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Nahlah Saimeh

 人人都有可能是兇手

1 殺死妻子,藉口是「不想看到她硬化症的晚年」處理不了。事實是膩了。

2 殺死照顧的老人,拿錢去支持自己的愛錶和奢侈生活。「自戀型人格」。

3 殺死兩個嬰兒。邊緣型人格,不願意承認自己懷孕。歐盟35%小孩是非婚生子女。1950母親殺死新生兒一年150件,現在五萬人中才有一兩件。古代遺棄和殺嬰並不罕見。17、18世紀的美加和歐洲,已婚女子殺害新生兒必須坐牢一年;未婚女性卻會被當作女巫,被縫進布袋丟到水裡淹死、活埋,最好的情況是被斬首。欺騙自己沒有懷孕的女子半數還會繼續來月經。—殺死孩子等於殺死自己體內的母親。

4 殺妻,盛怒下勒死對方。有好工作的正常男人,堅持不能離婚。追求完美,妻子想走就像「拼圖少了一塊」。強迫症,自戀傾向,希望他人受自己命令和擺佈,想要別人的認同和稱讚滿足深心裡的自卑:我不好你也不能好。在最後談判時被譏笑激怒,重度憂鬱症會想「自殺兼殺人」機制下更容易殺人。

5 長時間跟蹤和威脅後,拿槍到辦公室殺了妻子。自戀型人格,自我中心和佔有慾,無法獨處。出軌兩次,道歉不被接受後變得瘋狂,威脅、跟蹤,不覺得自己有錯。沒想過兒子不會原諒自己。「妻子能夠自作主張的能力使他深感受傷。為了鞏固自我價值,必須除掉讓他不斷感到受傷的這個對象。」「在伴侶的拒絕中,這個心裡受傷的人主要感受到的是自己的軟弱、自己內心的依賴、自己無法在少了對方的情況下過得幸福。彷彿被剁掉了一隻手。」

6 「孤癖性人格違常」:沒有過多情感,不喜歡別人展露過多的人類情感。面無表情、難以捉摸、冷淡無情。沈默寡言,表達想法時毫不在乎旁人有什麼感受。幼兒時期受到忽視,親密關係人對他的動靜和需求沒有做出反應,無需和人建立關係。

7 「反社會人格違常」和「性偏好障礙」從小目睹父親強暴母親和姊姊,性幻想都是「女性在反抗的情況下屈服」,但若想到對方得癌或懷孕就會放棄。很難有社會資源幫助他們的性癖好,戀童癖也是。他們往往知道自己會再犯。

8 思覺失調症:認為鄰居對她使用強暴程式而殺了對方。基因有關(先天素質+後天壓力)百分之一的人有,男子一般在二十歲發病,女人較晚。

9 把爸媽殺了的思覺失調。一直認為爸媽在縮小他的腦,就連吃了藥也一樣。

暴力行為除了「瘋狂」,基本上只有兩種源頭:自我價值的膨脹和衝頂控制不良。

奧地利作家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1830-1916):
「如果不以行善之名去作惡,那麼世間的惡就會減少許多」
「大多數的人需要的愛比他們應得的更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