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大分流 The Great Divergence》Kenneth Pomeranz

已經寫好二十年不如直接看二十年來的發展。


書中覺得大分流發生在18世紀中,後來大家討論中國應該是北宋最厲害,元朝以後(1300+)就開始不行了,1300中國和西方最富裕的地方應該發展相當。1750後的差距就已經無法用地區差距來解釋了。

1971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Simon Kuznets“社會脫離傳統農業經濟,平均每人GDP成長率持續大於零,平均每人GDP水準逐年上升的現象”:英法1820、日本1870、台灣1910、中國1950(?)

1820:新大陸市場、煤礦開採

歐洲政府通過特許、軍事協助歐洲私人企業開拓海外貿易。歐洲內部軍事競爭的延伸。

黃宗智,內捲化
張泰蘇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Why Nation Fail》Acemoglu、Robinson
廣納型(inclusive)廣泛分配權力、經濟上開放機會
榨取性(extractive)

《制度與通往現代經濟之路:中世紀貿易的教訓 Institutions and the Path to the Modern Economy:Lessons from Medieval Trade》Avner Greif 2006
中世紀的歐洲商人,和地中海地區的猶太社群,發展“非正式制度 informal institutions”促進貿易
歐洲從中世紀晚期以來便發展出“既非國家,亦非血緣“ neither the state nor kin-based 的社會組織

2017
中西在社會組織上,歐洲從中世紀以來依靠的是自治城市,中國從宋代以來卻是依賴宗族。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供給公共財或其他財貨時,促進合作所需的執行成本(enforcement)性質不同:宗族內部的執行成本低,但西方的方法建立以後便可擴大(scalability)

《增長文化:現代經濟的起源 A Culture of Growth: 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Economy》Mokyr 2015
西方的“競爭思想市場“ Competitive Market of Idea
啟蒙時代 Age of Enlightenment 
在中國學得東西一樣,精通數學或創新無法幫助你考上科舉,西方的文人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Letters 跨國文人社群成立以後,新發明在同儕中得到聲望就可以得到私人或官方贊助。中國的贊助制度則掌握在帝王手中。

1,不同國家會想要競爭最好的公民來增加實力。
2,保守勢力協調失靈,彼此分裂,無法一起壓制新觀點。中國的結構太穩定,不鼓勵創新。

知識競爭:不只是國家與國家間,政治分裂的另一個結果是歐洲有不同生產知識的團體,文化創業者,是國家之外的獨立機構。修道院、大學、行會、自治城市,都是新知識的來源。國家要想辦法和他們競爭或合作。

趙鼎新
帝制和內向的國家權力永遠是政治制度的核心,恆定狀態是不會思考制度的設計哪裡有問題,中國人失能期待明君的降臨。當然就寧可買官而不是投資海外新航路冒險或新技術開發。

王健斌
大分流1500左右,歐洲政治分化,中國大一統。明清的中國搞鄉村企業(製造業勞力分散在農村),歐洲因為戰爭頻傳所以搞都市企業(企業遷入城市,城市勞力貴而資本低,想發展節省勞力的技術,行程工業革命的前身)所以宋代製造業科技水準較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