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校,唯一確定會到的只有死神。」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The Undoing Project》Michael Lewis
「我對心理學有興趣,是為了研究哲學。要真正了解這個世界,必須先了解人,特別是我自己。我對上帝是否存在,一點興趣也沒有,但為什麼人會相信上帝,這個問題才讓我好奇。我不相信是非對錯,但我渴望知道人們為什麼會憤怒,這就是心理學家。」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馬奎斯最後的訪談 The Last Interview of Gabriel Garcia Marquez
如果你不能體會女人在我一生中扮演的角色,那你就不可能了解我的一生...... 在我一生中每個階段,身邊總有一位女人牽著我的手,引領我走出生命的混沌。在這方面女人就是比男人強得多,她們更容易就能找到自己行進的方向,不需要太多導航的協助。於今我對於這種看法幾乎到了迷信的程度:只要我身邊有女人在,就不會有什麼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她們帶給我一種安心的感覺。如果沒有這種安心相伴,那麼生命中那些值得一做的事情,我恐怕連一般都做不成;尤其非說不可的是,我想我恐怕不可能下筆寫作。當然這意思也就是,相較於男人,我比較能跟女人和睦相處。
權力與愛無能
Marquez:我想應該是季辛吉說過,權力是最好的春藥。歷史明白告訴我們,大權在握的人通常因為某種對性的狂熱而飽受煎熬,不過我在《獨裁者的黃昏》裡想講的,要比這個複雜的多。權力其實是愛的替代品。
孟多薩:在你作品裡那些追求權力而且最終取得權力的人,似乎都失去愛的能力。這樣對於愛的無能,是他們貪求權力的原因還是結果?
M:愛的無能促使她們在權力中尋找慰藉。
性無能和女人的諒解
孟多薩:你曾經說過所有男人都是性無能的,但總有一個女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當真覺得我們男人對於性的抑制已經嚴重到這種程度了嗎?
Marquez:我記得有個法國人說過:沒有性無能的男人,只有性冷感的女人。雖然不是太多人同意這個說法,但每個正常的男人都會覺得每次新的性經驗都是戰戰兢兢的。我想必須從文化的角度解釋這種焦慮。男人擔心自己表現不好,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他應該如同他的大男人心態一樣,有著如同大男人該有的雄風,不過他的焦慮卻阻礙了他的表現。在這層意義上我們都是性無能的,幸虧有女人的諒解,我們才得以保全自尊,這也是唯一走出陰影的方法。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因為這樣的焦慮使性愛平添了幾分魔力,每次都像是第一次,而每一對男女因此也必須從頭再來一次,彷彿他們初嚐禁果那樣。
作品
整體而言,我認為一個作家一生只寫一本書,雖然他可能有好幾本作品而每本的標題都不相同,但那其實都是同一本書。巴爾扎克、康拉德、梅爾維爾、卡夫卡都是這樣,當然還有福克納也是。一個作家的所有作品中,有時候其中會有一本要遠比其他作品更為耀眼,以至於這位作家好像只寫過一部作品,也就是他文學根源的那部作品。
活著為了寫作
我記得里爾克曾經說過:如果不寫作也能活下去,你大可試試(If it's possible to live without writing, do it.) 我熱愛寫作勝過世界上任何事情,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繼續寫作。這就是我的理由。我想我寫作是因為我害怕死亡,如果我不寫了,我應該就會死。
《人類大命運 Homo Deus》Harari 哈拉瑞
Famine, Pandemic, War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老千騙局 Liar's Poker》Michael Lewis
1975/5/1 股票固定佣金制結束
《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L'evenemenet》Annie Ernaux
11
《嫉妒所未知的空白 L'Occupation》Annie Ernaux
52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台北家族 違章女生》李屏瑤
女生是怕體育課的,女生是數學不好的,女生是愛哭柔弱的。我在躲避球場痛宰男生,考試常常滿分,甚至把欺負班上女生的男生弄到哭著道歉(好孩子不要學)。那些關於女生的規範,如同《惡靈古堡》裡的雷射切割線,你即便躲過一道又一道,最後還是會鋪天蓋地地向你而來,躲都躲不掉。女生面臨的不是玻璃天花板,而是玻璃棺材,言行舉止皆被束縛。看似要等到一個戀屍癖王子救援,逃進婚姻,變成已婚婦女或媽媽以後,這些束縛才會自動降低門檻。接著,又馬上為你套上新的枷鎖,又有新的規則得去抵抗、或是打破。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討厭自己是個女生。這並不表示我想要成為男生,選項從來都不只有兩個,甚至有更多的討論空間,我只是想要得到公平一點的預設值。或者是說,就以“人”的方式被對待,不會因為性別而有任何預設立場。
*
Jeannatte Winterson
有太多事情我們沒辦法說,因為它們太過痛苦。我們希望說出來的事能夠緩和剩下沒說的,或者以某種方式平復它。故事帶有補償性。著世界沒有公平正義,無法參透,也不受控制。我們說故事是在施行掌控,但掌控是要留下一道鴻溝,一個開口。這是一個故事版本,絕不是最終版本。也許,我們期盼沈默會被哪個人聽見,然後故事得以繼續,得以被重新訴說。
*
千瘡百孔的時候,反覆想著人生意義。被碰凹的罐頭,會成為留在架上的最後一個,賞味期限越近的商品,就越不容易被選取,我一步步走過乾淨明亮的超市,物傷其類,覺得自己也有哪個地方凹陷了,再也無法復原。躺回床上,想像自己被放回貨架,一覺醒來,又是一個完好的人。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Real Estate》Deborah Levy
重新為自己蓋房子。二十年的婚姻生活(離婚前)應藏自己的天份“just to keep the family together"。如何“創造一個沒有生活的角色”。Character: 個性和角色是同一個字。
作者如何找回自己生活的故事。小女兒去上大學,她開始要獨居的時候去了法國駐市,在蒙馬特聖心教堂旁。她一直在心裡想想有個海邊的房子(或是湖,或是一條小河),不停在心裡想想房子的模樣,和在現實裡為房子添購傢俱,包括一盆香蕉樹。書裡還去了印度、柏林和希臘。可以說成功的描寫了“沒有故事的生活”但仍然非常有意思。
之前是形容自己離婚後給自己在山坡上找了個小房子的故事,第二本藍色的是回憶自己的母親和南非的童年。
Doppelgänger - 雙胞胎:在路上遇見另一個自己你將會怎樣?
44
Only part of us is sane: only part of us loves pleasure and the longer day of happiness, wants to live to our nineties and die in peace, in a house that we built, that shall shelter those who come after us. The other half of us is nearly mad. It prefers the disagreeable to the agreeable, loves pain and its darker night despair, and wants to die in a catastrophe that will set back life to its beginnings and leave nothing of our house save its blackened foundations.
Rebecca West, Black Lamb and Grey Falcon (1941)
99
It is very simple to be happy, bu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be simple.
Tabindranath Tagore
178/79 Real Estate
'But if you don't mind me saying this,' he said, 'why do you need a bigger place if it's just you living alone most of the time in the London flat?' It was hard to explain that my flat was full of stuff I'd collected over the years for the unreal estate in my property portfolio. Lamps, rugs, curtains, chairs, a copper fondue pot I had picked up in a flea market in Paris, bed linen mirrors. There were at least three other homes inside my London home. (226 I was collecting things for a parallel life, or a life not yet lived, a life that was waiting to be made. In a way, these objects resembled the early drafts of a novel.)
290
You have to be very fond of men. Very, very fond. You have to be very fond of them to love them. Otherwise they're simply unbearable.
Marguerite Duras, Practicalities (1987)
17
(發現1999年別人送她的書裡面‘愛妳一千年’的字句)
The odd thing was that the book itself (by a famous male author) was about a man who has left his family and sets about making a new life with various women. One of these young women adores him so much that she reaches over to take the snot out of his nostrils. She has made him her purpose in life and we are clueless about her own sense of purpose. They have lots of sex but we have no idea if she enjoys it as much as he does. If this author's female character feels or think about anything at all, her feelings and thoughts are about him.
It was likely that I had requested this book at the time, so perhaps I had turned what is called a blind eye to all of this, or maybe there was something I wanted to find out. After all, I had brought it with me to the new shed. Yes, all these years later, there was something I still wanted to find out about writing character, in particular female character. After all, to think and feel and live and love more freely is the point of life, so it is an interesting project to construct a female character who has no life. The story in this book was about a woman who has gifted her life to a man. This is not something to be tried at home but it is usually where it happens.
How would a writer set about the massive task of giving a female character no consciousness not even an unconscious life, as if it were the most normal thing in the world? Perhaps it was normal in his world. And yet it takes a lot of work to construct any sort of character in fiction. The writer and film director Celine Sciamma noted that when a female character is given subjectivity, she is given bak her desires. It occurred to me that to create a female character with desires that were not just his own might have been something an author of his generation couldn't even imagine. In a sense, the she in his story was a missing female character. Her own desires were whaat were missing.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叛離、抗議與忠誠 Exit, Voice, and Loyalty》Albert O. Hirschman 赫緒曼
Exit 叛離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在德黑蘭讀蘿莉塔》Azar Nafisi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鎧甲的裂縫》 Anna Gavalda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Anna Gavalda 35公斤的希望(2002) 我曾經愛過(2002)
35公斤的希望(2002)
“我第一次見到她是香港事件1978年六月八日早上十一點,在凱悅酒店29樓辛先生的辦公室裡,當時他需要我替他開發台灣市場。很好笑嗎?”
“對我來說膠質太多了。”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規則的烏托邦 The Utopia of Rules》David Graeber
自由主義鐵則
1 科層體制的全面擴張與資本主義從70年代以來的金融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金融資本主義的“新累積過程”中,以“經理人階級”為主體的科層體制,在規訓、穩定與掠奪非物質勞動 immaterial labour 的重要作用。
2 支持科層運作,窒息一切想像與溝通,導致結構性愚蠢 structural stupidity 的暴力。不管這是物理上直接的暴力,還是層級體制中的結構暴力,所造成底層對於“詮釋勞動”的負擔,都鞏固了既有的不平等
3 涉及暴力、制憲權與法的後設政治論題,“主權、行政和政治”
資本被挹注到非物質勞動 - 生產非物質財貨,服務、文化商品、知識和交流的勞動。不再挹注到改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直接生產過程上。企業的獲利也不再來自於市場,不管是商業流動還是產業發展,二十來自非物質勞動的產物,交流、社會關係與合作形式,納入複雜的金融算計中並榨取其價值。例如美國教育產業藉由學生借貸體系,從學生未來的勞動榨取利潤。
科層中互動的各方,可以只需要處理形式作業,不用付出任何了解對方複雜動機與需求的詮釋勞動。我們也害怕一個無法用科層控制的世界。
1,壟斷暴力的主權。2,處理法令執行與管理職能的行政。3,涉及一切權利互動的政治。
官僚/科層不再被嘲笑,大家習慣了“文書”
導論
自由主義的鐵則 Iron Law of Liberalism:自由主義的鐵則表示,任何市場改革、任何政府打算減少文書作業並強化市場力運作的計畫,最後都只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法定罪責、文書作業與政府官僚的總體增加。
71年脫離金本位。公司管理金融化,金融部門公司化(投資銀行、避險基金)。
退休基金、投資基金。菁英在學校、醫院、律師事務所工作,脫離左派的工會。
金融與企業界的科層技術(績效考核、焦點團體、時間運用調查)侵入社會其他部分,包括教育、科學、政府 。
願景、特質、利害關係人、領導統御、卓越、創新、策略目標、最佳方案 - 1970開始的語言癌。
1980開始證照膜拜。1971,58%記者有大學學歷,今日92%。文憑和證照變成基本。
企業獲利不是來自商業和產業,而是來自財務(獲利來自於他人的債務)。
俄國在1992年雇用的文官人數是一百萬,2004年則是126萬,考慮俄國經濟在這段時期的整體衰退,增加文官簡直不可思議,因為需要進行監督的經濟行為其實變少了。
一,想像力的乾涸之地:論結構愚蠢
暴力是蠢蛋的武器,因為你無法用智力回應愚蠢。暴力的一方不需要了解弱的一方,所以男人永遠不了解女人,而極權甚至要用上秘密警察才能了解人民的真正想法。
Interpret Labour 溝通/理解成本
Compassion Fatigue 同理心疲乏(不想了解窮人,寧可看不見)
Situationism 情境主義以 Spectacle 分析當代文化,消費社會的特徵是所有圖像的累積,奇觀社會就是廣告、影像構成的社會關係,生活只是再現,個人與真實經驗的脫節、成為現實生活的旁觀者而非主動參與的創造者。商品經濟和消費文化的推波助瀾下,人們不再由己身而出思考行動,而是由他人導向的方式修正與參照自己的行為。
人們每一天都在創造自己的文化,歷史就是人民進行的活動。
我們總是在 glorify 系統暴力,大部分的警察、警探都被描述為好人,然而他們大多只是在確保一切“合法”,執行規定:“惡棍警探”在1970才出現,基本上取代了西部片裡的牛仔角色,“公正地使壞”
二,飛天車和利潤率的下降
1970開始出現的重大轉向:資金不再投入與另一種未來相關的科技,而是投入可以強化勞動規訓與社會控制的科技。
他認為要完全擺脫資本主義才能重新回到“詩意科技 - 天馬行空“的時代,這我就覺得扭曲事實來應付自己了。資本主義讓很多有錢人開始做自己的發明,發明不一定需要國家支持吧。還有他說的”只是把AI該做的移往便宜國家“至少看中國現在最重要的可是 AI。
三,規則的烏托邦,和為何我們其實喜歡科層制
郵局是第一個高級科層。1816美國的郵政系統員工占了公務員的七成。
組織化暴力:一種剝除一切、全面簡化而且還是土防止任何溝通的一發生的形式
主權:在固定國土裡運作專有的暴力
行政:西元前五世紀幼發拉底河,產物、倉儲、認證、紀錄、經銷與會計的標準化
政治:
城市外的是鄉下和原始的“英雄社會”,看誰更有魅力,彼此送大禮和大餐等:帝國邊緣出現了英雄社會,然後橫掃帝國
difference of Play and Game
債的歷史 P.121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Bullshit Jobs》David Graeber
以前工廠主管和工人一起工作,站在一起,而不是投資客。到了1970年代,金融部門呢和主管階級河流,CEO用股票選擇權付自己薪水,在不同公司來回調任,看能解僱多少人。企業不再對工作者忠實,工作者也不再對企業忠實,異化讓工作者變得需要被密集”監督、管理和監視“。經濟金融化,金融數位化,資訊產業大發利市。按鈕就能賺錢誰想要工作。
工作價值 1 生活所需的錢 2 為世界做點正面貢獻的機會
避險基金經理人、政治顧問、行銷大師、遊說專家、公司法務律師、為別人道歉的人
最有貢獻的是醫學研究院,最沒價值的是在金融部門工作的人。
亞當被懲罰要工作
北歐式學徒制「工作需要的訓練讓人轉大人」(痛苦工作 型塑品格)
現在「工作就是我的 identity」(家庭 社會 政治 社群 文化 宗教)
「要根據對方有多勤奮做一件我們寧可不做的事,來評價我們自己和別人……如果你沒有從事憂愁工作摧殘身心,你就沒有堂堂正正地過活。」
The Cost of Living - Deborah Levy
原來主要還是說母女關係。五十歲走出家庭是“潛水從水底浮出來發覺海平面已經狂風暴雨,也不想游回船上”。
Life falls apart. We try to get a grip and hold it together. And then we realise we don’t want to hold it together.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55歲開始的 Hello Life》村上龍
老人家的故事,不是老而無依就是受不了身邊人。有老年離婚、發現小學同學變淒慘街友(自己也因為腰痛貧窮過日,讀完也感覺腰痛了)、也有老年養狗而狗死掉,或老了入花叢發現對方有殘障的丈夫而想一起照顧的......
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我這個謎》寺山修司
寺山修司年輕時因為喜歡美國作家 Nelson Algren 的小說,便寫信給他,沒想到 Algren 真的去了日本,聯絡了通訊錄上唯一的日本人名字:SHUJI TERAYAMA。那時 Algren 已經54歲,還是和28歲的寺山在東京開開心心的玩了兩週。後來寺山也跑到芝加哥去找他,Algren 已是隨時會睡著的老頭,牆上還有各種前女友的照片。裡面包括波娃。
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A Toyko Romance》Ian Buruma
The first Disneyland to be built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 Japan, in 1983, not far from 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 Donald Richie once wrote that there was no need for one, for the Japanese already had a Disneyland called Tokyo. The nonresidential areas of the city certainly had the ephemeral air of a theme park. Richie's admirer, Christopher Isherwood, the British novelist who had made Los Angeles his home after living in Berlin before the war, wrote the following words about his adopted city: "What was there, on this shore, a hundred years ago? And which, of all these filmsy structures, will be standing a hundred years from now? Probably not a single one. Well, I like that thought. it is bracingly realistic. In such surroundings, it is easier to remember and accept the fact that you won't be here, either."
Donald Richie
He came back to Japan just a few years before I met him, not exactly as a sexual exile, but as a man who was convinced that when he first arrived in Japan in the late 1940s he had glimpsed his private Arcadia: a country where he would never be judged for his desires.
"You know," he said, before we parted company at the Hongo subway station, "you have to be a romantic to live in Japan. A person who feels a complete, who does not question who he is, or his place in the world, will dislike it here. To be constantly exposed to such a radically different culture becomes unbearable. But to a romantic, open to other ways of being, Japan is full of wonders. Not that you will ever belong here. But that will set you free. And freedom is better than belonging. You see, here you can make yourself into anything you want to be."
七十歲的 Ian Buruma 回憶1970年代到日本居住的六年,那時在亞洲的老外遠沒有現在多,除了外派到當地的公司主管,就是全球流浪的“性癖流亡者” - 這些藝術家、音樂家、作家等在帝國時期流亡到殖民地找尋自己的一塊樂土,在兩個大戰中在歐洲做最後狂歡,戰後繼續流亡到北非、亞洲等地。是 Christopher Isherwood、Paul Bowles,或是他身邊把情人收做養子,一起生活在山坡古屋裡的 John Roderick。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一個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親歷記》北一輝
影響中國的三大國家:英國、日本、蘇聯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零年 Year Zero: A History of 1945》Ian Buruma
解放心態:復仇心理、饑餓和歡欣鼓舞 - 讓重獲自由的戰爭流離人員在行為舉止上困難重重,對他們的安頓、食物供給、殺菌消毒和遣返都構成挑戰。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戰火中國 China at War: Triumph and Tragedy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China 1937 - 1952》Hans Van De Ven
蔣介石:救中國
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主宰中國的太子黨 Les Fils de Princes: Une generation au pouvouir en Chine》Jean-Luc Domenach
歷史學家們由經驗中了解,共產政治內部政治紛擾,大多源於一些師心自用而非政策推動,也並非是社會運動獲釋思想改變造成,而是領導人彼此以金錢和謀劃的合縱連橫引發的。
第一代10、20 年出生的第一代革命家,第一次婚姻往往是家裡安排,第二次婚姻是相互欣賞的同志 - 1930有一批“太太”就被送到蘇聯(毛的第二任太太賀子珍),還有一些為了丈夫而被國民黨處死 - 1937中日戰爭開始,退於延安,出現一批年輕有想法的女學生,第三次婚姻發生(江青)。小孩往往也被送去蘇聯就讀共產國際學校,要吃不少苦,在韓戰裡去世的毛岸英就是當時的學生主席。
革命時期(1925 - 1949)體質一般不好,也缺乏父母關懷。
權貴集團下出生的驕子(1949 - 57)1957,中南海住著160個權貴家庭。壓制地方主義,紅牆內大家互相監視,住在一起,生育也接收不少親戚等小孩,一起上課生活,權貴集團成形。北戴河過暑假。河北八一學校,48年創建育英學校。十一學校、實驗二小。
與世無爭(1957 - 65)
大躍進與不自然災害基本上並沒有非常影響紅牆內的人,舞會還從一週一次變成兩次,下鄉也只有一兩個公子參與。雖然反右(彭德懷、江青與王光美的對抗)讓氣氛變差。
陳伯達的兒子陳小達,從小在蘇聯長大,回國適應不良,住在與蘇聯最近的哈爾濱,中蘇關係不好後被召回北京,與李敏(江青女兒)戀愛卻被反對,後臥軌自殺。
劉少奇長女劉愛琴(早年被賣做童養媳,1933年被送到蘇聯,劉少奇二妻何葆貞34年為共產黨而死)與西班牙共產黨領導人的外甥相戀,反對後49年被帶回北京,不久生下混血兒。兒子劉允斌一直在蘇聯生活,57也被召回,蘇聯妻子來了兩次後不再來。文革時期也臥軌自殺(67年12月)。最小的劉允若,出生於30,42年開始在上海流浪,46年被尋獲,愛上蘇聯女孩 Rita 卻被反對(甚至寫信給赫魯雪夫)。非常敢言,見聞錄表達出對資本主義國家何德國音樂的仰慕,文革被關押八年,74年釋放,78年去世。
領導人老去(世紀初出生的他們這時都五六十歲了)他們的年輕太太養尊處優最後活到九十的也不少。夫人黨也能左右當時的政局。兒子則安排在任職領導高層的朋友身邊學習。選擇科學和技術工作勝過政治。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50由史達林授意創設一家中蘇合作的軍事學院。毛澤東一直和這些牆內少年很好。1965年底每人發毛澤東語錄。
文革一(1966-71)
1964 - 66 太子黨意識形態的激進化。1966夏天,太子黨開始作為紅衛兵活躍起來。文化大革命時私怨大業爆。
賀鵬飛(賀龍之子)劉濤(劉少奇之女)在清華大學領導紅衛兵運動,北京大學的鄧樸方(鄧小平之子)和胡德平(胡耀邦之子)冷眼旁觀。陳小魯(陳毅兒子)在北京八中拒絕退出共青團加入紅衛兵。之後開始了大範圍的批鬥。薄一波太太在廣州被紅衛兵迫害致死。王光美關押在秦城監獄。賀龍失去特權身亡。驅逐、追捕的高幹子弟有人自我放逐到西藏或蒙古,有人偷渡過過節,有人去坐牢,薄熙來三兄弟被關到北京市郊的少年犯管教所。
68/69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或送往五七幹校。習近平1969被下放陝北,逃回北京被捕。
67/68讓領導人夫妻分開,1969,高幹被外放到各地,與毛感情越不好的放的越遠。68/71權貴們都在努力掙扎求生,服務人員被撤走。兒子從軍、女兒從醫。
留在毛身邊的新權貴家庭關係比之前更糟。陳伯達有老婆們,康生虐待,林彪副手黃永勝跑去香港嫖妓。林彪與妻子葉群對孩子很不好,葉群則和解放軍參謀總長黃永勝談戀愛,最後女兒林豆豆揭發父母要叛逃到蘇聯的事,導致得叛逃的人則是兒子林立果,他提議奪權。
文革二(1971 - 76)
林彪害怕被整肅,在蒙古墜機。右派重新緩過來。周恩來、王震(五零年在西藏殺太多人被冷凍)、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汪東興...... 開始著手重建這些老黨員的家庭。陳雲、于若木、薄一波的小孩被釋放。(北京301醫院)。1973/2 鄧小平回北京(女兒鄧榕與聶榮臻、王震、楊尚昆保持關係)。老的進醫院,開始擔心小的的出路。太子黨開始出頭。
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4821(48年中國選派21名領導人和烈士子女留蘇)。二十出頭的太子黨們開始娶嫁。在下放時結成的婚姻被拆散,回到權貴集團。1976/9/9毛澤東去世,汪東興武力在10/6進行政治清理。
接班(1977 - 89)
1977重新開放高考,領導人子女則開啟留學潮
1978冬 - 79春 三十歲左右的青年上街要求民主
1978/12/5 《第五個現代化:民主與其他》魏京生、戴晴(葉劍英的養女)
1982,除了鄧小平、陳雲、胡耀邦外,70歲以下老幹部退休,讓下一代接班(葉劍英的兒子葉選平接了廣東省副省長,85年變省長)。下一代中有1930的“老”太子黨,像羅幹、李鐵映、李鵬(在蘇聯受過工業訓練)。空降部隊也不少。1985年64位老幹部離退,有人放棄從政(劉源、陳元、鄧樸方)1978 - 87 只有三萬人能到國外留學。
引導外國資金進入中國的中信集團充滿太子黨(榮毅仁)。1984保利集團- 軍品工業、對外貿易、情報搜集、軍火販運、金融匯款、文藝經營(賀鵬飛)、鄧樸方的康華公司(慈善活動)
溫家寶1983成為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妻子在珠寶協會任職。
政界、軍方、商界,最好有三個兒子。
89年不支持鎮壓的太子黨:聶榮臻、徐向前、國防部長秦基偉。支持民主運動有:羅點點、陶鑄的女兒陶斯亮、陳毅的兒子陳昊蘇和陳小魯、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趙紫陽的兒子趙大軍、李富春的孫子李勇、劉少奇的兒子劉源。
89 - 91 在廣東的葉選平開始和中央對抗。
權力在望(1989 - 2012)
89江澤民取代趙紫陽成為總書記,92成為國家主席,93朱鎔基成為人民銀行行長,副手王岐山和陳雲的兒子陳元,曾慶紅。1700領導人的子女,在黨政和軍方部門中有3100個。江澤民先清理鄧家(首鋼集團、首長四方公司),打擊鄧小平兩位女婿。97年薄一波、鄧小平和彭真過世,江澤民授意朱鎔基取代李鵬擔任國務院總理,清理領導幹部和圍標談的軍方人員。
失序:95年王震的長子王兵綁架烏蘭夫的孫女婿陳顯旋;兩千年華遠案。
江澤民喜歡習近平、胡錦濤喜歡李克強
在河北不行,於是被調去廈門 - 1987 再婚 - 1988 福建寧德 - 1989 福建市委書記 - 福建省委書記、省長,2002 離開 - 1996 福建省委書記賈慶林 - 最後在上海得到江派的支持 - 2002 浙江省省長(和馬雲、娃哈哈宗慶後做朋友)
2010開始靠近軍方,習遠平負責和葉劍英家族練習,大姐在北京,他自己聯手2012新任的政治局常委:俞正聲、王岐山、張德江、張高麗
2012 - 16 習氏王朝
2012 馬上把經濟交給李克強、2015打擊周永康(四川省、薄熙來方面人物)、2016令計劃
三千到五千個家族間:除了根正苗紅的後代外,御醫(令計畫父親是薄一波的醫生)、秘書
國民黨高官家中的廚師當年很搶手、還有女性服務人員和太太很熟,失意者則在歷史裡被抹去。
中共在延安安頓下來後就積極找尋被黨員遺棄的孩子(江澤民、李鵬、鄒家華)秦基偉(拒絕執行天安門清洗任務)
財務問題由家族女性擔當,鄧小平家是鄧榕,習近平家是齊橋橋。女婿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李鵬兒子李小鵬2013出任山西省省長。
太子黨(江澤民)的對手共青團(胡錦濤)缺乏良好有國際眼界的接班人和人才。
由上而下的視角:對政治保有某種程度的幻想,對利益追求的狂熱。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放歌 A Song Everlasting》哈金
“不要太政治化,”姚天說。“我對政治沒興趣,只想做一個自由藝術家。”
“你周圍沒人自由的時候,你可能嗎?自由不僅是一個個人的選擇,更是一個社會條件。”
*
局面已很清晰,從現在起,他徹底自由了。這也是一種讓人膽寒的感覺,因為自由意味著一切要靠自己,從肉體到靈魂,你就自己對自己負責了。對這種狀態,他既陌生又新奇。他敢肯定,在自由和安穩兩者中,大多數中國人會選擇後者。如果他還在國內,他的選擇可能也跟別人一樣。但自由最終還是落到了他頭上,不管他有沒有準備好,他已經擁有了它。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速求共眠 - 我與生活的一段非虛構》閻連科
他自己在序說了:史鐵生說,少寫一點。估計也是不寫沒事做,寫了自己也知道不如不寫,於是先利申。
“實說吧,兄弟啊,你就給你哥說句實在話。如果你真的那樣寫 - 反正,咱們這兒也沒人能看到你寫的故事和文章。咱們這兒都看《還珠格格》和《白蛇傳》,還有《射雕英雄傳》。你寫的啥都沒人稀罕、沒人看。就像喜鵲在門口樹上叫一樣,聽起來和烏鴉的叫聲不一樣,還有些喜事、喜訊夾在那叫聲裡,其實呢,其實你仔細想,烏鴉和喜鵲都是一類貨。都不是他媽好鳥兒。都是偷吃果子、糧食的鳥貨兒!所以說,我不在乎你在哪狗屎文章裡寫我強姦不強奸,何況你嫂子娟娟也都死了三年啦,想在意她也不能在意啦。”
《成為一個男人 to be a man 》Nichole Krauss
最好看的是第一個故事“瑞士”,寫到瑞士上寄宿學校“13年級”遇見曼谷和德黑蘭來的兩個女孩,被 inspire 的故事...... 年輕女孩如何知道應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學習又挑戰邊界的故事。很真實。很有趣。值得重讀。其他就有點太以色列太猶太而感覺隔靴搔的是別人的癢。與我無關的癢。
瑞士
如果我始終沒被她說的事情嚇到,部分原因在於我還不了解性事,更別提帶著色情的性事,致使不明白對於性事應該抱持什麼期望。但我之所以沒被嚇到,原因也在於索拉雅冷然的語調。她講得雲淡風輕,好像什麼都打不倒她。但我猜想她覺得她必須試試自己有多少斤兩、探測自己具有多少與生俱來的實力,若是這股實力無法保護她,情況又會如何?她描述的性事似乎談不上歡愉,反倒像是某種她甘於成熟的實驗。只有在這些東拉西扯的故事中,她才會提及德黑蘭,而只有在說起德黑蘭的種種過往之時,她才真正喜形於色。
......然而我從未懷疑她的韌力,我始終認定一切操之在她、任她予取予求。就算規則不是由她制定,這場遊戲依然遵照她同意的規則進行。如今回顧過往,我才察覺自己當年多麼想要從那個視角看她:透過那個視角,她意志堅強、無牽無掛,任何人都傷害不了她,事事由她自己掌控。近來獨行於日內瓦街頭,我已經從中領悟到一點:吸引男性令我居於強勢,卻也令我容易受到傷害,想來心驚。但我寧可相信一個人可以藉由韌力、勇氣,或是某種我說不出來的特性扭轉均勢,讓權力的指針朝向自己移動。索拉雅曾告訴我們,她剛開始跟銀行家發生關係時,有次他太太打電話到旅館找他,他叫索拉雅進去浴室,但她拒絕從命,反而躺在床上聽他講話,繼續跟他太太講話。他跟他太太講荷蘭語,索拉雅說,但那種語氣就像她在家裡跟她媽媽講話:正經莊重,帶著一絲畏懼。聆聽之時,她知道他已經洩漏某些他不願洩漏的面向,他們的權力均勢也起了變化。如果我非得接受任何說詞,我寧可聽信那個故事,藉此解讀索拉雅的脖子上為什麼有道瘀青。
瞧見厄沙迪(Taste of Cherry 男主角)
愛:我只能如此稱之,即使這樣的愛跟其他種種我曾經感受的愛全都不同。我所知的愛始終源自慾望,要嘛渴望被愛改變,要嘛期盼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脫離正軌。但我對厄沙迪的愛不一樣:我只是愛他,除此以外,無所言說。若說是憐憫,不免讓人感覺那是種神聖的愛,但那不是神聖的愛,反倒是百分之百的塵俗。若非得說些什麼,不妨說是一隻小獸始終住在一個牠無法理解的世界,直到有一天,牠碰到了牠的同類,這才明白牠自始至終把理解力應用在錯誤的情境,不禁惺惺相惜,產生了愛。
來日的急難
我大四那年遇見維克。他是我中世紀史的教授。維克是法國人,所以他死好不覺得跟學生交往有何不妥。畢業之後,我搬過去跟他同居,在大都會博物館找到一份導覽的工作。即使如今除了他,我似乎不曉得怎麼跟其他人一起生活,有些時刻,我依然想像另一幅生活光景,而在那個光景之中,事事皆不相同,跟我一起生活的那人也不是維克,而是一個與他截然不同的人。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人魚紀》李維菁
好像《鋼琴教師》一樣可怕的母親與女兒的關係。小時候富有拉小提琴的母親卻是控制狂,控制女兒房間的擺飾、身體和一切。照X光的時候不能脫內衣。連白帶都會被認為是男性的痕跡。長大後女兒在舞蹈裡找到自己,然而太晚了。
“你要是從小跳舞就好了,現在一定了不起。”
*
*
《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楊婕
《我的女性主義的第一堂課》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墓碑》楊繼繩 part2
三年自然災害:氣候相當正常,風調雨順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躁動的亡魂 What Remains: 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China》
太學術了,後面讀起來有點痛苦。一件簡單的事反反覆覆分析解讀,挺空虛的。都不適合出書或翻譯成中文..... 但算了。
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 決斷的演算》Brian Christian & Tom Griffiths
Optimal Stopping: 37% (該停止的時候)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墓碑》楊繼繩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不存在的三億人 - 漂流、貧困、難以翻身:中國農民工的掙扎與悲歌》山田泰司 Yasuji Yamada
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低端人口 Le Peuple Des Rats》Patrick Saint-Paul
應該還是用原名“鼠輩”比較適合,寫的是北京地下城生活的人。滿滿的法國 expat 味中國人看了必定不舒服,我看來倒是還蠻誠實的..... 想到在上海夜店難以接受大家喝掉幾萬塊但清潔工工資幾千塊的事實。回亞洲久了心態果然也變了,主要是他們都不同情自己人,我去濫情是做什麼。
//除了跟貪污有關的事,問及中國其他重要問題時,王秀青都毫不思索地回答。
“鄰國對我們領土的侵略野心,就真是個威脅。中國還不夠強,它必須成為一個強盛大國,免得悲慘的歷史重演。”
愛國主義式的宣傳早就一切美好,因為他們無須為了那些直接影響生活的狗屁倒灶所苦,包括污染、土地強制徵收、黑心食品醜聞。中國人有辦法忽略真正切身的問題、新中國社會裡的不平等。媒體新聞與電視劇強化了二次大戰時日本侵略帶來的傷痛與恥辱,而他們時時準備為國家大業犧牲。//
2010 留守兒童有6500萬,兒童的22%,民工兩億七千萬(大概是下一本日本人要寫的三億人)
地下城由福建政和縣人掌握。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尋歡作樂 Cakes and Ale》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毛姆
毛姆一樣如此諷刺。文壇的那些虛以委蛇,英國小鎮兇猛的歧視鏈,再次一一現形。是主人公的 coming of age 故事,過世名作家性格自然的前妻蘿西。眾人受不了的個性和他人到中年才體會到的自然美麗。第二次捐款逃往美國。殖民地真是大家的 land of oppotunity。
130
我不曉得別人是否像我一樣,但我很清楚自己無法長久凝視著美。對我來說,濟慈所寫《陰地米恩》第一局的虛假堪稱超越其他十人。美的事物帶給我神奇的感知時,我的思緒就迅速飄離;我實在無法相信,有人自稱有辦法接連數小時心醉神迷地欣賞一幅風景或一幅畫。美是欣喜若狂,宛如饑餓般單純,真的沒什麼好說,也就是無關乎藝術。藝評家對於提香筆下的《埋葬基督》這幅全世界或許最具純粹之美的一幅畫,除了請你親自去看,其餘評論皆算是歷史或傳記等等。但世人還把美添加其他特質 - 絕妙、人情味、溫柔、愛 - 因為美無法帶來長期滿足感。美就是完美,而完美僅能吸引我們一時的注意力(這是人性)。一位看完悲劇《費特兒》的法國數學家問道:“這齣劇證明了什麼?”他並非一般人認定的傻瓜。從來沒有人可以說明,為何帕斯頓神殿比一杯冰啤酒更美,除非納入種種與美無關的考量。美是一條死路、是一座無路可走的峰頂。這就是為何我們終究發覺 El Greco 比提香更吸引人、莎士比亞的未竟之功比拉辛的至高成就更為動人。探討美的文章多如牛毛,因此我只略加論述。美滿足審美的本能。但誰想要滿足呢?只有對傻瓜來說,吃頓盛宴就等於滿足。我們要面對現實:美有點令人厭倦。
259
我發覺自己最嚴肅時,往往受到他人的嘲笑。其實,每過一段時間,我重讀以前發自肺腑所寫的文章,也禁不住想訕笑自己。真摯情感想必本來就有其荒謬之處,只是我難以理解其中原因,唯一的可能就是:人類在這個無足輕重的星球上僅是過客,歷經所有的痛苦與奮鬥,對於永恆心智而言都只是一場玩笑。
《航向阿拉斯 Flight to Arras》聖修伯里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婚姻生活 An American Marriage》Tayare Jones
“你記得我嗎?”他說:“你認得我嗎?”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改變中國 To Change China: 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 1620 - 1960》Jonathan D. Spence
湯若望 Adam Schall
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婦人王氏之死》Jonathan D. Spence
《郯城縣志》和其他幾個地方的方志、郯城縣官黃六鴻的《福惠全書》、小說《聊齋誌異》等,研究中國明末清初的山東省郯城縣。窮苦又遭戰亂、土匪、水患、地震(1668)反覆滅絕的一塊小地方。太悲慘的地方就神鬼盛行。例如聊齋。
算命的、卜卦的、看相的、測字的、變戲法的、招魂的、演戲的、說笑話的和街頭摔角的、說書的,遊方僧、道士、女牙醫、穩婆、叫花頭、笛手、鼓手、爆竹製造商、茶商、轎夫。來自驛站的馬伕、衙役、信差和胥吏、官營旅店的職員和一群群的小販,貧窮及人數眾多 - 用草棚搭成的攤子,一列列的排在街上 - 根本放棄所有抽稅的打算。還有難民、亡命之徒和逃兵。組成一種亡命之徒的次文化。雖然保甲制度下有窩藏人犯的連坐責任。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重病的美國 Our Malady》Timothy Snyder
2022年5月12日 星期四
《黑土 Black Earth: The Holocaust as History & Warning》Timothy Snyder Part 3
第九章 主權與生存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黑土 Black Earth: The Holocaust as History & Warning》Timothy Snyder Part 2
第五章 雙重佔領
2)發動侵略戰爭,讓這些體制得以在境外相對可行的環境中完成其任務
3)毀滅國家,清除政治上的能力,謀害其領導階層,將上述行動重新界定成法律
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
《黑土 Black Earth: The Holocaust as History & Warning》Timothy Snyder Part 1
認為猶太人的理想和理念都是反人類,非自然的。因自然就應該是無止盡的鬥爭。
列寧革命成功時,德國在 Baltic 和 Black Sea 當中扶植一系列附庸國。1918年2月和烏克蘭簽署“面包和平 Bread Peace”條約。
對1924在牢中寫《我的奮鬥》的希特勒來說,對抗斯拉夫人的殖民戰爭和對抗猶太人的反殖民光榮戰爭合而為一。
第二章 柏林、華沙、莫斯科
德國1930的外交政策是在東歐建立種族帝國,波蘭則想從國家聯盟 League of Nations 在大英帝國巴勒斯坦上建立以色列(建立一個波蘭以色列小國)。納粹要再殖民,波蘭要去殖民。對波蘭蘭說一戰1918是奇蹟(重新建國)對德國則是羞辱。
🇩🇪 德國
1933在蘇聯集體農業讓百萬農民陷入飢餓的背景下,希特勒用飢餓威脅選民,要大家不要投給左派,國家社會民主黨1928年只有國會12席,1932年卻有230席。1933希特勒成為聯合政府的總理,2月發生國會縱火案。巴爾幹風格:戰爭才能償清債務。
1 黨國 Party-State:1934 希特列成為元首兼總理
2 暴力的執掌 Entrepreneurship of Violence:SA 武裝親衛隊衝鋒隊/ SS黨衛隊
3 無政府狀態的輸出 Export of Anarchy:像蘇聯對全球輸出革命
4 體制的混雜化 Hybridization of institutions:1935 SS 和警察合併,1939 又有帝國安全部,有秘密國家警察 Gestapo、刑事警察 Criminal Police Kripo、治安警察 Order Police Orpo
5 無國家狀態的生產 Production of Statelessness:在德國境內建立小型無國家狀態的集中營(第一個集中營是 1933 在 Dachau,規模很小,比 Gulag 小多了,主要為了創造一個國家以外的無法之地)
6 德裔猶太人的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f German Jews:猶太人其實不到德國人口1%,而且非常融入德國社會,1935 Nuremberg Laws 讓猶太人成了二等公民。把猶太和列寧放在一起燒掉。
7 對戰爭的重新定義 Redefinition of War:戰爭的定義變成摧毀國家和主掌一個種族。
🇵🇱 波蘭
波蘭國土由俄羅斯、哈布斯堡、德國聚合成新國家。猶太人占醫生、律師、傷人的大多數,猶太人繳波蘭1/3的稅,負責一半的外貿。有大部分說 Yiddish 和信傳統信仰的猶太人。波蘭猶太人有自己的教育體制、媒體和政黨體系。
畢蘇斯基 Jozef Pisudski 1926 回歸執政後的 Prometheanism 計畫:掌握其他民族來反抗蘇聯民族
土地問題的解決方法:德國找新土地殖民,波蘭建立其他國家把人移出去,蘇聯自己殖民自己(蘇聯1932、33 土地改革造成的大饑荒讓許多農民逃亡波蘭祈求解放)當時的蘇維埃烏克蘭首都是 Kharkiv。1932波蘭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將烏克蘭與波蘭問題切割。烏克蘭遭到背叛。烏克蘭人的希望只剩下德國。然而德國甚至不把烏克蘭人當人看待。1934華沙與柏林也簽署互不侵犯的聲明。簽約後蘇聯將其當作波蘭不會與自己合作的警示,1937、38的波蘭行動 Polish Operation 中數十萬蘇聯公民以波蘭間諜問罪而槍殺。
第三章、巴勒斯坦的應許
畢蘇斯基過世後,反猶太情況增強,1935 猶太事務由內政部轉予外交部。此刻農村有50%失業率。波蘭著急讓人移民出國。境內威權開始使用經濟壓力鼓勵猶太人離開。然而1938猶太政黨在地上選舉上所向披靡(宣傳社會主義和讓猶太人留在波蘭),猶太人在波蘭經濟中站的比重比大蕭條開始的時候還多,商業和政治活動都活躍。
19世紀原本是想把猶太人放到馬達加斯加島(法屬)。1920開始英國開始將巴勒斯坦描繪為猶太人未來的家園。(希特勒掌權後有十五萬猶太人移民,五萬去了巴勒斯坦)。這時英國希望“在遙遠某處”打造猶太國家,柏林反對打造猶太國家,但希望猶太人儘快離開德國。華沙則很希望猶太人大規模離開歐洲並在巴勒斯坦打造猶太人的國家,並打造了猶太青年軍事組織 Betar (Menachem Begin,Yitzhak Shamir),模式是一戰的波蘭軍團 Polish Legions,他們認為的祖國是波蘭和巴勒斯坦,對抗猶太左派的時候是唱波蘭愛國歌曲。
後期的 Irgun (Avraham Stern):逃離德國的移民激發了阿拉伯騷亂,阿拉伯騷亂又激化了右翼的猶太復國主義,波蘭開始支持 Irgun。變成 Prometheanism partII。在 Volhynia 訓練了大量 Betar,2/3 猶太學生就讀猶太復國主義的學校。
1935與之後,Hermann Goring 一再與波蘭提出要共同入侵蘇聯,並拿出烏克蘭做戰利品。波蘭一直拒絕。1937與日本簽訂 Anti-Comintern Pact 反共產國際協定後又要求華沙加入協定,華沙至少拒絕了六次(在義大利加入半年前)。波蘭不像德國對俄國有何幻想,此刻的波蘭政府許多人都親眼見過同儕被紅軍謀殺的慘況,1938已有報告指出大量波蘭人正被消失。同時納粹不停要求波蘭與羅馬尼亞加入反猶,有大量猶太軍官的波蘭卻無法想像如何辦到。
第四章 國家毀滅的人
1938/3/11 奧地利被入侵(七百萬人,Habsburg 有5300萬人)Red Vienna,Social Democrats 建立的小型福利國家。維也納外 Christian Socialist 是主要政黨,1927,贏得選舉的社民黨在首都組織罷工,1934,基督教社會黨在左右翼軍事組織發生衝突時支持右翼鎮壓左翼,一樣支持的奧地利正規軍從山上對公共住宅(紅色維也納的政績)開火。此後社民黨遭禁,政治家和記者逃離國家,大部分是主要住在維也納的猶太人。基督教社會黨變成新右翼祖國陣線 Fatherland Front。1934/7/25奧地利納粹黨謀殺奧國總理 Engelbert Dollfus。
被義大利放棄和希特勒威逼下,1938/3/9奧地利的獨立公投並沒有產生,3/11奧國總理 Kurt von Schuschnigg 宣布奧地利不再抵禦希特勒入侵。當場群眾找出猶太人來毆打、虐待,要他們當眾擦地(scrubbing party)。德國此刻想將奧國境內的猶太人趕到波蘭,波蘭想美國逼英國打開巴勒斯坦讓猶太人去,英國不願意。11/9 Kristallnacht 的成果並不好,納粹之後把這類惡行以入侵其他國家的方法進行。隨即是捷克斯洛伐克。
1938/9/30 英法義德在慕尼黑決議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割讓希特勒想要的領土(Sudentenland)。1/3🇨🇿的銀行和工業原本屬於猶太人,1938/39被德國用極低的價格取得。波蘭則趁機取回 Teschen。1938/11,900萬人加入了德國帝國,還有奧地利的黃金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軍隊。現在德國想要波蘭:對蘇聯開戰、解決猶太問題、割讓烏克蘭領土。
1939/1/30 希特勒對德國國會宣布:如果猶太人開啟世界大戰,結果就是他們自己的滅絕。希特勒認為只要警告猶太人,其他國家並不會加入戰爭。1939/5/5,波蘭外長貝克對波蘭國會演講:在人民、民族、國家的生活裡,只有一樣東西無價,那就是榮譽。
波蘭沒想到過去五年一直要他們聯手攻擊俄國的德國能改變的這麼快,然而史達林很快除去身邊的猶太外交政委。1939/8/23 德俄簽署互不侵防與分割波蘭的協議。當時復國大會正在日內瓦召開,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震驚不已,猶太復國主義黨領袖 Chaim Weizmann 以“朋友們,我只有一個願望:希望我們都能繼續活下去。”作結。二十個月後,大屠殺開始。三年以內,數以百萬計在那裡生活的猶太人將死於非命。
莫洛托夫說波蘭是“凡爾賽條約的醜陋的後裔 ugly offspring”;希特勒則說是凡爾賽的“不真實的創造 unreal creation”,直接摧毀對方的公民身分,一瞬將將對方當成了“殖民地”(當時殖民地上的平民不算人),大規模謀殺波蘭的知識階層、領導階級與波蘭軍團和軍事組織。1940/41 ghettolization:將所有幾百年共居的猶太人分別出來。
摧毀 1 National Authority 2 Local Authority (創建猶太委員會 Judenrat,讓投誠的猶太人管猶太人)前波蘭警察變成德國警察(German Order Police)並開始執行德國任務(三萬人)。
開始想把波蘭兩百萬猶太人送到俄國,被史達林拒絕。轉向法國的馬達加斯加,英國卻未因法國投降而投降,無法經過英國海域到達馬,(此刻有波蘭和捷克機長加入英國空軍),希特勒又想到俄國和它的凍土,1940/12 決定殺入蘇俄。他料想在幾週內就能擊敗蘇聯。
德國邊打邊學:兼併奧地利加速對猶太人的壓迫、奪產和遣送,入侵波蘭把他們關進猶太區,對蘇聯的毀滅戰爭(war of annihilation)讓最終解決方案可以實現,不是之前的那種把他們送到某個遙遠地方的解決方案,變成大規模屠殺。
1941六月入侵蘇聯的三百萬德國人經歷了無政府狀態的波蘭,21日跨越德蘇邊境時,那是一塊德國在1939/9讓給蘇聯的土地,在那土地上的人是被“再入侵”reinvasion。那裡的人民面臨的是再次毀滅。