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大查帳 The Reckoning: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Nations》Jacob Soll

083 "多數基督徒透過極度鮮血詹姆的概念而開始接觸到會計觀念,他們體認到,善行與補贖能抵銷掉罪惡,縮短自己沈淪在煉獄的時間,同時換取來生。道德貸項、借項和餘額都是救贖的必要元素。“


St Matthew 是 King Herod 王手下的收税官,耶穌喜歡他的理財技術,現在是銀行家和稅務的主保聖人。基督教不鼓勵放貸投資。才會很多時候都是猶太人在做。

1300年阿拉伯數字從印度由中東人傳入歐洲,Prato 城的夫人 Francesco Datini,賺得多捐得也多。主業是貿易,9%利潤。留下的大量帳簿中用的是複式分錄。

義大利靠著和北方的 Byzantine 貿易而變富,Venice, Genoa, Florence, Milan, Lucca, Pisa. Byzantine 的帝王、法院、貨幣 nomisma,貨品豐富的市場,留在羅馬的希臘文化都變成義大利城市的榜樣。

🇮🇹 Medici x Florence

Cosimo de Medici 1389 - 1464 
父親是銀行家,他進一步用能力將佛羅倫斯變成國際銀行和商業中心 
12萬市民裡有八千到一萬在上課,一半在上會計課程
umanista - 人文主義漸漸流入
1321 有稱作 studio 的大學,希臘的柏拉圖學,人文主義開始熱門
菁英階級崛起,像馬基維利 Machiavelli。
轉換貨幣作為主業,13 - 26%的獲利
入獄時買傭兵和官員,逃亡在 Padua 和 Venice 時也在那裡做生意
因為太多帳面下的錢要花,藝術、建築、慈善活動變得豐富
1439 舉辦 Council of Florence,希望東西方羅馬教會重新合一
將柏拉圖的 Republic 自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古典學
信仰和哲學漸漸合一
新柏拉圖主義:神等於美和理性、藝術。開始反商。認為數學應該追求完美,而不是用在算錢

兩個兒子:Piero(痛風 Piero,會計不好,都在學古典主義)Giovanni(數學好卻早死)

Lorenzo the Magnificent(當年翻譯:偉大的老闆)1449 - 1492
老爸早死,20歲就接棒。
- 和剛佔領伊斯坦堡的 Ottoman 做生意
-用錢買傭兵和官員,削弱了共和國
-沒有銀行和會計經驗,爛銀行家
交給管理人 Francesco Sassetti 1420-1490
-剛開始還不錯,但1472開始鬆懈,放權給各方分行放款給各國國王(以前不行)
-1469 Edward五世倒帳
-1468 Lyon 分行竟然有 70%-105%的利潤,一般銀行不過 8% - 10%,信用膨脹,1488 才去查帳
-1479 Bruge 的 Tommoso Portinan 放銀行兩倍價值的錢給 Charles the Bold(Duke of Burgundy)自己被告的一文不名,原本買得畫也拿不回來
-1494 Medici 掏空國庫被流放,又花錢請傭兵打回來,推翻共和制。1513-19 繼續主張佛羅倫斯。在他不在的時候管理佛羅倫斯的馬基維利被下獄虐待。

Giovanni Medici 1513 封為 Pope Leo X,Leo XI 也是 Medici 家族人。

115 Adam Smith:君王讓銀行家變窮,因為君王們總是無法低檔“犧牲良性商業常識來成全個人榮耀”這件事

教士 Luca Pacioli 1335 - 1517 寫了第一本會計教科書《算數、幾何學、與比率總論》1494
Duke of Urbino 的老師

🇪🇸 人文到騎士

1949 西班牙、法國入侵義大利60年
健全城邦和優良上任的公民商業人文主義,從此被“帝王騎士”典範取代(神賜權柄)
Baldassare Castiglione 《The Courtier 廷臣論》1528 厲害的騎士
認為騎士精神就是效勞、交際、歌唱、跳舞、愛人、戰鬥、寫14行詩,不管財會事務
“sprezzatino" 若無其事的精神。暢銷一時。

新柏拉圖主義也反商、反交易 
會計變成文化禁忌,回到放款有罪年代
Saint Jerome:商人無法取悅上帝
Rabeliais:高貴的君王一毛錢也沒有,存錢是農奴才會做的事。
Montaigne 差不多的言論
一系列會計有關的書:對沒有道德的職業的警告,討論放款人的貪婪 ,對會計的攻擊,財務管理的簿記作業是不道德的。詐欺。

1530 Charles VI
管理世界上超大國土,包括秘魯的大銀礦。New World,Naples,繼承來的一大塊勃艮第。荷蘭只有一百萬人,卻能提供40%的稅金。
開辦貿易局 Casa de la Contratacion 1503 - 1790 在 Seville 管理 New World 帳目
三個總管:王代理人、司庫、會計官,一起管理中央帳冊,三人都負責
1523 國家行政管理和稅收變成同一個帳目,將皇家莊園 Real Hacienda 中央極權化
1552 實用獎懲附加條例 Pragmatic Sanction 命令商人和行政官員必須用複式分錄法紀錄所有帳冊
1556 西班牙國王總代理人 Factor General of the King of Spain 複式分錄專家,紀錄王國進貨出貨
1556 讓位給什麼都不會的 Philip,大負債。

1556 Philip(只剩下西班牙、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國)
不旅行,一直在 Escorial 宮殿管理文書,檔案都收藏在 Castle of Simancas
菲律賓一封信要七年才會收到回信。
終於下定決心搞 1573 Council of Finance 
Juan de Ovando
- 發現各個單位互相不知道對方在幹嘛
-發現沒錢
-荷蘭反抗,又要打 Turkey
-借錢卻對抗不了各國精明的銀行家,找不到厲害又可以信任的會計,好的都來自 Seville

Pedro Luis de Torregrosa 1522 - 1607
(1559 - 62 主掌貿易局)1573 - 80 總算把帳目搞好,賺錢
1588 搞無敵艦隊 The Armada 終於被英國打敗
Bartolomé Salvado de Sarorzarro 《商人與一般人的現金帳冊及會計記帳教本 General book of Royal Finances》1580
Philip 1598 過世
Torregrosa 1607 過世

Philip III 1595 - 1621
Philip IV 1621 開始打歐洲30年戰爭

1628 荷蘭 Piet Hein 和珠寶商海盜聯手搶劫西班牙珠寶船
船上的珠寶和白銀可以養活軍隊八個月,East India Company 的投資人也大賺錢

🇳🇱 荷蘭式查帳

Flanders Antwerp 是當時最厲害的港口
-Hanseatic Trade House
-超強會計中心,有很多會計學校
-主業:Banking Trade 鯨魚油 Fishing Cheese
-1567 仍是 Philip II 的地盤,管理不好於是開始收很多稅,他們開始發債繳稅。荷蘭財政事務處 Kantoor van de Finance van Holland,4 - 5% 收益,大家都很信任他們的能力

1568 - 1648 Dutch Revolt
-受不了高稅金往阿姆斯特丹搬,新教精神,1581 宣布荷蘭獨立
-開創 Wisselbank,17世紀中開始搞股市
-Amsterdam 不但聚集錢,還有四處聚集的資訊,技術,科學技術
-市民的識字和會計技術都很好,商學院林立,Calvinist,很多會計課本 such as 1604 《Accounting for Prince》Simon Sterin

聯合荷蘭東印度公司 de 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
-富可敵國,有自己的軍隊,是荷蘭政府的國際分身
-17紳士,60主投資人,帳目不明
-Johannes Hudde 1628 - 1704 想讓查帳正統化

17世紀後期:管理國家,人文主義知識,科學,商用數學
Pieter de la Court 1662《True Interest and Political Maxims of the Republic of Holland》
-荷蘭模式證實會計作業+經濟管理措施+自由市場的成功,自由+政治當責 vs 君主體制暴政

1652-1672 荷蘭大議長 Johan de Witt
-被法國軍隊虐殺,連兄弟都被分屍,心臟被放在店裡供人觀看

🇫🇷 法國王權 

太陽王路易十四 1661/3
-集中王權,天賜王權:芭蕾、戲劇(莫里哀)
-教父紅衣主教 Jules Mazarin 留下超強會計師 Jean-Baptiste Colbert: Lyon 和 Reims 維持了佛羅倫斯的banking傳統。有很好的教育和企業工作的背景。幫 Mazarin 整理帳目,管錢。
- Mercantilism 重商主義。用查帳打政敵 Nicolas Fouquet。投資新世界(路易斯安那州)。
-著作《Historical Memoirs on French Financial Affairs》1663
-國王是審計長,他是會計長。認真教國王管帳,做精美的口袋小帳簿,讓路易十四變成難得的會計國王。1683/8/20突然過世,但他管的東西太多,沒人能接手。路易也不想認知自己的揮霍,放棄小帳本。
-1715年路易十四過世時仍然破產,接下來是75年的經濟混亂,導致了1789的結果。

🇬🇧 英國 商業崛起,新舊之間 十七世紀

1644 Commission of Accounts (沒用)
1688 荷蘭 William 和 Queen Mary II 聯手 Glorious Revolution,把天主教 JamesII 趕走。
城市商人組成的 Whig vs 鄉下地主的 Tory
1689 Bill of Rights
1650 Thomas Hobbes 《Leviathan》:沒有加法減法,政治上就沒有符合道德的事了。
Francis Bacon 的實證主義抬頭

二十一年總理 Robert Walpole 1676 - 1745 
1711 英法打仗沒錢,組公司要大家投資
1714/8/1 George I 上台
1720 政商組成的南海公司泡沫破滅
-法國密西西比公司破產,法國沒有算帳人才,從此一敗塗地
-英國決定不查帳,不清算,要 Bank of England 買 + 不要追究
1732 George II 把 Downing 10 送給 Walpole,他將它轉為總理住所
1742 年選輸下台。大家都覺得他自肥貪腐、政治包庇,Norfork 的胖子,但阻止了破產和金融海嘯
1745 過世。發現他負債。名下有 Houghton Hall,Whitehall 和無數名畫。

🇬🇧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60 - 1840 神愛商業

1776 Adam Smith 國富論,闡述道德+自由市場的經濟學
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抬頭,重商主義,認為紳士就是要自己學會管理和會計
Jeremy Bentham:將所有快樂的價值全部加起來,再將另一邊所有痛苦的價值加起來。(1781)

1740 11家會計學校 半個世紀後 200間會計學校
- Low Church - 反國教 Anglican
新教徒主張工作倫理,理解政治自由與忠實看管上帝所賜之經濟繁榮理想工具
新教徒、Quaker、Calvinist,將罪惡與美德變成帳目,簿記 = 新教教義

英法沒錢
1775 - 1783 美國獨立
1780 Gordon Riot,倫敦1/5建築燒掉
1832 總算把國家帳目搞清楚

-達爾文的爸是 Wedgewood 家族的女兒
-Joseph Priestley / Priestley Riot,最後逃到美國賓州
 
🇫🇷 大革命時代

英國:議會、憲法、國家銀行管國債
荷蘭:主事人懂會計
法國:民窮。貴族地主不到3%有90%財產。抗拒繳稅。不想查帳。

路易十四死後一年 1716,又稱“Paris Brother”的財務官員出現,想管理稅收。卻被鬥爭流放到密西西比。直到密西西比泡沫破滅後1721才回國,仍然不夠多專業會計人反轉稅收不夠的現狀。

重農主義 Physiocrat,主張 Laissez-faire
債務惡化,貪污盛行

找來瑞士日內瓦 Calvinist Jacques Necker 內克爾 做財政總監 Director General of French Finances
-用他的人脈和日內瓦借到錢,卻被傳言打擊
-太太在家搞有名的沙龍,認識很多人,知道思潮
- 1781 Compte Rendu au Roi:第一次將皇家預算透明化,雖然還是低報了軍事支出(Extraordinary 非常款)
-對手發行小報攻擊他,說他是瑞士人,財政透明化傷害民族情感,國王保密性和特權
- 1781/5/19 被免職
- 1784 出版《論財務行政管理》Treatise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Finances
- 1788 回籠做大臣,此刻民眾已討論預算數年,對手公布不同會計方法也有幫助
- 1789/6/23 謠言被炒,群情激憤,殺進城裏。
7/1 國王讓士兵進城,Necker 抗議,真的被炒。在 Versaille 城裏國民議會的 Third Estate 感到氣憤
7/14 巴士底。
1791 革命憲章表示一定要公布帳目報告
1792 國民公會設立當責局 Bureau of Accountability

🇺🇸 美國

一開始就由合約和股票立國:
1620 Mayflower Compact,Business treaty 美國“投資案” 
1629 Massachusetts Bay Company,往 Calvinist 的夢想國出發。
1636 政府查核系統

開國元老:宗教理想者、商人、走私者、哲學家、Slave Trader,Accountant

1700初就有學英國的書法學校(教認字的)附帶學算帳
18世紀末費城有兩百萬人
新教徒把算帳當作道德

Benjamin Franklin - 設立完美 Postal System 和算帳方式,後來到法國做外交官過奢華的日子
Thomas Jefferson - 喜歡過法國式奢華生活,熱愛蓄奴
George Washington - 獨立戰爭的會計師,吃得無比高級,買很多酒,馬車,晚餐,都算在國家身上,打仗肥了20磅。1789 成為第一任總統。

1776 財政部:Robert Morris,1782 學 Necker 公布財報
Alexander Hamilton:熱愛 Necker。13歲母喪後開始工作,1782 Bank of North America
1789 第一任財政部長,切實報告公款

19世紀 國家財政制度等於鋼、鐵、帝國、資本。行會大亨、Dicken式受苦、財困、殖民地大屠殺、戰爭。火車和槍枝。

🇬🇧 英國

1820/30 議會仍然在貪污
Earl Grey 1822 改革選舉制度,不然貪污沒完沒了
John Bowring 1792 - 1872 Utilitarian,到法國荷蘭學財務中央集權化,後來做了港督

1803 開始有火車,各國開始比賽。
1870 美國有最長的火車軌道,NYSE 的火車股票充滿內線和騙局,沒有財報
搞富了幾個大亨:Morgan, Vanderbilt, Gould, Rockefeller, Drew, Fisk

1854 - 1895 開始有民間會計師,因為有獨立查帳的需要,各國開始搞會計師協會
1840 大會計公司還是來自英國或蘇格蘭
Waterhouse Price 最大 查帳
1912 Moody's (財報分析)
1900 年仍不用公布財報

Dickens 的老爸就是會計師,然而做到去坐牢,他在 Marshalsea Debtor's Prison 監獄長大
Thomas Malthus 論人口原理 1798
Darwin 1859 物種起源
《Descent of Man》1871 “無法讓子女免為悲慘貧窮命運的人,都應該避開婚姻。
1899 Heart of Darkness
Taylorism 勞工效率(列寧、史達林、Hitler 和 Speer 最愛的學說,將人算成數字)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和 McKinsey & Co 最愛。
1933 大蕭條,股市跌了 89% 
1934 SEC 
GAAP 出爐 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1949 變成會計強國

19xx 查帳和 Consultant 同一家公司,專業不再
1933 Glass-Steagall Act 拒絕投資和一般銀行混合
1999 Gramm Leach Bliely Act 取消以上限制,在非理性樂觀情況下

1913 挪威人 Arthur Anderson 開 Anderson + Co,自己在山裡開學校,獨立查帳人
2002 因為 Enron 案一起完蛋
2002 Sarbanes Oxley Act 要求 Public Company have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未來挑戰:
-會計仍然不獨立,缺乏公信力
-CDO Class3 assets,遊戲太複雜,沒人搞懂
-China - aberrant abacus 經濟大國不透明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血田 Fields of Blood》Karen Armstrong 第三部 近代世界

1453 Ottoman 消滅 Byzantine 遜尼派

Iran - Safarid 什葉派
India - Moghul Falsafah + Sofi 派(哲學 + 沈思)


1378 兩個教宗 Avignon + Rome
1417 開會才結束雙胞案
1942/1/2 Ferdinand of Aragon + Isabelle of Castile took back Granada, 贊助哥倫布出航
Pope Alexander VI 呼籲正義之戰 Just War
葡萄牙 + 西班牙全球殖民,三到五百萬奴隸
1519 - 1595 墨西哥中部人口從1690萬變成一百萬(疾病、屠殺)
兩個暴力開拓者 Herando Cortés / Francisco Pizarro

1480 Fernando / Isabelle 宗教裁判所 Aragon / Castile Jews 被強迫搬走或改信
1499 年 Granada 分開穆斯林和基督教區
改信的 conversos 又被針對,洗劫,逃亡,前20年有一萬三千個歸信者被燒死
數百年的和平共存結束了。

此刻的西班牙和法國是天敵,各自有各自的盟友

西元16世紀,新技術和資本,農耕轉投資的新文明開始
17世紀 荷蘭的國際資本主義,阿姆斯特丹國際銀行開始有證卷交易所,匯款等業務
瓦解過去的農業結構

German 41個小公國
1506 西班牙 Ferdinand 的孫子靠聯姻繼承了 Hapsburg 的土地,開始併吞

1517 馬丁路德,在 Witenberg 貼出95條論綱,印刷技術而廣傳
路德第一次提出政教分離,支持國家政府,但堅持宗教是自己的事
當時農民運動再次燒修道院和教堂,路德主張鎮壓,10萬農民遇害

同樣恨恨猶太教和天主教的改革者還有
Ulrich Zwingli
John Calvin 
合稱 Protestant

各國開始競爭,逐漸變成中央集權
此刻宗教被國家民族運動拿來當作手段
要求大家信同一神,叛教即叛國
像英國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反天主教
宗教改革百花齊放
16 17 世紀八千人因異端被處決
但宗教之間其實並不絕對,實際上時常有不同宗教的人並肩打仗
看實際奪權需要

1618 年開始的 30年歐洲戰爭,死了35%的中歐人民
戰爭都由傭兵打,誰給錢就打,和個人信仰無關
戰爭讓各種二元對立變強

1700前基本上從來沒有正式劃分宗教和國家
全部都只是設計權威和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
16世紀後期才在法國創造了 secularism:意思是商品從教會轉讓到俗世的財產

Age of Enlightenment
Thomas Hobbes 1588 - 1679:國家支配教會是和平的必要條件(Leviathan 1651)
Locke 主張宗教自由,認為宗教是個人的追尋(但支持蓄奴、不能容忍天主教或伊斯蘭)

美國 
1620 為了抗拒大主教 William Laud 又開始在英國搞天主教儀式,坐船到了 Massachusetts Bay
1607 年到的那一批多是商人 在 Virginia Jamestown 下船
開始掠奪印地安人的土地,用聖經殺人,Exceptionism 開始
1734 南方邪教式聖靈充滿,大哭大吼,促進民主
1775 英國要求抽稅用在對戰法國,民怨大起,Thomas Jefferson、John Adams、Benjamin Franklin
1776/7/4 獨立宣言,在啟蒙運動下而生,保護生命自由和財產

1791 Bill of Rights
此刻到西方找機會的一群還在迷信中,然而聖靈式 Revival 運動推動了平民精神,間接推動民主
1840 福音會出現,一種揉合了迷信和平等的 enlightenment protestantism 同時出現

法國
美國憲法和獨立與法國那些反宗教的懷疑論者 Voltaire,David Hume 無關。和羅素那類革命和啟蒙也無關(雖然北部寫憲法的人有這些想法,和南方西方的迷信平民無關)。
1789 Louis XVI 太揮霍導致經濟不靈,1789舉辦國民會議,要求教士、貴族、平民表決。然而教士和平民隨即退出,外面沒麵包吃飢餓的民眾打進巴士底監獄,公佈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 of Man and the Citizen。保障思想,財產和言論自由。表決將教會財產充公。某些愛護教士的地區不願意放棄,1794 年派出軍隊在 Vendeé 屠殺兩萬五千人

從敬拜神到敬拜人權與憲法,開始有“理智之女神”的雕像等。羅素所說的“公民宗教 civil religion”

巴士底後:
九月屠殺
恐怖統治(Robespierre 1758 - 94,1794 73萬人被處決 1793 全民皆兵 lerée en mass。1789 年有九成軍官是貴族,1794年只剩下3%)
Vendee genocide
拿破崙軍事獨裁(拿破崙出兵埃及還帶著印刷機和書籍,1814退位1815滑鐵盧,前王的弟弟 Louis XVIII 復辟)
1870年才恢復成 Republic

18世紀末 工業革命,促成更進一步的殖民主義,剝削原料和其他民族(如 Plundering of Bengal)
將人分類,在印度,把本來不是一個宗教的多神教變成”印度教“
Sikh 是 Guru Nanak 1469 - 1539 年創立的,主張和平卻一直被殺。一直到了1699年,上師十代 Khalsa Singh,才開始穿軍裝,不剃髮,佩劍。殖民者一來,各教派都希望與殖民者更好,於是1870 年開始為英國人所用。

1875 Arya Samaj 
1867 Deoband(New Muslim)主張基要主義,只信前四位哈里發,反對 falsafah,反對理性 itjihad

19世紀
現代武器讓人更容易殺人,不用面對面。工業化催生國家和戰爭。
20世紀初 Lord Acton 反對各種虛構的民族,認為共同意志終將引來對立分歧
民族主義 = 剝削和大規模屠殺

1800年美國有一千四到一千五百萬非洲奴隸。1860 林肯禁止蓄奴,美國內戰開始 1861 - 65.

德國鐵血宰相 Bismack 開始發展鐵路和電報系統,以此為戰術先打了三個戰爭:
Danish War 1864
Austro-Prussian War 1866
Franco-Prussian War 1870

世紀之交,又吹起 Anti-Semitic 風,早期的 Zionism 都是無神論者,馬克思主義者

一戰開始,全民又進入戰爭的狂喜姿態。

基要主義 Fundamentalist 

-人們在有滅亡威脅的時候容易 Tunnel vision
-一般都從想離世獨立的小團體開始,後來發展到想改變世界
-美國內戰後推出政法事務,視野變得更狹隘也更扭曲,不再關心種族或經濟不平等的問題,而著眼聖經直譯
-一戰後,1920 美國有福音教派

殖民主義後的穆斯林
-Ottoman 解體後,被西方國家隨性分配
伊拉克:遜尼派是少數,卻被英國選中掌權
黎巴嫩:50%是穆斯林,基督教政府卻親歐洲
1948 以色列建國,75萬阿拉伯人被迫搬遷
1947 印度、巴基斯坦分裂,七百萬人搬遷,一百萬人死,Kashmir 主要是穆斯林卻歸印度

P.342 
“在中東的穆斯林眼裡,殖民主義強權的俗世統治無非軍事和體系的暴力。但是他們在二十世紀紛紛獨立以後,情況並沒有改善。歐洲人廢除了他們的王朝、離開該地區以後,將權力轉交給殖民前的統治階級,後者滿腦子貴族階級的思想,而沒辦法接受現代化。他們往往被有改革理想的軍人以軍事政變廢黜,那些軍人幾乎是唯一接受過西式教育的平民:伊朗的 Reza Khan 1921,敘利亞的 Adib Bin Hassan Shishakli 1949,以及埃及的 Jamal Abd al-Nassir 1952.這些改革者和阿里一樣,他們囫圇吞棗地推動現代化,甚至比歐洲人更暴力。他們習慣絕對服從命令的軍旅生活,殘忍地鎮壓反對派,也低估了現代化的複雜性。政教分離並沒有使他們的百姓得到自由及和平。相反的,這些俗世化的統治者摧毀了老百姓熟悉的體制,使他們再也人不得他們的世界,因而惶惶不可終日。”

極端主義和政教分離成了共生關係

土耳其
國父凱穆爾 Mustafa Kemal Atatürk 1881 - 1938 
Young Turk 1908
趕走基督徒和東正教徒 Armeian + Greek
90%中產階級消失,屠殺一百萬 Armenian 
土耳其和希臘分開。

埃及
1928/3/1 組成 Muslim Brotherhood
有組織、教育、公益 1949年已兩千多個分會
-Anti-Intellectual
-一開始不安造成暴力,暗殺英國人
-和西方對立的姿態
-美國資本主義侵蝕文化,窮者越窮
-1981 沙連特被推翻,獨裁者穆巴拉克上台

以色列
1967/6 九日戰
原本的俗世主義從此被宗教騎劫。
1977/11/20 埃及總統沙達特到耶路撒冷進行歷史性的訪問,啟動和平歷程。貝京和沙達特兩個曾經的恐怖份子,簽署了 David Camp Accords:以色列將西乃半島還給埃及,換埃及承認以色列國

伊朗
Reza Khan 1921
西方人把巴勒維 Reza Pahlavi 視為進步主義的領袖,支持他無視他在人民心中失去了正當性。“西方國家和其他各國”的結構性暴力讓伊朗人深惡痛絕。獨立、民主、人權和民族自決,都是“西方國家”的東西;而對於伊朗人而言,暴力、宰制、剝削和保證,卻是他們的家常便飯。1953年美國和英國中情局策動的軍事政變,推翻了俗世民族主義 Mohammad Musaddeq 總理(他意圖將伊朗石油工業收歸國有),扶植伊朗國王復辟,廢議會。表面上來伊朗“開放”了,市場流通、婦女權利,然而圖利的是有錢人而忽略農民。偃苗助長的現代化經濟總有若干徵候:農業沒落,鄉下人湧入城市,住在荒廢的棚戶屋。1963 沒沒無聞的穆拉 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 1902 - 89 挺身而出,一反什葉派的不管世事,在外國出版 Islamic Government。他坐牢、被放逐,1977 兒子被暗殺。伊朗國王變得更加專制。1978/1/8 伊朗爆發革命。(360)Jimmy Carter 支持暴政的伊朗國王,1978/9/4 軍隊沒有開火,1979/2/1 柯梅尼回德黑蘭。1979/11/1 3000大學生衝進美使館,囚禁90人質444天。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朗不再供應美國便宜石油。美國轉為支持沙烏地。

黎巴嫩
1975 - 78 內戰
1969 Cairo Agreement
巴勒斯坦解放軍 Palestinian Liberation Army 進駐沒水沒電的黎巴嫩南部
1970年從約旦來的難民也讓什葉人口大增 - 1921 年 10萬人到了1975年已經75萬,人口三成
城裏的 Maronite(基督徒)和1979成立的真主黨 Hezbollah 
1982 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
1983 - 84 美國干預
1983/10/25 真主黨自殺炸彈客在貝魯特 Peace Corp 令 241 美國人 58 法國人死亡。

拉丁美洲 Liberation Theology

美國
1978 Jonestown,913人自殺
1995 Timothy McVeigh 奧克拉荷馬爆炸客

Meir Kahane
在紐約組成 Jewish Defense League 
回以色列搞 Kach 誡命只有建國

1993 Oslo Accord

Yitzhak Rabin 1995 被射殺
Mujama 伊斯蘭代表大會
HAMAS
2005 放棄自殺攻擊

自殺炸彈由 Tamil Tiger 開始。

全球聖戰

Abdullah Azzam 
呼籲大家到阿富汗邊境打蘇聯
沙烏地(伊朗革命後,變成美國好友,看到伊朗想壓制什葉派)Muslim World League 
1703 - 92 Muhammad ibu abd al-Wahhab 瓦哈比,改革者,希望回到穆罕穆德時期,純潔的伊斯蘭
Pan-Islamism 全世界一起看到穆斯林同胞的苦難

1989/2 蘇聯撤軍阿富汗,留下整個穆斯林世界來的戰士,回家也無法融入社會,格格不入,造成各種問題。在波士尼亞、阿爾及利亞、埃及(殺西方遊客)都受不了他們。

波士尼亞戰場
-從 Ottoman 時代和平共處五百年的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到了1992/4 穆斯林發現自己有危險,創建 Bosnian-Herzegorina 國家

Serbian - Orthodox
Croatian - Catholic
Bosnia - Muslim

種族主義屠夫 Slobodan Milosevi 用1389 Ottoman 打敗 Lazlo 大帝的歷史,把 Lazlo 是耶穌,Ottoman 是敵基督,把犯人放出來,在聯合國安全區 Srebrenica 殺了8000多男性,8月NATO空襲。

巴基斯坦的什葉派
沙烏地要抗衡就高了德奧班德派(Taliban,神學士)
三百萬個阿富汗孤兒,反什葉勢力,自絕於世

眼看各國激進份子漸漸被招安。
1998 Bin Ladin 宣布 World Islam Fronts
1,美國人變敵人,取代俄國人
2,在世界各地攻擊美國的盟友(不只是在特定國土內)
3,結合全世界伊斯蘭的苦難(主張也是 Quarn 裡的 David 對抗 Goliath)

法國學者研究發現,911參與的500人中只有1/4在伊斯蘭家庭長大,2/3完全是世俗文化。
直譯解讀,口號化才是問題:

“問題不在伊斯蘭,而是對伊斯蘭的無知”

911後的戰爭,在伊拉克殺平民、虐囚,用反國際法的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在 Diego Garcia、Guantanamo 非法關犯人。基地組織變更強,全球都有 freelance terrorists. 

“逃避在難以同化少數外族的俗世民族國家裡,令人窒息的卑微和空虛感”
“每當國家害怕遭到外部攻擊時,往往就會迫害異端”

Lord Acton:自由民族國家會迫害種族和文化上的“少數族群”,他們的確取代了異端的角色。

以前的宗教異端,現在的少數族群,都是大家妖魔化的對象。

《血田 Fields of Blood》Karen Armstrong 第二部 和平

耶穌出生前後,耶路撒冷被羅馬統治,時常有和平示威,大部分都是抗議賦稅過重。有次群眾對進入聖殿的軍隊丟石頭,導致三千名朝拜者被屠殺。鄰近的敘利亞總督花了三年時間才恢復“羅馬和平,燒毀了加利利認得城鎮,洗劫附近村莊,在耶路撒冷城外將兩千人釘在十字架上。


160
西元70年羅馬皇帝 Titus 圍攻耶路撒冷,迫使奮鋭黨投降,將城市和聖殿燒成平地。在中東,聖殿有其重要的象徵意義,任何民族傳統都難以承受其損失。法利賽人領袖撒該為首的一群學者,讓猶太教得以存續,他們吧以聖殿為基礎的信仰轉型成聖經的宗教。在沿海城市 Yavneh 著手彙編三部新的經典:米示拿 Mishnah,約在西元兩百年集成,以及耶路撒冷和 Babylonia 的 Talmuds,分別在西元死、五世紀完成最終定本。起初許多拉比可能都以為聖殿會重建,但是當皇帝 Hadrian 在西元130年巡視猶大地,要在耶路撒冷的廢墟上建造一座新城,名為 Aelia Capitolina 時,他們的盼望破滅了。次年,為了在文化上同意,下令廢除割禮、拉比的聖秩、 Torah 的教義,以及猶太人的公開集會。猶太軍人科西巴 Simon bar Kosiba 打了三年的游擊戰,羅馬終於控制了場面,有系統的摧毀了近千個猶太人村莊,屠殺了58萬猶太人叛亂份子,無數百姓被燒死或是死於飢餓和疾病。戰後猶太人被逐出猶大地,長達五百多年的時間不准回國。之後拉比們解經傾向和平。為了保留幼苗。

165
關於基督教的興盛,最可能的理由在它的慈善工作。到了西元250年,羅馬的基督教會每天供養一千五百個窮人和寡婦。它的神職人員往往是唯一有能力供應糧食和安葬死者的團體。

三世紀前殉道並不是非常風行,最多是地方性仇恨。

166
保羅書信顯示他和耶穌的使徒之間有顯著的歧見,而他的教義也和耶穌的教義無甚關係。每一部對觀福音的作者對於耶穌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約翰福音》更是迥然不同;而當時其實還流傳其他福音書。當基督徒最後建立了正典時(大約西元四到六世紀),他們也將這些分歧的看法兼容並蓄。

174
325年在 Nicaea 的主教會議,一個認為人類可以修成神身,一方覺得不行。後來是君丁坦丁贏了亞他那修(認為我們可能成神的那邊)

175
西元 270 年,剛繼承田產的年輕埃及農夫 Antony 變賣財產,在曠野住到 301 年開始收信徒。 主張靜默 hesychia。產生了修隱士 monachos 和獨居 monos 追修耶穌。

185
北非希波 Hippo 主教 Aurelius Augustine 第一次主張“如果基於愛德,關心敵人的幸福,暴力也可以是合理的”。授予國家靠基督教四處戰鬥的無窮權利。合法暴力,滅異教。

伊斯蘭

193
西元 610 年,波斯和拜占庭爆發戰爭,麥加古萊氏商人 Muhammad ibn Abdullah 每年到城外的 Mount Hira 齋戒、領袖、施捨窮人,原本在沙漠中貧窮的他們因為從事貿易商務變得非常有錢。

穆斯林傳統上吧伊斯蘭教以前的時期稱為蒙昧時代 jahilyyah。它原本的意思是“暴躁易怒”,對於名譽和聲望很在意,極度傲慢,有暴力和報復的習慣性傾向。

為了商務促進和平,建立禁地 haram(方圓二十英里地禁止暴力),612年開始傳教,教義為古蘭經 Quran(誦讀)為基礎。阿拉伯認為祖先是 Ishmael 和 Abraham 的長子。穆罕默德信徒的宗教就是 islam,它要求信徒盡心盡性順從阿拉,muslim 是順從的人。這宗教最早叫 tazakka(優雅的)。傳講阿拉伯美德,如 hilm(寬恕)代替暴躁。

《古蘭經》是我們關於默罕默德生平的主要來源,那是他在23年的傳道期間得到的啟示。默罕默德死後二十多年,第三任哈里發 Uthman 校訂官方版本。但是它原本是口頭傳授,背誦默記的,直到先知過世時,經文一直沒有定本,每個人都默記他們聽到的部分。《古蘭經》不是很有一貫性的天啟:它很片斷地降示默罕默德,以回應別的事件,因此在經文處出可見不一致的地方,更不用說關係戰爭的敘事。“聖戰”不是古蘭經的主題,其實這個詞及衍生詞只出現十一次,其中只有四個詞明確指涉戰爭。伊斯蘭的“順從者”必須時時“對抗 jihad”我們天生的私慾,有時候 jihad 也意指和試煉“戰鬥”qital,勇於承擔它,即使在處境艱難時候也要幫助窮人。主張和平的方面一直到九世紀,當時穆斯林建立了一個必須以無力維持的帝國,最喜歡的經文是“劍之經節”,對後面和平和仁慈的訓辭視而不見。

89 世紀“聖訓”給軍人用的。什葉派,默罕默德的家人(女婿)那派最後被追殺。他們也從不想統治,反抗暴政的牧民,後來又“波斯化”,開始想做國王。在附近找土耳其奴隸做禁衛軍,然而教義不能蓄奴,最後一個叫 Mumluk(833-42)土耳其奴隸統治很大地區。

阿里後代的第六任 Iman, Jafar al-Sadiq, d. 765 放棄任何武裝對抗。免得遭到血腥鎮壓。與主流漸行漸遠。只扮演靈性領袖角色,政教分離是什葉派最重要的理想,直到二十世紀後期。Iman 和先知有血緣關係,和哈里發形成強烈的對比。伊瑪目幾乎都會被哈里發殺害。到了西元九世紀末,第十二任伊瑪目在監獄中人間蒸發,據說真主將他隱藏起來,等他回來啟發一個真正正義的時代。這個神話反映了他們不可能在一個有缺陷且暴力的世界裡實現正義的悲劇。

Sufi,原本叫 tasawwaf 教派,密宗,看不爽暴力和支配,穿簡單衣服的苦行者。

中亞的塞爾柱土耳其人 Seljuk Turks 代表了新秩序的建立。激進的 Ismalis(認為阿里的世襲只於第七任伊瑪目 Ismail,他們認為建立公義社會,信仰必須用武力聖戰做後盾),土耳其人統治時,他們撤退到現在黎巴嫩山間的據點,敵人叫他們 hashashin,因為據說他們會抽大麻進入神秘的出神狀態。英語的 assasin 源於此。然而土耳其人辦了第一所伊斯蘭學院 madrasas。1071年 Seljuk 酋長打敗拜占庭,潛入 Anatolia 高原。拜占庭皇帝只好向西方基督徒求救。

323 年 Constantine
318 年 一神或多神的差別

十字軍來了

1074,Turks 攻進 Anatonia 高原,拜占庭皇帝只好向西方的基督徒求救。
Pope Gregory VII (1073 - 85)

羅馬政權完蛋,政治真空時被主教趁虛而入。“騎士”的組成可以減輕沒事幹的年輕人的暴力。
Libertas 自由
Liberatio 解放
11世紀騎士團從 Muslim 手上解放 Calabria, Sardinia, Tunisia, Sicily, Apulia

西班牙的 Reconquista (光復,奪回)運動

Pope x Roman Emperor 與法國 Henry IV 對立
Henry 就在 Lateran Palace 扶植 Antipope

Carolingian Dynasty 

Charlemagne 772 - 814
Pope Leo III 封他做神聖羅馬皇帝

世道亂,聖人遺骨風靡一時

6世紀 Rule of St Benedcit 出現,重點是 religio 虔誠 disciplina 規訓
用來管理軍人很好

修士 / 修道院 

原本的三種層級:修士 + 教牧和信徒,前面兩者逐漸合一,變得修士和教牧都要放棄婚姻與戰爭

9 10 世紀
Norse + Magyar 入侵歐洲,Carolingian 完蛋

世界又變得暴力混亂,許多“異端”出現:
Robert of Arissel
Henry of Laussane
Tanchelm of Antwerp (Flanders)

要騎士遵守守則 Pax Dei 

1095 Pope Urban II

Anti-Semitic 的起源:
1066 German 十字軍還沒殺到東方,先在路上殺了四千到八千 Jews(認為他們殺了耶穌)
鄉村城市化總會遇見的陣痛:貧富差距等,由對猶太人的暴行出火
Emicho of Lenningen 青年騎士的傳統:十字軍往往來自貧窮的法國東北和德國西部。
就是一群殺紅眼的年輕人。

1096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9/7/15 奪回耶路撒冷
《Deeds of the Franks》by Fulcher of Chartres 隨軍神父紀錄的暴行

231 - 233
戰爭往往被形容為“由社會關係適應不良造成的精神疾病”。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特別精神錯亂。據說十字軍似乎是半瘋狂狀態。他們整整三年沒辦法和周遭世界正常相處,長期的恐慌和營養不良使他們容易精神失常。他們作戰的敵人在文化和民族上都迥然不同,這個因素會使人肆無忌憚(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當他們遭遇到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三天內屠殺了將近三萬人。“他們殺死所有遇見的薩拉森人(Saracens)和土耳其人,“《法蘭克人行傳》(Deeds of the Franks)的作者歌頌說。“他們殺死所有人,不分男女。“街上血流成河。猶太人都被趕進會堂裡,死於劍下,一萬個在尊貴禁地(Haram al-Sharif)裡尋求庇護的穆斯林慘遭大屠殺。“舉目四望,成堆的頭顱和手腳,”普羅旺斯史家 Raymond of Aguilers 寫道:“人們勒馬涉過及膝血泊。這是天主公義而完美的審判,讓這個地方漫溢者不信者的血。”死者多到十字軍沒辦法清理屍體。五個月後 Fulcher of Chartres 來到耶路撒冷慶祝耶誕節,暴露在田野裡、棄置在城裡的腐爛屍體讓他聞之欲嘔。

Kurds - Saladin 1187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189 - 92
軍權 商業

第六次 Federick of Sicily
在 Sicily 長大的他不怕 Islam。靠溝通和停戰收回耶路撒冷

Teutonic Knights

1190 - 1258 Mongolian Advance
蒙古人一來把大家都嚇死。然而蒙古人不逼迫別人信仰,而且很快融入,他們除了軍法 yasa 沒有宗教。四個汗國變成伊斯蘭教。
Muslim 和蒙古人學習建立軍事化城國 15世紀末:
- Ottoman(中東北非小亞細亞)
- Safarid(伊朗)
- Moghul(印度)

另一邊,痛恨蒙古人的戰鬥學者 Ahmed ibn Taymiyyah 1263 - 1382
對蒙古人深惡痛絕,認為歸信伊斯蘭的蒙古人是不信道者 kufar
不贊成擱置理性判斷 ijtihad,認為在不安的時代裡,法官必須不拘一格地用教法 Shariah,因為烏瑪已經被十字軍和蒙古人摧殘的搖搖欲墜。鼓勵穆斯林投入大聖戰,回歸先知時代的純粹伊斯蘭,革除不真實的習俗,例如哲學 falsafah、蘇菲派的神秘主義、什葉派、對聖人和聖墓的崇拜。第一個歸信伊斯蘭的蒙古可汗 Ghazan Khan 於1299年入侵敘利亞時,他發出教令 fatwa。宣布蒙古人歸信伊斯蘭,卻是不信道者,因為他們服膺自己的軍事法典 yasa 而不是伊斯蘭教法 Shariah。因此他們的穆斯林臣民沒有義務服從他們。穆斯林傳統上很不願意譴責信友是背教者,因為他們相信唯有真主才能看透人的心。定盼 takfir 的作法,也就是宣告某個信友是背教者,是直到我們的時代才死灰復燃,當穆斯林再度感受到外來強權的威脅時。

因為錢幣流通,貧富差距又開始讓人覺得有錢是罪惡。11世紀初又開始到處壓迫猶太人,就算猶太人到13世紀才發明自己的語言 Yiddish。
1140 第一次有 Blood Libel,傳說他們殺小孩做無酵餅
1198 York
1168 Gloucester 
西元12世紀猶太人財產被充公。

Innocenti III 權力最大的 Pope(r. 1198 - 1216) 在歐洲成就了實質的教宗君主政體,任何教宗都難望其項背。

異端:
Francis of Assisi 1181 - 1226(富商之子,生了大病以後過隱士的生活,讓窮人分享他們的財產)符合窮人運動,贊成。
12 - 14 century, Cathari 清潔派,在鄉下漫遊乞討,獻身為守貧、貞節和非暴力
Languedoc / Provence / Tuscany / Lombardy
教宗出兵攻打清潔派,有人不服,兩邊殺成一團。

西元1209年,西多 Citeaux 修道院院長 Armand Amaliric 率領大軍圍攻 Beziers,當軍團問院長如何辨別正統天主徒和異端時,他回答:把他們都殺掉;天主會自己辨認。

當 Beziers 的天主徒奉命離城時,他們拒絕拋棄清潔派的鄰居,而選擇和他們一起殉難。

Orders of Preachers by Dominic Guzman 1170 - 1221
守貧,不能擁有自己的財產。

245 聲稱清潔派是撒旦。當歐洲人從政治死水過渡到世界強權時,幾位害怕一個看不見的“共同敵人”,那代表著他們不願面對的自我,而和“絕對惡”聯想在一起。

法王 Philip 四世
1301 Pope Boniface VIII 綁架到法國,嚇得他半死。教宗 Clement V  (1305 - 14) 上台後直接搬到 Avignon 

英國 Edward I
自稱 Holiness,自立新以色列

從此聖戰和混合了民族主義的愛國主義混成一團。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血田 Fields of Blood》Karen Armstrong 第一部 起初

- 文化是野蠻的結果而不是反面

- 宗教是暴力的藉口而不是起源

農耕社會 - 更多疾病、人比他們的獵人同伴更矮小 - 沒事幹階級出現,2%奴役所有人 - 天災影響更嚴重 - 需要更多土地耕種 - 戰爭

14
在近代以前的世界裡,宗教滲透到生活的每個層面。一大堆我們現在覺得是世俗性的行為,以前卻被認為是很神聖的:森林淨化、打獵、足球比賽、博戲、天文星象、農耕、國家的建立、拔河、城市規劃、貿易、喝烈酒,以及戰爭。古人不會認為宗教和政治是涇渭分明的。這不是因為他們笨得分不清楚兩者的差別,而是因為他們想要讓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充滿著終極價值。我們是尋找意義的生物,而有別與禽獸,如果我們沒辦法理解生活,我們很容易就會感到絕望。我們很難接受此生有涯的事實。自然的災難和人類的暴虐讓我們憂心忡忡,而我們更強烈意識自己身心的種種弱點。對於自己的存在處境,我們覺得大惑不解,而很想知道為什麼。我們也擁有“驚奇”的神奇能力。古代哲學家對於宇宙秩序心醉神馳;他們經驗與那使天梯遵循著軌道運行、使大海有其邊際、使大地在寒冬過後恢復生機的神秘力量,他們渴望分受這個更豐盈而更恆久的存在。

18
宗教和藝術自始即念茲在茲的,是營造一種共融感,和大自然、動物世界以及人類同胞的共融。

《紐約時報》戰地記者 Chris Hedges 很貼切地形容戰爭是“一種賦予我們意義的武力”:

我們使世界成為可理解的,一個他人和我們之間黑白分明的場景。它懸置了我們的思考,尤其是自我批判的思考。所有人都向至高無上的目標稱臣。我們是一體的。我們大多數人都願意接受戰爭,只要我們把它和一個信仰系統攪拌在一起,後者會把接踵而至的苦難美化成為了更高的善的必要條件,因為人類不僅追求幸福,更要追求意義。而悲劇性的戰爭有時候是在人類社會裡成就意義最有力的方式。

唯有在衝突之中,我們生活裡的膚淺和無聊才會昭然若揭,生活瑣事填滿了我們的談話,也漸漸充斥在我們的電視裡。而戰爭正式充滿誘惑的靈藥。它給我們一個決心,一個理由。它讓我們變得高貴。

驅使男人赴戰場的種種錯綜複雜的動機之一,是日常家庭生活的單調和無意義。對於此強烈感覺的同一種可望也會讓人成為修士和苦行僧。

Chapter 1 宗教與國家的起源

35
蘇美人認為宇宙國家是由主審治理的,他們和種種自然力密不可分。這些神沒辦法控制時間,他們和人類、動物和植物一樣,都受限於相同的法則。人神之間也沒有巨大的存有學(Ontological)鴻溝。

每個國家,即使是我們世俗的民族國家,都憑藉著神話學來定義國家愛的性格和使命。在近代世界,神話(myth)一詞已經失勢,轉而意味著子虛烏有的事。但是在近代以前的世界裡,神話學表達的是一個永恆的實在界,而不是歷史性的,它為當下的行動提供一張藍圖。在考古學和歷史文獻不足的這個早期時代裡,他們已書寫保存的神話學是我們唯一能夠探索蘇美人心靈的途徑。對於這些文明先驅而言,宇宙國家愛的神話是政治科學的演練。蘇美人知道他們的階層化社會嚴重悖離了自遠古以來就很普遍的平等規範,卻也相信它就體現在事物的本性裡,就連諸神也對它有責任。

城邦裡的每個人,不管他的工作有多麼卑微,都是在服事神明,在神明的儀式裡各司其職,在他們的釀酒坊、工廠和作坊裡工作,打掃他們的神竃,放牧和宰殺牲畜,烤麵包,莊嚴他們的神像。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國家裡,沒有任何事是世俗性的,而在他們的宗教裡,也沒有個人可言。這是個神權統治,上自貴族下至工匠,都在從事一種神聖的活動。

美索不達米亞的的宗教基本上是群體性的;男人和女人不會想在心裡面對神,主要會是在一個神聖的團體裡,近代以前的宗教沒有獨立的體制性存在:它深植於一個社會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結構裡,賦予後者一個全面性的意義體系。它的宗旨、語言和儀式都是遷就這個世俗的考量。美索不達米亞宗教習俗為社會提供一個模範,它和我們現代把宗教是為個人靈性經驗的觀念正好相反:它基本上是一個政治事務,我們沒有任何關於個人信仰的文獻紀錄。諸神的神廟不只是敬拜的場所,更是經濟中心,因為剩餘的農產品都儲存在那裡。蘇美人沒有“祭司”一詞:貴族既是城市的官員、詩人和天文學家,也負責城市的祭典。這只是個附件,因為對他們而言,所有活動都是神聖的,尤其是政治。

這個複雜的系統不只是為國家的結構性暴力文過飾非而已,它更是要為這個大膽創新而有疑慮的實驗賦予一個意義。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工藝品:它是人工的,依賴於體制化對的壓迫。文明需要有犧牲者,蘇美人相信他們對農民階級的巧取豪奪是必要的而且最終是值得的。蘇美人認為他們不公平的體系和宇宙的基本法則和諧一致,因此以神話的觀點表現出勢不可擋的政治現實。

商朝 96

只有商朝國王才能接近“帝”、“上帝”,高高在上的天神,和人類沒有任何關係。這使得過往的地位很類似“帝”,他是個例外狀態,其他貴族則處於臣屬的地位。他集所有特權於一身,而沒有任何對手,也不必和任何人競爭。...... 唯有他才能透過向“帝”獻祭以維繫和平,請問牠關於征伐或建城的建議。貴族則從事三個神聖的任務以輔佐國王,獻祭、征戰和狩獵,它們都涉及殺生。百姓不得參與這些事務,因此暴力是貴族的存在理由和區分特徵。

- 只有貴族有肉吃,可以用青銅鼎烹煮祭肉,還有用青銅武器征服百姓。狩獵不是為了娛樂:是效法驅逐禽獸建立第一個文明的聖王的儀式。時常有活人獻祭。

商朝的儀式很暴力,因為軍事侵略是國家的必要條件。而即使國王祈求上帝在戰場上護佑他們,在現實上他們還是得倚靠他們的戰技和青銅武器。

希伯來人的兩難 117

- 亞當夏娃逐出樂園基本上是從 hunter and gatherer 變成農耕社會的過程。亞當成了土地的奴隸。
- 亞當兩個孩子,該隱是農夫,亞伯則是牧羊人(農業國家的宿敵)。耶和華約拿了亞伯的供物,該隱不高興而在田裡殺了他,田變成了血田,該隱變成了流浪者。

摩西五經直到西元起四世紀才形成定本。對於以色列的史學、詩人、先知、祭司和法學家而言,它成為他們用以建構其世界觀的敘事。若干世紀以來,他們更改那個故事並且渲染它,增加或重新詮釋事件,以免對他們時代的特殊挑戰。西元前 1750 年,耶和華吩咐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拋下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社會和文化,定居到迦南,然而雅各和他的十二個兄弟(以色列各支族的創建者)因為饑荒而不得不離開迦南,移民到埃及,起初他們很富有,後來埃及人征服他們,是他們成為奴隸而輾轉於溝壑。直到西元前1250年又在摩斯手下出埃及。以色列在西乃山曠野裡流浪了四十年,終於來到迦南邊境,摩西在那裡過世,但是他的幫手約書亞率領以色列攻佔應許之地,摧毀所有迦南城市,殺光了那裡的居民(然而考古證明他們和迦南原居民和平共處通婚)。

事實是西元前十二世紀左右,地中海或許因為突然的氣候變遷,消滅了地區的王國,摧毀了經濟。流離失所的民族在該地區到處流浪,助手迦南城邦的埃及總督控制不住而放棄。這些移民可能是第一批以色列人。聖經承認以色列人是由各式各樣的民族通過立約而聚集在一起的。史詩故事暗示著最早的以色列人堅持脫離迫害他們的農業國家,在高低村落的屋舍簡樸而整齊,沒有宮殿或任何公共建築:這似乎是個平等的社會,回歸部落的結構,以創造一個和傳統階級化的國家截然不同的社會。

以色列人自己的國家在西元前587年被尼布甲尼撒王滅掉,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在那之後,《摩西五經》的定本才編寫完成。聖經史詩不只是宗教文獻,更是一篇政治哲學的論文:一個效果如何在殘暴的帝國權利住在的世界裡維護它的自由和完整?以色列人離開了迦南城邦以後,發展出一個直接挑戰農業國家的系統些暴力的意識形態。以色列人必須“與萬民有別”。他們對於“迦南人”的仇恨既是政治上的也是宗教的。移民著必須設計一套律法,以保護土地不被貴族階級佔據,而一直是大家族的財產;他們必須借款給貧窮的以色列人而不能取利,工資不可拖欠;奴僕的購買有限定,對於社會弱勢者、孤兒寡婦和寄居者,也要特別照顧。

早起版本裡,耶和華也曾經打敗象徵混沌的巨蛇以維持世界秩序,尤其是叫做利維坦的怪獸。但是在摩西五經裡,他打敗了地上的王國以建立一個民族而不是一個世界。

《摩西五經》的讀者往往會為了先祖們的道德觀感到很困惑。他們的性格都讓人不敢恭維:亞伯拉罕賣掉妻子莎萊以求身免;約瑟是個傲慢又自我中心的人;雅各對於女兒底拿被示劍姦污的事居然可以不作聲色。但是這些故事不是什麼道德寓言。如果我們把它們解讀成政治哲學,事情就很清楚了。以色列注定是邊緣性的角色,一直是列強的俎上肉。耶和華吩咐先祖們放棄文明,但是他們沒有文明就活不下去,這使得先祖們進退維谷。然而,儘管亞伯拉罕有種種缺點,他還是比故事裡的統治者可愛得多。

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天才的責任 Ludwig Wittgenstein》Roy Monk

宗教


尼采《反基督》

想從“信仰”、從因神得救的信念裡找出基督徒的獨特處,根本錯得離譜。唯有照著基督徒的樣式去做,為了死於十架上而活,才是基督徒...... 即使在今日,這樣活著依然可能,某些人甚至必須這樣活著。純正而原始的基督教在一切時代都是可能的...... 不是信仰,而是作為,更精確說是不做許多事,成為不同的存在...... 所有心理學家都曉得,所有意識狀態、所有信仰(例如認為某事為真)比起本能都等而下之,毫無價值...... 將身為基督徒(基督徒性)簡化為相信某些事情為真,簡化為單純的意識狀態,其實就是否定了基督徒性。

宗教的本質在與感受(或照尼采的說法,“本能”)與實踐,而非信念。這個觀點在維根斯談此後思索信仰問題時,是始終不變的主題。對(這個時候的)他而言,基督教信仰是“通往快樂唯一可靠的路”,不是因為它應許了永生,而是因為基督憑著牠的言行和形象,提供了一個足堪效法的典範與態度,讓人明白如何承受人世的苦痛。

低俗小說

維根斯坦有一回在村子的商店裡找到了平裝本的諾伯特戴維斯的《與恐懼有約 Rendezvous With Fear》)。這是他熱愛的偵探小說。去年他在劍橋讀了戴維斯的小說,愛不釋手,不僅借給摩爾和史邁司讀,還買了一本送給班恩。見到這本小說,他實在無法地方買來重讀的誘惑,而這一讀讓他的推崇又增加了。“雖然你知道,”他寫信給馬爾康姆說:“我讀過幾百本讀起來很過癮的書,而且喜歡讀書,但我想或許只有兩本我會說是好東西,戴維斯的作品便是其中之一。”他要馬爾康姆多找點戴維斯的訊息:

聽起來也許瘋狂,但我最近重讀這故事,發現自己還是非常喜歡,心裡真的很想寫信給作者,向他道謝。如果這麼做很瘋狂,請不要驚訝,因為我就是這樣。

只可惜馬爾康姆回信道:“就我印象所及,實在找不到這位作者的任何訊息。”這很遺憾,因為1948年戴維斯其實很需要鼓勵。他和漢密特以及《黑面具》的作者群一樣,是美國冷硬派偵探小說的開路先鋒。1930他放棄了律師生涯,開始撰寫偵探小說,享受了十年成功作家的時光,但到了40年代卻陷入困難。維根斯坦寫信給馬爾康姆後不久,戴維斯寫信告訴雷蒙錢德勒,他最近寫的十五篇小說有十四篇被退稿,希望錢德勒能借他兩百美元。隔年他便死於貧困,全然不知自己有一項罕見(甚至獨特)的殊榮,寫了一本讓維根斯坦喜歡到想寫感謝信給作者的書。

幽默

偵探小說在康尼馬拉是稀有品,這點顯然是維根斯坦如此感謝的原因之一,但是他為何將《與恐懼有約》排在自己讀過的所有其他偵探小說之上?

答案或許在書中的幽默,而這也是它最特出之處。小說裡的偵探竇恩,跟史培德和馬羅不同,外表不討喜到了滑稽的地步,又矮又肥,到哪裡都有一隻體形魁梧訓練有素的大丹狗跟著。對錢德勒來說,戴維斯的風格最令他讚嘆的是他賜死筆下人物的那種隨便,而這一點在《與恐懼有約》特別明顯,例如戴維斯在描述了南美一間名叫阿茲特克的旅館裡的遊客之後,“賈西亞”便登場了:

這一切在那個男的看來都很乏味,我們姑且就叫他賈西亞吧。他坐在位置上喝著顏色普通、濃度跟溫醋差不多的啤酒,橫眉豎目,一張削瘦的臉微微泛黃,黑色鬍髭雜亂無章,而且是鬥雞眼。他應該對阿茲特克旅館出來的旅客更感興趣一些才對,因為其中一人很快就會開槍斃了他。但他這時還不曉得,如果你告訴他,他還會笑你。他是個壞人。

當竇恩開槍打死另一個“壞人”時,浪漫幼稚的女主角關心地問:“他受傷了嗎?”“一點也沒有,”竇恩說:“他只是死了。”

“幽默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維根斯坦在羅斯洛時寫道:“因此,就算幽默在納粹德國確實被撲滅了,也不代表人民心情不好或之類的,而是代表某種更深刻、更重要的東西。”要了解這“東西”是什麼,將幽默看成某種不可理解的古怪東西或許有點幫助:

兩個人在笑,就當是因為笑話吧。其中一人用了某個有點不尋常的說法,這會兒兩人都爆出羊嚎似的笑聲。對一個來自很不同環境的訪客而言,這一點或許相當反常,我們卻覺得理所當然。(我最近在公車上目睹過一次,而且能想像自己是那個感到翻唱的人。從那點看,我覺得很不合理,感覺自己的反應有如異地來的動物一般。)

理解幽默和理解音樂一樣,都被維根斯坦拿來作為理解哲學的類比。此處的理解不是發現事實,也不是從已接收的前提做出邏輯有效的推論,更不是建構理論,而是正確的視角(從而“看見”笑話,聽見音樂裡的表達,看見走出哲學迷霧的路徑)。

欣賞音樂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展現 manifiestation

《文化與價值》:“盲目與這些面向的人缺了什麼?‘缺乏想像力’不是太離譜的回答。”

*

不論看見面相或理解音樂、詩歌、繪畫和幽默,都屬於某種文化或生活形式嚇的反應,也唯有存在於某種文化或生活形式裡才能存在。

幽默感不同的人會怎樣?他們的反應看在對方眼裡都是不恰當的,就像某一群人有一個習俗,某人扔球給另一個人,另一個人就該接住然後扔回去,結果這個人接了卻沒扔回去,而是放進了口袋。

因此,若幽默在納粹德國確實被撲滅了,這不僅代表人民心情不好,還表示納粹成功摧毀了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包括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與此方式相伴的反應與習俗(可以說納粹將球放進了口袋)。

*

傳統不是人能學習的東西,不是想拿起來就拿得起來的一條線,一如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眼光。
缺乏傳統卻想擁有它的人,就像不幸愛著的人。

維根斯坦有傳統,一個他深愛的傳統:十九世紀的德奧文學與藝術,尤其是當時的音樂。但他深切體認到一點,這個傳統在他人生的大半時間裡已經不存在了。在這點上,與其說他不幸愛著,不如說他滿懷絕望的失落。

差異

“我覺得黑格爾總是在說看上去不同的東西其實相同,我的興趣則是闡明看上去相同的東西其實不同。”

維根斯坦心繫的是生命不可化約的多樣性。動物園散步帶來的愉悅主要來自欣賞千奇百怪的花卉、灌木與樹木,以及各種各樣的鳥類、爬蟲和動物。他非常厭惡用理論將單一範式 scheme 強加在這種多樣上。達爾文得要是錯的,因為他的理論“缺乏必要的多樣性”。

共同性 commonality

某些人(甚至整個文化)對我們將永遠成謎:

有一點對我們看待事物相當重要:有人會覺得,某些人的內在生命對他而言永遠是個謎,他永遠無法理解(歐洲人眼裡的英國女人)。

這是因為少了詮解“幽微莫測的證據”、“眼神、姿態和語氣的細微變化”所需要的經驗的共同性:“就算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了解牠”

世界的圖像 Picture of the World

我們其實是在實踐裡達到懷疑的止盡。“孩子學的不是書本存在、扶手椅存在,諸如此類,而是拿書、坐在扶手椅上等等。”懷疑是一種頗為特別的實踐,唯有學會了許多不抱懷疑的行為才能學會。先有不抱懷疑的行為,才有懷疑。

維根斯坦的著力點在將哲學家的注意力從語詞和句子上移開,轉向我們使用語詞和句子的場合,擺在賦予語詞和句子意義的語境上:

我不是越來越接近於說“邏輯最終是不可描述的”嗎?你必須看著語言的實踐,這樣就會看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