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 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Robert D. Putnam

不平等研究 Inequality Studies
深入強大的田野調查

破碎的美國夢:居住隔離、教育隔離、婚姻

戰後30年、1910 - 1970、1970-Now(2015)A tale of two half century
1945 - 1975 是一切向上提升的好時光 Absolute mobility 高度絕對流動(和相對流動 relative mobility 比較)貧富差距不懸殊,大家住在一起,去一樣的教會和社區

2009 - 2012,

2004 年,富有1/4和貧窮1/4上大學的比例是17倍
階級流通從1970開始停止,教育和經濟
種族差距變小,貧富差距變大

家庭

1950 4% 是婚外生子,貧窮1/2 黑人80%是婚外生子,白人也有一半(4倍)
1970 富有1/3的離婚率下降,貧窮1/3離婚頻繁,進入脆弱的家庭關係 fragile family
現代人更容易同居,同居時不小心懷孕,又分居 multi-partner fertility, blended families 父親也不太常保持關係,沒有父輩支持

1960 只有 6%單親,現在有一半。非婚生子大部分不是年輕人而是25 - 34 的成年人。3/4非婚子女事成年人生的。高學歷母親的就業率事70%,2010 低收入家庭母親就業率事 30%
新移民反而是“美國保守價值”的中堅份子,家庭聯繫堅固:Traditional American Family

1980 工廠倒閉,貧窮女性更需要愛情(和經濟支持)
30年代美國大蕭條期間,150萬對婚姻離婚,20萬小孩無家可歸,經濟崩潰等於婚姻崩潰

西南 bible belt 的離婚率和單親率比其他地區更高

1980 War on Drug,多4成人坐牢
1990年黑人有一半小孩的父親坐過牢
只有父親的單親家庭小孩會更焦慮、暴躁
只有母親的單親家庭小孩會更早有性行為,更早懷孕
單親家庭越多,向上流動最遲緩

教養

Atlanta - Black Mecca
Poor in the city, rich at suburb

六歲有問題的小孩通常1.5歲已看得出來。神經發展:give and take, contingent reciprocity, serve-return, 

3 - 5 歲 executive functions: 注意力、衝動控制、心理調適性、記憶力
有毒的壓力 toxic stress,會讓這些能力減低。壓力荷爾蒙破壞大腦發展,改變大腦架構。
後天壓力比先天基因關鍵,好家庭的孩子聰明、健康、更能承受壓力
7 歲開始培養社交技巧 soft skills - 輪流排隊,聆聽他人

1980年推崇 intensive parenting: concerned cultivation 管教 vs natural growth 自主管理
hug / spank ratio 

promotive strategy 推動 vs preventive strategy 防止
富有比貧窮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在小孩身上:在一起吃飯的機會是五倍、花在教育方面的金錢是九倍、在一起的時間多45分鐘

學校

1840 - 1850 common school movement
1910 - 1940 highs school movement
1862 - 1890 Land-Grant college movement
1940 - 1950 G.I. Bill

2001比25年前小孩成就差距 30-40%
種族差距變小,但種族內部階級差距變大
小孩落差在進入幼稚園已很明顯
18個月到六歲認知差距一樣

1,居住分級(學區)好學區學校貴20萬,雖然國家投入給每個學生的資源一樣,甚至更多
“牙套指標”學區裡越多人裝牙套越富有,父母的投入越多。同儕壓力下同學有錢,自己功課也變好。

1995 - 2005 霸凌
郊區減低60%
城市減低43%

2,課外活動的正面影響
但許多課外活動要收費。偶爾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生有 70% 上大學,是從不參與課外活動學生的四倍。Idle hands theory. 有 mentor 的 soft skill、性格建立都好很多

現在的學校變成了反應社會不平等的 echo chamber




















社群

Mentor 
1970 改變/搬家
1990 毒品

Social Capital 
社經地位好的和社經地位不好的1/5家庭比起來有 20 - 25% 更多朋友。
更多長輩不是家人,而是專業長輩:牧師、教練、家裡的律師醫生等各專業的朋友

40年研究裡,社經地位好的年輕人更多使用毒品和酒精,但安全網讓這些不會影響他人生。

Digital Divide - Digital literacy skill - 更多好資訊,更能正確找到資訊

"Neighborhood inequality" collective efficiency 
有錢的社區更信任自己的鄰居,窮社區活在懷疑和恐懼中 hostality 

上教會的 40 - 50%進大學的機會更高,但更少窮人上教會

結論

家庭結構、居住隔離、學校品質、社區凝聚力、所得不平等
努力力爭上游的小孩遇到的阻力太大。

"Communitarian: it takes a village"

GDP 4% 損失
1 貧窮兒童沒有生產力,經濟投入 1.4%
2 犯罪 1.3%
3 健康 1.2%

越窮的家庭越不參與政治,不知如何參與,沒有心力參與,削弱民主

The Politics of Mass Society: 最沒有機會參與正式或非正式集體生活的人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這些群眾的主要特質不是殘酷和落後,而是孤立以及缺乏正常的社會關係

解決方法:
Tax Incentive 扣稅額更高,有更多錢可以教育孩子(忽略根本沒有工作的人)
Jail -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讓更多人可以對經濟和家庭做出貢獻,全職家庭的小孩表現更好

加強學前資源:
Early Head Start
Educare
Preschool Program

Talent Transfer Program
好老師往往在壞學校待不下去。讓最好的老師加兩萬塊薪水去最最糟糕的地區,最後學校和老師都得益。
Vocational School 職校
Community College 
Mentoring Progra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