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朝換代無數次,軍閥割據。民國根本尚未大統一。宮中簡直是另一個宇宙,但也要承受外界風雨。估計是回憶錄,如果是日記應該很不相同。雖然是皇上,究竟也只是個人類,而且還是個小孩子,大小事感覺都一樣。復國和教室外的蟬鳴都是一樣。
2 果然是豪奢非常。純屬浪費。但一定得浪費,因為要養活身邊宮裡那些肥蟲。什麼”正黃旗“,還有一群太監,油水太多,如何整治都整治不完,故宮裡的寶物一輩子也看不完,大家都在猛偷,想清點馬上就火災頻傳。貪污真是最恐怖的民族病。
3 除了花不完的錢幾乎就沒什麼好處了。像被軟禁在宮內哪裏也不能去,什麼也不知道,所有消息只能靠身邊幾個人傳進來。大家都想在他身上撈一筆。就算真的抱著好心的也得和他身邊其他人爭寵。他身邊那些清官的迂腐程度是不可想像的。一百年其實很久很久。
*
據老北京人回憶當時北京街上的情形說:那天早晨,警察忽然叫各戶懸掛龍旗,居民們沒辦法,只得用紙糊的旗子來應付;接著,幾年沒看見的清朝袍褂在街上出現了,一個一個好像從棺材裡面跑出來的任務;報館除了復辟消息的號外,售價比日報還貴。在這種奇觀異景中,到處可以聽到報販叫賣“宣統上諭”的聲音:“六個子兒買古董咧!這玩意過不了幾天就變古董,六個大銅子兒買件古董可不貴咧!”
這時前門外有些鋪子的生意也大為興隆。一種是成衣鋪,趕製龍旗發賣;一種是沽衣鋪,清朝袍褂成了剛封了官的遺老們爭購的暢銷貨;另一種是做戲裝道具的,紛紛有人去央求用馬尾給做假髮辮。我還記得,在那些日子裡,紫禁城李袍袍褂褂翎翎頂頂,人們腦後都拖著一條辮子。後來討逆軍打進北京後,又到處可以揀到丟棄的真辮子,據說這是張勳的辮子兵為了逃命,剪下來扔掉的。
假如那些進出紫禁城的人,略有一點兒像報販那樣的眼光,能預料到關於辮子和上諭的命運,他們在開頭那幾天就不會那樣地快活了。
*
自從莊士敦入宮以來,我在王公大臣們的眼裡逐漸成了最不好應付的皇帝。到了我結婚前這段時間,我的幻想和舉動,越發叫他們覺得離奇,因而驚恐不安。我今天傳內務府,叫把三萬元一粒的鑽石買進來,明天又申斥內務府不會過日子,只會貪污浪費。我上午召見大臣,命他們去清查古玩字畫當天回奏,下午又叫預備車輛去遊香山。我對理性的儀注表示了厭倦,甚至連金頂黃轎也不愛乘坐。為了騎自行車方便,我把祖先在幾百年間沒有感到不方便的宮門門檻,叫人通通鋸掉。我可以為了一件小事,怪罪太監對我不忠,隨意叫敬事房剳打他們,撤換他們。王公大臣們的神經最受不了的,是我一會想勵精圖治,要整頓宮廷內部,要清查財務,一會我又揚言要離開紫禁城,出洋留學。王公大臣們每天被我鬧得心驚肉跳,辮子都急成白的了。
我的出洋問題,有些王公大臣考慮得比我還早,這本來是他們給我請外國師傅的動機之一。我結婚後接到不少遺老的奏摺、條陳,都提到過這個主張。但到我親自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了反對。在各種反對者的理由中,最常聽說的是這一條:
“只要皇上一出紫禁城,就等於放棄了民國的優待。既然民國沒有取消優待條件,為什麼自己偏要先放棄它呢?”
無論是對出洋表示同情的,還是根本反對的,無論是對“恢復祖業”已經感到絕望的,還是仍不死心的,都捨不得這個優待條件。儘管優待條件中規定的“四百萬歲費”變成了口惠而實不至的空話,但是還有“帝王尊號仍存不費”這一條。只要我留在紫禁城,抱著這個小朝廷,對恢復祖業未絕望的人固然很重要,對於已絕望的人也還可以保留飯碗和既得的地位,這種地位的價值不說死後的恤典,但看看給人點主、寫墓誌銘的那些生榮也就夠了。
我的想法和他們不同。我首先就不相信這個優待條件能永遠保留下去。不但如此,我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到自己處境的危險。自從新的內戰又發生,張作霖敗退出關,徐世昌下臺,黎元洪重新上台,我就覺得危險突然逼近前來。我想的只是新的當局會不會加害於我,而不是什麼優待不優待的問題。何況這時又有了某些國會議員主張取消優待的傳說。退一萬步說,就算現狀可以維持,又有誰知道,在瞬息萬變的政局和此起彼伏的混戰中,明天是什麼樣的軍人上台,後天是什麼樣的政客組閣?我從許多方面— 特別是莊士敦師傅的嘴裡已經有點明白,這一切政局的變化,沒有一次不是列強在背後起作用。與其等待民國新當局的優待,何不直接去找外國人?如果一個和我勢不兩立的人物上了台,再去想辦法,是不是來得及?對於歷代最末一個皇帝的命運,從成湯放夏桀於南巢,商紂自焚於鹿臺,犬戎弒幽王於驪山之下起,我可以一直數到朱由檢上煤山。沒有人比我對這些歷史更熟悉的了。
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末代皇帝自傳》溥儀
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文明更迭的源代碼》劉仲敬
袁:可以把歷史當成我們認知個人命運的一個工具嗎?
劉:與其說認知個人命運,倒不如說是認知一種布朗運動(Brownisn Motion,微小粒子或者顆粒在流體中做的無規則運動,可用於分析生物族群的擴散過程、液體中的沈澱現象、人耳的聽覺、電流計的熱擾動等。
*
現在大學體系產生的專家學者缺乏健全常識與格局感,只懂得撰寫失業狹隘的學術論文:論文格式、選題不得重複、引用規範這些是為什麼準備的?是為學術無產階級準備的,是為麥考萊時代的書記員準備的。書記員不是紳士,根本沒有署名權,最後寫出來的書都是由紳士署名的,書記員蒐集到的東西只能算原始材料,也就是供別人加工用的...... 真正原始意義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符合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定義的科學家,指的都是可以自由探索的紳士。他們如果被人問到你的專業領域是哪些,那麼他們就會像馬克思韋伯那樣發怒說,我又不是一頭牛,難道我有專門吃草的地方嗎?
*
人世是如此紛繁複雜,你想把它科學化是不可能的,到最後歷史研究還是以觀察性和描述性為主的東西,但是觀察和描述可能會有無限多的方法。
論證什麼叫正確,什麼叫不正確,其實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真正管用的東西,其實是你從混亂中提取的線索,但是這種東西跟歷史的關係不大,跟哲學的關係倒是比較大。
*
最虔誠的人,按照所謂的階級分類法,應該是屬於中產階級的下層,也就是手藝人、小店主這些人,他們最虔誠。最上層和最底層的人都不是最虔誠的。最底層的人沒有一個獨立的人格結構。缺乏人格結構這種事情是很難詳細描述清楚的,但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沒有穩定的利益觀念和預期,基本上屬於“我只活在此時此刻”的動物性狀態。而最高層的人,他們是充滿好奇心的,就像亞伯拉罕的父母和他們那些鄰居一樣,什麼新奇的東西都想嘗試一下 — 現在歐洲的多元文化主義者跟這些人也有點類似。
*
袁:那麼,英國後來在經濟上的優勢是得益於什麼因素呢?
劉:這是因為英格蘭的自治團體比較多,政府在絕對主義興起的過程中對原油自治團體的保護做得比較好。這也和它的財稅系統、主要是司法系統有關係,由司法系統在,它就沒有辦法隨意提高它的收入,這樣生產力增加得到的財富盈餘就留在民間,用來支撐那些小共同體,把這些小共同體養得越來越壯,養壯了之後它們就有餘力到四面八方去闖蕩了。
所以這個關係是顛倒過來的,不是說你推行了殖民主義所以富裕,而是因為你特別富裕所以才有資本推行殖民主義。就像現在,也是只有特別賠得起錢的人,才會去辦什麼星際開發公司之類的;如果你本來就很窮,沒有什麼剩餘資本,那就不可能辦得起來,頂多是由政府主導的舉國體制,由國家從每個窮人身上分別拔一根毛然後湊一大筆錢出來,培養一個國家隊,而普通老百姓連一個足球場都沒有,類似中國模式的東西。
袁:英國沒有從遠東撤退之前,英國是中國人過得最好的時候?
劉:烏干達在大英帝國統治下是能夠有財政盈餘的,英國人走了以後就完全變成破產國家了。埃及在大英帝國時代,靠賣棉花也是能夠盈利的,而且有些時候英國害寧願倒貼錢買它的棉花以維持自己的商業信用,英國人走了以後埃及就什麼都不是了。有些東西就是這樣,有擅長資本主義式管理的人在,只要稍微管理一下就能整理好財政,而一旦那些外國專家走了,剩下的攤子馬上就是一塌糊塗。
像埃及這種晚期的吏治國家就尤其是這樣子,英國人一撤退,本地的官吏接手管理,他們就會把辦公室的椅子都偷得乾乾淨淨。在中國也是這樣,清朝末年那些滿漢官吏已經算是比較老實的人,但文祥也老實承認說赫德(Sir Robert Hart)你辦海關千萬不能用清國人,只能用英國人,我們知道如果你用了清國人,所有錢都會被偷光。我們大清國要你赫德,就是要你給我們辦好財政的,所以你只能用歐洲人。李鴻章辦理銀行也是這樣,他第一個條件就是朝廷不能派人,要由外國銀行派人管理,如果朝廷不答應,那就寧願不辦銀行。
英國的金融制度本來也是臨時拉雜成軍的,是一個以債換債的制度,在英格蘭銀行成立以後才基本上穩定下來,然後用外貿的收入去逐步頂替,把需要連本帶利償還的許多筆分散的國債轉換成股權粉紅,之後只給利息就行了。隨著市道的好轉和保險業的發達,紅利就變少了,然後國債制度也變成了一個穩定的制度,透過分期償還,最後國債制度和貨幣制度融為一體。
袁:英國的金融制度其實也是封建體制的產物?
劉:英格蘭銀行的體制其實跟南海公司、東印度公司是一樣的,也就是之前講過的自治市鎮的體制,它在經營上有極大的相對獨立性。所以“央行獨立”對英格蘭來說不是一句空話。它為什麼能夠獨立經營?因為銀行法人就是一個享有封建特權的機構。其實美聯儲現在享有的權力基本上也是這樣的來源。如果你把央行當作一個政府機構來辦的話,那就完了,它肯定要推動通貨膨脹,把印鈔廠變成政府的提款機。這從本質上來說就不是銀行本身的問題了,是憲法問題而不是金融技術的問題。所以李鴻章當時不肯辦銀行也是有先見之明的,他知道在東方吏治國家這種晚期文明的條件下,要實行自由資本主義就的有殖民主義的保護。
*
統一帝國產生之後,文明品質就每況愈下,這個發展規律也跟希臘、羅馬和秦漢帝國極度相似。帝國肯定既不是文明的最高峰,也不是文明的最早起源。
諸子百家時代、春秋時代就不是文明的起源,而是文明的成熟階段。所謂的巴比倫文明,其實就是蘇美城邦世界的帝國階段。拜占庭文明失去了希臘羅馬時代的大部分創造力,只能手機和輯錄古老的遺產。收藏家和圖書館的興盛其實也是守成的特徵。羅馬圖書館的興盛時代也就是帝國的沒落時代。拜占庭時代除了歸納和整理,智力活動差不多全都停滯了。巴比倫時代收集古物、收集圖書的風氣格外濃厚,恰好符合晚期的特徵。
早期敘利亞高地的那些王國,因為他們的語言還未被破譯,所以很多事情還搞不清楚,但是有很多跡象表明他們是比較青春期的文明。馬里國王的一些雕像,給人的印象就跟後期文明的雕像不一樣。中東地區的雕像高度寫實,表情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晚期文明,例如埃及新王國的法老,或者薩爾貢、阿卡德帝國的列王,他們的雕像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嚴厲、多疑、陰鬱,臉上佈滿了刻薄和猜忌的皺紋,好像他們為獲得成功而付出了非常沈痛的代價,總是不能安好心睡覺的樣子。馬里王國的那些國王則是一派天真自信的表情,彷彿生活在一個好事情理所當然會發生的世界裡。他們的雕像類似印地安人部落酋長的雕像,風格比較相似。印地安部落的酋長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他天生就是酋長,權力來自血緣傳承,他天生就是這個大家族的家長,不用擔心家族成員會背叛他,也不用為了爭取權利而付出什麼努力。
*
社會主義者的問題是很容易被生態場淘汰,因為他們達成的效果比宗教團體差得多。以無神論作為綱領有它天然的弱點,組織很難長期維持下來。因為理性主義者不容易達到互信,或者說人類的本性就是互相懷疑,如果缺乏更高維度的力量做擔保,組織維持內部的團結就會很困難。從經驗事實來看,在其他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總是無神論者首先出局,無神論者最後能夠倖存的地方就是文化沙龍,因為裡面都是只管說不管做的知識份子,所以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你是無神論者。但是你想建立一個以無神論為立論基礎的團體,這樣的團體倖存的概率非常低,最大的困難不在於別人可能會迫害你,而是組織本身都沒法維持。宗教團體看起來彼此爭鬥得非常厲害,但是最有生命力的同樣是它們。
俄國的布爾什維克以及其他類似的純消耗性組織,會把寄生社會的原有資源迅速消耗掉,消耗完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把它們當成國家是錯誤的,你只能把它看成是犯罪集團;一旦認識到它們屬於犯罪集團,原先解釋不通的所有事實就可以解釋得通。在無神論者當中維持秩序的成本相當高,裡面的每個人都憑自己的有限理性作出決斷,十之八九會子鄉產殺,出現人吃人現象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宗教的作用就在於它能夠改善這種隨便就互相背叛的情況。
*
知識份子喜歡在紙堆裡面大談人性的陰暗,以及各種各樣的倫理學問題。但實際上他們是不懂的,因為人性的幽暗面要真正體會過才能夠領會。像毛姆 Maugham 就曾經說過,美國哲學家在談到“人無法分擔其他人的痛苦”的時候總是用牙痛做比喻,因為他們自己的一生之中,除了牙痛之外就沒有經歷過什麼了不得的痛苦。沒有親自經歷過的事情,只從書本和理論出發做分析是很容易弄得荒腔走板的。培養知識份子的途徑恰恰就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安靜環境,所以知識份子實際上根本沒有經歷過特別深刻的人生痛苦,他們代表的恰好是宗教人士的反面。基督教是怎麼產生的?耶穌基督分享了全人類的罪惡和痛苦,他的力量也來源於體驗及征服了罪惡和痛苦。知識份子是既犯不了重罪,又受不了大苦的角色,雖然他們最擅長打筆仗。
愚夫愚婦或者說比較熟悉人性的沒牙老太婆,反而對於這點是非常清楚的。能夠口述的道理要嘛完全不對,要嘛就是非常膚淺的東西;真正的深刻道理你只能感覺得到,但是說不清楚。這樣的例子不少,比如歌德的老婆就讓很多知識份子跌破眼鏡,他們覺得歌德這樣的人怎麼會娶一個那樣沒文化的老婆,托馬斯曼說她是“一尊美麗的肉”,“完全沒有教養的人”;羅曼羅蘭說她“精神上是個零”;羅伯特穆齊爾 Robert Musil 說她是歌德的“著名性伴侶”。結果歌德和他的老婆如膠似漆,如果他娶的是一個女知識份子,家庭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就只有天曉得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有相當一部分建立在水面以下的因素,甚至水面以下的部分可能才是最重要的,畢竟人類連外激素那樣的東西都不會主動意識到。
像昆蟲分泌出來的外激素,它們在相互感受到激素以後,就知道雙方能不能配合。一個人釋放的無數社交信號中,應該有很多是相當於外激素的東西,你接收到以後,才用理性給自己補上理由,其實那都是馬後炮,並不是真正的原因。毛姆的某一部小說寫的就是這個 — 有一個女人,她的丈夫總是出軌,而她始終不肯離開對方。別人很多次勸她離婚,追問她這種人有什麼捨不得的?結果她回答說,他額頭上的頭髮長成這個樣子,我沒辦法不愛他。聽到這話的人當然氣得發瘋,竟然會為了頭髮做傻事,這是什麼道理?其實頭髮也不見得是真正原因,裡面肯定有她本人也說不清楚的外激素影響。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The Cuba Libre Story
E1 Breaking Chains
-1860 林肯上台,廢黑奴,南北戰爭。四年後勝利。
-1868/10/10 東古巴的黑白混血農場主 Céspedes 起來反抗對殖民主西班牙,釋放黑奴,要求他們自己爭取古巴獨立。拿開山刀的游擊隊對抗九千人的西班牙軍隊(有三萬古巴人)
-1874 Cespedes 戰死,1878和談。1886 廢奴。
-內戰時成為西班牙戰俘的 José Martí 詩人逃到美國,1894 帶著軍備回國,1895 戰死
-西班牙來的新領袖硬性把鄉下人全搬到城市和集中營,40萬人中有一半犧牲。
-美國戰船炸了,合理理由開戰。正規軍人太少,自願軍 Rough Riders 中有老羅斯福 1898(當初美國打仗是真的會提著大旗衝過去的)1898年美國海軍打爛海員和砲彈都不管用的西班牙海軍,結束了西班牙海上王朝。德國說得這麼直接:It was a veritable turning point in Spanish history. There was Spain before 1898, a global, colonial empire, and Spain after 1898, a mediocre European country, on the sidelines and unimportant.
E2 War and Sugar
-American heavy influenced election
-Rent Guantanamo Bay 1903 from Platt Amendment
-因為糖的價格太好,售量穩定,古巴逐漸變成單一作物國
-西班牙戰爭死了50人,但因為好賺錢,變成移民勝地。有12萬中國人
-幫忙打西班牙戰爭的卡斯楚爸爸回到 Galicia 家鄉卻發現未婚妻已經嫁給別人,只好回古巴
-United Fruits build a lot of infrastructure
-WWI took over sugar market over europe, 戰時大賺錢,戰後崩盤,失業古巴人加入軍隊
-Fidel Castro 是地主父親的私生子,像他的工人一樣生活
-Gerardo Machado 1924 war hero 選上總統,基建,高速公路(代替美國的鐵路),電話、廣播電台,1929 美國股市崩盤,大蕭條開始,社會氣氛緊張,他加大控制權,變得獨裁。人們開始反抗。1933 軍人開始加入反抗軍。連軍官都要他下台。
-學生領袖醫學院教授 Ramon Grau. Batista 軍事法庭書記開始認識很多反抗軍首領。帶頭反抗。要 Grau 從邁阿密回來做總統。軍官困在旅館,結果被 Batista 用兩天一次打敗。
-Grau 開始左傾,美國和 Batista 合作,他要 Grau下台,換了很多總統。他成了背後的獨裁者。推動土地改革、女性從政、八小時工時、取消 Platt amendment。
E3 Gangster's Paradise
-1919-1933美國禁酒令讓古巴變成度假勝地,美國黑道開始偷渡酒精進美國。1940在海邊蓋了很多賭場和旅館。Batista 請猶太人 Meyer Lansky 管理清理作弊的賭場。
-Barcadi family from Catalonia became biggest Rum family
-1940-44 Batista 當總統,左派。戰後變成美國的盟友,受黑道的錢。
-1946 Havana Conference 所有美國黑道大頭在國家旅館齊聚一堂討論分贓。Lucky Luciano 教會古巴“裙帶”和“肥貓”。另一方面貧富差距加大。
-海明威伯伯定居古巴,1954年老人與海得獎
-Fidel Castro 開始在哈瓦那大學讀法律,支持社會主義,反對貪腐。1947 加入武裝團體,和多明尼加共和國(幾乎)和哥倫比亞波哥大的革命。回家鄉開服務窮人的律師事務所。1948 娶了富有內政部長的女兒。
-Batista 搞了政變。推翻想要打擊貪腐的正統黨。很多古巴人贊成他的政變,因為之前政府的混亂。1953 開始進入軍政府時代,至少兩千人死於警察暴行。
E4 The Ragtag Revolution
-1954 Argentina, Bolivia, 都政局不穩。古巴變成未爆彈。
-1953 Castro 帶人想打下第二軍營蒙卡達,同志被捕被殺,他坐牢,十月上庭為自己辯護:”歷史會赦免我“,15年牢獄。1955內政部長女兒和他離婚。18個月後大赦。和支持者一起前往墨西哥訓練。在那裡認識切格瓦拉。KGB也在墨西哥。在墨西哥坐牢,出獄後募資,1956 11月買了船、武器和補給坐著 Granma回到古巴。當時 Batista 軍有三萬五,還有美國資助的武器。12月2號82人上岸,被 Batista 軍隊圍攻,50人被殺。其他人逃進馬拉斯特1拉山 Sierra Maestra。經過紐約時報報導變成救世主。學 Jose Mati。切格瓦拉創造了“革命廣播”。各種宣傳讓革命軍變成好人,讓美國國會1958停止輸出武器到古巴。
-革命軍開始東西進行攻打,美國要求 Batista 換人下台,他逃離古巴。
-1959 一月一日,革命軍甚至沒有一千人。但軍隊瓦解。
E5 Making Heros
-卡斯楚上台,舉辦革命法庭,殺死前任政敵,將美國公司充公。富人開始逃走。
-訪問美國“We are no communist, very clear!"
-他身邊的人 Camilo,Matos 被他逮捕、謀殺。Matos 被 Camilo 逮捕,坐20年牢。Camilo 從飛機上失蹤。
-美國不願意和古巴談,轉向蘇聯,和後者借錢。美國在瓜地馬拉訓練革命軍。
-1960 卡斯楚去美國參加聯合國開會,發表了四個半小時的演講。美國以幾千票之差選出甘迺迪。1961 1334名反革命在 Bay of Pigs 上岸,被打擊。美國入侵讓古巴和古巴軍隊獲得合理性和支持,結果是反對黨十萬人入獄。
E6 Of Soviets and Saviors
-切格瓦拉成為工業部長,是內閣中唯一的共產黨。
-中情局找黑社會和他的前情婦殺他,禁運令開始,但他們還能和華沙合約中的 Socialist Pact 貿易合作
-1962 四萬三千名蘇聯駐軍、36個原子彈頭,射下一台美國軍機
-1963 美俄兩國進入核武競爭,Castro 不喜歡兩國在他背後開會。但最後他們達成協議,美國撤土耳其飛彈,俄國答應不幫古巴。卡斯楚出訪蘇聯,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甚至還有一頭小熊
-切格瓦拉和卡斯楚分裂,切格瓦拉前往剛果(1967),生了病去布拉格,回到古巴又前往玻利維亞,但沒有任何援助。美國希望利用卡斯楚和切格瓦拉的矛盾,但玻利維亞總統下令殺死他。
-甘迺迪找法國記者傳話給卡斯楚,說他不在乎共產不共產,他只在乎戰爭與和平。就在那時甘迺迪被暗殺。
E7 Secret and Sacrifices
-1970 和蘇聯緊密合作,一切產業國家化。教育和醫療下鄉、免費。
-開始拼命種甘蔗(大躍進式的摧毀了國政和經濟),但俄國註銷古巴的債務以免盟友崩潰
-葡萄牙移出 Angola,古巴和蘇聯去幫忙打南非佔據的 Nambia 方。蘇聯喜歡橋頭堡二戰打法,古巴喜歡游擊隊打發。1976年勝利,但一直打到90年代。
-古老美國車+東歐車
-1980 出走期,十三萬人去了美國,有一兩萬來自精神病患和監獄
-哥倫比亞經過古巴賣古柯鹼到美國。古巴從1960年開始資助哥倫比亞的叛軍,70年代開始和毒梟合作,海域、洗錢。卡斯楚拿一成。
-戈巴契夫:透明、誠實。打贏安哥拉的將軍 Ochoa 和戈巴契夫談,希望古巴也可以改革。回國便被卡斯楚送上法庭,負責毒品的 La Guardia 指證是 Ochoa。
-歐洲共產主題開始倒台。1991蘇聯解體。來自蘇聯的一年50億經濟援助和10億軍事援助停擺。
-93年開放美金作為第二貨幣。一賺觀光客的錢二讓海外古巴人寄錢回來(一年有二十億美元)
-“革命永遠都需要敵人。”美國就是敵人,永遠可以以此解釋政策失敗。
E8 Moments of Transition
-94年逃亡潮,35000“rafter”在海上被找到。觀光收入都用來維持軍隊。
-95 雙面間諜 Ana Montes (25年牢獄)
-查維茲上台,開始提供石油。2013 查維茲癌症死亡。
-2002 年,上千名古巴間諜協助委內瑞拉軍隊的反查維茲政變,查維茲送石油給古巴。古巴賣一半(八億美金)
-2003 年逮捕溫和反對組織,75年入獄服重刑。知識份子開始離開。2012 Oswaldo Paya 奧斯華多帕亞死於車禍。駕駛被判過失殺人,服刑四年。出獄後作證被軍方強迫錄影認罪。
-Raul Castro 75歲掌權。
-2015 教宗訪問古巴。六成古巴人是天主教徒。Obama 訪問古巴。緩慢解凍。
-古巴情報組織深入美國(還有三千蘇聯人員在古巴情報局),任何國家想知道美國的消息都可以和古巴買,每年賣出情報的有一億美金。
-2018 Raul 下台
標籤: Documentary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That Will Never Work: The Birth of NETFLIX and the Amazing life of an Idea》Marc Randolph
1 老爸是發現做投資核子工程公司的金融顧問比在這些核子工程公司做工程師更好的核子工程師(這是繞口令嗎)然而 builder 魂不死,興趣蒐集全球鐵路制服然後在地下室認真做迷你火車。真的那種。
2 創業口訣 OPM OPM OPM - other people's money 用別人的錢
3 參加 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幫助貧困家庭的小孩在野外建立技能,hood in the wood。訓練小老師的一環是把你身無分文丟在某個街區三天,看你如何生存。經歷以後覺得和投資者要2500萬也是小菜一碟。
4 技術高手 Alexander Balkanski 是一輪的天使之一。他頗有遠見的知道 DVD只是過渡時期產品,最終都是到 streaming。但是他想像的DVD生命是五年,完全高估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和 last mile 的普及問題。
5 這種書好像最好看的是看都是誰錯過這類好公司,他們給的理由又是什麼。
6 “Bezos 這個人從不回頭看,用他自己的話來講,他“利用 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 遺憾最小化框架 來評估機會”。貝佐斯讓瑞德看他的手錶,炫耀那支錶會接收科羅拉多州科林斯堡(Fort Colins)全國原子鐘的無線電訊號,一天自行修正三十六次。貝佐斯是《星際爭霸戰》迷,整個童年都在和朋友模仿戲裡的情節。他的朋友會當寇克艦長或史巴克,貝佐斯則永遠扮演企業號上的電腦。
7 Canada Principle: 到加拿大開拓市場不難(但要克服雙語和幣值不同),收入還會增加十分之一,但相對的這些力氣如果放在其它地方專注,收入會比十分之一更大。不如選擇專注。
8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你的選片會讓你和選同一部片的人變成同一類,他們選的片就會推薦給你。
可能和他的強項一樣,書裡缺乏技術性的細節和衝突的內容。遇見那些東西就跳過。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Apocalypse: The First World War
還是法國觀點,沒有英國這麼四平八穩,或美國這麼英雄好漢,更人本、更全球化。更多討論中東、非洲、亞洲殖民地的貢獻與影響。特別多小動物:小狗小貓小羊。打一戰英國從各殖民地甚至紐西蘭調來大量馬匹,二戰時希特勒的愛犬、難民們逃難時帶著走的小羊等等等等。
1 1414一下子就打起來了。但明明大家都是同一個家族。英國亨利五氏和沙皇是表兄弟,長得根本像雙胞胎,都是維多利亞女皇的子孫。整個歐洲皇室經過千年娶來嫁去都是一家人。
2 又是奧地利和德國人鬧事。不免有德國實業家覺得戰爭是個好生意才想參戰。每次戰爭的都多出一群發戰爭財的富人。
3 因為已經和平了一世紀。和平盛世前曾經的悲慘殘忍沒有照片影片紀錄,各國軍人吃飽撐著,衝進戰場都是歡天喜地。
4 英國有一萬匹馬從本土和殖民地參戰,某些根本還沒有上過鞍,還得從頭訓練。
5 大家都沒準備好。法軍在夏天還穿著毛大衣和鮮紅褲子、戴著可愛的帽子而不是鋼盔。
6 俄軍大多是農奴和文盲。旁白:「有酒喝有飯吃連子彈都不怕」
7 一戰全都是步行,了不起騎馬。動不動就一個月沒洗澡沒脱靴,想到都頭皮發麻。還是直接下原子彈好了,就以我為中心。
8 法國將軍發現德國大軍改道集中在馬恩河,巴黎守軍指揮官 Gallieni 將軍決定派出600部巴黎計程車載六千名援軍到前線將他們一網打盡(一戰沒有坦克也沒什麼車,這決定簡直神兵)法國出名喜劇《計程車》是不是應該拍個前傳。
9 一戰制服沒用但可愛,每一頂帽子我都想要.... 直到1915年因為榴霰彈終於開始戴頭盔。
10 法德前線都在戰壕裡喝個爛醉,才能忘記死亡。忘記老鼠、蝨子、潮濕的戰壕。抽煙才能抵擋腐肉的味道。
11 許多納粹將領包括 Goering、希特勒都是在一戰中嚐到戰爭的滋味,被激起的血性經歷幾十年戰敗國的屈辱,到二戰中表露無遺。
12 六個月在 Verdun 的戰壕血戰死了四萬人。然而二戰一兩天就能用手槍處決兩三萬猶太人。
13 1917的打沉所有商船的無限制潛艇戰就等於二戰的珍珠港吧。兩個事件都把原本堅持中立的美國拖下水。最後自取滅亡。
14 當時的英國、比利時、俄國國王都是表兄弟。有德國血統的英皇改了姓氏,從此成為溫莎家族。
15 法國旁白大概用了近百個「愚蠢的決定」。不能怪撰稿人不尊重,百年前的各種行為看上去實在太荒謬,像幾個月不停守著同一塊爛土往對面戰壕丟炸彈,不停送人跑出去送命,不送命即當逃兵軍法處置殺死。或是背著大砲爬上艾爾卑斯山的懸崖峭壁到對面再裝起來使用。冰天雪地裡也裝上鐵絲網,從幾呎深的雪裡挖出一條雪做的壕溝。和中世紀一樣的十字弓、大彈弓也算武器。
16 軍隊的階級和社會一樣,貴族當軍官發號施令,農民勞工徒勞受死,毫無意義的戰爭幾年後不但沒人想打,憤怒變成了革命浪潮推翻俄國皇室。飢餓、受傷、憤怒的民眾逼德國和奧匈帝國皇室退位。
17 恐怕最促進和平的還是病毒。戰爭最後一年源自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西班牙流感,隨著援軍一路到了歐洲前線,各國戰事正酣都不願意報導疫情怕影響軍心,直到傳到中立國西班牙才被駐外記者報導,這麼成的“西班牙流感”。一戰戰死了一千多萬人,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至少奪走五千萬到一億人性命。
標籤: Documentary
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Apocalypse: The Second World War
1 歷史果然是人寫的。看完美國英國對二戰的看法後,法國人拍的二次大戰啓示錄還真是自成一格的平實......也算是給自己的不英勇給了不少解釋(防禦工事只蓋了一半因為比利時反對又覺得中間的森林山脈德國人越不過來、統帥年事已高不想再重複一戰歷史......)
2 畢竟有被征服佔領的歷史,拍起來不可能像BBC那樣正義凜然,反倒有不少藝術性細節。英國的天真(和希特勒簽約)和美國的自私(珍珠港前的美國優先運動)也表露無遺。也有更多篇幅描述與他們一樣情況的被佔據國,如景況更悲慘的波蘭。有許多英美紀錄片不會選入的片段,像他們本土的法西斯、納粹遊大街也可以從這裡看到。
3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歷史。法國人看的二戰史自然以法國出發,被英美輕輕略過或放下的犧牲再次提起,法國未淪陷前不但接收了大量比利時荷蘭難民,一個月裡抵抗就死了十萬人。185萬軍人、三萬六千軍官、176位將軍成為戰俘。其中不少是非洲殖民地的軍團。
4 不像其它的官方攝影師,全片片源主要來自戰地記者、軍人、地下反抗軍和普通市民。不少片段帶著攝影師自己的眼光:炸毀的教堂旁躺著的黑貓、非洲軍團搶食山羊、被粗暴推倒路旁的猶太鄰居。法殖非洲軍團在影片裡又跳又唱,也被當作法國墮落的象徵到德國播放。
5 1940的法國真是太令人沮喪。一群老兵跑到維琪溫泉鄉躲起來搞偽政府安享晚年,把滿手的物資、軍備、反納粹難民拱手交給德軍。估計連法國人自己都感到難受。各國飛行員加入英軍,波蘭、荷蘭、捷克和戴高樂帶領的自由法國軍團全聚在英國。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來自牛津劍橋 - 名校紈絝子弟們在鏡頭前笑稱「平日我們都是休閒草莓族沒錯,但打納粹青年綽綽有餘」 - 的確是英國的 Finest Hour. 英國幾個城市被空襲摧毀,他們照樣生活。在家後面挖防空洞,一起睡在地鐵站裡,隔天起來繼續上班。(其“我要返工”的熱情和轟炸中更有幽默感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處處可見。)舞廳裡唱著:把火藥桶推出來~ 樂趣滾滾來 (Push out the barrel / We'll have a barrel of fun) 邱吉爾用法文對法國人廣播:變成灰燼我們也不放棄。
6 1941年希特勒偷襲一直向他送原物料的盟國蘇俄現在看來和日本偷襲珍珠港沒兩樣。史達林太自信獨裁者間的友誼。波羅的海三小國甚至歡迎納粹解放,因為在史達林秘密警察 NKVD管治下生活實在太恐怖。解放前殺死的反共產主義份子的屍體在解放後叫猶太人幫忙清理,清理完了就換殺他們自己。
7 戰爭的人肉攪拌機中,所有私事都變成小事,輕易的在人流中消失。然而可愛的人往往只在小處展現,那些群聚的笑聲,看來巨大華麗的敘事,大多是無聊的最大公約數、聚眾滋事或藏在華麗敘事下的暴力。個人珍貴的特性必須壓扁,唯一的光芒不過是忘了自己為一群膽小的人去犧牲。
8 更多提到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維奇政權、殖民地從沙漠跑出來對抗德軍的沙漠兵,當然還有拒絕德國統治的地下反抗軍。義大利打不下的 Gustav line 和 Monte Cassino 就是靠北非和波蘭軍團攀過德軍覺得太陡峭不用守的山脊打下來的。
9 法國人說起故事來自然沒有英國這麼理直氣壯,還很中肯對英國時刻表示崇敬之意。但對戰爭各種情緒的闡釋比英國更貼身。第五集是這樣結束的:
"Magda Goebbels had given all her six children first names begin with the letter H, just like Hitler: Helga, Hidegard, Helmut, Holdine, Hedwig and Heidrun. She will kill them all one by one on the last day of the Reich."
「為了和希特勒一樣,瑪格塔·戈培爾六個女兒的名字都以H開頭:Helga, Hidegard, Helmut, Holdine, Hedwig and Heidrun。在第三帝國瓦解的最後一天,她將親手將她們一一殺死。」
標籤: Documentary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美國鴻溝 America's Great Divide: From Obama to Trump
1 比十幾個小時的越戰和二戰紀錄片更令人痛苦。戰爭付出的是人命,前線的勇氣和友誼回到國會山上都是口水和算計,越戰時雖然保守但還有基本的廉恥至今已經完全破產。
2 身為黑人讓歐巴馬比任何總統都更難解決種族問題,因為得認真做“全美總統“而不是”黑人總統“。至今仍不明白為何黑人爸爸和白人媽媽的孩子算黑人。某些州則是母親的種族是什麼,孩子就填什麼種族。法國則遠從 1872 年就不允許以宗教或人種作為人口調查的項目。
3 選舉要分你我,以選舉為重心的執政傳播不了合作的信息。一直反對一個人或因為某個人的一項政策就能一直支持一個人或一個黨本身都很可疑。而很多時候你根本沒有選擇。
標籤: Documentary
2020年5月4日 星期一
The Vietnam War
E3 Siege of Plie Me
John Lawrence "What kind of fighters are the Viet Cong that you met here?"
Major Charles A Beckwith "I would give anything to have 200 of them under my command. They are the finest. They are dedicate, and they are good soldiers. They are the best I've seen."
"The Viet Cong."
"That's right."
E4
When the RAND report was presented to McNamara's top deputies at the pentagon, describing the Viet Cong as a dedicated enemy, that "could only defeated at enormous cost" one senior official said, "If what you said is true, we are fighting on the wrong side, the side that's going to lose this war."
標籤: Documentary
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The Vietnam War
1 帶著一戰後的正義感,莫名其妙的捲進這場不屬於他們的戰爭
2 以為是另一場韓戰,一打進去發現差遠了,卻又因為面子抽不了身
3 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每個軍人說起越共軍人都是肅然起敬(肉身對坦克也不怕、飛機扔炸彈臨死也文風不動繼續開槍)常識是對上這群神兵,美國毫無勝算
4 美軍以為自己打的是共產黨,北越打的可是一百多年從法國殖民以降的恥辱和獨立自由的神聖渴望
5 美軍在越南丟的炸彈是二戰日本加德國的兩倍,仍然打不過拿著蘇聯機槍的小樹。半世紀後每個退伍軍人仍然心有餘悸
6 看二戰紀錄片還有條有理,就算瘋狂都有背景。越戰就像翻譯錯誤的荒謬笑片,就像為了忘記整件事多麼莫名其妙而故作嚴肅,大家都信了。
7 北方覺得南方人民被欺壓需要解放,南方也覺得北方人民被綁架需要解放。大家互相解放,誰也不讓。屍橫遍野。
8 美國二戰後在東亞支持出一堆獨裁貪污狂。相比之下為了資源送特務去南美搞暗殺、或為了油田硬要亂編故事入侵伊拉克爽快多了。存著抵抗共產黨的好心執行之下卻是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真是翻不完的白眼。這方面特務小說家葛林那本《沈靜的美國人》都解釋完了,整部小說就是老字號殖民者看著滿心理想的傻東西想說一句「少年你太年輕了」。輸出文化可是個技術活,搞人權平等博愛還不如一來就蓋法庭、監獄、跑馬地。
9 他們都不是壞人 - 他們甚至不是壞人。你不需要壞人才能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你只需要一個相信自己正在執行正義的正常人。
10 沒有均富社會、透明制度的民主不過是形象戰。美國國情之不知所謂或許世界公民都應看看。
“Sometimes I think if we don’t think ourselves as the good guys, we will get into less wars.” Former Marine
1 連續看兩個戰爭紀錄片系列覺得人命毫不值錢。媒體和科技生態在兩個戰爭中間大躍進(科技跳級是戰爭的副作用之一),以致更加複雜的二戰卻沒留下太多影像。相對來說越戰鉅細靡遺。隨即想到我們都是看著各種大屠殺影像長大的,那些山一樣的瘦骨嶙峋、滿地流血的屍體、夷為平地的城市、變為戰場的文化遺產......我們更熱血或更冷血了嗎。
2 人的確是太多了。「人類就是地球的病毒」終於變成常理。要解決所有問題你剛開始覺得是宗教,再來覺得是教育,最後覺得是停產。當然也有一派是衝出地球去其他星球找殖民地找新資源浪費。但我自身覺得就別害人害己了停在這裡就好了。傳染病的確是自然控制人口的一種方式,但喘不過氣而死還是太久也太慘,不如好萊塢式的兩個手指一掰死一半。
3 有許多死結的確要靠死才能解。美國種族問題在肩靠肩一齊出生入死後有明顯進步。許多戰前住在純種社區的人終於在戰時有機會接觸「他者」,這才發現人就是人。還有一些士兵直接把種族歧視的長官炸了。
4 往後看都是錯誤。還有重複錯誤。往前看人山人海。人類多麼健忘。自省的總是少數,平日都是暴戾心起。
5 都在批評美國。不過是隨了PBS的觀點。不想回頭批評亞洲,因為幾千年的官僚專制傳統估計是沒救了。
6 民族、國族主義除了自我感覺良好外究竟有沒有什麼益處?怎麼想都是集體精神病。是基督教沒落後的新毒藥。
7 越戰的年輕人普遍19、20歲,完全是45年二戰打完的嬰兒潮,聽老爸的歐洲英雄史聽到65年正好20歲衝去亞洲。這是怎麼樣的誤會。他們加入的只是屠殺和做帳遊戲。二戰時得到的合法性,在越戰一次揮霍,消失殆盡。
8 還是要再次讚嘆越共的戰力。前飛行員光看他們捨身為國的姿態就對自己想:美國站錯邊、選錯隊員了。光看對方的戰鬥姿態都知道對方才是正義的一方。人皆血流滿地,誰更閃閃發光。
9 好戰和反戰陣營從此站隊。兩方極端是好戰張嘴閉嘴都是殺人是應該的,誰不讓我殺人就是不愛國,不愛國即可殺之;反戰就是你不讓我熱愛和平我也讓你嚐嚐暴力滋味。差異延續至今。
10 尼克森還知道要辭職。半個世紀不到,美國已經變成怎麼樣了 - 總統可以在電視上歡迎俄國幫他找出前國務卿的Email,在電話上要求友國找政敵黑資料不然不給北約既有的資助了 - 可能就從 Kissinger 的各種無恥開始一路向下滑吧。
11 然而對他們來說已經夠長了,無需下一代,已經可以面對。參與錯誤戰爭的人命仍然值得記念碑。活下來的老兵回到越南和越共軍人聊天說話勾肩搭背。當年逃到美國的移民二代寫出雙面間諜的複雜心境,得獎無數。叢林的記憶變成了電影、小說、詩集。當年的戰俘成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沒選上,卻在腦癌死前背叛全黨投下反對票,靠他一票保住了美國幾百萬人的健保:然而只有他,而他死了。
標籤: Documentary
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
Greatest Events of WWII
1 怪不得歐洲人看不起法國人
2 英國人的確蠻值得尊敬的(畢竟是BBC拍的)
3 中國從頭到尾除了被日本人佔領又屠殺基本上沒出現過
4 珍珠港絕對是戰爭史上最莫名其妙的自殺行為之一,除了邱吉爾托夢給山本五十六誤導他以外簡直不知哪裡來的神來一筆
5 壯烈的斯大林格勒戰,在淒慘冬天勉強活下來的九萬一千個德軍裡,最後只有五千個回到德國。當年納粹為了保持軍心隱瞞了他們被留在嚴寒冬天裡等死的事實,聲稱他們全戰到最後一滴血為國捐軀。歷經千辛萬苦回來的五千人基本上也不願意再提起。德軍將領 Paulus 在嚴冬和缺乏後援的絕望中不斷向希特勒要求投降,不斷被拒,最後甚至升他做“德意志陸軍元帥”,基於德國歷史上沒有元帥投降的緣故,基本上是叫他去死。活生生在零下三四十度撐到一月底的他終於覺醒,隔天就慨然投降。(留下一句名言:既然升我為德國元帥,我就沒有必要為了那個奧地利的下士 - 希特勒 - 自殺。)
6 Battle of Midway 的彩虹。只靠著鉛筆地圖在太平洋中間迷路、沒油的美軍,靠著這條彩虹才找到的日本軍艦。低科技大戰打的不只是戰力,還有這類神蹟似改變全人類命運的瞬間。
7 除了神蹟,天氣也很重要。但盲信天氣也很致命。
8 毒氣室是為了“人道理由”而建的。德軍在打下烏克蘭 Babi Yar 地區後兩天內槍殺活埋三萬四千個猶太人,前線軍人心理上有點承受不了。這樣的才開始想“毒氣卡車”、“毒氣室”這種“人道的解決辦法”。
9 在戰時有四萬四千個集中營。毒氣室、集中營的大屠殺是由從德軍手上拿回波蘭的俄軍最先發現的,恐怖證據瞬間傳遍俄國。但景況太可怕其它國家不肯相信,一致認為是俄國製造出來抗德的假新聞。直到美軍兩年後自己發現自己嚇壞為止。
10 最恐怖的情報戰往往是領導人身邊不願意告訴領導事實的那種。
歷史真是每十年都值得重讀,或最好從不同國家角度都看一次。亞洲戰場在那個角度看過來基本上就是“沒人性“”死很多人““玩法不同””因為日本人太神經,大家在那些遠方也開始隨隨便便殺無赦“。但日本至少還算是個值得提起的敵人,其它國族根本就不存在紀錄裡 - 至少在 BBC 選擇的素材裡。真的,除了一堆 body 外基本上就是 Nobody.
標籤: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