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Based on a True Story》Norm MacDonald

 Oh, and that girl who was quietly sobbing on the elevator - I saw her again, but only once, and it was the damnedest thing. It was months later, and I entered the elevator and there she was. Except this time she wasn't alone. She was with the gregarious guy, the guy I'd seen console her months earlier, but now he wasn't consoling her, he was yelling at her and telling her she had no business looking through his drawers. Her head was bent down and she quietly wept."

25. In North Dakota this week, a hunter narrowly escaped death when a pocketknife in his breast pocket deflected a bullet shot by another hunter. Man, you know we have too many weapons in this country when people are getting shot in the knife.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第十一本小說,第十八本書》Dag Solstad

1 為了證明瘋狂而離開城市、離開家庭和法國回來的女友去小鎮定居。

2 終於和不斷外遇的女友離婚,開始一個人住,和醫生變成朋友發覺對方吸毒時常在自己的世界裡,兩人討論他的瘋狂想法最後弄假成真無法回頭。
3 四歲就離婚,十四歲不再見面,現在二十歲的兒子來和自己一起住。發現兒子是個不被喜歡的人,被自己的好朋友拋棄,說話太大聲又自我,因為本來就不喜歡他的朋友不願意分擔油錢而把對方丟在路邊。
4 到立陶宛去“技術指導”對方的民主進程(書是1991年的),給醫生一萬美金嚇壞對方(但要做的事情並沒有嚇壞任何人。
5 希望週日請他吃飯的好朋友可以發現他的秘密,然而終於沒辦法告訴他。

像其他挪威作品一樣介於接受但不能接受人生的毫無意義,要做些突破性的事情才能暫時擺脫。

......她細緻的手腕,美麗且帶著法式的優雅,她走路的模樣 - 所有的一切都得益於圍繞他們兩人關係的氛圍而更添風采。他對此心知肚明。說真的,她完全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他是相當有意識地在玩這個遊戲,處心積慮營造這些偷來的時刻。他當時應該告訴妻子:我不能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愛,因為我根本還不太認識她。我所認識的她都只是從一些特定的情況 - 把她當作是我迷戀的對象 - 這些情況滿足了好多我內心深處的想望,就像我對人生所期待的一切,而現在她背棄了這個情境,想要擺脫逃離,我必須追隨她,希望能夠再一次找到她。

對這一次分手,她唯一後悔的事沒有告訴妻子實際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除此以外,她對後來發生的每一件事都心甘情願。即使在過了十八年之後,他仍不改初衷地覺得,當初拋棄對他完全沒有疑心的妻子和睡在隔壁房間的年幼孩子是一件正確的事。為了尋找這個對他來說代表著冒險的女人,雖然他當時已經知道,在擺脫婚姻去追隨杜麗蒂的那一刻起,冒險事實上就結束了。他並不期望把已經發生的事翻轉過來,只希望能保全對這件事的記憶,有關於她的記憶,也就是當初跟她在同一個房間共同呼吸的記憶。他不能夠讓她失望。他在這個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忠實行為中,發現了平常只能從藝術和文學中讚嘆領略,卻無法充分了解的熱切和懸念。

他已經沒辦法再回憶起當初為什麼會如此著迷於這個想法。他知道他在那段時間裡真的很著迷,但是已經沒辦法再解釋為什麼。他坐在那裡試圖回想,想要找出原先讓他實際上去淌這趟渾水的線索源頭為何。當然不是因為坐輪椅的生活有多麽讓他著迷。也不是因為坐在輪椅上假裝癱瘓,實際上卻完全健康,騙過了所有人的這個想法讓他多感興趣。也不是愚弄社會這件事對他有多麼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 愚弄他的朋友、熟人,甚至他自己的兒子 - 所以他才做出這樣的事。那到底是為什麼呢?他不知道。不過事情已經做了。然而當他想到這件事已經做了,而且回想起當初有這個想法時感受到的那種瘋狂吸引力,他就能夠接受,並打從內心深處對自己把這件事執行到現在這個地步而覺得深深滿足。如今木已成舟,沒有辦法再回頭,而這股深深的滿足感和他當初想到可以把這樣的事執行出來時感受到的魔力完全相符,就像一陣回聲,一個內在的確認,感受到事情的連貫性,就像一條河流終於找到自己的航道,從此平靜的流動,不為世人所見,流經他最深處的自我。他要放棄原先可能有過,而且接下來還會繼續再有的任何概念或想法都沒有問題,這樣的概念或想法可能代表對這件事的理性或值得嘉許之處的解釋,因為他實在是沒有辦法對這件事做任何如此的解釋。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有型的豬小姐》李維菁

主題曲 


“初戀多半只是自戀的轉移。”老師說:“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剛剛好對方眼裡的我是那樣的人,很可能是出自誤會,但是我很快樂,很快樂她看我剛好是那樣的。我愛她因為我可以順理成章地愛了自己。”

計程車上

我問老先生後來有沒有養過貓,老先生說沒有,他的人生中就只有過那隻貓,祖母的貓,每天上床一起睡覺的貓。 

老先生笑了,幾乎羞赧(nan3)可愛,我好像看到老先生是小孩子時候的臉。

“我祖母和貓都走了,那時候我好小,而我現在這麼老了。”


年歲以及一點點什麼關於它的

有時候我覺得那一口氣快散掉了,我只是勉力維持著,把它聚集收攏著,知道它要散掉了,就快了,遲早要散了,我只是盡量延長著剩下的時間。

不過醒來的那幾秒鐘,意識逐漸收攏至頭部,意識到今天還可以,所有的東西還在,悲傷中也會浮現一點點無奈,與甜蜜。啊,今天要照昨天以及往常那樣,活一天。


一個人待著有時候會突然生出殺人般的孤單,但真出門見了人,又有種反而快死掉的感覺。一個人活著活著,就活成了這個樣子。

但這也沒什麼。


年輕的時候看到痛苦的人,因為認得出來同類,會直直地向他走過去,摸他的臉握他的手用力抱住他。

現在的我,看到了,也聞到了傷口的氣味,認出來,也只能掉眼淚,閉上眼睛吸口氣,當作什麼也沒有看到地走過去。

因為我還沒好,我的裡頭也沒好,我想活下去,我不能停下來。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崩盤 CRASHED - How a Decade of Financial Crises Changed the World》Adam Tooze

房貸證卷化 

雖然次貸是美國危機,但歐洲銀行是有毒資產的最大買家。
把英國當作金融自由城,用美金買賣,歐洲併購美國銀行買賣。
2008 歐洲資產證卷化。英國、西班牙。

中俄推“多極世界”。
西歐想要東歐的便宜人工,共產主義垮台十年,東歐一半的製造能力掌握在歐洲跨國公司手上。福斯併購 Sokda,90年代波蘭最大單一外國投資人是Fiat,再來是韓國大宇汽車 Daewoo。

134
歐洲各地的資金流動就像全球各地的經濟一樣,不是由貿易流來驅動,而是由銀行家的商業邏輯來驅動,這些銀行家會尋找最便宜的資金和最好的報酬。在歐洲,推動美國經濟繁榮的資產價格和資產負債表旋增加甚至更佳明顯。2001 至 2006 年間,希臘、芬蘭、瑞典、比利時、丹麥、英國、法國、愛爾蘭和西班牙全都經歷比激勵美國經濟更為嚴重的房市榮景。在愛爾蘭和西班牙,信貸成長和房價上漲的結合確實有爆炸性的影響。

正是這些信貸推動的榮景,導致歐元區的貿易與財政失衡,而不是倒過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貸,流入到像西班牙的熱點地區,推動那裡的經濟活絡。這讓馬德里產生健全的稅收,自豪的誇耀擁有財政盈餘。這也為德國產生出口訂單,外國需求推動積弱不振的德國經濟,提高所得和獲利。但是德國家庭和企業不想要在德國花掉增加的所得,不論是用在消費或投資上。於是德國政府把錢借出來,但還不足以吸收差額。透過銀行同業拆款市場,北方國家剩餘的流動資金有助於為歐洲各地的企業提供融資。毫無意外,一些資金流到西班牙。最後帳戶會平衡,德國的儲蓄對應到西班牙的貿易逆差。但會計認定不等於因果關係,不是德國的超額儲蓄或出口導致西班牙的經濟榮景,而是這種失衡的信貸推動經濟榮景,導致需求失衡、貿易流動和儲蓄失衡。歐洲的銀行體系提供彈性的中介功能。如果德國的國內經濟更為穩健,德國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會更大,歐元區內的貿易失衡可能會更小。西班牙經濟也許會有稍微大的部分可以用來生產出口到德國的產品,而不是供應國內的經濟繁榮。但沒有理由認定,來自德國這個更快速成長國家的淨儲蓄資金較少,會使愛爾蘭或西班牙信貸推動經濟成長的速度減緩。在現代金融中,信貸不是受“實體經濟”“基本面”束縛的固定金額。這個數字可以彈性調整,在資產價格上漲時,很容易自己擴張至跨國的規模。

凝聚基金(Cohesion Fund)
歐洲區域發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
歐盟的農業貼補計畫,數百億歐元從西歐流向東歐。
外幣貸款被用來提供房地產、信用卡和車貸融資。匈牙利2003-2008的家庭債務增加130%,全都是由外幣信貸所組成。

European bank over debt "overnbank" 過分借貸,沒有監理機構。

2007/12 Lisbon Treaty (好不容易才有的政治“歐盟”共識,2005的失敗,還有幾個國家公投)
不追求一起治理而是 Intergovernmentalism 

Iraq War 讓歐洲對美國冷感,改變心態。Habermas 和 Derrida 一同拒絕戰爭 - 2003 的“新歐洲”。

150 冷戰後的地緣政治
1991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一個中央政府停止運作的中央計劃經濟”,1985 - 1995 間俄羅斯的實體 GDP 下降40%。1994黑色星期二一次瘋狂的匯率交易讓盧布兌美元貶值1/4以上,95年後才穩定下來。97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為了穩定匯率,引進外匯管制,請求國際貨幣基金緊急貸款,98年八月葉爾欽政府已經無法掌控,8/17 default,盧布暴跌,向外國借貸的俄羅斯人面臨破產。8/19國內債務違約,通貨膨脹84%,千禧年開始時,俄羅斯流通的貨幣中,美元價值所有貨幣的87%,俄羅斯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美元經濟體,俄羅斯的國際投資人用美元來支付當地的稅款。

東歐決定加入 NATO
1991 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 Visegrad group 想加入 NATO,97年歐盟才發布擴大條件。歐盟對加入的東歐國家提供技術與專家援助,改善財政、基礎運輸建設、財產權到法律制度等每一件事。但NATO只有軍事行動所以動作較快,
1999 波蘭、匈牙利、捷克
2004/4/1 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除了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一個月後都加入了歐盟,這兩國2007年才被判斷已經準備好)

2003/04 Georgia, Ukraine
2000/05 Putin 上台,開始收回90年代投機寡頭的資產
2008 50% own 俄羅斯石油
2007 喬治亞想加入 NATO,俄羅斯進攻喬治亞

批發融資市場
聯準會給歐洲美金的融資,Shadowbank:資產擔保商業本票市場、附買回貸款市場、房貸擔保證卷市場、貨幣交換契約

256
用換匯協議機制拯救了整個 NATO 的金融,14個央行只有兩家拒絕

石油佔20%的俄國GDP,東歐愛沙尼亞、烏克蘭 1/3
西歐投資人原本每季投入500億,如今一季流出一千億
(東歐15-18%、Armenia 32%,Russia 18%)

IMF
Austria 投 Hungry Romania - 20%GDP
Sweden 投 Baltic
給 Ukraine 的錢不足以拯救烏克蘭,但條件很嚴苛,導致烏克蘭倒向俄羅斯

2008中國熱錢(貿易順差)狂投美國(因為不能投日本) - 一帶一路 

281
08年美國經濟崩潰,購買力降低,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問題,重點是出口衰退。

2008/11/18 18號中央文件
2008年11月在西方國家祭出央行措施與銀行紓困的急迫情況下,中國推動財政政策,這是 Gaithner 的最大力量(maximum force)方法,但不是應用在貨幣政策,而是財政政策。擬定經濟政策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呼籲地方政府要“全力以赴”。第十八號中央文件驚動地方政府採取行動。用一位頂尖美國分析師的話來說,第十八號中央文件“增加急迫感,傳達一種推翻舊阻礙去花錢沒問題的感覺”。在隨後的幾天裡,中國各省的地方委員會趕緊召開會議,以“抓住擴張性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有利時機”......一年之內,這個政黨主導的動員,使得50%的刺激計劃正在進行。

馬來西亞 -  IMDB
泰國 - 塔可辛下台後,劍橋畢業的 Abhisit 舉債刺激
印尼 - 減稅
全球出口下滑
韓國和外國金融關閉
2012 Mario Draghi 德拉吉的“盡一切可能 Whatever It Takes”救了歐元

2007智慧型手機上市
2011從伊拉克撤軍,希拉蕊的 Pivot to Asia(轉向亞洲)
NAFTA 和跨太平洋貿易貿易協定,圍攻中國

2013/10 中國舉辦亞投行,英國不顧美國反對加入
2010 Hungry 落入右翼

Russia 搞 Eurasian Economic Union(Armenia 加入)
Ukraine 亞努科維奇2010修改憲法,2013/11/12 上街,強力鎮壓導致更多人不滿,一發不可收拾,2/22逃亡(美國 Victoria Nuland支持,但終歸還是歐盟條件太差)

俄國進攻 Crimea。7/17 MH17被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叛軍打下,歐盟和各國轉硬,決定制裁
2014 沙烏地增產石油,盧布下跌
2014 中俄天然氣簽約

2014 歐洲大選,民族主義抬頭 UKIP、La Pen 
2015/1/22 德拉吉宣布歐元 QE

585 蕭伯樂博拉吉大談判 XD

2015 右派再次抬頭
Poland Law + Justice Party
England Tory
歐洲 Banking Reform 法案 2013

2012 HSBC 在英國賣人民幣債卷
2016 Brixit
2017 Macron 上台

2015 - 2016 冬天 Russia、中亞、Brazil、東南亞 衰退,中國資金外逃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漢字的故事》林西莉

1899 劉鶚發燒吃中藥,發現甲骨文,之前最早的標準是西元121年的說文解字。


西元前200年秦朝統一文字,小篆漢末至今,楷體1938蔣介石開黃河大堤,淹死84萬人,千萬人無家可歸。

泰山(古人拜山的地方,道教)
嵩山(夏、商、大禹、少林寺)
華山(藍田、新石器時代。周、秦、漢、唐)

手+火=灰 “灰心”

德國卑斯麥1870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秦朝西元前兩世紀同意貨幣度量衡

《古琴》林西莉

最好的正面用料是梧桐。越乾燥越好,就像小提琴 Cremona 用的是生長在小冰河期的樹木,那時冬天長夏天短。古木 - 像古廟的建材等更好。梓(zi4)木可以做底。

吃柁樹葉的蠶吐出的絲最硬,這種樹一般在四川,不可用在鹽鹼土壤中種出的柁樹葉。吐出的絲可以做弦和弓箭。

聶政(刀藏木琴殺韓王)、嵇康“廣陵散” - 都是很悲傷的故事。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 Il Fares the Land》Tony Judt

英國私有化 1979 - 1996 11-34% 

國有化機構等於社群,“大家一起用的 NHS,一起坐的火車”,共有也等於參與,私有等於國民與國家脫節。

今日年輕人的 apoliticism:政治虛無主義
覺得無法影響乾脆就無感。

1970年代沒有人會把“致富”當作目標,戰後數十年大眾對“為了有錢而有錢”不感興趣,1949年對英國學童的調查,越聰明的孩子越願意選擇一個薪資普通而有趣的生涯,而不只是高薪的工作。

Hayek 海耶克和奧地利學派(芝加哥學派)都是出身奧地利附近,經歷過奧地利失敗的社會主義,面臨過被極權主義鐵拳暴打的一代。認為“大政府”總會導向“極權”但事實證明不一定。

凱因斯:一些世紀的人以為自己完全不受任何知識界的影響,但其實常常是某些已經消逝且為人淡忘的經濟學家的奴隸。當權的一些瘋子在風中聽到啟示,從數年前某些拙劣的學院作者那裡汲取精神的狂亂。我確信,既得利益的力量被嚴重誇大了;真正厲害的,是理念逐漸越界與侵犯的力量。

在失能的國家裡,人們遭受的暴力與不正義至少會跟極權統治下一樣多,此外再加上他們的火車不準時。...... 二十世紀“社會主義對抗自由體制”或“共產主義對抗資本主義”這樣的道德故事是有誤導意味的。資本主義並不是政治體系,而是一種經濟生活的形式;資本主義在實踐上可以跟右翼的獨裁體制(皮諾契統治下的智利)、左翼的獨裁體制(當前的中國)、社會民主主義的君主憲政(瑞典)以及富人統治的共和體制(美國)通通相容。資本主義經濟是否在自由的政體下才最能繁榮發展?這答案或許比我們想像中還要不確定。

Upton Sinclair:如果一個人的薪水取決於他對某事的不了解,那麼要他了解這件事是非常困難的。

Karl Popper:他們號稱自由與安全構成衝突...... 結果被證明是憑空虛構。
因為,如果沒有政府的確保,自由就不能存在;
而反過來說,只有當政府被自由的市民所控制,
才能給市民提供任何合理的安全。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論現代興奮劑》巴爾扎克 Balzac

 1938年:一般來說,25歲為結婚年齡,然而,以現今的社會水準來看,除了極少數例外,適婚年齡應要在30歲才是。

蒸餾酒是在中古世紀由一群煉丹術士所發明,希望可以藉此延長生命。在法國,一直到20世紀初,蒸餾酒都被視為具有醫療功能。

糖:13世紀蔗糖從中亞傳入歐洲;17世紀發現新大陸傳入美洲,美洲成為歐洲蔗糖的供應地,直到1806年拿破崙為了對付英國實施封鎖政策,禁止英國船來往美洲及歐洲,蔗糖短缺才開始用甜菜製糖。

茶在法國大革命1789前才慢慢在法國流行起來。

香菸是在1852年傳入法國。

對一個生活在社會裡的人來說,活著就是或快或慢地消耗自己的生命力。

社會越文明、越安寧,越有可能走上極端的道路,對某些人而言,和平是可以使其喪命的,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拿破崙才會說:戰爭是一個自然的狀態。La guerre est un état naturel.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想想20世紀》Tony Judt

史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1881-1942) 


  1 名留後世:猶太提問者 The Name Remains: Jewish Questioner

哈布斯堡的維也納、布達佩斯、Krakow、布拉格的猶太人所認識的世界只是帝國中的小綠洲,和其他地區脫節。俄國與這些城市地區的猶太人又看不起其他地區的猶太人。對許多猶太人來說,大屠殺與失去德文世界不知哪個更痛苦一點。卡夫卡得選擇那類向內關照的“猶太世界”與外在世界的不同。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斯洛伐克等地對他們國家中的猶太社區所知甚少,往往也只是古老的偏見,在這些地方沒有安全感的時候,猶太社區就容易變成代罪羊。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許多年輕的猶太人非常努力背向猶太文化的優越感(我們是神的選民)和長期缺乏安全感所導致的容易受傷的面向。但這些年輕人無法進入管轄與統治的“政治身分”,國家仍是“照顧猶太人的領主”,於是當國家轉型成民族國家,猶太人的身分就會變成問題。民主制度對猶太人來說是災難,作風自由的專制政體反而讓他們繁榮發展(1848 - 1916 Joseph II - Franz Josef II )

中世紀猶太人生活在西歐/中歐 - 黑死病後被驅逐到波蘭/立陶宛聯合公國、鄂圖曼帝國 - 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和波蘭被瓜分,Galicia 的猶太人搬到 Molavia 最後到維也納,創造了歐洲的現代主義。

中歐都會化的猶太人和東歐鄉間的猶太人。

1934 奧地利內戰:社會主義的維也納被保守基督教中央政府轟炸(Karl-Marx-Hof) ,事後被誤會成計劃經濟最後悔變成法西斯主義,被移民帶去美國變成芝加哥學派(反對政府參與經濟的海耶克派)

1989前,蘇聯嘗試 downplay 猶太人受害而是“全體受害”,1989 兩德統一後德國“在討論中”更正常化了。

2 倫敦與語言:英國作家 London and Language: English Writer

1920 大享樂 (Evelyn Waugh),崇尚威瑪共和的人(Isherwood) 跑到柏林,1930 到 1960 英國仍是同一個小圈子的人在學術圈。霍布斯邦在1930到英國(出生在 Alexandra、長在維也納、長居柏林說德語的猶太共產主義者)

3 家裡社會主義:政治上的馬克思主義者 Familial Socialism: Political Marxist 

祖父出生在華沙,立陶宛波蘭和俄羅斯猶太工人組成的 BUND 本特聯盟,猶太人政黨,俄羅斯帝國第一個大型社會主義政黨,用 Yiddish 溝通 - 聯盟的主旨是支持俄羅斯帝國境內從歐洲到太平洋的所有社會主義革命。

第二國際:馬克思降臨在後宗教世代 - 唯物論。Enlightenment後:Mill後公里主義倫理學:康德式的倫理義務,以其他人性考量,從實用功利主義的基礎上來履行這些義務。

Antonio Gramaci:用共產組織代替宗教組織(列寧式:東正教與天主教國家比較容易接受)

辯證法為“永遠都能讓你雙腳著地安全降落的藝術與技巧。"- 就像猶太教士一樣。

4 國王學院與基布茲:劍橋的猶太復國主義者 King's and Kibbutzim: Cambridge Zionist

所有領導法國智慧的都出自1920 - 波娃、沙特、梅洛龐蒂
60 - 70 的英國還沒有工黨的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而是國家資助表現比較好的學生(文法學校),其他學生15歲就去技術學校。Comprehensive eduction 等於 socially selective 因為比較好的家庭會把學生送往私立學校。60 - 70 那批學生許多人的父母連中學都沒有上過,他們對自己的學科很有興趣,大部分的人都進入公職。

15歲開始喜歡猶太復國主義。1967 6日戰爭前夕到以色列,總算見到 Kibbutz 以外,看不起“大屠殺後嗣”的土生土長以色列人。然而歐洲每個以色列社群都有自己的猶太建國主義,最後實現的是來自帝俄有“革命傳統”的那一派,雖然有30年是由結合了一些左派思維的理想主義。

美國猶太人由“大屠殺和以色列”的記憶持續自己的猶太性,他們付錢給以色列證明自己的猶太性。美國猶太人因為對各種基督教的不理解(對美國內陸的不理解)而需要以色列,因為支持或不支持猶太人的都希望他們去以色列 - 美國猶太人比英國猶太人(了解聖公會)更需要以色列。

5 巴黎,加州:法國知識分子 Paris, California: French Intellectual

1970 到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研究。Normalien 高師人 “高師充斥著過度教育到荒謬地步的法國年輕人,具有膨脹的自我與萎縮的胸膛:其中許多人現在都成了聲譽卓著的教授與遍佈全球的高級外交官。這是一種強烈的、有如溫室裡的氣氛,非常不同於劍橋。”

1956 匈牙利革命被蘇俄鎮壓,許多法國人退出共產陣營。

“一位歷史學者在他研究的年代中英國熟知市場上每一年的豬價。” Christopher Morris 

"法西斯主義的起源,主流說法是,法西斯主義是從一次大戰前的那個世代在面對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戰後時期因感到無所適從當中應運而生。那時候突然間你就有了一種扭曲的新型國家主義,被一次大戰的能量和暴力改頭換面成了一種新型的政治運動,一股群眾運動,潛在屬於右派的勢力,另一種說法是,一次大戰前人們對民主制度與道德式微的態度,以及整個戰爭中的經驗和左派在戰爭中的失靈,導致那一整代的人轉而支持法西斯主義。在這套論述中,法西斯主義真正的起源,尤以其經濟政策對民主制度的批判為最主要,是把一切都歸咎於左派。”

Judt:......法西斯主義者極端擅長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憤怒的少數人變得人數更多,然後再將這變多的人數轉變為群眾,但事到如今要再這麼做已經異常困難了。
Snyder:是的,法西斯主義者擅長的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國家的層次上化整為零。我想現在或許沒有人能夠這樣做了,至少沒有辦法用同樣的方法那樣做。
Judt:今天一個國家必須是陷於群眾社會再加上政治組織遭到分化爾岌岌可危才會讓法西斯主義能夠趁機崛起。以當今而言,我想不出西方目前有哪一個國家在這些條件上已經達到如此嚴重的情況。
Snyder:法西斯主義者可能是最後僅存仍然相信權力之美的人。

1936 Moscow Show Trial,大清洗(1937-38槍決)死了70萬人,烏克蘭大飢荒。然而西方人並不明白怎麼會有人承認這些罪行。

卡夫卡、歐威爾 - 看到了二十世紀的本質。

6 諒解的一代:東歐自由主義者 Generation of Understanding: East European Liberal 

1970 - 90 柴契爾年代

以撒柏林:pluralist 多元論者。政治是難免要取捨的,有別於歐陸思想的“零和遊戲”,只有善惡別。
1979《馬克思主義主要潮流》華沙大學教授萊謝克 科拉科夫斯基:馬克思主義,尤其在全盛時期,值得從思想層面予以關注,但無法在政治上時間或者體現任何道德價值。“改良馬克思主義就像在鍋裡煎雪球”。

楊 葛羅斯 - Sovietology《未來的革命》《鄰人》《恐懼》

1936 - 36 才是整個歐洲的二戰時期。

1939 八月 - 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蘇聯把卡廷慘案形容是德國所為 
1947 一月波蘭大選作弊
1948 二月捷克斯洛伐克政變 - 六月柏林封鎖
1950 北朝鮮入侵南韓
1953 三月史達林逝世 
1956 二月,赫魯雪夫秘密講話,拒絕史達林主義是列寧主義,匈牙利布達佩斯起義與鎮壓
1968 布拉格之春

共產主義在知識分子中有很大一部分跟某種對暴力的愛好有關。

法國在戰後凸顯一種雄性主義,波娃的“好的通敵者就是死掉的通敵者”,這是面對自己被佔領四年半的軟弱的自我保護。

法國的阿宏、美國的胡克和德國的 Habermas 都抱持相似的觀點:西方自由主義最關鍵的資產並不在思想上的魅力,而在其制度結構。

簡單地說,西方由於之處在於其政府、法律、協商、監管與教育共同行程的規制。這些規制一起運作起來,假以時日,形成了社會與國家之間不必明說的契約協定。社會容許國家一定程度的干預,只要這種干預受限於法律與習俗的約束:國家,相對地,允許社會抱有大量的自主權,只要這種自主權以尊重國家體制為其限度。

無力者的權利(Havel)康拉德 anti-politics
1975 Helsinki Final Act 最終法案 third basket (遵守基本人權)
捷克和斯洛伐克過了十年的肅清生活
1981 波蘭,團結工聯

7 各種統合與分裂:歐洲史家 Unities and Fragments: European Historian
8  承擔責任的年代:美國道德家 Age of Responsibility: American Moralist

如果你看各個國家的歷史,最先出現的是推行憲政,然後是依法治理,然後是權力分立。民主制度總是最後才出現。然而越普及大家參與感越少越不關心。

對一個美好的開放社會來說,民主既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憲政思想、法治概念在歷史上以及道德上都先於民主。

1890 - 1940 典型的知識分子仍然是以文學為正職,蕭伯納、左拉、紀德、沙特或 Zweig,文學天賦轉化為大眾影響力。然後從 1940 到 70 年代,知識分子傾向某種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者: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甚至哲學家。相對應的是高等教育的發展擴張,和以知識分子的面貌出現在社會大眾面前的大學教授,知識分子的正職更多是在學院裡教書,而比較少是在家裡寫小說。80年代以及其後道德知識分子要能夠而且有意願去把觀察之後的意見加以縮短、簡化和聚焦。

9 良善的平庸性:社會民主主義者 The Banality of Good: Social Democrat

Adam Smith 《道德情操論》資本主義無法產生維持資本主義本身存在所需的社會條件。

//二十世紀偉大的勝利者是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者,正是繼他們而起的人創造了變化多端各種形式的福利國家。最晚到1930年代,他們還實現了一個幾乎沒有辦法想像的目標:他們打造了強大、高稅賦以及積極介入的民主憲政國家,可以包容各種複雜的民眾社會,而無需訴諸暴力或鎮壓。我們如果漫不經心地拋棄這個傳統,就太愚蠢了。

所以我們在下一個世代所面臨的抉擇並不是資本主義對抗共產主義,或者歷史的終結對抗歷史的重來,而應該是“凝聚社會裡以實現集體目標的政治”對抗“恐懼的政治運作所造成的社會耗損”。//

美國:我們需要能夠讓我們的同胞都相信大眾客運、全民健保或者更高更公平的稅賦有其優點。我們需要重新改造有關公共財本質究竟為何的論點。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Four Greatest Travellers

Marco Polo 1254 - 1324

Odorico da Pordenone 1286 - 1331

海屯紀行

Ibn Battuta 1304 - 1369
BBC4 document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d5qcVP7ig

Niccolo de Conti 1395 - 1469 

《山屋憶往: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自述 The Memory Chalet》Tony Judt

Tony Judt (1948 - 2010) 生於英國,在劍橋與巴黎高等師範受教育。父親生在比利時,母親是波蘭/立陶宛的猶太人後代。


小時候時常獨自坐穿越倫敦兩頭的綠色巴士和無目的的坐火車。那會讓他從 Being 變成 Becoming。

Kibbutz 經驗:

國王學院: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曾在某個時候帶一個女孩回來過夜......學院院長跟導師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身為放蕩不羈的文藝中產人士 - 即使不是表現在生活風格上,至少外觀看來如此 - 對這些本來有賴他們貫徹的校規遭到違犯,他們也善意地一笑置之:他們清楚這個學院細心維護著一個激進異議的自我形象,也有一個性踰越的悠久傳統(儘管至今都是同性戀的案例)。

1970 法國高等師範學院的毛派,深知如果自己像自己聲稱的文化大革命那樣打破一切,受傷最重的自然是身為菁英的自己。1968時法國人空談,德國人忙著真正的性解放,是真的把衣服脫掉就脫掉一切,英國說多於做,然而他們看不見就在一旁受苦革命的布拉格和華沙,只討論遙遠的中國和墨西哥。
 
在藝術中,真誠的道德情感表現在一種對形式的精簡運用以及一種節制的美學上......我們今天用如此龐大的資源來創造娛樂,只是為了讓我們不要注意到這些產品多麽貧乏。政治也沒有兩樣:無止無盡的口水以及誇大浮華的修辭,只是為了掩飾引人呵欠的空洞。

刻苦的反面並不是繁榮,而是浮華與享樂。我們用無止無盡的商業貿易取代了公共的目標,也不期待我們的領導人懷有更高的抱負。在邱吉爾說過“我所能奉獻給各位對的,唯有鮮血、辛勞、眼淚與汗水”之後六十年,我們的這位戰爭總統,儘管修辭中充滿浮誇的道德姿態,在2001年的911事件發生之後,所能想到的不過是要求我們繼續消費購物。這個內容貧乏的社會觀 - 一種建立在消費之上的“休戚與共” - 就是那些通知我們的人覺得我們值得享有的一切。如果我們想要有更好的統治者,就必須學習對他們做更多要求,而更少為我們自己要求什麼,一點點刻苦或許是應該的。

我喜歡邊緣地帶。在那裡,國家、社群、效忠、親緣、以及根源等等都尷尬地互相碰撞起來 - 在那裡,世界主義不再是一種身分認同,而是正常的生活環境。這樣的地方一度是大量存在的。直到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很久,仍有許多城市是由多元社群與語言構成的 - 這些社群常常相互對立,偶爾發生衝撞,但是多少可以和平共存。塞拉耶佛是一個這樣的地方,亞力山卓也是一個,(摩洛哥)Tangier、(希臘)薩洛尼卡、(烏克蘭)敖德薩、貝魯特以及伊斯坦堡也全算得上;還有一些較小的城市如(烏克蘭)切爾諾夫策與烏日霍羅德也是。拿美國人固守傳統的標準來看,紐約跟這些已經消失的世界主義城市在許多面向頗為類似:這就是我會住在這裡的原因。

有別於已故的 Edward Said,我認為自己能了解那些懂得什麼才叫做愛國的人,甚至對他們有同理心。我不認為那種情感是不可理解的;我不過是心裡沒有那種情感而已。然而多年以來,這類狂熱的、無條件的忠誠情感 - 不管是對一個國家、一個神明、一個理念或一個人物 - 已經讓我感到十分恐懼。文明只是一層薄薄的表皮,要靠我們對普遍人性的信仰來支撐 - 然而這個信仰很可能是幻覺。然而,不管是不是幻覺,我們最好能緊緊抱住。因為毫無疑問地,一旦到了戰爭或國內動盪的時期,首先消失的就是這個信仰,連同它給人類惡行施加的鎖鏈。

我猜想,我們正跨入一個充滿麻煩的時代。問題不只在於恐怖份子、銀行家以及氣候變遷等問題將大規模破壞我們的安全感與安定生活。全球化本身 - 許多以為天下太平的空想家所謂“平坦”的地球 - 也將成為數十億人擔憂與不確定感的來源,並促使他們向政治領袖尋求保護。“身分”將變得刻薄與吝嗇:從德里到達拉斯那些豪門深鎖的社區圍牆越蓋越高,牆外的窮人與遊民則越聚越多。


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André Kostolany
























金錢、想法、耐心、運氣

貨幣 + 心理 = 趨勢 - 信念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股票在固執還是猶豫的投資人手中?如果在固執的投資人手中,好消息就會活躍市場,壞消息不會有過份反應;猶豫的投資人則會被壞消息嚇跑。

修正 -> 調整 -> 過熱

根據我的定義,富翁是指不依賴任何人,以自己的資本,就能滿足自我需求的人。富翁不用工作,既不用在上司面前,也無需對客戶卑躬屈節。這樣生活的人是真正的富翁。要達到這個境界,有的人需要五十萬美元,有的人則需要一百萬美元,依個人的需求和義務而定。對音樂情有獨鍾的人,他們需要的錢比收藏名貴古董汽車的人少。是單身一人,還是有個大家庭要供養?他妻子有多講究?她喜歡簡樸的衣服,還是皮草大衣和珠寶?或者,她也許愛上自己的銀行帳號,那麼,根據我的定義,她的丈夫永遠不會是富翁。皮衣、汽車和珠寶是有界線的,總有一天會飽和,但銀行帳號不同,這是個漏水的桶子。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吃佛》Barbara Demick

截自2019年11月,共有156名藏人自焚,其中約1/3是發生在阿壩及其周圍。其中三十人是以前火線的格爾登寺僧侶,他們大多來自麥爾瑪,其餘的幾乎都是來自安多與康(青藏高原的東部地區)。就連唯一發生在拉薩的那起自焚事件(發生在大昭寺前),也是來自阿壩的前格爾登寺僧侶。 


這些自焚者讓藏人感到驕傲的一件事是,他們徹底接受了達賴喇嘛有關非暴力的教誨,所以他們不傷害別人,只傷害自己。一位名叫乃嘉的自焚中年男子曾與鄰居發生糾紛。2015年4月15日,他在自家院子裡自焚之前,在一個致力於非暴力的微信群組上解釋,他寧願結束自己的生命,也不願對鄰居施暴。藏人討論自焚時,常把自焚與新疆的暴力行為拿來做對比。新疆是中國西北部的一個地區,每年都有維吾爾人以刀子與自製炸藥發動襲擊,導致數十名漢人喪生。藏人以前曾是對抗紅軍的兇猛戰士,但是在自焚中,他們的暴力是轉向自己。

《另一個世界》林西莉

陪外交官丈夫到了當年不易進入的中國,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多年後才把當年的六大本日記變成這本小書,配合著難得的紀實照片。當年的中國不但在韓戰後被美國制裁,1960中蘇矛盾,蘇聯數幾千名專家調回蘇聯,原本要工業化的廠房就蓋了一半,荒廢各處。 


不自然的“三年自然災害“橫掃中國,連外交官都要打營養素,一般民眾自對大饑荒諱莫如深,在金髮碧眼的“鬼”面前仍然堅持中國制度性優勢。各種專家在打右派運動裡嚇掉魂魄,但她還能找到留在中國的外國學者討論的小屋,找到兩年間教她演奏的古琴老師,找到某些古中國文人名士的風氣,這是文化大革命前。 

60年過去,富起來了,有些事還是沒改變……

翻譯是中國人,至今仍得隱晦的(為自己)解釋,「林西莉當時有些事是聽來的,和事實可能有出入。」書的最後有林西莉特別為台灣版寫的介紹,寫到63年她受中華民國政府邀請訪台,看到台灣的整潔與繁榮,然而也看到這個軍隊比英國多兩倍,稅收大部分在備戰的奇異政府,還有荒謬的國民大會,裡面甚至還有已經獨立出去的蒙古國民代表。60年後,也還有很多人活在那已經不存在的國度。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走過夾縫地帶 The Places in Between》

這條路徑會帶我往上到哈里河源頭,穿過高山道路,然後往下至喀布爾河到達首都。這會經過四個省份:赫拉特、古爾、巴米揚,還有瓦爾達克。它們粗略地呈現出四種不同景觀及四種相異種族。我問過一位赫拉特翻譯有什麼差異,他毫不猶豫回答:

首先,你跟古波斯人,赫拉特的塔吉克人一起。他們的農場在哈里河平原上。第二,你會碰到埃馬克人,一支住帳篷的部落人民,居於古爾山坡上。那是侵略印度古古爾王朝的中心。往東兩百公里遠是巴米揚的高山群。在那裡住著傳承自成吉思汗的哈札拉人。他們看起來像中國人,很危險,並且是什葉派穆斯林。最後,與哈札拉人相處數週後,你會再次往下至山谷及沙漠,在那你會遇見瓦爾達克的普什圖聚落。你將遇見的人都說達利語(阿富汗波斯方言),但瓦爾達克人不說波斯語,他們說普什圖語。他們支持塔利班。

(他的描述,證實許多誤導,形成了與於1815年蒙特斯圖亞特.埃爾芬斯通作品中的強烈相似處。這大膽的演繹也許反映如埃爾芬斯通等人,從未親自造訪內部的事實)

塔利班:

//隔天早上,我走過市集去看那些歡迎巴卑爾王的“溫暖之家”。我只找到焦黑、空蕩蕩的隔間。雅喀浪曾是哈札拉賈特最大的城鎮之一,有著識字且政治上凝聚的人民。塔利班在1998年攻擊這城,然後在診所牆邊處決了四百人。那時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不是死亡便是逃亡。

//六年前,兩千個家庭曾住在沙伊丹。三年前塔利班在市集裡殺死了八十個人。一年前,剛好在炸毀大佛三十五公里外,他們殺了一百二十人。在我到來七個月前,他們找到一座無人村並將之燒毀。大部分人口都逃亡至難民營。

在赫拉特很多戰地記者預測,阿富汗人厭惡由美國領導對塔利班的襲擊。他們說塔利班的女性對策、伊斯蘭律法運用以及他們毀壞巴米揚大佛在村莊中並非不受歡迎。塔利班與北方聯盟“沒有更殘忍”,偏遠地區治安還提升。介入僅只是將一幫壞蛋換成另一批,過程中更惹惱了阿富汗人。

我的確發現塔吉克人及埃馬克人社群,並不完全反對塔利班。他們認為在塔利班之下更加安全。塔吉克女性在村莊裡戴頭巾,只在造訪城鎮時戴上蒙面罩袍,但沒人反對在塔利班下,女性缺少教育或不平等的伊斯蘭教法。抱怨塔利班最多的其實曾為一位塔利班指揮官。

我遇見的哈札拉人,很高興塔利班離開了,他們並不延誤美國人驅逐他們。在阿富汗塔利班的暴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看來這麼一致,或是如此針對某一族群。雅喀浪塔利班,在我開始的這三天步行裡,直到沙伊丹曾處決四百人,八十間商店被夷為焦土之處,每座我看見的哈札拉村莊被焚燒殆盡。在每間房屋裡,人們遭到殺害、牲畜被搶奪、花園遭夷平。大部分村莊被遺棄。

哈札拉人幾乎不知道也不太關心九一一事件。但短期之內對他們而言,事情有所改善。他們更自由也更安全,他們再度有些權力,且很滿意省長哈利利。//

巴卑爾王(出身平凡,十五世紀統一大部分國土)、古爾人、獒犬,85%人口在非正式系統下生活,哈札拉人 - 成吉思汗的後代、什葉派

難處:

1,種族太多,彼此征戰並以此為唯一記憶

2,戰事太多:除了歷史和村莊間的彼此殺戮外,俄國人、聖戰士、塔利班、美國人,每個新主子來都有新聯盟,新仇舊恨。

3,太難到達,大部分沒水沒電,一群山中居民,妻子一生從未離開過一小時外的地方,也從未與男人獨處,男人絲毫不了解外面的事 - 這是有網路前的狀況。

4,“伊斯蘭教是他們唯一知道的世界品牌”。

317-321

批評聲浪曾譴責這全新品種的管理人新殖民主義。事實上他們的方法非十九世紀殖民官員那種。殖民管理行為可能是種族歧視且剝削的,但他們至少在了解他們正通知人民的工作上非常認真。他們徵求到能在一定的危險區域奉獻職涯的人們。他們投資了教育行政長官及軍事指揮官(學會?)當地語言。他們建立了有效的國家部會,訓練了當地菁英,他們的人員從學院到博物館、皇家地理協會,以及皇家植物園,持續了數不清的學術研究。他們平衡了當地預算及生產了財政稅收;因為若他們沒有,他們的母國政府幾乎不可能對他們紓困。若他們執政失敗,人民會叛變。

危機處理專家曾不用努力便得到美名,或帝國主義污名。文化間的歧異是他們內部未言明的否認,為國際介入的全新巨大品牌。沒人注意到他們的政策失敗。沒有可信任的監督且沒人負責。獨立官員從未在任何一個機構待到足以理解當地。殖民企業能由安全或得到的稅收來評斷,但新殖民者沒有這般行為標準。事實上他們的極度無能對他們有好處。經由避免任何嚴肅行動或評斷他們,不像他們的殖民先民,能夠逃過種族歧視、剝削及迫害的批評。

也許是因為在發展中國家,沒人需要一個超出迷人幻想外的行動。若決策者對於阿富汗人知之甚少,大眾知道得就更少了,且當響(當下?)只有身處阿富汗中才感受得到,極少數人關心政策的失敗。


//......批評聲浪曾譴責這全新品種的管理人新殖民主義。事實上他們的方法非十九世紀殖民官員那種。殖民管理行為可能是種族歧視且剝削的,但他們至少認真了解他們統治的人民。他們徵求到能在一定的危險區域奉獻職涯的人們。他們投資了教育行政長官及軍事指揮官(學會?)當地語言。他們建立了有效的國家部會,訓練了當地菁英,他們的人員從學院到博物館、皇家地理協會,以及皇家植物園,持續了數不清的學術研究。他們平衡了當地預算及生產了財政稅收;因為若他們沒有,他們的母國政府幾乎不可能對他們紓困。若他們執政失敗,人民會叛變。

危機處理專家曾不用努力便得到美名,或帝國主義污名。為了國際介入這塊全新巨大品牌,他們沒提到文化間的歧異。沒人注意到他們的政策失敗。沒有可信任的監督也沒人負責。獨立官員從未在任何一個機構待到足以理解當地。殖民企業能由得到的稅收來評斷,但新殖民者沒有這般行為標準。事實上他們的極度無能對他們有好處。經由避免任何批評或嚴肅行動,不像他們的殖民先民,能夠逃過種族歧視、剝削及迫害的批評。

也許是因為在發展中國家,沒人需要一個超出迷人幻想外的行動。若決策者對於阿富汗人知之甚少,大眾知道得就更少了,且當下只有身處阿富汗中才感受得到,極少數人關心政策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