊抱不放;可是,另一方面說來,他又確認肯定外面那個世界如此卓越、傑出,也是他的兒子應當去締造前途的世界。而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就萌發在這種心智區隔與人格撕裂之上 - 這方面與他們厲言抨擊伊朗國王暴虐無道、窮奢極侈是不相上下的,而革命就停頓在這道區隔之上。

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Henry Darger, Throwaway Boy: The Tragic Life of an Outsider Artist》Jim Elledge

 “潘羅德記得自己是好男孩,或是異常好的男孩,但就算是最好的男孩子也有自己的熱情。”

《我生命的歷史》仍然出現了兩大主題:第一,亨利被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一起,他被人忽視、矇騙、欺詐、背叛、丟開、捨棄與放逐。第二,打從生命的最初他就充滿了憤怒,等到開始寫自傳,他已幾乎被怒火吞噬。

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城堡 Castle》Franz Kafka

城堡的輪廓已經漸漸模糊,如常地靜靜座落著,K始終不曾見到那裡有絲毫生命跡象,也許從這麼遠的地方根本無法辨識出來,然而眼睛仍舊渴望看見,不願意忍受那片寂靜。當K注視著那座城堡,有時候他會自覺像在觀察某個人,那人平靜地坐在那裡,望向前方,並非陷入沈思而與一切隔絕,而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彷彿他是獨自一人,沒有人在觀察他:然而他必會察覺自己受到觀察,但那卻絲毫不曾撼動他的平靜,而且的確 - 不知道這是原因還是結果 - 觀察者的目光因無法抓牢而滑落。這個印象由於提早降臨的暮色而更未強烈,他看得越久,辨識出的就越少,一切就更深地陷入朦朧之中。


K覺得彷彿別人斷絕了和他的所有關係,彷彿他現在自然耶比任何時候更為自由,可以在這個原本禁止他來的地方等待,要等多久都可以,彷彿他替自己爭取到這份自由,幾乎沒有別人做得到,也沒有人可以移動他或趕走他,就連跟他說話都不行,然而 - 這份確信至少同樣強烈 - 彷彿也沒有什麼比這份自由、這份等待、這種不可侵犯,更沒有意義,更令人絕望。

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繁花》金宇澄

滬生說,鄉下人拍上海,就拍外灘,十里洋場,這是洋人天下,跟上海有關係吧。阿寶說,泰戈爾當初來上海,住了一夜,跟魯迅見面,泰老先生對報界講,從日本到了上海,日本是君子國,乾淨有禮貌。記者問,上海呢,上海如何,上海印象呢。泰老先生講,上海嘛,西洋人的天堂,中國奴隸地獄。滬生說,老頭子厲害,眼睛毒。阿寶說,之後是南面人,北面人,大家拍上海,拍夜總會,大腿舞,斧頭黨,黃包車,買買梨膏糖,瞎子擺測字攤,旗袍,許文強根本是香港人,樣樣可以搞了。滬生說,上海真人真事,山東馬永貞,上海白瘌痢,人們不禁要問,已經拍到蘇州河拆遷了,敲房子,拍得一屁股坐到地上,拍到底了,接下來呢。阿寶說,膽子越拍越大,有一部電影,拍文革武鬥,還真配了瓦格納《女武神》,基本硬來了,文革最難得的鏡頭,真不是吵吵鬧鬧,是靜,是真正靜雅...... 後來,阿姐轉了地方,上海電影技術廠附近,天通庵路弄堂,講無名氏小說《北極風情畫》《塔裡的女人》,阿姐一身藍,脂粉不施,玉立亭亭,附近是日本人炸剩的老閘北,七歪八欠水泥框架,已改為棚戶。滬生說,無名氏過於陰暗,不大好聽,書裡寫的人,最後全部要爬冷冰冰的華山,等於是作死。阿寶說,無名氏本人,算是命大,文革後出境,但最近據說,死到台灣了,一生留下名句,我牢牢記得,只有十個字:“我們的時代,腐爛與死亡。”

面對這個社會,大家只能笑一笑,不會有奇蹟,女人想搞懂男人的心思,男人的內心,請到書店裡,多翻幾本文藝小說,男人的心思,男人心理描寫,裡面有不少,看一看,全部就懂了。

好看是好看,雖然上海人愛寫的衣服吃食,我覺得煩,但至少很真,簡直上海似水年華。男女之事,盡是算計。陶陶離婚發現跌下四樓的小琴是心機婊好笑。阿寶和雪芝默默分手也挺好。可惜用黃安鴛鴦蝴蝶夢作結,一本書頓時變得噁心。

186
鍾大師戴了眼鏡,看一看陶陶說,面色樣子,是不太妙了。陶陶說,我黃種人,標準黃面孔。鍾大師說,運勢命相,八字裡已經擺好,桃花多,也沒辦法。陶陶說,大師講過多少趟了,我的桃花,有四到五趟,好桃花爛桃花,這種屁話,多講有意思吧。

267 姝華的信
年紀越長,越覺得孤獨,是正常的,獨立出生,獨立去死。人和人,無法相通,人間佳惡情態,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

342/343
阿寶說,這套照片,肯定是男人拍的。滬生不響。阿寶說,女人的照片,照相機端到男人手裡,還是女人手裡,選擇的角度,味道,不一樣。滬生說,我理解,人人會有故事,人人心裡有想法,只是內容有別。阿寶說,最近來過電話吧。滬生說,比較少,我講的也少。阿寶說,是怕人偷聽。滬生笑說,感情好的夫妻,最怕人聽。阿寶說,我的外地客戶講,國際長途台的接線小姐,做夜班,就是結絨線,比較無聊,多數是聽聽隔洋長途消遣,等於聽廣播節目。滬生說,我以前坐郵政車,眼看別人隨便拆信,現在想想,文字不算啥,夫妻隔洋相思,最有聲色,也最無能,感情好到極點,只一個“想”字,電話裡,是想眼睛,想耳朵,想頭髮,一直想到十隻腳指頭,以為是兩人世界,無所不講。阿寶說,年輕接線員,聽這種半夜內容,其實也是自討苦吃,長期受刺激,如果是收袖口,手裡的絨線針,往往會發抖,亂戳,天亮全部要拆,因此經驗豐富的中年接線員,只聽調情電話,男女關係未定,內容有點複雜,長途台的資深老阿姨,這方面要求完全變淡,夜班只喜歡簡單內容,喜歡聽夫妻相罵,家長里短,互相攻擊,緊張熱鬧,百花齊放,等於聽滑稽戲。

滬生記得,有一天凌晨,白萍來電話說,滬生,最近忙吧。滬生說,還好。白萍說,現在做啥。滬生說,看書,準備休息。白萍說,一個人。滬生說,是的。白萍不響,電話裡有絲絲雜音,白萍說,最近想我吧。滬生說,嗯。白萍說,想我啥地方。滬生說,就是想。白萍說,想我啥呢。滬生不響。白萍說,要我吧。滬生說,要啊。白萍停頓幾秒說,我覺得房間裡,現在有一個陌生人。滬生說,啥。白萍說,我聽出來了。滬生說,啥人。白萍說,現在聽不到聲音了,我是感覺。滬生說,我聽糊塗了。白萍說,糊塗啥。滬生說,房間裡,就是我嘛。白萍說,身邊啥人呢。滬生說,我一個人。白萍說,我看不見,聽見了,床上是兩個人,對吧。滬生說,笑話。白萍說,我感覺,是多了一個人。滬生說,聽錯了。白萍說,前幾年滬生搬出去,我就有感覺了。滬生不耐煩說,我解釋幾趟了,現在有條件,我就借了房子。白萍說,我爸爸媽媽是一直懷疑,滬生,為啥要搬呢。滬生說,我想換環境。白萍說,我聽到了,女人喘氣了。滬生說,不可能的。白萍說,我心情不好了,最近,不會打電話了。滬生還想回答,話筒裡咯的一聲,一串嗡嗡聲。

347 嗲

陶陶說,男人為啥只歡喜鄧麗君。滬生說,為啥。陶陶說,鄧麗君金曲,唱來唱去一個字,嗲,聽不到半句埋怨,其他女人,開口一唱,就是冷嘲熱諷,要死要活,夾頭夾腦,一肚皮牢騷,陰陽怪氣,怨三怨四,搞七搞八,橫不好豎不好,還以為,這是男人最吃的嗲功,妖功,男人吃得消吧,根本吃不消。滬生說,這是個人口味不同了。陶陶現在,火熱達達滾的階段,感覺不一定對,再下去,會有問題的,我對這種關係,一向不看好。陶陶說,不怨三怨四,每一句貼心貼肺的絕品女人,哪裡去尋,這社會,像滬生講的,女人是永不滿足,一作兩鬧,最後上帝發火。滬生說,這不是我講的,是童話故事。

453

小阿姨說,思南路老房子,姐夫應該有份的。阿寶爸爸說,毫無興趣。小阿姨不響。阿寶爸爸說,如果阿寶想結婚。阿寶說,這越講越遠了。阿寶爸爸說,也是現實,談戀愛,就是為結婚嘛。阿寶說,我哪裡想到過。阿寶爸爸說,房子緊張,也許,我會分到房子,但不一定寬舒,因此阿寶要考慮明白,如果是跟這位小妹妹結婚,如果是住進這種人家的房間裡生活,還有啥味道。阿寶不響。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修仙 Making Transcendents 古代中國的修行與社會記憶》Robert Ford Campany

修仙生活:
未能結婚
避免性交
擁有多個伴侶或連續的配偶
結婚但沒有後代
離開或忽略家庭(父母、配偶、孩子)
避免社會交流,別人攀談的時候避免說話
穿著不同的衣服,或比習慣上的習俗穿得少;頭髮蓬亂;身上覆蓋毛髮
帶有某種標記,出遊的時候帶著一種不同的、看不見的行政階層裝備
能夠跨家族、性別和狀態界線自如地進行互動
藐視禮節;在國家職責方面、宴會上的表現粗魯
拒絕官員和統治者的訪問;拒絕接受官職
以看得見的、聽得見的方式戲劇性地拒絕官員和統治者進行管理的嘗試
持續的旅行,沒有固定的居所

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印度有個故事說......一個英國人,聽說世界就是一個舞台,而這舞台建在一頭大象的背上,而大象騎在烏龜的背上。他問:......那麼,烏龜底下又是誰呢?另一個烏龜。那那個烏龜呢?“啊,大人,在那只烏龜下面,就是一只又一只的烏龜啊!” 追尋修仙的過程中,不論我們挖掘得有多深,我們看到的除了法術和觀念,絕大部分都是文本,各種版本的、各種用途的文本 - 那下面,就是一層又一層的文本啊!但就是它們,維護了整個世界。


脫離
1)脫離祖先崇拜,如果不死的話,那也就不會成為祖先,也就不用接受祖先享用的供奉
2)逃脫可怕的官僚式的冥界,不用受它的控制
3)能夠獲得足以升天的資格,能夠在天神的體系中某的職位(無論是否願意)

方術
- 暫時性的隱身、自我隱蔽。穿透表面和牆壁。長時間待在水下。散發光芒。轉化為其他形狀。乃受極端的高溫和低溫。輕鬆抵禦物理攻擊。
- 極為長壽。高齡但看起來很年輕。返老還童。
- 身上有翅膀或羽毛。化為鳥型和變回人形。感知遠距離的事,改編遠方時間的結果。
- 飛翔。飛天。完成長距離的位移(包括賦予其他人這項技能)。同時在多個地方出現分身。
- 致幻:跨類別轉化物體。控制火、雨、水流、雷電等其他天氣氣象。獲取非當季的新鮮食物。
- 預測。起死回生。
- 屍解

外型
- 方形的瞳仁。不像任何一種生物。身體沒有影子。性別轉換。極端的性別模糊。

飲食
”辟穀“,避免主流的膳食,脫離官方控制
避免酒和肉類
攝入草藥、真菌、礦物、罕見物、丹藥、“露”
靠唾液和氣的循環生存
不會感到飢餓(作為養生法的效果)

生活
- 獨自居住、住山上、洞穴、塔裡、微縮空間中(葫蘆)
- 一直在遷徙中,過雲遊的生活,沒有固定居所

對非人類的控制
- 不因動物的襲擊而受到傷害。能控制和命令野生動物,傳遞物品,理解他們的語言。
- 控制鬼的活動,影響鬼的命運
- 消滅惡神,假扮成神的魔,破除民眾的崇拜
- 矯正當地神不正確的行為
- 路過廟宇的時候無需提供祭品也不會有不好的影響
- 受到山中靈怪考驗的時候不會動搖,能夠承受魔的攻擊
- 路過某地的時候會受到當地神靈的尊敬
- 熟知看不見的神靈的世界
- 調度聽從指令的靈,得到靈的幫助,靈能夠守護他們,為他們提供補給
- 驅趕魔或鬼(作為治療的方法)

修仙和家庭之間有衝突,仙與皇權間也有衝突。君權是一整套宗教體系,維持、控制人們與鬼神之間的關係。它和合法性與星辰、地球的運行有關,天地之間的徵象被採集解讀,作為天意的信號。君王通過神靈的支持統治子民,並從神靈的支持中獲得統治的合法性。神靈支持的信號需要小心收集傳播,還得以祭祀的形式提供儀式性的服務,定期祭祀時國家的義務,代表人民祭祀鬼神是最核心的,獲得合法性的方式。漢元帝 49 - 33bce,86個省級行政區中有167座宗廟(祭祀皇家先祖),176供奉離去的祖先,墓室中需要一天四次供奉食物,廟需要25次祭祀,包括獻祭。

天子靠封蟬變成仙。

隱居養志。

350 bce
列仙傳 79 - 78 bce 西漢 劉向 / 25 - 220 東漢 
神仙傳 283 - 242 晉朝 葛洪
拾遺記
十問

敘事
Barbara Herrnstein 敘事是一種典型的社會交流,如果我們將其視作“一個孤立的文本、結構或其他與背景無關的存在”,那麼一些信息就會被丟失。這些信息包括 
1)一個故事的版本、例子、陳述,不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都是特定敘事者針對某些聽眾表演的,而不是脫離特定情境存在的“結構” 
2)“每次敘事(包括人們推測來自更早‘源頭’的差異很大的‘版本’ - 事實上,她質疑特定情節是否真的有更加基本的、孤立的版本)都是在特定的社會條件和約束下形成的
3)每次敘事“總是(至少)包括兩個部分,一位聽眾和一位敘事者
4)正如所有社會交流一樣,每個部分都需要受到激勵才會參與......每個部分都必須要有興趣才會講述或傾聽這個敘事

“社會生活本質上是通過交換和共同創造故事來進行的。”

生活著的人們的生活本身就處在敘事中,並通過敘事框架來生活。敘事所影響的不僅僅是沒有任何敘事性的生活原材料,它是生活著的生活的本質。

Cheryl Mattingly:敘事不僅僅是經驗的。在某種意義上,經驗是敘事。我是說,敘事並非針對它所描述經驗的事後模仿;相反,故事和經驗之間的密切聯繫來自行為本身的結構。多種社會行為(包括治療行為)是由表演者組織、塑造的,從而呈現出敘事形式。所以,敘事和經驗是同源性的關係,而不是參照性的關係。

“敘事能夠模仿經驗,因為經驗包含著敘事的種子。” 
“不能說過去是怎麼樣的,我們應該說,過去在重構中被製造出來。” The Narrative in Psychoanalysis 

有關僧侶的描寫 John McRae:正因為不真實,所以才更重要。僧侶文學的內容不應當按照簡單的新聞式的準確標準,通過‘這件事真的發生了嗎?’加以評定。因為任何發生了的時間、說過的言論都是零碎的事實,它關乎一小群人,某個假定的時間點;而接著又將由數以千計的人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參與僧侶傳說的創造。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 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V.S. Naipaul

印度三部曲最後一部。最後那本的序批評之前他筆觸太尖銳,說這本就好得多。這本他的確去了更多地方,聆聽、訪問、寫下。他自己的部分少了,筆觸變得死氣沈沈,閱讀的時候幾次都腦子缺氧(可能是我的問題)但的確能感覺到深不可測的歷史和人民,在擁擠的世界裡每個人都緊抓著自己的信念,宗教、傳統、職業...... 什麼都好。一種往事不堪回首,未來更難以想像的感覺。

Culcutta Marwari(business people)
提箱仔(為英國企業做事,在公司和俱樂部來去的優差)
Naxalite - 農民起義,變了很多次的共產主義,今日仍有的毛派
勒克瑙王公 什葉派(Kasari 裡和英國人對打的穆斯林人)Urdu,Badshah bagh
Hotel Liward / Leeward 他62年去住了四個月的 Kashmir 水上旅館

他的正統信仰是他唯一能夠依附的純正東西;他無法設想沒有它的日子要怎麼過。它是嚴格的信仰;在其中沒有電視,沒有讓異端存在的空間。它的許多教規和慶典及禁忌都是讓安瓦的世界得以完整的一部份。去除掉這信仰的一項規定,其他一切都會不保;一切都可能開始瓦解。譬如說,穆斯林男子應該蹲著小便;安瓦的一位同事後來告訴我說,他堅持在工作地方的現代尿斗上使用者中姿勢小便 - 雖然那頗折騰了他一番。

許多年來,甚至在我1962年初訪期間,人家總是說加爾各答正在死亡,它的港口正在淤塞,它的老舊產業正在衰落。但加爾各答並未死亡。這城市沒什麼建樹,但它還是生存了下來;先前的語言開始有誇大其詞之嫌。現在我想到,或許這就是城市死亡時的情況。城市不是怦然一聲突然死亡;城市不是只在被遺棄的時候才死亡。或許城市是在這種時候死亡的:當每個人都在受苦,當交通這麼麻煩,以至於有工作的人因為受不了通勤之苦而辭掉她們那份有需要的工作;當沒有人享受得到乾淨的水或空氣;當沒有人能出門散步。當城市不再有城市所提供的愉悅、不再有令人興奮的視覺享受、不能再寄發人們的企盼,而只是人口過多、大家受苦的地方,或許,城市就在這時候死亡。

......1946年發生了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屠殺。這些事件標示了這城市步向死亡的開始。翌年,印度獨立,但國土分割了。孟加拉也分為兩半。大量印度教徒難民湧入加爾各答,在這裏簡宿為居;而調適能力還不及歐洲百分之一的加爾各答從未真正復原。往後會有一些重大成就 - 特別是薩耶吉 Ray 的電影,但這城市的輝煌時日已成往昔,這城市的所有知性活力都已經消散。可以說,一旦英國人離開,這個英國人建造的城市 - 在夜間其壯麗仍像幽靈般閃現 - 就開始死亡。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奈波爾的作家論 A Writer's People》V.S. Naipaul

父親 44/45 

我常常要求父親寫下他小時候的故事。我想知道那些故事。他從小就失去父親,幼年被寄養在不同的親戚家中。他不時會告訴我一些他小時候的可笑片段,卻從未寫下任何有關童年的故事,也始終沒有對我完整敘述過他的童年,所以我一直不知道父親小時候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寫作本來就是種傳統的地方,自白式的自傳或許屬於其中一種型態,那麼父親也許就不會因為害羞而沒有留下自己的故事了。可惜那種類型或其他任何寫作型態,在千里達都找不到讀者。在這個曾經出現各式各樣殘酷行為的地方,寫下自己親身經歷的痛苦,必定會成為眾人嘲弄的笑柄。1945年,西班牙港的電影院放映集中營中飽受虐待者的紀錄片時,廉價席上的黑人又叫又笑。或許這樣的舉動 - 不見得完全出於恐懼與悲傷 - 正是奴隸時代伴隨著邪惡的懲罰所出現的行為。

母親 157
母親造訪她父親故鄉的旅程紀錄,到此結束。母親無法說完聊了一半的話,不知道如何面對在茶杯中攪動糖粒的手指。曾經以為消失不見以及無法觸及的神話之國、完美之地,讓母親啞口無言。

甘地 211
甘地本身是多種經驗的綜合體。他身上充滿了從各處擷取來的生活經驗:母親對齋戒與刻骨生活的熱愛、英國的普通法、羅斯金的勞工思想、托爾斯泰的俄國宗教夢(托爾斯泰是二十五個孩子的父親,其中十二個小孩的母親皆為農奴)、南非的監獄規定,還有曼徹斯特的不吃早餐協會。甘地強而有利的政治路線(不論在南非或印度),表面上是先前所有經驗的整合,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的過往經驗彼此並不相稱,也稱不上不可獲缺。簡樸生活對南非的印度運動沒有用處,對托爾斯泰農場上的學校也沒有好處。農場上所有人都必須耕田種菜,結果粗活幾乎全落在孩子身上,他們要伐木、挖菜,還得負責搬運。孩子完全不喜歡這樣的勞動。

印度 242
印度沒有屬於自己的判斷方式,她現實又唯物。印度作者及其作品最為人所知之處,是其得到的預付版稅與得獎紀錄。鮮少有人討論一本書的實質內容、文學特質或作者觀點。印度媒體仍不斷傳頌著印度寫作是印度現代較大的成就,但在印度,文學批評實際上仍未被視為一門藝術。一本印度作品最重要的評論仍然來自國外。

《東遊記:耶穌會在華傳教史 Journey to the East 1579 - 1724》Liam Matthew Brockery

研究取材自Ajuda Library(皇宮裡的古老圖書館,我去過那個)、Rome 

Part 1

1/ 16-17 century 文人傳教

沙勿略 Francis Xavier 1506 - 1552 
1609 宣福禮
1622 聖者

葡萄牙省教區一部份的中國教省(巴西、印度、東亞三大教省)

羅明堅 Michel Ruggieri (1543 - 1607) Italian 
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 - 1610) 1582 到中國
巴范濟 Francesco Pasio (1554 - 1612)
金尼閣 Nicolas Trigault (1577 - 1628) 1611 到南京,1618 帶著大批圖書和而是多名來華傳教的傳教士,其中有鄧玉函、羅雅谷、湯若望、傅汎際

2/ 中國、澳門、日本 原本同一 Region,1720才脫離日本
3/ 1730 - 50 葡萄牙沒落,明清之間,宗教陷入混戰,信徒平民化
4/ 1760 - 90 耶穌會成熟
5/ 1692 康熙容教令 1723 雍正禁教令

Francis Xavier 1506 第一個到東方的先鋒
創立 Jesuit 1540
Portugal King Joañ III

天文學 南懷仁 Ferdinand Verbiest (1623 - 1688)
1700 有20萬信徒
當時歐洲的天主教 - 靈性復興、反宗教改革

Early 16 century Goa 大主教
Late 17 century Pope 建立傳信部(越南/印度/中國)
Rome destroy what it can't have

湯若望 Johann Adam von Bell 1592 - 1666

1687 法國耶穌會在日本長崎
Xavier 1549 到東方,1552 上川島
1579

1555 Melchior Nunes Barreto 1520 - 71 到廣交會,勒令不能停留
1557 到澳門

義大利人 Alessandro Valignano 1539 - 1606
1573 Mozambic - Miyako Island

羅明(義大利人,Goa - Tamil - 35 when arrive China)
1580 - 82 廣州行館,會說粵語,和二廣總督做朋友,獲贈肇慶宅第

利瑪竇 1583 開始做朋友時穿僧袍,靠數學和天文學靠近官員
日本出事,大批傳教士撤出 Goa 神學院和長崎

傳教文人 1595 - 1600

用文人身分傳教,從有知識的文人和官員下手,為保安全,想認識皇帝
利瑪竇上京,剛開始只到南京,用地圖、地球儀、菱鏡、歐洲書籍和油畫做贈品
文人信教最大的阻力是不能娶妾(老年文人較願意加入)和要跪著懺悔

1601 利瑪竇終於到北京見萬曆
1605 中國信徒不到一千(他變成“天學”)

日本上百萬,1587 豐臣秀吉反耶穌會,當時日本有30住院,123傳教士
1608 日本教省獨立於 Goa
1614 日本教士被德川幕府驅逐

1616 - 23 南京教難(和山東白蓮教有關)
1618 滿入中原
1619 從日本教院分開
1621 相對平安,一群人聚在澳門,總算有空可以訂下規則(在華傳教的“禮儀之爭”):
1,科學可以但不是所有狀況都可以
2,暫且讓新官員敬孔,雕像在家中離祖先牌位“較遠的地方”
3,不向新教徒講歐洲天主教全部的宗教義務
1623 重開教區,重新出發,開闢住院,地方太大,大家開始各行其是
建議帶“大砲”技術給皇上,印很多書
討論“上帝”“天主”用法,日本用拉丁Deus直譯。
明末戰亂,大家心靈空虛直接找老外

1630s 明朝完蛋
1639 只有25個神父和5個助手
1644 滿人佔領北京。叛軍四起 戰爭、叛軍、饑荒、自然災害,亂世對傳教有利
沿海地區傳教最有效果,儀式和禱物和佛教相同,傳教速度太快,沒人牧養
需要錢賄賂,裝修,出版

“按照歐洲宗教體系長久以來的傳統作法,把錢投進澳門的內地的房地產業”

荷蘭東印度公司奪走麻六甲,又少了一個收入來源
Dominican + Franciscan 搞砸日本後又來搶奪中國教區,在福建上岸,一般教徒分不清,惹人厭
(西班牙人,based in 馬尼拉)
在耶穌會這邊一百多年的“禮儀之爭”還沒搞定,法國本地Jansenist鵲起
利瑪竇堅持“儒家思想是政治學而不是哲學或宗教,核心是無神論“

1641 - 50
1642 33 萬人民葬身開封,為了淹死李自成
1645 張獻忠在四川

兩手政策
1659 耶穌會曾到羅馬希望教廷派兵幫忙明朝,當時的明室是永曆 1646 - 1662
福建有畢方濟 / 隆我帝
北京有湯若望,順治 1644 - 1661,1645湯若望加入欽天監

1651 - 1663
大戰之後,耶穌會如“活死人”,1645:23神父,4助手,戰後剩下12神父,死傷慘重

Portuguese Restoration 1640 - 68
Dutch got Goa
1650 大傳教

Chap4 成功的苦惱

1665 湯若望死刑,曆獄案,Canton Exile
順治死,鰲拜上,以湯若望靠天象“算錯日子”為藉口下獄
1668 康熙,恢復欽天監,炒楊光先,南懷仁已逝
1679 赦免湯若望,回住院
1688 神父只剩17人,年事已高,有日籍神父沒有中國當地神父

Modernis / Elelers 在歐洲寫了很多有關中國的書
1615《基督教遠征中華帝國史》金尼閣
Louie XV 派法國人,法國耶穌會教士加入靈魂戰局

1691 杭州出現反天主教的小官
1692 康熙下“容教詔令”
1696 大復興,人口太多,羅馬給的“宗座代牧”決定權,人口大多出現在1692“容教”後
在中國的教士 Nationalism over Jesuitism, became competitive 
法國教士想獨立,謠言四起
耶穌會一直想在康熙皇上面前裝作沒事,法國卻把消息帶回

1704 Clement XI 禁止“中國禮儀”,敬天和牌位
1705 派出宗座視察員 Antioch 宗主教,這位35歲的“神父多羅”見康熙後變成外交災難
聲稱教廷要派“傳教總管 Missionary Administrator”,此刻的康熙在1703年南巡發現鄉下有很多神父嚇了一跳,康熙說他要自己選,多羅拒絕
1706 將多羅送走(多羅認為是翻譯的 Jesuit 的錯,其實不是)Rouleau 被軟禁,1710死在澳門

康熙派兩名代表和 Clement IV 告狀,船還沒到就沉了

1706.12.17 康熙要所有教士發誓才能領“票”留在中國:發誓不回歐洲和利瑪竇看齊(接受“中國禮儀”)
1707.02.07 教宗宣佈禁止中國禮儀
1707 - 08 大部分其他教士被流放(31傳教士,10助手)
1708 教宗對耶穌會生氣
1710 - 24 傳教士不願意再到中國,各地異端教派出現
1714 山東
1708 - 17 耶穌會教士成為皇家繪製地圖者
1715 派郎世寧(1688 - 1766),Goa/Lisbon 支持耶穌會
朝廷:法國和葡萄牙教士亂鬥,希望和平的德國教士感到憂慮
1722 康熙亡
1723 雍正上台,禁教令(威脅教士說,看威脅儒教的 Tibetian Monk 死了一千人)
1724 教士全驅逐到澳門。留下的變成宮廷技師和畫家
1773 教宗下令打壓耶穌會
1826 最後在朝廷工作的外國人也去世,朝廷對科學不再有興趣,直到大清滅亡

(Congregation Missions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7月21日),教皇克雷芒十四世發出敕令 Dominus ac Redemptor 「吾主救世主」,解散耶穌會。於1782年起在華傳教事務由遣使會受命接管。1949-1952年,外國傳教士都被驅逐出境。而大多數的中國籍會士都留在大陸,人數約有150位以上。南昌總主教周濟世(Archbishop Joseph Chow)由於拒絕擔任愛國會領袖,而被長期監禁,直到1972年死去。)

Part 2

教育

1622.03.13 教宗 Gregory XV 宣布沙勿略 Xavier 為聖徒。有露天歷史劇演出。當時派到東方的教士是耶穌會的初級會士(來自歐洲大批應徵者,他們在各自國家憑藉一些技能而小有名氣),任命者是對中國沒有直接認識的教省級長和總會長,前往亞洲時處於知識形成的中間階段。海上航行中只有一半人員在航行中生還(1518-1712的傳教士損耗估計),許多生還人員一到中國就逝世了。

耶穌會士在歐洲的訓練是語言結構分析能力、邏輯論證能力及理解抽象哲學和神學概念的方法 - 思維上的靈活性。初級生是十六七歲的青少年。他們在航海途中而不是神學院裡學會在壓力中照顧別人和利用有限的物質資源,目睹同伴飽受飢餓、死亡和疾病的折磨,還有士兵、水手和冒險家的誘惑。

1665 葡萄牙教省向羅馬教廷遞交人員名單(人力資源報告),含有600多神父和助手的姓名和個人評估。人力資源報告有年輕、健康狀況、入會時間、學術背景和事工。五個標準:獨創力、辨別力、審慎度、實際經驗、學術級別。每位成員有個精神狀態描述:樂觀、憂鬱、易怒、冷漠。

李西滿
穆若瑟(Lisbon,Coimbra 神學院的176耶穌會士之一)
徐日昇(Braga)

耶穌會三個學術週期
1,兩年的人文學課程(六七歲就開始讀寫教育,拉丁和希臘語法十四五歲完成,開始讀羅馬與希臘詩歌散文:西塞羅、維吉爾 Virgil、Homer、Ovid、Horace)
2,讀書修士 Scholastics:一學年的邏輯學,最後要通過決定性的考試,再來是亞里斯多德自然哲學和形而上學的著作講解。考試失敗的學生接受靈性助手培訓,學習道德神學、講彌散和聆聽懺悔。來華傳教士還會繼續學習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數學)Sacrobosco 的作品和 Aristotle 《論天 De Caelo》了解天文學。
3,神學學期:最初兩年是道德神學(聆聽懺悔和解決良心問題)和決疑論,最後兩年是思辨神學。這時候差不多二十歲。結束後去學院外的學校教兩三年拉丁語和哲學課程。結束時差不多二十五歲。某些人在Goa聖保祿學院完成。

兩年社會人文學,三年哲學,四年神學。

同學氛圍:創作散文,寫諷刺短詩,演講,辯論。
1616,教團團長龍華民提醒來華傳教士的科學知識水準(配合朝廷需求)
1720 被驅逐的日本耶穌會士把入華的弟兄趕出耶穌會的澳門神學院。
1730 朝廷需求降低(曾要會士修撰皇曆明朝快完蛋),平民需求增高。只有在北京的傳教士需要高級科學技能。

初學期三年而不是一年,第三年投入傳道、朝聖、醫院工作、教授教義、聆聽餐會、低級雜務。然而他們往往在印度或澳門渡過最後一年,有時還會被免除。等待期間通常都儲備豐富的教學經歷。

向耶穌會會長投“赴印請願書”葡萄牙外的其他歐洲教省甚至要多次請願才能前往里斯本。Evora 和 Coimbra 的請願書更容易被批准。來自海外教省的“年信”在用餐時間被大聲讀出。在歐洲的耶穌會士用來“重振天主教而非取代”:教導教義,法贖罪卷,聖像和聖器,聽大量懺悔。

沙勿略變成聖徒,渴望殉難,1597日本血腥教難之後出現在東亞教團的光榮死亡傳說。《羅馬殉教史 Martyriologium Romanum》也是進餐時的標準食物,更多人想拋頭顱灑熱血。然而非常難被選中:1640-60 Netherland-Belgium 教省,90位寫了兩百多封請願書,只有八位被選中。

17世紀日本熱潮退去後(都是想去殉教的),中國熱開始。麥安東在 Coimbra 神學院漫步時說“哦,我多麼想成為中國人!”將明帝國從淤潭改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德花園。” 

從里斯本出發的印度船通常三月出發 the naus da India. 1630後傾向將優秀人才留在葡萄牙。得當心和船上的貴族、水手和冒險家合作(不諳水性的貴族船長和水手吵起來最不得了)。上船十人到十二人一組,三分一的神父和剩下的讀書修士和助手,其中一位性格溫和的神父是會長。嚴禁在船上學習,因為船艙空氣不良往往會導致死亡。

李諾瑪1585聖地牙哥號在非洲東海岸擱淺,遭劫然後徒行兩個月才到最近的葡殖民地。
魯日滿、柏應理得赤腳橫跨印度。

學習語言(副省成員認為漢語音節短小,更像一種鳥語而不是人類的語言)

中國學術水準能和“歐洲最博學的民族”媲美。

陸若漢1624年說“聖徒保羅的處境要比耶穌會士輕鬆一些”,除了語言還要熟悉亞洲各個古老教派的謬誤。1720終於有了西式漢語學習計畫。

1579 范禮安令羅明堅全力學習語言。羅馬總會長1587肯定這個政策,要求讓傳教士多學習語言。
17世紀澳門命運靠傳教士在廣州和北京斡旋。聽到常人也要學15年才能看懂書面文章感到很振奮,但學的“官話”澳門沒有人懂。1581羅說自己能看懂一萬五千個字了,將漢語翻成拉丁文:編寫了世界地圖 mappa mundi,教義問答書,諸聖之花 flos sanctorum,一本懺悔和教義手冊。

1582 利瑪竇和巴範濟加入教團(1579年福建的語言小書《千字文》)在肇慶學習
郭居靜 Lazzaro Cattaneo(1560 - 1640)西西里出身,“聲樂知識”幫大家搞清楚漢語聲調,創造出重讀體系來抄錄中國用語。利瑪竇北上後,仍相信新來的教士要學會口頭官話、書面漢語、儒家經典,之後可以自己讀《四書》。

1590 澳門神學院 / 天主之母修道院 the Colegio de Madre de Deus 傳授這些國家的語言和習俗。1590 - 1710 因為澳門和日本的聯繫,教士一旦進入中國後就出不來。1614年後澳門充滿流亡的日本教士,“學院裡到處都是多疑和沮喪的神父”,1619副省成立,南京教案(1616)後1623再從澳門和杭州隱居處重出時,將教學計畫從澳門轉進明帝國。(1623 金尼閣帶很多新人來)

1580日本會士就開始接受日本人為助手,教歐洲同事日語。“澳門子嗣”(混血兒和澳門出生的基督徒)投入語言訓練,變成華人助手。這些愛讀書的人讀起中文來,又“提供了知識慰藉” - 孟儒望 João Monteiro 

羅馬要求有一定的教育計畫,李瑪諾(1622 - 24 研究)四年學習,三階段:六個月學官話(風俗習慣),一年半跟隨耶穌會(澳門助手)讀儒家經典(歷史、哲學、法律專業知識),最後跟隨一位華人師傅寫作訓練和閱讀。學習官話在晚明江南很有用處,對村莊傳教則完全沒用。(托缽修士在馬尼拉的福建華僑那裡學了方言)。“禁止神父在休息和睡覺時間學習”,兩個月假期,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不許任何學習。(1630的現況讓這種學習方法被拋諸腦後)

“學生有音樂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神學家,都是高等科學裡的大師,不要輕易激怒他們。”

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五經裡的《尚書》,可以讀《易經》,但要慎用。《詩經》《禮記》《春秋》文章則“對我們沒用”(華人師傅,江南有一堆)。“學生要牢固掌握”文人流派“的基本學說,注意文人理解創世、世界盡頭、人類本質和靈魂本質的方法,以及其他所有有關中國哲學的知識。”(用朱熹和張閣老的集注)

“教育計畫”規定每個禮拜有兩次寫作風格課,還規定在這些課堂上不准教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章法”。助手和神父有一樣的語言能力(只是沒有一樣的舉行儀式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白皮依者臨死前的簡短教理問答”。

1621年的嘉定住院(官員的私人宅邸裡)變成語言中心,1631,提供者孫元化被指控叛國,1632被定位煽動反叛崇禎帝而斬首,耶穌會士隨之離開住院。之後在不同地點變成分散型教學。

潘國光,西西里來的神父,在個人四書上(如今在羅馬耶穌會中央檔案館)寫滿拉丁文、葡文、羅馬文翻譯的官話,有時甚至有義大利語。

明清交際,文人傳教變成平民,牧靈的“洗禮、懺悔、傳教”比較重要。

當時的語言學習也開始有拉丁文版的《四書》(《中國賢哲孔子 Confocius Sinarum Philosophus》《大學》《論語》(1662 《中國智慧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isdom》《中庸》《中國政治倫理學 Sinarum Scientia Politico-Moralis》(廣州1667,果阿 1670)

1664 曆獄案,被囚廣州。1680開始助手充當新來傳教士的“漢語語言和文字師傅”。
1691萬其淵神秘消失(沒教完何大經漢語......)

北京還有滿語師傅
1670 - 90 官話速成課外加四書讀物。(法籍耶穌會士加入,情勢緊急)

穆若瑟在17世紀末寫了一本“學習難度較大的漢語口語唯一真正速成法.....適用於培訓傳教士“
The True and Only Brief Method for Quickly Leaning to Speak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by its nature is very difficult... For Use in Training Missionaries:內含一本語法教材、詞彙表、懺悔手冊,省略與施洗和懺悔沒關係的內容。直接掌握大量勸戒信徒虔奉天主的短語庫。

Francisco Varo, a Dominican who worked in Fujian Province, wrote a grammar in the 1680s, titled Arte de la Lengua Mandarina 萬濟國

一本中文術語詞彙表末尾有一短章叫“和中國異教徒辯論時神父必備的‘四書’語句。詞彙表總共只有五頁,摘錄《大學》和《中庸》的語句,用漢字和葡文拼音化抄錄,附有葡文解義。視察員張方濟很快發現1690的新來教士不願意學習漢語和哲學。

多羅帶著教宗1905來到。在朝傳教士蘇霖1705用中國猶太和穆斯林社群的資料,提到天和上帝是 Semite 的上帝,可以令地會者相信副省教堂裡懸掛的“敬天”不是偶像崇拜。但為時太晚。

傳教事業


1,平民接受的過程,風評最好的利瑪竇:從(廣東)住院開始,出版品,科學儀器,吸引好奇的人 - 經由商人風評傳到江西,1590北上,其他住院的人在二十年後決定被動轉主動
2,中國傳統信仰:佛道儒三位一體,或“salvationist”
3,龍華民在周邊鄉村:派助手出去廣告 - 進行儀式 - 洗禮後送聖像、念珠、聖名牌、耶穌面像、羔羊吊墜
4,1600 蘇若望《天主聖教約言》,7頁或13頁闡述簡單教義,被人笑太簡單,1631金尼閣去歐洲帶了一堆書回來
5,佛教和道士也去上海拜訪郭居靜神父,“在中國,人們對宗教儀式的評判主要是看它們傳遞超自然力量恩佑的能力或制服超自然力量的能力。
6,不讓道士僧侶出現在葬禮上大家覺得你不尊重祖先
7,龍華民遇到的挑戰:1/處處都是佛像。2/禱物被看成祖傳遺物。3/河南洛陽恒帝 147-167就已接受佛教
8,對中國來說這個外來宗教的道德約束過於嚴苛,譬如十誡。“休掉小妾,放棄高利貸的利潤,棄絕算命,扔掉偶像”
9,吃齋的傳統很難放棄
10,鄉下人看到豪華的聖像(油畫)會很驚訝(建議不要用耶穌受難像,還有人傳畫像裡是神父本人或是神父的祖宗)
11,東西差異:創世論(盤古)、輪迴、處女生子
12,中國人熱愛神蹟和聖物(relic),trade route (1639 葡萄牙與日貿易突然斷裂)不順時會在當地製作,也有人用寫春聯的方法寫
13,聖所:聖壇、神像、香火、包括十誡和善功在內的碑文
14,佛珠祝聖成念珠,寺廟改造成教堂,

組織

1655 ,連年戰亂,中國副省只剩 17位神父和3位助手,高齡白髮,每個人負責“王國一樣大的行省”,上萬信徒。傳教士助手、傳教員背起重擔(洗禮、勸戒教徒、教導基督徒家庭孩童教理問答的權力“,發展”會社模式“。有“會長”帶領和祝禱。主要活動:團體禱告、詠唱、討論。

分成十人一小組。也較不會被官府看上(像白蓮教)。城市住院只有男信徒可進。1620開始的女教徒聖母會。1643 -58,聖會組織從30個變成120個。17世紀中逐漸以家庭宗教為主,1660用同樣模式辦了“天神會”(兒童),練習問答。

神父和助手 - 傳道員 - 會長/組織型聖會的領袖
-神父被逐出時,傳道員相互監督

“華人的魯莽、僕人的憂愁和眾人的鄙夷。”
“負責眾多教堂帶來的焦慮、許多信徒的放縱、一些人的叛教以及異教徒的對立。”

1770,60個傳道員都是“聖方濟各會”的成員。17世紀末,華人教徒成為天主教發展的動力,不再需要太多神父。1748兩位西洋耶穌教士在蘇州被捕,手中有“會社”組織的腹部圖,被當作圖謀叛亂,處以極刑。

苦難會和慈善會

衛匡國《中國新地圖集》《韃靼戰記》,1660在杭州蓋聖所。
十六世紀末靈修團體代替職業型團體,也是天主教改革運動的特點

靈修、教義、儀式

1609 北京聖母會(第一個靈修組織)有慈善機構性質(助葬、濟貧)利瑪竇擔心中國化,叫大家別吃東西。1625朝廷對東林黨的鎮壓讓耶穌會士不想繼續成立靈修團體。1630積極成立男/女聖會,每月懺悔、參加彌撒、聽講道。同時期苦修團體也開始蔓延,有鞭撻禮,第一個是1636年在杭州的苦會,“苛刻程度令人恐懼。偶爾還是要控制擴張免得走樣。1670耶穌會士返回牧群才開始把教友組織標準化。

中國的 Terms Controversy 讓金尼閣自縊。
不同地區不同挑戰,加拿大五大湖區印地安有苦修傳統,中國不可損傷髮膚;南美語言容易學。
1630 巴拉圭,傳教士和西班牙人以及 Paulistas 之間因 Guaranis 產生衝突。
上海徐光啓舊宅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