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城堡 Castle》Franz Kafka

城堡的輪廓已經漸漸模糊,如常地靜靜座落著,K始終不曾見到那裡有絲毫生命跡象,也許從這麼遠的地方根本無法辨識出來,然而眼睛仍舊渴望看見,不願意忍受那片寂靜。當K注視著那座城堡,有時候他會自覺像在觀察某個人,那人平靜地坐在那裡,望向前方,並非陷入沈思而與一切隔絕,而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彷彿他是獨自一人,沒有人在觀察他:然而他必會察覺自己受到觀察,但那卻絲毫不曾撼動他的平靜,而且的確 - 不知道這是原因還是結果 - 觀察者的目光因無法抓牢而滑落。這個印象由於提早降臨的暮色而更未強烈,他看得越久,辨識出的就越少,一切就更深地陷入朦朧之中。


K覺得彷彿別人斷絕了和他的所有關係,彷彿他現在自然耶比任何時候更為自由,可以在這個原本禁止他來的地方等待,要等多久都可以,彷彿他替自己爭取到這份自由,幾乎沒有別人做得到,也沒有人可以移動他或趕走他,就連跟他說話都不行,然而 - 這份確信至少同樣強烈 - 彷彿也沒有什麼比這份自由、這份等待、這種不可侵犯,更沒有意義,更令人絕望。

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繁花》金宇澄

滬生說,鄉下人拍上海,就拍外灘,十里洋場,這是洋人天下,跟上海有關係吧。阿寶說,泰戈爾當初來上海,住了一夜,跟魯迅見面,泰老先生對報界講,從日本到了上海,日本是君子國,乾淨有禮貌。記者問,上海呢,上海如何,上海印象呢。泰老先生講,上海嘛,西洋人的天堂,中國奴隸地獄。滬生說,老頭子厲害,眼睛毒。阿寶說,之後是南面人,北面人,大家拍上海,拍夜總會,大腿舞,斧頭黨,黃包車,買買梨膏糖,瞎子擺測字攤,旗袍,許文強根本是香港人,樣樣可以搞了。滬生說,上海真人真事,山東馬永貞,上海白瘌痢,人們不禁要問,已經拍到蘇州河拆遷了,敲房子,拍得一屁股坐到地上,拍到底了,接下來呢。阿寶說,膽子越拍越大,有一部電影,拍文革武鬥,還真配了瓦格納《女武神》,基本硬來了,文革最難得的鏡頭,真不是吵吵鬧鬧,是靜,是真正靜雅...... 後來,阿姐轉了地方,上海電影技術廠附近,天通庵路弄堂,講無名氏小說《北極風情畫》《塔裡的女人》,阿姐一身藍,脂粉不施,玉立亭亭,附近是日本人炸剩的老閘北,七歪八欠水泥框架,已改為棚戶。滬生說,無名氏過於陰暗,不大好聽,書裡寫的人,最後全部要爬冷冰冰的華山,等於是作死。阿寶說,無名氏本人,算是命大,文革後出境,但最近據說,死到台灣了,一生留下名句,我牢牢記得,只有十個字:“我們的時代,腐爛與死亡。”

面對這個社會,大家只能笑一笑,不會有奇蹟,女人想搞懂男人的心思,男人的內心,請到書店裡,多翻幾本文藝小說,男人的心思,男人心理描寫,裡面有不少,看一看,全部就懂了。

好看是好看,雖然上海人愛寫的衣服吃食,我覺得煩,但至少很真,簡直上海似水年華。男女之事,盡是算計。陶陶離婚發現跌下四樓的小琴是心機婊好笑。阿寶和雪芝默默分手也挺好。可惜用黃安鴛鴦蝴蝶夢作結,一本書頓時變得噁心。

186
鍾大師戴了眼鏡,看一看陶陶說,面色樣子,是不太妙了。陶陶說,我黃種人,標準黃面孔。鍾大師說,運勢命相,八字裡已經擺好,桃花多,也沒辦法。陶陶說,大師講過多少趟了,我的桃花,有四到五趟,好桃花爛桃花,這種屁話,多講有意思吧。

267 姝華的信
年紀越長,越覺得孤獨,是正常的,獨立出生,獨立去死。人和人,無法相通,人間佳惡情態,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

342/343
阿寶說,這套照片,肯定是男人拍的。滬生不響。阿寶說,女人的照片,照相機端到男人手裡,還是女人手裡,選擇的角度,味道,不一樣。滬生說,我理解,人人會有故事,人人心裡有想法,只是內容有別。阿寶說,最近來過電話吧。滬生說,比較少,我講的也少。阿寶說,是怕人偷聽。滬生笑說,感情好的夫妻,最怕人聽。阿寶說,我的外地客戶講,國際長途台的接線小姐,做夜班,就是結絨線,比較無聊,多數是聽聽隔洋長途消遣,等於聽廣播節目。滬生說,我以前坐郵政車,眼看別人隨便拆信,現在想想,文字不算啥,夫妻隔洋相思,最有聲色,也最無能,感情好到極點,只一個“想”字,電話裡,是想眼睛,想耳朵,想頭髮,一直想到十隻腳指頭,以為是兩人世界,無所不講。阿寶說,年輕接線員,聽這種半夜內容,其實也是自討苦吃,長期受刺激,如果是收袖口,手裡的絨線針,往往會發抖,亂戳,天亮全部要拆,因此經驗豐富的中年接線員,只聽調情電話,男女關係未定,內容有點複雜,長途台的資深老阿姨,這方面要求完全變淡,夜班只喜歡簡單內容,喜歡聽夫妻相罵,家長里短,互相攻擊,緊張熱鬧,百花齊放,等於聽滑稽戲。

滬生記得,有一天凌晨,白萍來電話說,滬生,最近忙吧。滬生說,還好。白萍說,現在做啥。滬生說,看書,準備休息。白萍說,一個人。滬生說,是的。白萍不響,電話裡有絲絲雜音,白萍說,最近想我吧。滬生說,嗯。白萍說,想我啥地方。滬生說,就是想。白萍說,想我啥呢。滬生不響。白萍說,要我吧。滬生說,要啊。白萍停頓幾秒說,我覺得房間裡,現在有一個陌生人。滬生說,啥。白萍說,我聽出來了。滬生說,啥人。白萍說,現在聽不到聲音了,我是感覺。滬生說,我聽糊塗了。白萍說,糊塗啥。滬生說,房間裡,就是我嘛。白萍說,身邊啥人呢。滬生說,我一個人。白萍說,我看不見,聽見了,床上是兩個人,對吧。滬生說,笑話。白萍說,我感覺,是多了一個人。滬生說,聽錯了。白萍說,前幾年滬生搬出去,我就有感覺了。滬生不耐煩說,我解釋幾趟了,現在有條件,我就借了房子。白萍說,我爸爸媽媽是一直懷疑,滬生,為啥要搬呢。滬生說,我想換環境。白萍說,我聽到了,女人喘氣了。滬生說,不可能的。白萍說,我心情不好了,最近,不會打電話了。滬生還想回答,話筒裡咯的一聲,一串嗡嗡聲。

347 嗲

陶陶說,男人為啥只歡喜鄧麗君。滬生說,為啥。陶陶說,鄧麗君金曲,唱來唱去一個字,嗲,聽不到半句埋怨,其他女人,開口一唱,就是冷嘲熱諷,要死要活,夾頭夾腦,一肚皮牢騷,陰陽怪氣,怨三怨四,搞七搞八,橫不好豎不好,還以為,這是男人最吃的嗲功,妖功,男人吃得消吧,根本吃不消。滬生說,這是個人口味不同了。陶陶現在,火熱達達滾的階段,感覺不一定對,再下去,會有問題的,我對這種關係,一向不看好。陶陶說,不怨三怨四,每一句貼心貼肺的絕品女人,哪裡去尋,這社會,像滬生講的,女人是永不滿足,一作兩鬧,最後上帝發火。滬生說,這不是我講的,是童話故事。

453

小阿姨說,思南路老房子,姐夫應該有份的。阿寶爸爸說,毫無興趣。小阿姨不響。阿寶爸爸說,如果阿寶想結婚。阿寶說,這越講越遠了。阿寶爸爸說,也是現實,談戀愛,就是為結婚嘛。阿寶說,我哪裡想到過。阿寶爸爸說,房子緊張,也許,我會分到房子,但不一定寬舒,因此阿寶要考慮明白,如果是跟這位小妹妹結婚,如果是住進這種人家的房間裡生活,還有啥味道。阿寶不響。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修仙 Making Transcendents 古代中國的修行與社會記憶》Robert Ford Campany

修仙生活:
未能結婚
避免性交
擁有多個伴侶或連續的配偶
結婚但沒有後代
離開或忽略家庭(父母、配偶、孩子)
避免社會交流,別人攀談的時候避免說話
穿著不同的衣服,或比習慣上的習俗穿得少;頭髮蓬亂;身上覆蓋毛髮
帶有某種標記,出遊的時候帶著一種不同的、看不見的行政階層裝備
能夠跨家族、性別和狀態界線自如地進行互動
藐視禮節;在國家職責方面、宴會上的表現粗魯
拒絕官員和統治者的訪問;拒絕接受官職
以看得見的、聽得見的方式戲劇性地拒絕官員和統治者進行管理的嘗試
持續的旅行,沒有固定的居所

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印度有個故事說......一個英國人,聽說世界就是一個舞台,而這舞台建在一頭大象的背上,而大象騎在烏龜的背上。他問:......那麼,烏龜底下又是誰呢?另一個烏龜。那那個烏龜呢?“啊,大人,在那只烏龜下面,就是一只又一只的烏龜啊!” 追尋修仙的過程中,不論我們挖掘得有多深,我們看到的除了法術和觀念,絕大部分都是文本,各種版本的、各種用途的文本 - 那下面,就是一層又一層的文本啊!但就是它們,維護了整個世界。


脫離
1)脫離祖先崇拜,如果不死的話,那也就不會成為祖先,也就不用接受祖先享用的供奉
2)逃脫可怕的官僚式的冥界,不用受它的控制
3)能夠獲得足以升天的資格,能夠在天神的體系中某的職位(無論是否願意)

方術
- 暫時性的隱身、自我隱蔽。穿透表面和牆壁。長時間待在水下。散發光芒。轉化為其他形狀。乃受極端的高溫和低溫。輕鬆抵禦物理攻擊。
- 極為長壽。高齡但看起來很年輕。返老還童。
- 身上有翅膀或羽毛。化為鳥型和變回人形。感知遠距離的事,改編遠方時間的結果。
- 飛翔。飛天。完成長距離的位移(包括賦予其他人這項技能)。同時在多個地方出現分身。
- 致幻:跨類別轉化物體。控制火、雨、水流、雷電等其他天氣氣象。獲取非當季的新鮮食物。
- 預測。起死回生。
- 屍解

外型
- 方形的瞳仁。不像任何一種生物。身體沒有影子。性別轉換。極端的性別模糊。

飲食
”辟穀“,避免主流的膳食,脫離官方控制
避免酒和肉類
攝入草藥、真菌、礦物、罕見物、丹藥、“露”
靠唾液和氣的循環生存
不會感到飢餓(作為養生法的效果)

生活
- 獨自居住、住山上、洞穴、塔裡、微縮空間中(葫蘆)
- 一直在遷徙中,過雲遊的生活,沒有固定居所

對非人類的控制
- 不因動物的襲擊而受到傷害。能控制和命令野生動物,傳遞物品,理解他們的語言。
- 控制鬼的活動,影響鬼的命運
- 消滅惡神,假扮成神的魔,破除民眾的崇拜
- 矯正當地神不正確的行為
- 路過廟宇的時候無需提供祭品也不會有不好的影響
- 受到山中靈怪考驗的時候不會動搖,能夠承受魔的攻擊
- 路過某地的時候會受到當地神靈的尊敬
- 熟知看不見的神靈的世界
- 調度聽從指令的靈,得到靈的幫助,靈能夠守護他們,為他們提供補給
- 驅趕魔或鬼(作為治療的方法)

修仙和家庭之間有衝突,仙與皇權間也有衝突。君權是一整套宗教體系,維持、控制人們與鬼神之間的關係。它和合法性與星辰、地球的運行有關,天地之間的徵象被採集解讀,作為天意的信號。君王通過神靈的支持統治子民,並從神靈的支持中獲得統治的合法性。神靈支持的信號需要小心收集傳播,還得以祭祀的形式提供儀式性的服務,定期祭祀時國家的義務,代表人民祭祀鬼神是最核心的,獲得合法性的方式。漢元帝 49 - 33bce,86個省級行政區中有167座宗廟(祭祀皇家先祖),176供奉離去的祖先,墓室中需要一天四次供奉食物,廟需要25次祭祀,包括獻祭。

天子靠封蟬變成仙。

隱居養志。

350 bce
列仙傳 79 - 78 bce 西漢 劉向 / 25 - 220 東漢 
神仙傳 283 - 242 晉朝 葛洪
拾遺記
十問

敘事
Barbara Herrnstein 敘事是一種典型的社會交流,如果我們將其視作“一個孤立的文本、結構或其他與背景無關的存在”,那麼一些信息就會被丟失。這些信息包括 
1)一個故事的版本、例子、陳述,不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都是特定敘事者針對某些聽眾表演的,而不是脫離特定情境存在的“結構” 
2)“每次敘事(包括人們推測來自更早‘源頭’的差異很大的‘版本’ - 事實上,她質疑特定情節是否真的有更加基本的、孤立的版本)都是在特定的社會條件和約束下形成的
3)每次敘事“總是(至少)包括兩個部分,一位聽眾和一位敘事者
4)正如所有社會交流一樣,每個部分都需要受到激勵才會參與......每個部分都必須要有興趣才會講述或傾聽這個敘事

“社會生活本質上是通過交換和共同創造故事來進行的。”

生活著的人們的生活本身就處在敘事中,並通過敘事框架來生活。敘事所影響的不僅僅是沒有任何敘事性的生活原材料,它是生活著的生活的本質。

Cheryl Mattingly:敘事不僅僅是經驗的。在某種意義上,經驗是敘事。我是說,敘事並非針對它所描述經驗的事後模仿;相反,故事和經驗之間的密切聯繫來自行為本身的結構。多種社會行為(包括治療行為)是由表演者組織、塑造的,從而呈現出敘事形式。所以,敘事和經驗是同源性的關係,而不是參照性的關係。

“敘事能夠模仿經驗,因為經驗包含著敘事的種子。” 
“不能說過去是怎麼樣的,我們應該說,過去在重構中被製造出來。” The Narrative in Psychoanalysis 

有關僧侶的描寫 John McRae:正因為不真實,所以才更重要。僧侶文學的內容不應當按照簡單的新聞式的準確標準,通過‘這件事真的發生了嗎?’加以評定。因為任何發生了的時間、說過的言論都是零碎的事實,它關乎一小群人,某個假定的時間點;而接著又將由數以千計的人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參與僧侶傳說的創造。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 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V.S. Naipaul

印度三部曲最後一部。最後那本的序批評之前他筆觸太尖銳,說這本就好得多。這本他的確去了更多地方,聆聽、訪問、寫下。他自己的部分少了,筆觸變得死氣沈沈,閱讀的時候幾次都腦子缺氧(可能是我的問題)但的確能感覺到深不可測的歷史和人民,在擁擠的世界裡每個人都緊抓著自己的信念,宗教、傳統、職業...... 什麼都好。一種往事不堪回首,未來更難以想像的感覺。

Culcutta Marwari(business people)
提箱仔(為英國企業做事,在公司和俱樂部來去的優差)
Naxalite - 農民起義,變了很多次的共產主義,今日仍有的毛派
勒克瑙王公 什葉派(Kasari 裡和英國人對打的穆斯林人)Urdu,Badshah bagh
Hotel Liward / Leeward 他62年去住了四個月的 Kashmir 水上旅館

他的正統信仰是他唯一能夠依附的純正東西;他無法設想沒有它的日子要怎麼過。它是嚴格的信仰;在其中沒有電視,沒有讓異端存在的空間。它的許多教規和慶典及禁忌都是讓安瓦的世界得以完整的一部份。去除掉這信仰的一項規定,其他一切都會不保;一切都可能開始瓦解。譬如說,穆斯林男子應該蹲著小便;安瓦的一位同事後來告訴我說,他堅持在工作地方的現代尿斗上使用者中姿勢小便 - 雖然那頗折騰了他一番。

許多年來,甚至在我1962年初訪期間,人家總是說加爾各答正在死亡,它的港口正在淤塞,它的老舊產業正在衰落。但加爾各答並未死亡。這城市沒什麼建樹,但它還是生存了下來;先前的語言開始有誇大其詞之嫌。現在我想到,或許這就是城市死亡時的情況。城市不是怦然一聲突然死亡;城市不是只在被遺棄的時候才死亡。或許城市是在這種時候死亡的:當每個人都在受苦,當交通這麼麻煩,以至於有工作的人因為受不了通勤之苦而辭掉她們那份有需要的工作;當沒有人享受得到乾淨的水或空氣;當沒有人能出門散步。當城市不再有城市所提供的愉悅、不再有令人興奮的視覺享受、不能再寄發人們的企盼,而只是人口過多、大家受苦的地方,或許,城市就在這時候死亡。

......1946年發生了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屠殺。這些事件標示了這城市步向死亡的開始。翌年,印度獨立,但國土分割了。孟加拉也分為兩半。大量印度教徒難民湧入加爾各答,在這裏簡宿為居;而調適能力還不及歐洲百分之一的加爾各答從未真正復原。往後會有一些重大成就 - 特別是薩耶吉 Ray 的電影,但這城市的輝煌時日已成往昔,這城市的所有知性活力都已經消散。可以說,一旦英國人離開,這個英國人建造的城市 - 在夜間其壯麗仍像幽靈般閃現 - 就開始死亡。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奈波爾的作家論 A Writer's People》V.S. Naipaul

父親 44/45 

我常常要求父親寫下他小時候的故事。我想知道那些故事。他從小就失去父親,幼年被寄養在不同的親戚家中。他不時會告訴我一些他小時候的可笑片段,卻從未寫下任何有關童年的故事,也始終沒有對我完整敘述過他的童年,所以我一直不知道父親小時候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寫作本來就是種傳統的地方,自白式的自傳或許屬於其中一種型態,那麼父親也許就不會因為害羞而沒有留下自己的故事了。可惜那種類型或其他任何寫作型態,在千里達都找不到讀者。在這個曾經出現各式各樣殘酷行為的地方,寫下自己親身經歷的痛苦,必定會成為眾人嘲弄的笑柄。1945年,西班牙港的電影院放映集中營中飽受虐待者的紀錄片時,廉價席上的黑人又叫又笑。或許這樣的舉動 - 不見得完全出於恐懼與悲傷 - 正是奴隸時代伴隨著邪惡的懲罰所出現的行為。

母親 157
母親造訪她父親故鄉的旅程紀錄,到此結束。母親無法說完聊了一半的話,不知道如何面對在茶杯中攪動糖粒的手指。曾經以為消失不見以及無法觸及的神話之國、完美之地,讓母親啞口無言。

甘地 211
甘地本身是多種經驗的綜合體。他身上充滿了從各處擷取來的生活經驗:母親對齋戒與刻骨生活的熱愛、英國的普通法、羅斯金的勞工思想、托爾斯泰的俄國宗教夢(托爾斯泰是二十五個孩子的父親,其中十二個小孩的母親皆為農奴)、南非的監獄規定,還有曼徹斯特的不吃早餐協會。甘地強而有利的政治路線(不論在南非或印度),表面上是先前所有經驗的整合,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的過往經驗彼此並不相稱,也稱不上不可獲缺。簡樸生活對南非的印度運動沒有用處,對托爾斯泰農場上的學校也沒有好處。農場上所有人都必須耕田種菜,結果粗活幾乎全落在孩子身上,他們要伐木、挖菜,還得負責搬運。孩子完全不喜歡這樣的勞動。

印度 242
印度沒有屬於自己的判斷方式,她現實又唯物。印度作者及其作品最為人所知之處,是其得到的預付版稅與得獎紀錄。鮮少有人討論一本書的實質內容、文學特質或作者觀點。印度媒體仍不斷傳頌著印度寫作是印度現代較大的成就,但在印度,文學批評實際上仍未被視為一門藝術。一本印度作品最重要的評論仍然來自國外。

《東遊記:耶穌會在華傳教史 Journey to the East 1579 - 1724》Liam Matthew Brockery

研究取材自Ajuda Library(皇宮裡的古老圖書館,我去過那個)、Rome 

Part 1

1/ 16-17 century 文人傳教

沙勿略 Francis Xavier 1506 - 1552 
1609 宣福禮
1622 聖者

葡萄牙省教區一部份的中國教省(巴西、印度、東亞三大教省)

羅明堅 Michel Ruggieri (1543 - 1607) Italian 
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 - 1610) 1582 到中國
巴范濟 Francesco Pasio (1554 - 1612)
金尼閣 Nicolas Trigault (1577 - 1628) 1611 到南京,1618 帶著大批圖書和而是多名來華傳教的傳教士,其中有鄧玉函、羅雅谷、湯若望、傅汎際

2/ 中國、澳門、日本 原本同一 Region,1720才脫離日本
3/ 1730 - 50 葡萄牙沒落,明清之間,宗教陷入混戰,信徒平民化
4/ 1760 - 90 耶穌會成熟
5/ 1692 康熙容教令 1723 雍正禁教令

Francis Xavier 1506 第一個到東方的先鋒
創立 Jesuit 1540
Portugal King Joañ III

天文學 南懷仁 Ferdinand Verbiest (1623 - 1688)
1700 有20萬信徒
當時歐洲的天主教 - 靈性復興、反宗教改革

Early 16 century Goa 大主教
Late 17 century Pope 建立傳信部(越南/印度/中國)
Rome destroy what it can't have

湯若望 Johann Adam von Bell 1592 - 1666

1687 法國耶穌會在日本長崎
Xavier 1549 到東方,1552 上川島
1579

1555 Melchior Nunes Barreto 1520 - 71 到廣交會,勒令不能停留
1557 到澳門

義大利人 Alessandro Valignano 1539 - 1606
1573 Mozambic - Miyako Island

羅明(義大利人,Goa - Tamil - 35 when arrive China)
1580 - 82 廣州行館,會說粵語,和二廣總督做朋友,獲贈肇慶宅第

利瑪竇 1583 開始做朋友時穿僧袍,靠數學和天文學靠近官員
日本出事,大批傳教士撤出 Goa 神學院和長崎

傳教文人 1595 - 1600

用文人身分傳教,從有知識的文人和官員下手,為保安全,想認識皇帝
利瑪竇上京,剛開始只到南京,用地圖、地球儀、菱鏡、歐洲書籍和油畫做贈品
文人信教最大的阻力是不能娶妾(老年文人較願意加入)和要跪著懺悔

1601 利瑪竇終於到北京見萬曆
1605 中國信徒不到一千(他變成“天學”)

日本上百萬,1587 豐臣秀吉反耶穌會,當時日本有30住院,123傳教士
1608 日本教省獨立於 Goa
1614 日本教士被德川幕府驅逐

1616 - 23 南京教難(和山東白蓮教有關)
1618 滿入中原
1619 從日本教院分開
1621 相對平安,一群人聚在澳門,總算有空可以訂下規則(在華傳教的“禮儀之爭”):
1,科學可以但不是所有狀況都可以
2,暫且讓新官員敬孔,雕像在家中離祖先牌位“較遠的地方”
3,不向新教徒講歐洲天主教全部的宗教義務
1623 重開教區,重新出發,開闢住院,地方太大,大家開始各行其是
建議帶“大砲”技術給皇上,印很多書
討論“上帝”“天主”用法,日本用拉丁Deus直譯。
明末戰亂,大家心靈空虛直接找老外

1630s 明朝完蛋
1639 只有25個神父和5個助手
1644 滿人佔領北京。叛軍四起 戰爭、叛軍、饑荒、自然災害,亂世對傳教有利
沿海地區傳教最有效果,儀式和禱物和佛教相同,傳教速度太快,沒人牧養
需要錢賄賂,裝修,出版

“按照歐洲宗教體系長久以來的傳統作法,把錢投進澳門的內地的房地產業”

荷蘭東印度公司奪走麻六甲,又少了一個收入來源
Dominican + Franciscan 搞砸日本後又來搶奪中國教區,在福建上岸,一般教徒分不清,惹人厭
(西班牙人,based in 馬尼拉)
在耶穌會這邊一百多年的“禮儀之爭”還沒搞定,法國本地Jansenist鵲起
利瑪竇堅持“儒家思想是政治學而不是哲學或宗教,核心是無神論“

1641 - 50
1642 33 萬人民葬身開封,為了淹死李自成
1645 張獻忠在四川

兩手政策
1659 耶穌會曾到羅馬希望教廷派兵幫忙明朝,當時的明室是永曆 1646 - 1662
福建有畢方濟 / 隆我帝
北京有湯若望,順治 1644 - 1661,1645湯若望加入欽天監

1651 - 1663
大戰之後,耶穌會如“活死人”,1645:23神父,4助手,戰後剩下12神父,死傷慘重

Portuguese Restoration 1640 - 68
Dutch got Goa
1650 大傳教

Chap4 成功的苦惱

1665 湯若望死刑,曆獄案,Canton Exile
順治死,鰲拜上,以湯若望靠天象“算錯日子”為藉口下獄
1668 康熙,恢復欽天監,炒楊光先,南懷仁已逝
1679 赦免湯若望,回住院
1688 神父只剩17人,年事已高,有日籍神父沒有中國當地神父

Modernis / Elelers 在歐洲寫了很多有關中國的書
1615《基督教遠征中華帝國史》金尼閣
Louie XV 派法國人,法國耶穌會教士加入靈魂戰局

1691 杭州出現反天主教的小官
1692 康熙下“容教詔令”
1696 大復興,人口太多,羅馬給的“宗座代牧”決定權,人口大多出現在1692“容教”後
在中國的教士 Nationalism over Jesuitism, became competitive 
法國教士想獨立,謠言四起
耶穌會一直想在康熙皇上面前裝作沒事,法國卻把消息帶回

1704 Clement XI 禁止“中國禮儀”,敬天和牌位
1705 派出宗座視察員 Antioch 宗主教,這位35歲的“神父多羅”見康熙後變成外交災難
聲稱教廷要派“傳教總管 Missionary Administrator”,此刻的康熙在1703年南巡發現鄉下有很多神父嚇了一跳,康熙說他要自己選,多羅拒絕
1706 將多羅送走(多羅認為是翻譯的 Jesuit 的錯,其實不是)Rouleau 被軟禁,1710死在澳門

康熙派兩名代表和 Clement IV 告狀,船還沒到就沉了

1706.12.17 康熙要所有教士發誓才能領“票”留在中國:發誓不回歐洲和利瑪竇看齊(接受“中國禮儀”)
1707.02.07 教宗宣佈禁止中國禮儀
1707 - 08 大部分其他教士被流放(31傳教士,10助手)
1708 教宗對耶穌會生氣
1710 - 24 傳教士不願意再到中國,各地異端教派出現
1714 山東
1708 - 17 耶穌會教士成為皇家繪製地圖者
1715 派郎世寧(1688 - 1766),Goa/Lisbon 支持耶穌會
朝廷:法國和葡萄牙教士亂鬥,希望和平的德國教士感到憂慮
1722 康熙亡
1723 雍正上台,禁教令(威脅教士說,看威脅儒教的 Tibetian Monk 死了一千人)
1724 教士全驅逐到澳門。留下的變成宮廷技師和畫家
1773 教宗下令打壓耶穌會
1826 最後在朝廷工作的外國人也去世,朝廷對科學不再有興趣,直到大清滅亡

(Congregation Missions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7月21日),教皇克雷芒十四世發出敕令 Dominus ac Redemptor 「吾主救世主」,解散耶穌會。於1782年起在華傳教事務由遣使會受命接管。1949-1952年,外國傳教士都被驅逐出境。而大多數的中國籍會士都留在大陸,人數約有150位以上。南昌總主教周濟世(Archbishop Joseph Chow)由於拒絕擔任愛國會領袖,而被長期監禁,直到1972年死去。)

Part 2

教育

1622.03.13 教宗 Gregory XV 宣布沙勿略 Xavier 為聖徒。有露天歷史劇演出。當時派到東方的教士是耶穌會的初級會士(來自歐洲大批應徵者,他們在各自國家憑藉一些技能而小有名氣),任命者是對中國沒有直接認識的教省級長和總會長,前往亞洲時處於知識形成的中間階段。海上航行中只有一半人員在航行中生還(1518-1712的傳教士損耗估計),許多生還人員一到中國就逝世了。

耶穌會士在歐洲的訓練是語言結構分析能力、邏輯論證能力及理解抽象哲學和神學概念的方法 - 思維上的靈活性。初級生是十六七歲的青少年。他們在航海途中而不是神學院裡學會在壓力中照顧別人和利用有限的物質資源,目睹同伴飽受飢餓、死亡和疾病的折磨,還有士兵、水手和冒險家的誘惑。

1665 葡萄牙教省向羅馬教廷遞交人員名單(人力資源報告),含有600多神父和助手的姓名和個人評估。人力資源報告有年輕、健康狀況、入會時間、學術背景和事工。五個標準:獨創力、辨別力、審慎度、實際經驗、學術級別。每位成員有個精神狀態描述:樂觀、憂鬱、易怒、冷漠。

李西滿
穆若瑟(Lisbon,Coimbra 神學院的176耶穌會士之一)
徐日昇(Braga)

耶穌會三個學術週期
1,兩年的人文學課程(六七歲就開始讀寫教育,拉丁和希臘語法十四五歲完成,開始讀羅馬與希臘詩歌散文:西塞羅、維吉爾 Virgil、Homer、Ovid、Horace)
2,讀書修士 Scholastics:一學年的邏輯學,最後要通過決定性的考試,再來是亞里斯多德自然哲學和形而上學的著作講解。考試失敗的學生接受靈性助手培訓,學習道德神學、講彌散和聆聽懺悔。來華傳教士還會繼續學習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數學)Sacrobosco 的作品和 Aristotle 《論天 De Caelo》了解天文學。
3,神學學期:最初兩年是道德神學(聆聽懺悔和解決良心問題)和決疑論,最後兩年是思辨神學。這時候差不多二十歲。結束後去學院外的學校教兩三年拉丁語和哲學課程。結束時差不多二十五歲。某些人在Goa聖保祿學院完成。

兩年社會人文學,三年哲學,四年神學。

同學氛圍:創作散文,寫諷刺短詩,演講,辯論。
1616,教團團長龍華民提醒來華傳教士的科學知識水準(配合朝廷需求)
1720 被驅逐的日本耶穌會士把入華的弟兄趕出耶穌會的澳門神學院。
1730 朝廷需求降低(曾要會士修撰皇曆明朝快完蛋),平民需求增高。只有在北京的傳教士需要高級科學技能。

初學期三年而不是一年,第三年投入傳道、朝聖、醫院工作、教授教義、聆聽餐會、低級雜務。然而他們往往在印度或澳門渡過最後一年,有時還會被免除。等待期間通常都儲備豐富的教學經歷。

向耶穌會會長投“赴印請願書”葡萄牙外的其他歐洲教省甚至要多次請願才能前往里斯本。Evora 和 Coimbra 的請願書更容易被批准。來自海外教省的“年信”在用餐時間被大聲讀出。在歐洲的耶穌會士用來“重振天主教而非取代”:教導教義,法贖罪卷,聖像和聖器,聽大量懺悔。

沙勿略變成聖徒,渴望殉難,1597日本血腥教難之後出現在東亞教團的光榮死亡傳說。《羅馬殉教史 Martyriologium Romanum》也是進餐時的標準食物,更多人想拋頭顱灑熱血。然而非常難被選中:1640-60 Netherland-Belgium 教省,90位寫了兩百多封請願書,只有八位被選中。

17世紀日本熱潮退去後(都是想去殉教的),中國熱開始。麥安東在 Coimbra 神學院漫步時說“哦,我多麼想成為中國人!”將明帝國從淤潭改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德花園。” 

從里斯本出發的印度船通常三月出發 the naus da India. 1630後傾向將優秀人才留在葡萄牙。得當心和船上的貴族、水手和冒險家合作(不諳水性的貴族船長和水手吵起來最不得了)。上船十人到十二人一組,三分一的神父和剩下的讀書修士和助手,其中一位性格溫和的神父是會長。嚴禁在船上學習,因為船艙空氣不良往往會導致死亡。

李諾瑪1585聖地牙哥號在非洲東海岸擱淺,遭劫然後徒行兩個月才到最近的葡殖民地。
魯日滿、柏應理得赤腳橫跨印度。

學習語言(副省成員認為漢語音節短小,更像一種鳥語而不是人類的語言)

中國學術水準能和“歐洲最博學的民族”媲美。

陸若漢1624年說“聖徒保羅的處境要比耶穌會士輕鬆一些”,除了語言還要熟悉亞洲各個古老教派的謬誤。1720終於有了西式漢語學習計畫。

1579 范禮安令羅明堅全力學習語言。羅馬總會長1587肯定這個政策,要求讓傳教士多學習語言。
17世紀澳門命運靠傳教士在廣州和北京斡旋。聽到常人也要學15年才能看懂書面文章感到很振奮,但學的“官話”澳門沒有人懂。1581羅說自己能看懂一萬五千個字了,將漢語翻成拉丁文:編寫了世界地圖 mappa mundi,教義問答書,諸聖之花 flos sanctorum,一本懺悔和教義手冊。

1582 利瑪竇和巴範濟加入教團(1579年福建的語言小書《千字文》)在肇慶學習
郭居靜 Lazzaro Cattaneo(1560 - 1640)西西里出身,“聲樂知識”幫大家搞清楚漢語聲調,創造出重讀體系來抄錄中國用語。利瑪竇北上後,仍相信新來的教士要學會口頭官話、書面漢語、儒家經典,之後可以自己讀《四書》。

1590 澳門神學院 / 天主之母修道院 the Colegio de Madre de Deus 傳授這些國家的語言和習俗。1590 - 1710 因為澳門和日本的聯繫,教士一旦進入中國後就出不來。1614年後澳門充滿流亡的日本教士,“學院裡到處都是多疑和沮喪的神父”,1619副省成立,南京教案(1616)後1623再從澳門和杭州隱居處重出時,將教學計畫從澳門轉進明帝國。(1623 金尼閣帶很多新人來)

1580日本會士就開始接受日本人為助手,教歐洲同事日語。“澳門子嗣”(混血兒和澳門出生的基督徒)投入語言訓練,變成華人助手。這些愛讀書的人讀起中文來,又“提供了知識慰藉” - 孟儒望 João Monteiro 

羅馬要求有一定的教育計畫,李瑪諾(1622 - 24 研究)四年學習,三階段:六個月學官話(風俗習慣),一年半跟隨耶穌會(澳門助手)讀儒家經典(歷史、哲學、法律專業知識),最後跟隨一位華人師傅寫作訓練和閱讀。學習官話在晚明江南很有用處,對村莊傳教則完全沒用。(托缽修士在馬尼拉的福建華僑那裡學了方言)。“禁止神父在休息和睡覺時間學習”,兩個月假期,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不許任何學習。(1630的現況讓這種學習方法被拋諸腦後)

“學生有音樂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神學家,都是高等科學裡的大師,不要輕易激怒他們。”

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五經裡的《尚書》,可以讀《易經》,但要慎用。《詩經》《禮記》《春秋》文章則“對我們沒用”(華人師傅,江南有一堆)。“學生要牢固掌握”文人流派“的基本學說,注意文人理解創世、世界盡頭、人類本質和靈魂本質的方法,以及其他所有有關中國哲學的知識。”(用朱熹和張閣老的集注)

“教育計畫”規定每個禮拜有兩次寫作風格課,還規定在這些課堂上不准教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章法”。助手和神父有一樣的語言能力(只是沒有一樣的舉行儀式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白皮依者臨死前的簡短教理問答”。

1621年的嘉定住院(官員的私人宅邸裡)變成語言中心,1631,提供者孫元化被指控叛國,1632被定位煽動反叛崇禎帝而斬首,耶穌會士隨之離開住院。之後在不同地點變成分散型教學。

潘國光,西西里來的神父,在個人四書上(如今在羅馬耶穌會中央檔案館)寫滿拉丁文、葡文、羅馬文翻譯的官話,有時甚至有義大利語。

明清交際,文人傳教變成平民,牧靈的“洗禮、懺悔、傳教”比較重要。

當時的語言學習也開始有拉丁文版的《四書》(《中國賢哲孔子 Confocius Sinarum Philosophus》《大學》《論語》(1662 《中國智慧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isdom》《中庸》《中國政治倫理學 Sinarum Scientia Politico-Moralis》(廣州1667,果阿 1670)

1664 曆獄案,被囚廣州。1680開始助手充當新來傳教士的“漢語語言和文字師傅”。
1691萬其淵神秘消失(沒教完何大經漢語......)

北京還有滿語師傅
1670 - 90 官話速成課外加四書讀物。(法籍耶穌會士加入,情勢緊急)

穆若瑟在17世紀末寫了一本“學習難度較大的漢語口語唯一真正速成法.....適用於培訓傳教士“
The True and Only Brief Method for Quickly Leaning to Speak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by its nature is very difficult... For Use in Training Missionaries:內含一本語法教材、詞彙表、懺悔手冊,省略與施洗和懺悔沒關係的內容。直接掌握大量勸戒信徒虔奉天主的短語庫。

Francisco Varo, a Dominican who worked in Fujian Province, wrote a grammar in the 1680s, titled Arte de la Lengua Mandarina 萬濟國

一本中文術語詞彙表末尾有一短章叫“和中國異教徒辯論時神父必備的‘四書’語句。詞彙表總共只有五頁,摘錄《大學》和《中庸》的語句,用漢字和葡文拼音化抄錄,附有葡文解義。視察員張方濟很快發現1690的新來教士不願意學習漢語和哲學。

多羅帶著教宗1905來到。在朝傳教士蘇霖1705用中國猶太和穆斯林社群的資料,提到天和上帝是 Semite 的上帝,可以令地會者相信副省教堂裡懸掛的“敬天”不是偶像崇拜。但為時太晚。

傳教事業


1,平民接受的過程,風評最好的利瑪竇:從(廣東)住院開始,出版品,科學儀器,吸引好奇的人 - 經由商人風評傳到江西,1590北上,其他住院的人在二十年後決定被動轉主動
2,中國傳統信仰:佛道儒三位一體,或“salvationist”
3,龍華民在周邊鄉村:派助手出去廣告 - 進行儀式 - 洗禮後送聖像、念珠、聖名牌、耶穌面像、羔羊吊墜
4,1600 蘇若望《天主聖教約言》,7頁或13頁闡述簡單教義,被人笑太簡單,1631金尼閣去歐洲帶了一堆書回來
5,佛教和道士也去上海拜訪郭居靜神父,“在中國,人們對宗教儀式的評判主要是看它們傳遞超自然力量恩佑的能力或制服超自然力量的能力。
6,不讓道士僧侶出現在葬禮上大家覺得你不尊重祖先
7,龍華民遇到的挑戰:1/處處都是佛像。2/禱物被看成祖傳遺物。3/河南洛陽恒帝 147-167就已接受佛教
8,對中國來說這個外來宗教的道德約束過於嚴苛,譬如十誡。“休掉小妾,放棄高利貸的利潤,棄絕算命,扔掉偶像”
9,吃齋的傳統很難放棄
10,鄉下人看到豪華的聖像(油畫)會很驚訝(建議不要用耶穌受難像,還有人傳畫像裡是神父本人或是神父的祖宗)
11,東西差異:創世論(盤古)、輪迴、處女生子
12,中國人熱愛神蹟和聖物(relic),trade route (1639 葡萄牙與日貿易突然斷裂)不順時會在當地製作,也有人用寫春聯的方法寫
13,聖所:聖壇、神像、香火、包括十誡和善功在內的碑文
14,佛珠祝聖成念珠,寺廟改造成教堂,

組織

1655 ,連年戰亂,中國副省只剩 17位神父和3位助手,高齡白髮,每個人負責“王國一樣大的行省”,上萬信徒。傳教士助手、傳教員背起重擔(洗禮、勸戒教徒、教導基督徒家庭孩童教理問答的權力“,發展”會社模式“。有“會長”帶領和祝禱。主要活動:團體禱告、詠唱、討論。

分成十人一小組。也較不會被官府看上(像白蓮教)。城市住院只有男信徒可進。1620開始的女教徒聖母會。1643 -58,聖會組織從30個變成120個。17世紀中逐漸以家庭宗教為主,1660用同樣模式辦了“天神會”(兒童),練習問答。

神父和助手 - 傳道員 - 會長/組織型聖會的領袖
-神父被逐出時,傳道員相互監督

“華人的魯莽、僕人的憂愁和眾人的鄙夷。”
“負責眾多教堂帶來的焦慮、許多信徒的放縱、一些人的叛教以及異教徒的對立。”

1770,60個傳道員都是“聖方濟各會”的成員。17世紀末,華人教徒成為天主教發展的動力,不再需要太多神父。1748兩位西洋耶穌教士在蘇州被捕,手中有“會社”組織的腹部圖,被當作圖謀叛亂,處以極刑。

苦難會和慈善會

衛匡國《中國新地圖集》《韃靼戰記》,1660在杭州蓋聖所。
十六世紀末靈修團體代替職業型團體,也是天主教改革運動的特點

靈修、教義、儀式

1609 北京聖母會(第一個靈修組織)有慈善機構性質(助葬、濟貧)利瑪竇擔心中國化,叫大家別吃東西。1625朝廷對東林黨的鎮壓讓耶穌會士不想繼續成立靈修團體。1630積極成立男/女聖會,每月懺悔、參加彌撒、聽講道。同時期苦修團體也開始蔓延,有鞭撻禮,第一個是1636年在杭州的苦會,“苛刻程度令人恐懼。偶爾還是要控制擴張免得走樣。1670耶穌會士返回牧群才開始把教友組織標準化。

中國的 Terms Controversy 讓金尼閣自縊。
不同地區不同挑戰,加拿大五大湖區印地安有苦修傳統,中國不可損傷髮膚;南美語言容易學。
1630 巴拉圭,傳教士和西班牙人以及 Paulistas 之間因 Guaranis 產生衝突。
上海徐光啓舊宅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