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一個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親歷記》北一輝

影響中國的三大國家:英國、日本、蘇聯

八國聯軍後:廢科舉、興學堂、派留學,多數的學生去了日本

80後:宋教仁、魯迅、汪精衛、蔣介石、
90後:毛澤東(湖南第一師範)、胡適(留美)、郁達夫、郭沫若、雷震
00後(留日的少了):鄧小平、蔣經國(這兩位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鄧小平還去過法國)、錢鐘書、費孝通

《支拿革命外史》北一輝只小宋教仁一歲。他尊重宋,批評孫。
中國原本是天下主義,民族主義基本上是從日本來的。君主立憲也是。
在日本留學的梁啟超將歐美各種概念從日本搬過來了:經濟、自由、社會。大家是從他的文章裡接觸到這些想法的。

由社會主義者變成法西斯,《日本改造法案大綱》1923年出版,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源頭。
宋教仁愛國,國家主義,一塊也不能少,孫中山則為革命可以割地或與他國合作。

給黑龍會的信:
1,參加中國革命的都是留日學生
2,革命黨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都是日本學的
3,宋教仁是留日學生的頭,於是也是革命的頭
4,孫中山沒有影響力,越內陸越明顯

黃興有雄無英,宋有英無雄,黃興身邊有很多日本浪人,武漢革命成功後,權力卻交給黎元洪,漢口失敗,宋知道南京變成重點,

孫中山美國式
黃興 排外國家主義
章太炎 反清復明文豪式
譚人鳳(哥老會在長江一代)

日本國族主義到中國變成“排滿興漢”國族主義,到日本的十萬六學生就是革命和翻譯的中流砥柱
1905年在內田良平和宮崎滔天的斡旋下,廣東派和湖南派合作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

誰革命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雖然這些學生在日本受教育,但普遍反日,日本當時身為強國的姿態令人討厭,也令在日本讀過書的他們有深刻體會。

粵川漢鐵路 - 四國借款 - 盛宣懷 - 武昌起義成功
武昌:被抓住的黎元洪、三天後出現的譚人鳳(蟬讓給黎元洪)、在上海思考的宋教仁、在香港灰心的黃興、在美國讀華盛頓的孫中山

攻克南京的宋教仁卻不敢上台,立了什麼大元帥給黎元洪(想給黃興對方不要),孫中山在歐洲到處遊蕩最後才在日本浪人的簇擁下回到南京,然而什麼也沒幹,但他骨子裡是老外所以不會禪讓而最終上位做了大總統(跑到法國搞無政府又回來的張繼君請宋和孫談和)

孫主張美式,宋則要法式的共和,兩派當時擱置,宋認為北伐後再處理就好。大總統提名內閣,但宋始終不能通過,北一輝認為是他堅持支持敗軍的黃興太不正常而樹敵,不過應該還有其他原因。總之他落到什麼也沒有。

孫想和日本三井借款北伐,加上孫一直堅持美國模式(各省自治),原本崇拜他的日本人開始看不起他。而日本始終沒有提供什麼幫助,支持他和袁世凱的共盟國代表各有不同,朝野自己都沒辦法整合。

以上是十月十三武昌黎元洪名義發表排滿宣言,到二月十三南京參議員孫逸仙推選袁世凱之間四個月。日本人除了咒罵基本上沒有給予任何實質性的援助。

袁世凱找了英國和日本支持他的君主立憲,抵抗革命軍所要的共和體制。

最後是宋被謀殺後(陳其美?蔣中正?袁世凱?總之大家都有理由要殺他)他被驅逐回到日本的心情,他建議日本不要和五國一起借款給中國,而應該讓中國從國內解決經濟問題,以免招致中國的憤怒,也認為日本要小心俄國人和香港的英軍來打日本,認為強大的中國,和日本合作,才是日本的希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