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體系的破裂
1 香港是孤立和特殊的政治體,工部局卻是東亞所有自治體的源頭和範本。漢口和其他城市的中外會審制度是上海會審公廨的嫡系子孫。在沒有歐洲人主持的法庭上,華人的生命財產很難得到保障。英格蘭的鄉紳和商人包圍了英格蘭的財產和自由,在英格蘭之外,殖民主義包圍了東亞紳商財產和自由。他們一旦脫離了殖民秩序,就訊速遞回到了他們從未遠離的黑暗當中。
2 “殖民主義體現了自有秩序的擴張,但文明的餘燼只有依靠外援的熱能才能回暖。末期文明只尊重赤裸暴力,內心深信一切文明價值不外乎文人的諂媚,失敗時狡詐地希望借助敵人的原則捆住敵人,自己卻暗中鄙視敵人的天真和輕信,一旦直接暴力的威脅解除,他們就會原形畢露。在畏威而不懷德已成公理的社會中,如果不夠殘暴,就會收穫暴君的污名,反之亦然。”
二 遠東體系的破裂
1 華盛頓會議 1921/11 - 1922/02《九國公約》
2 蘇聯外交人員和貿易人員部份都是喬裝打扮的特務或地下工作者,借助領事館、商務辦事處和文化辦事處,完成初期的病毒感染工作。
3 日本泛亞主義:孫文革命早期靠日本的玄洋社(後來的黑龍會),大正民主拋棄了孫中山,導致孫落入在歐洲失敗的列寧共產國際掌中。
4 列寧的革命/間諜系統:1 全俄肅反委員會(後來的 KGB)2 托洛斯基的紅軍參謀總部第四局,以對外間諜活動為主,不參與內部鎮壓 3 共產國際匯集全世界的革命浪人,提供資金、訓練、白手套
5 共產國際主席季諾維也夫:統一戰線就是在沒有手槍可用,又必須消滅敵人的情形下,就要製造一個擁抱敵人的機會,在擁抱中用雙手扼死敵人。
6 吳佩孚、張作霖都不願意討好俄國。1923 年俄共接受“全力支持國民黨”的政策。後面又資助了內蒙的馮玉祥。
三種革命外交的競技場
1 杜月笙和黃金榮青幫都曾和共產黨聯絡,史達林不想共產國際坐大於是和蔣介石合作,用蔣介石“掃共”掃走另一批共產代言人。
2 蘇聯軍官輸入一戰軍事技術和共產國際的社會性戰爭技術,超越北洋系直接(段祺瑞)或通過日本間接學到的十九世紀末普魯士軍官,階級鬥爭將所有平民變成軍事目標,隨時可發動超限戰。不再是紳士正義之戰,不按牌理出牌。
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遠東的線索 西方秩序的輸入與中國的演變》劉仲敬
3 濟南事件對日僑執行酷刑
4 1927-1930 蔣介石和英國和其他國家簽訂新貿易條約,中美《貿易協定》結束了自由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日本則是條約破壞者。
5 Free City Of Shanghai:1930 取消租地居民的地契,挑戰了1854年的《土地章程》,1935 開始對租界華人收所得稅。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終究結束上海的命運。1929 列強放棄武器禁令,德國借錢又賣軍火軍工,促成 1937 年戰爭爆發。
6 “共產國際在三零年代的實驗,給人類的憲制演化留下了兩大遺產:幹部 - 群眾社會和特務政治:前者消滅的吞噬了城市資本主義社會和鄉村宗族社會,給蘇聯發明的超經濟剝削技術提供了用武之地。工人和農民解除了事業和奪佃的威脅,得到了強制勞動和軍事管理的保障;後者替大地了吏治國家的科舉制度和資產階級的選舉制度,解決了幹部集團的管理技術和退出機制問題。幹部解除了落第和敗選的威脅,得到了處決和監視的“保障”。”
7 蔣經國先開始剝削資本家、富農和中農,之後的共產來接手。只剩下幹部、民眾、反革命,幹部越來越多,需要犧牲的人越來越多。
四 從二戰到冷戰
1 1936 三角關係:蘇聯得到外蒙等地(史達林上台,共產國際恐怖份子式微,一國建設社會主義派抬頭)、日本拿到滿洲等地、國民黨留住沿海華中等精華地區
2 蔣介石聯合蘇聯反西方,想像凱末爾借蘇聯趕走帝國主義再趕走蘇聯。國民政府培養資助朝鮮和台灣解放組織、馬來華社和印度國大黨,“以夷制夷”抗日,西安事變證實的是蔣中正和蘇聯合作。蔣介石不願意用東北換華北,一心想把列強拖進戰爭。
3 1937"虹橋機場事件”(和美國記者的觀察一樣,真正造成傷亡的都是丟錯目標的中國戰機,蔣介石也的確想把日本拖進長江流域)8/14 中國空軍轟炸日本陸戰隊總部、日本上海領事館、上海市。1937甚至負責了延安77.2%的收入。
4 列寧主義團體始於地下組織,蘇維埃憲制的核心權力在情報組織。
5 蔣介石1937通過《總動員計劃大綱》外匯管制立刻導致法幣在上海市場一落千丈,他進一步強化金融管制,1939/9/8《戰時健全中央金融機構辦法綱要》:中央、中國、交通、中國農民四銀行合組聯合辦事處,為政府戰時金融政策有關各種業務。”財政部授權聯合總處理事會主席在非常時期內,對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銀行可謂便宜之措施,並代行之職權。
6 日本泛亞主義以滿洲國作為模型屋,東南亞各國在戰後都靠著日本發展了自己的民族主義。戰後日本還是照滿洲國的成功例子來“開明官僚、產業政策、大企業配合”。泛亞的中心思想是“整合全亞洲的資源對抗西方和蘇聯”,日本覺得只有自己能抵擋亞洲變紅,事實也證明是如此。戰爭結束時,滿洲的工業產值占中國七成以上。
7 日本“顧問政治”比蘇聯和國民黨做法溫和得多,沒有屠殺任何族群的精英階級或造成大規模的人口損失。
8 1940/7/23 日本入侵 Indochine,7/28 美國下令禁止對日輸出鋼鐵
9 日本扶植了各地的傀儡政府,“大東亞會議”有中國、泰國、滿洲國、菲律賓、緬甸。緬甸:昂山將軍與日本人合作的經歷是緬甸建國神話的核心。馬來亞:屠殺抗日華僑,和馬來原住民合作。往往是日本和穆斯林合作反抗“殖民統治”,進入“大東亞新秩序”。喊出的“獨立自由平等”口號符合美國精神,要英國帝國主義離開。
10 共產黨的建國神話剪貼自蘇聯、日本、國民黨“建設新中國”“虛構救中國”,“兩萬五千里長征”作為“出埃及記”。
11 汪精衛在北京的中華民國夢,1923憲法的法統復辟。孫文主義最高峰。
12 蔣介石處於借助共產黨消滅地方勢力、害怕影響重慶/莫斯科關係的考慮,默許共產黨吞併華北、華中和西北大部分土地。二戰結束前,延安和南京達成針對重慶的互助協約。
13 統一戰線允許八路軍進駐獲通過邊區以外的各縣,國民政府基層組織薄弱,縣以下沒有工作人員,共產黨組織性搶,能迅速建立大量的黨組織和民兵組織。擴大軍隊,建立政權,設立財政機關,開徵抗日捐稅,設立經濟機關,發展農工商也,開辦各種學校,大批培養幹部。“利用國民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命令和社會習慣所許可的範圍,穩扎穩打地進行鬥爭和積蓄力量。黨員被國民黨的強迫入黨就入黨,廣泛打入地方保甲集團、教育、經濟、軍事集團。發展進步勢力(發展黨的組織和民眾運動),爭取中間勢力(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雜牌軍隊、國民黨內的中間派、中央軍中的中間派、上層小資產階級和各小黨派),孤立頑固勢力。統戰日本訓練的偽軍(1/3 - 1/4 八路軍都來自這個),一起打擊國軍:“滲透 - 劫持 - 重組 - 汲取”。吸收開明紳士,趕走解除國民黨舊政府官員。切斷社會紐帶,果子自然會從砍斷的樹枝上落下。善用流氓、邊緣人。解除鄉紳在社會網路中的位置。
14 蔣中正一直利用毛澤東做國民黨想做的“濕活”,影響力卻越來越小,小到毛澤東終於直接與蘇聯合作,美國羅斯福政府也不再信任蔣中正,終究造成了最後的結果
五 冷戰與反殖民主義
1 日本投降造成東亞大陸政治真空。蘇聯希望蔣介石送出滿洲,蔣介石拒絕。蘇聯轉向毛澤東,將中東鐵路、大連港和蘇聯佔領的北朝鮮作為林彪的後勤基地。金日成要求史達林和毛澤東回報,於是戰爭擴大到朝鮮半島。
2 冷戰的金流造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韓國、對越南等。1949/6/48 借三億美元,無數軍火和技師,打造解放軍根基。
3 反蔣戰爭產生土改,反美戰爭推動鎮反。都是將社會原子化的動力。“土地改革和朝鮮戰爭內外配合,任何消滅社會負資產的戰爭都對新社會的建構有利”。朝鮮戰爭將毛澤東的流民負資產轉化為正資產,就像資本主義全球化將鄧小平的流民負資產轉化為正資產。
4 組織力量和決斷意志以外,成敗取決於軍事工業。北京和平壤次級政權的憲制是:核心/特務組織(列寧德布爾什維克先鋒隊),軍事/工業共同體(史達林主義),週邊黨/行政管理體系(統戰的內部介面)。
5 土地改革摧毀了農村的有產階級,三反五反摧毀了城市的有產階級。“大煉鋼鐵”、“超英趕美”都是在毛澤東和赫魯雪夫1957年的閒聊出的紕漏。
“理性決策僅僅是穩定預期的產物”
6 週期性的運動將一代又一代重新凝聚的核心打散,將社會保持在軟弱和猜忌當中。每一次改變政策,都要肉體消滅原先政策的執行者。
7 中國概念的功利性以及載體的投機性,在美蘇雙方的內部材料中暴露無遺。1961/6/20,中央情報局發布了《對中華民國政府前景的預測》。報告將台灣人分為四類:數百名中國領袖、一百五十萬中國民眾、一千多萬台灣民眾、十八萬土著。只有第一類人渴望光復大陸。第二類人最容易受到共產黨誘惑而多少有些自願地與北京和解。第二類人和第三類人的關係將會日益緊張。
8 1923 French Indochine 廢除漢字。
1923 蘇聯東方勞動大學培訓了胡志明
1924 共產國際派他到廣州實習國民革命,又去暹羅建立國際支部,錯過蔣介石“清黨分共”
1929 在香港建立越南支部,寮國高棉的工作也委託給他,最後成為遠東局主管整個印度支那半島
1930 革命被法國軍團毀滅性打擊
1933 逃回蘇聯
1938 成為國民黨北越支部的好幫手
二戰時期接收法國留下的軍備,日本投降後代替國民黨接收了美國的物資。搶劫清洗法語和天主教培養的越南上流社會。
1945-46 徹底完成謀殺清理
法國將越共從主要城市驅逐,流亡香港的保大皇帝回西貢,皇帝根據1949《法越協定》宣布越南獨立。
北越接收中蘇武器援助,建立東南亞最強大的軍隊,以饑荒和暴行為代價,將農村資源轉移到軍事部門。南越展開台灣式土改,在農村留下組織真空。儒家仕紳在黃金時代,組織保護和動員能力都不及伊朗的教法學家和印尼的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後期蘇中開始比較誰對越南更有影響力,但只有蘇聯能提供精良武器。
9 冷戰時期國共兩黨爭奪華社在抗戰時期已開始,都致力與破壞華社加入國族構建或自行構建民族的可能性,結果把華裔變成了反共運動和反殖運動的共同目標。
10 毛澤東倒往尼克森 Kissinger,為切斷黨內列寧主義者回到蘇聯的懷抱。同樣為了害怕列寧主義者開始了文革。
11 1972/3/8 北京要求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將香港和澳門從《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適用的《非自治領土名單》清單中清除。1975進駐西沙群島。
六 世界革命的失敗
1 鄧小平允許民間自行實驗經濟。經濟上,農民的擅自行動提高了全民生活水準,他追認。文化上,知識份子的擅自行動引進了危險的西方思想,他清理精神污染。政治上,學生的擅自行動挑戰了列寧黨的政治壟斷地位,他斬盡殺絕。都是八零年代的實驗。
2 1982 廖承志致書蔣經國
3 80年代蘇聯倒台:列寧主義是社會的敵人,所有資源投入世界革命;史達林主義將大部分資源投入軍事相關產業。柏林圍牆倒塌以後,美國不需要中國來抵制蘇聯,也不需要用台灣來抵制中國。完整的中國可以抵制日本和蘇聯,日本和蘇聯瓦解後完整的中國只是威脅。
4 美國威爾森主義要求成員國有共同價值觀。民主制度和決策透明,非如此不足以保證集體安全體系必須的高信任度。
5 掠奪性的專制主義自古以來就是造成文明衰亡、退化或受限於低天花板。羅馬以後的西亞和秦政以後的東亞再也沒有恢復希臘和諸夏的璀璨。
6 金門危機開始了中蘇分裂,文化大革命用來肅清蘇聯-共產國際在黨內和國內的班底(劉少奇和鄧小平)事實上共產黨輪流在國民黨 - 蘇聯 - 美國的庇蔭下。
7 中國統治核心由於認知結構和資訊傳導管道的緣故,從來不曾正確解讀美國的信號。他們與其說維護現實主義意義上的國家利益,不如說維護原有解釋體系的完整性。他們拒絕集體安全的基本原則,偏愛勢力範圍的邏輯,不是因為理解力的缺陷,而是因為不能承受修改認知結構的後果。威爾遜主義要求各主體具備高度的互信,實際上就是要求後者的憲制向合眾國看齊。中共統治核心對羅馬/美國的憲法仲裁權有極度的恐懼,才會將拒絕這種仲裁的特權列為首要的核心利益。
8 中國身為共產國際的嫡系繼承者,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建立在所謂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非法性之上,在她的認知圖景和歷史經驗中,成功源於弱者 - 挑戰者的巧妙策略:弱者 - 挑戰者依靠欺騙性合作,利用強者 - 統治者的資源,建立強者不能控制的平行體系,最後製造反戈一擊的機會,實現角色互換。這種行為模式非但不是背叛,反倒是弱者伸張正義的不二法門和政治成熟的主要標誌。弱者如果沒有充分理解任何規則和承諾都是某一方或各方壓迫和欺騙其他各方的階段性工具,就不可能不在最深刻的的意義上背叛其歷史使命:運用一切必要手段,建立更加公正的世界秩序。在她的認知圖景中,歷史包括公開和秘傳兩種。公開的歷史只是宣傳材料,無需認真對待和尊重,用於操縱周邊群眾,包括有待改造的國內和國外各種勢力。自我和他者的認知邊界不再中國和外國之間,而在列寧主義者團體和國內外異己勢力之間。
From Coco At 08:22
標籤: Book, Documentar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