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私有化 1979 - 1996 11-34%
國有化機構等於社群,“大家一起用的 NHS,一起坐的火車”,共有也等於參與,私有等於國民與國家脫節。
今日年輕人的 apoliticism:政治虛無主義
覺得無法影響乾脆就無感。
1970年代沒有人會把“致富”當作目標,戰後數十年大眾對“為了有錢而有錢”不感興趣,1949年對英國學童的調查,越聰明的孩子越願意選擇一個薪資普通而有趣的生涯,而不只是高薪的工作。
Hayek 海耶克和奧地利學派(芝加哥學派)都是出身奧地利附近,經歷過奧地利失敗的社會主義,面臨過被極權主義鐵拳暴打的一代。認為“大政府”總會導向“極權”但事實證明不一定。
凱因斯:一些世紀的人以為自己完全不受任何知識界的影響,但其實常常是某些已經消逝且為人淡忘的經濟學家的奴隸。當權的一些瘋子在風中聽到啟示,從數年前某些拙劣的學院作者那裡汲取精神的狂亂。我確信,既得利益的力量被嚴重誇大了;真正厲害的,是理念逐漸越界與侵犯的力量。
在失能的國家裡,人們遭受的暴力與不正義至少會跟極權統治下一樣多,此外再加上他們的火車不準時。...... 二十世紀“社會主義對抗自由體制”或“共產主義對抗資本主義”這樣的道德故事是有誤導意味的。資本主義並不是政治體系,而是一種經濟生活的形式;資本主義在實踐上可以跟右翼的獨裁體制(皮諾契統治下的智利)、左翼的獨裁體制(當前的中國)、社會民主主義的君主憲政(瑞典)以及富人統治的共和體制(美國)通通相容。資本主義經濟是否在自由的政體下才最能繁榮發展?這答案或許比我們想像中還要不確定。
Upton Sinclair:如果一個人的薪水取決於他對某事的不了解,那麼要他了解這件事是非常困難的。
Karl Popper:他們號稱自由與安全構成衝突...... 結果被證明是憑空虛構。
因為,如果沒有政府的確保,自由就不能存在;
而反過來說,只有當政府被自由的市民所控制,
才能給市民提供任何合理的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