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重返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 Beyond Belief: Islamic Excursions Among the Converted Peoples》V.S. Naipaul

1995/7 - 1997/5

距離他上次離開已經有點久了,革命的狂潮已過,顯出疲憊和革命者的本性來。比阿拉伯之春還疲倦的後話,作者已老。

印尼

城市化太快造成的不平

伊朗 

革命後,二伊戰後的新虛無主義

1
“你覺得為什麼宗教人物會如此重視規定?” 
“他們是制定規定的人。如果你否定這些規定,就是否定制定規定的人。如果你否定指定規定的人,就是反對領導人。如果你反對領導人,就是反對先知。如果你反對先知,就是反對所有的聖典。聖典來自真主,而反對真主的人非死不可。但誰來行刑?是制定規定的人;不是真主。”

規定多如牛毛,每件事情都要加以控制。不但規定婦女要披披肩、戴頭巾,規定男孩和女孩不能一起走路,規定婦女不能在電台或電視台唱歌,還規定某些音樂不能演奏。舉凡雜誌、報紙、書籍和電視節目,都逃不過完備的審查制度。直升機飛越北德黑蘭上空,檢查是否有人偷裝衛星小耳朵,就像革命衛隊在公園走動,監督男孩和女孩;或者進入人家家裡搜尋酒和鴉片;或者像我在偏遠的色拉子所見到的,當地的到的警察會在觀光飯店巡邏,只為了讓觀光客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2
幾乎是一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就開始重生,開始接受歐洲的新學問,並成立與新學問相稱的機構。印度第一位偉大的改革者羅伊(Roy Ram Mohan)生於1772年,即法國大革命之前;甘地出生於1869年。伊朗卻僅懷抱東方的君主思想,以及諸如庫姆等地的古老神學,邁入二十世紀;而踏入二十世紀的伊朗,更根本只有懷抱著感受痛苦的虛無主義的能力。

巴基斯坦

只要沒有可供相信的法律和機構,人民就只能依靠法典和榮譽感來自我保護;但也能反向操作,只要法典夠強盛,就可能沒有法治可言。在邊境,就如薩林姆藍恰的普什圖族客人在曼蘇拉所說的,這個現代國家正在萎縮;它是多餘的。人們又開始容忍部族和封地的想法,因為那有利於做生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